這樣聚會, 最成功! 美國頂尖會議引導師, 帶你從策劃到執行, 創造出別具意義的相聚時光 | 誠品線上

The Art of Gathering: How We Meet and Why It Matters

作者 Priya Parker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這樣聚會, 最成功! 美國頂尖會議引導師, 帶你從策劃到執行, 創造出別具意義的相聚時光:──國內外名家盛讚推薦──文森說書YouTuber吳億盼「讀書e誌」版主李明璁社會學家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 無聊的聚會大可不必!我們如何相聚以及為什麼這很重要 ── 聚會是基於某種原因而刻意將人們聚集在一起的活動,聚會形塑了我們思考、感受、理解世界的方式。 我們一生中都在聚會。 然而,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卻都浪費在無聊又無趣的聚會中,不僅一點都不有趣,也無法讓我們從中獲得改變,或幫助我們凝聚在一起。 作者普里亞.帕克是專業的會議引導師(Facilitator,以第三者的觀點,從旁協助會議或事件順利發生),她認為「正確的人時地事物」是聚會成效的關鍵。本書針對現下聚會方式提出大膽建言,生活中的各種聚會往往黯淡無光又毫無成效,太過仰賴慣例和傳統,但重點應該是要突顯聚會的獨特性及參與者。 帕克提出「以人為本」的聚會方式,透過她豐富的經驗,帶領讀者一探各類聚會的內幕實況,了解活動成功與否的背後原因。幫助大家不管是為了工作或私下舉辦或大或小的各種聚會時,都能創造出充滿意義及回憶的體驗。 不僅是趟閱讀上的體驗,更是一本工具書,充滿好玩有趣的點子及實作參考,將徹底改變你舉辦及參加往後各種會議、研討會、晚餐派對、家庭烤肉聚會等等的體驗。 ── 只要一些簡單具體的小改變,就能讓聚會充滿活力 ── ✓ 婚禮:先界定婚禮的目的(感謝雙親養育之恩?分享喜悅給新人最要好的朋友?),才能有助於後續的取捨(賓客名單、場地等)。 ✓ 同學會:下一次何不在墓園舉辦?以最直接甚至有點地獄哏的方式提醒同學們,理想很美,然而時間有限。 ✓ 家庭聚會:除了吃喝閒聊,不如家人彼此相約分享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故事,用全新的眼光重新認識彼此。 ✓ 葬禮:請勿以停車場資訊、喪後招待等例行事務占用開場,大家聚在一起是為了哀悼死者。 ✓ 頭版會議:徹底改革頭版會議,《紐約時報》從紙本刊頭轉向網路數位的編輯思維,適應全新的數位時代。 ✓ 人脈拓展之夜:不能只是走來走去尷尬地交換名片、簡短自介,思考是要找到合夥人或客戶?是要銷售產品或蒐集意見回饋? ✓ 法庭審判:透過空間革新,讓法庭不再只是進行懲罰的單位,而能有效改善不當行為,減少犯罪率。 ✓ 企業併購:人會受到環境影響,你應該選擇一個能協助達成聚會目的的場地。 以及生日派對、產前派對、研討會、書展、募款餐會、產品發表會、選舉造勢、博物館、大學課堂、電影院……好好聚會,真的很重要。 ── 本書特色 ── 1. 拆解聚會的一切!幫助讀者思考聚會的本質,深入探討人為何而聚、怎樣的聚會才是好的聚會。本書點出許多有趣且值得思考的面向。 2. 好聚會的關鍵!提供讀者具體實用的建議,關於各式聚會的策劃、思維和技巧,有助於推展議題、凝聚社群、維繫人脈,成功達成聚會的目的。 3. 全球讀者關注!售出11國版權(英國、日本、韓國、中國、荷蘭、巴西、波蘭、烏克蘭、俄羅斯、羅馬尼亞等),被 Facebook 選為各國在地社群領導者的必備讀物。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 國內外名家盛讚推薦 ── 文森說書 YouTuber 吳億盼 「讀書e誌」版主 李明璁 社會學家、作家 陳素蘭 《數位時代》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張基義 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 璐露野 台北國際白色野餐發起人 丹尼爾.品克 《什麼時候是好時候》作者 丹尼爾.夏皮羅 哈佛國際談判課程創辦人 布魯斯.費勒 《營造快樂家庭的秘密》作者 狄巴克.喬布拉 作家 克里斯.安德森 TED負責人 雪莉.特克 《在一起孤獨》作者 喬舒亞.庫珀.雷默 《不可思議的年代》作者 賽斯.高汀 《這才是行銷》作者 黛比.米曼 《設計的重要性》作者 這本書真的非常實用!「設計思維」不是一個花俏的口號而已,好的設計可以在聚會中引出真誠,精心設計聚會是一種敬業的表現。 ── 吳億盼 「讀書e誌」版主 內容精闢到比璐露野規劃的活動還更周詳,未來你想辦理一場任何形式的成功聚會,並不是太大的難事,也將更容易達標! ── 璐露野 台北國際白色野餐發起人 這些年來我所讀過最能徹底顛覆原有思維模式的書。 ── 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 《什麼時候是好時候》及《動機,單純的力量》作者 一本出色又超級實用的參考工具書!《這樣聚會,最成功》會打開你的眼界,發現我們很常聚會,以及該如何將這些平庸無奇的活動,轉化為充滿意義、夢想、實作的美妙時刻。從企業主到社區活動參與者,從衝突解決專家到晚宴主辦人,都一定要拜讀。書中的具體建議將徹底改變你聚會的方式。 ── 丹尼爾‧夏皮羅(Daniel Shapiro) 哈佛國際談判課程創辦人與《談判之道》作者 不要自己一個人讀這本書。和一群朋友、讀書會同好、同事們或家人們一起讀。讀讀這本書中的智慧、引人入勝的內容,讀其洞見,讀讀要如何讓和其他人相聚的時光變得更有意義且愉快。《這樣聚會,最成功》是一本大家等待許久的書,現在問世正適逢其會。 ── 布魯斯.費勒(Bruce Feiler) 《營造快樂家庭的秘密》及《走過聖經》作者 作為社會性動物,人類聚集並產生連結──試著找到意義、目的、創造表達方式等等。在絕大多數的聚會中,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些微的挫敗及不滿足的感覺。過去幾年來,我曾經避免參加社交聚會,因為我覺得那些聚會既沒有意義又乏味。我從這本書獲益良多。普里亞.帕克創造了一種結合藝術又科學的方式去聚會,讓任何聚會都變得歡樂又充實。」 ── 狄巴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 作家 生命中許多最棒的事情都發生在聚會中。但在籌劃這類活動時大家卻沒有刻意營造,這很驚人。幸好有這本書。這本書開啟了如何舉辦好聚會的全新思維,同時搭配了定義清楚的概念及詳細的例子。對於各類聚會的主辦人,這都是一本必讀的作品。 ── 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 TED負責人 本書內容清晰又引人入勝,寫到許多你「以為」你知道的事情,但閱讀之後才發現,你最近辦過的重要聚會中,其實並沒有注意到這些簡單的原則……本書處處可見作者對於成功舉辦聚會的熱情。 ── 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 《重新與人對話》及《在一起孤獨》作者 普里亞.帕克的《這樣聚會,最成功》很棒。這本書及時提醒我們:人與人的連結才是我們的生命中最有意義的時刻。不管是工作、危機處理或慶祝活動的各種聚會,帕克透過書中一章又一章的討論,提出能一解背後運作的關鍵秘密。 ── 喬舒亞‧庫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 《第七感》與《不可思議的年代》作者 對於那些魯莽(又慷慨)到願意組織調度各方時間與精力,為的就是舉辦一場聚會的人,這是一份大家期待已久又迫切需要的宣言。 ── 賽斯.高汀(Seth Godin) 《這才是行銷》作者 現代人的連結度比過往更高。但大家實際上的感覺卻並非如此。我們不像以前那樣常講電話,但卻花更多時間盯著螢幕或戴著耳機。我們一直在與其他人互動,卻常常不是在進行有意義的溝通。我們很忙碌,但很多時候卻也沒做出什麼來。普里亞.帕克希望能改變這樣的現況。在她的新書《這樣聚會,最成功》中,帕克希望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有生產力,讓我們的互動變得更有意義。 ── 黛比‧米曼(Debbie Millman) 《設計的重要性》作者 一本關於如何在工作、私人生活等領域聚在一塊兒的出色好書。不管是和主管、同事,或和親朋好友的聚會,如果你希望能從每個活動都得到更多,《這樣聚會,最成功》都能派上用場。 ── 《Bustle》線上雜誌 很棒的作品……當人與人連結時,必然會有好的結果。尤其是參考了帕克的睿智建言,更必然如此。 ── 《福布斯》 作者熱情提供各種能舉辦更好聚會的公式……對於那些負責舉辦聚會、研討會等等的人非常有幫助,對於與會者也提供了很好的生存守則。 ── 《科克斯書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普里亞.帕克Priya Parker 普里亞.帕克同時身兼大師級會議引導師、策略顧問及作家的身分。她創立的 Thrive Labs 幫助社運人士、官員、企業高層、教育工作者、慈善家等創造能帶來轉變力量的聚會。帕克受過衝突調解的專業訓練,曾在美國大學校園處理種族關係問題,也曾在阿拉伯世界、非洲南部地區、印度等地協助和平進程順利推進。她曾在麻省理工學院修讀組織設計,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進修公共政策,另於維吉尼亞大學修讀社會思想。目前定居於紐約州布魯克林區。 priyaparker.comtwitter instagram @priyaparker譯者張芷盈 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口譯組畢業。曾任記者、非政府組織工作人員,目前兼職插畫設計。譯作有《地球其實是昆蟲的》、《野地露營聖經》、《路人變被告:「走鐘」的刑事司法程序》等。ginagogoillustration.comgina.cychang@gmai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第一章 想清楚你到底為什麼要聚會? 類別不等於目的 辦一個「聚」之有物的聚會 設計聚會目的的實用小撇步 實用表格 多重任務與過度謙虛的內在阻力 讓聚會目的成為你的篩選器 第二章 關上敞開的大門 第一部分:對象 第二部分:地點 第三章 別當個超然的主人 「超然」是包裝成仁慈的自私之舉 超然的問題 權威必須持續執行 慷慨型權威的神奇之處 半德國人半埃及人的權威角色 當權威變得吝嗇 我如何毀掉那場晚餐 第四章 暫時創造一個平行世界 規定的崛起 關於那些舊時代有錢人對行為舉止期待的小知識 禮儀規範 VS. 一次性規則 各式各樣的白 拿規則當賭注 規則 VS. 手機 「活在當下」的那段時光 伏地挺身! 第五章 喪禮絕不要以流程事項開場 暖身準備 入場迎接 開場 第六章 不要在我的聚會展現你最好的一面 讓會議(或任何聚會)不要那麼糟的十五種方法 真實感是可以設計的 給我「嫩芽演說」而非「樹樁演說」 請不要分享你的想法,我們正在聚會 黑暗主題 陌生人精神 全新的視角 邀請的重要性 主持人,請揭露你自己 風險管理 第七章 引發好的爭議 不要避免討論性、政治及宗教 不只是摔角手專屬的鐵籠格鬥賽 好的爭議不會憑空出現 熱點圖、安全空間、基本規則 有哪些禮物?又有哪些風險? 第八章 接受一切終有結束的一天 請好好跟我分手 為什麼做結尾很重要 接受吧 最後的提醒通知 何時結束?由誰決定? 結尾的組成要素 找到連結的一條線 現在,即將進入尾聲 我的最後提醒通知 回想你的聚會目的 退場線 讀書會指南 備註

商品規格

書名 / 這樣聚會, 最成功! 美國頂尖會議引導師, 帶你從策劃到執行, 創造出別具意義的相聚時光
作者 / Priya Parker
簡介 / 這樣聚會, 最成功! 美國頂尖會議引導師, 帶你從策劃到執行, 創造出別具意義的相聚時光:──國內外名家盛讚推薦──文森說書YouTuber吳億盼「讀書e誌」版主李明璁社會學家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3299394
ISBN10 / 9573299399
EAN / 9789573299394
誠品26碼 / 2682337418000
頁數 / 38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想清楚你到底為什麼要聚會?
 
  我們為什麼要聚會?
 
  我們聚在一起解決自己單獨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聚在一起慶祝、哀悼、紀念人生的轉變。我們聚在一塊兒做決定。我們相聚,因為我們需要彼此。我們齊聚展現力量。我們聚在一起表揚與肯定他人。我們聚集起來設立公司、學校、社區。我們因歡迎他人的到來而聚,也為了歡送而聚。
 
  然而聚會本身有一大矛盾:有太多相聚的好理由了,我們反而往往不知道自己為何而聚。如果要將眾人有意義地召集起來,第一步就是要有大膽明確的目的。如果你不小心跳過了第一步,別緊張,你也不是唯一這麼做的人。
 
  當我們省略了這一步之後,往往會讓老套或錯誤的假設決定了聚會的形式。而最終聚會的方式只是浪費時間,或者在真的需要時卻沒有好好凝聚在一起。
 
  在職場上,我們花不少時間一個會接著一個開,但其實很多會議都可以用電子郵件替代,或改成十分鐘的站立會議。大學時,我們盯著講堂的地板發呆,而同樣的授課內容或許用影片呈現更好,教授的時間其實可以用來指導學生,釐清教材中特定較困難之處。在非營利組織的領域中,舉辦募款餐會是常態,因為大家都這樣做,但事實上餐會所能募到的款項可能也沒比舉辦活動的成本多太多。
 
  很多時候,聚會是有幫助的,像是聚在一起決定如何讓社區公園變得像原本一樣安全,幫助朋友思考並制定策略解救其岌岌可危的事業,經過業績特別慘澹的銷售週期後重新聚焦等等。但往往在這些時候,我們卻沒想過要聚在一起,有時候是因為太忙,或像是現代人的通病:我們之所以不聚是因為我們不想請別人撥出時間參與。正因為大家普遍不想要麻煩他人,有越來越多人便表示希望自己過世後不要辦喪禮。
 
  簡單來說,我們對聚會的想法(何時及為何而聚)都混在一起了。而當我們真的聚在一塊兒時,常常又採用聚會的公式(聚會通常會長什麼樣子),而沒有真的用心去思考安排。聚會之道始於目的:我們何時要聚會?以及為何而聚?
 
 
類別不等於目的
 
  回想一下你最近舉辦或參加的幾場聚會。一場拓展人脈的活動,一場讀書會,一個志工培訓活動。如果我問你(或該場活動的主辦人)這些活動背後的目的,就算聽到大家是因為「該場活動應該做哪些事」而辦,我也不會感到意外,因為我在工作中也常常聽到這樣的答案。
 
  你可能會告訴我,拓展人脈的晚會是要介紹相似領域的人互相認識。
  讀書會則是要幫助大家一起讀一本書。
  志工培訓則是要訓練志工。
  教會小組是要讓教友們分成人數更少的團體進行互動。
  許多聚會安排都是遵循著這類的循環論證。
 
  你可能會問:「這又有什麼問題?」人脈拓展晚會的目的不就是要交流並拓展人脈嗎?對,就某種程度來說沒錯。但如果就只是如此,那這樣的聚會跟其他諸多人脈拓展的活動就沒什麼差別了:大家走來走去,有點尷尬地交換名片,只要有人願意聽就抓緊機會練習簡短版的自我介紹。大概不會有人因此感到驚豔。有些與會者可能會覺得尷尬或沒有安全感,決定永遠不要再參加類似的活動。
 
  當我們沒有認真檢視聚會背後的「原因」,很容易一下子就會選擇複製陳腔濫調的聚會形式。更因此失去了創造令人印象深刻,甚至能帶來轉變的聚會。
 
  像是在籌辦人脈拓展之夜的活動時,主辦單位是否能停下腳步,思考以下問題:我們的目的是要幫助與會者找到事業夥伴或客戶?是要幫助與會者銷售產品,或針對產品較弱的部分蒐集意見回饋?抑或是幫助不同領域的人盡可能拓展人脈,或建立一個會想持續聚會的新團體?由這些問題得出的不同答案會衍生出非常不同的聚會形式。
 
  聚會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混淆了類別與目的。對於聚會的各種決定與假設,我們常常採用並非為我們量身打造的人數、形式和情境。我們以為只要知道聚會的類別(董事會、研討會、生日派對、市民大會等),就等於知道該如何安排籌辦。但我們往往還沒弄清楚舉辦聚會的目的為何,就選好了聚會的形式、活動內容及架構。小到人脈拓展之夜的活動,大到法庭審判,我們都採用同樣的方式進行。
 
 
辦一個「聚」之有物的聚會
 
  電視影集《歡樂單身派對》(Seinfeld)就是以「沒有內容的節目」出名。當大家聚在一塊,卻對相聚的目的毫無想法,那聚會也會是空洞的。但很多人早在別人告訴他們之前就意識到這件事,他們為聚會找到主題,作為創造有意義的聚會的基石。我想給各位一個挑戰,請大家也效法這些人,但要做得比他們更加深入。
 
  大部分聚會的目的聽起來很了不起、值得尊敬,但事實上卻很基本又乏味:「我們要舉辦一場迎新餐會,讓新同事在我們這個緊密的團體中也能感到自在。」或:「我要辦一場生日派對,回顧過去一年發生過的事情。」這些都是目的,但卻都未能提供一個有意義的相聚理由:是否需要冒點風險?是否要表達立場?是否願意讓部分來賓(或主辦人)感到不安?是否能避免成為毫無限制、什麼人都可以參加的聚會?
 
  對於要舉辦一場會議、撲克牌之夜、研討會,這些標準聽起來可能沒什麼道理。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我的聚會需要「表達立場」?又不是阿拉摩之戰 。我之前也聽過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幾乎每一次我要客戶再更深入思考聚會的目的時,他們都一副覺得我是要幫他們準備參加第三次世界大戰。但逼自己思考舉辦聚會的「立場」,能幫助你進一步想清楚這場聚會獨特的目的所在。大家都開心的聚會當然有,但很少會令人感到激動興奮。願意拒絕特定人選(這有別於聚會本身讓與會者感到被拒於千里之外)的聚會,更有機會辦得精彩出色。
 
  那要怎麼做到呢?要如何創造出值得大家相聚的時刻?一個明確、大膽又富有意義的聚會目的,背後的要素有哪些?
 
  最重要的一個要素是「明確」。越明確、聚焦,聚會的架構就越清晰,也越能鼓勵與會者熱情參與。我是從個人的工作中發現這一點,但有一位客戶進一步蒐集數據,佐證了我的這項論點。
 
  Meetup 是一個為使用者創造實體聚會的線上平台。世界各地的使用者利用Meetup 舉辦數千場實體聚會,這些年來,這間公司幫助了數百萬的人聚在一塊。Meetup 的創辦者開始研究成功聚會背後的原因,結果得到了驚人的發現。最吸引人的聚會並不都是那種廣納百川型,對象不限、歡迎所有人的團體。大家最想參加的通常是主題更侷限、明確的聚會。Meetup 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史考特.海夫曼(Scott Heiferman)告訴我說:「Meetup 聚會的主題越明確,成功率越高。」
 
  在 Meetup 平台上要組織團體時,其中一個步驟是要為團體取名,並描述這個團體設立的目的。為了增加成功率,海夫曼及他的團隊開始鼓勵活動主辦人選擇更明確的團體名稱,而不是只在描述欄放入具體內容。策略就是「使它更具體清楚,大家找到具體適合自己的團體也會更躍躍欲試」,他說道。不管是在伊斯坦堡、倫敦或托雷多,主辦人在寫團體名稱時,如果使用越多形容詞加以描述,這個團體就越有可能被 Meetup 認定為「高度符合」。
 
  舉個例子,「LGBT 情侶和狗狗健行趣」的相符程度就會比「LGBT 情侶健行趣」、「情侶和狗狗健行趣」或「有養狗的 LGBT 健行愛好者」還高(而且長期來說大概也會比較成功)。因為就像海夫曼說的:「人往往會與事連在一起。」明確性有助於形塑聚會,因為大家可以想像自己參與其中的樣子。
 
  然而,「如果你設定得太過明確,參加的人就不會很多,所以在過於明確和太過模糊之間要取得平衡,才能創造出讓大家願意相聚在一塊的認同感和親切自在的歸屬感。」
 
  獨特性則是另一個要素。這場會議、晚宴或正式會議跟你今年接下來會舉辦的類似聚會,有什麼不同?我曾經造訪日本京都的一間茶館,體驗日本傳統茶道,並學習日本人的聚會之道。茶道師和我分享十六世紀時,茶道宗師千利休告訴學生在進行茶道的過程中應謹記:一期一會。茶道師告訴我,粗略翻譯的話意思大概是:「每一次的聚會、人生的每一刻都無法重來。」她進一步解釋道:「我們可能會再相聚,但你要珍惜這一刻,因為一年後的我們會有新的體驗,我們會變得不同,帶著不同的新體驗,因為我們都會隨著時間改變。」每一次的聚會就是「一期一會」,每次聚會時都值得把這句話牢牢放在心中。
 
  有時候,我覺得這句話就像是逾越節原則(Passover Principle) ,因為在傳統猶太教逾越節的儀式中都會問:「這一個晚上和其他夜晚有什麼不同?」聚會前先問問自己:這個聚會和我的其他聚會有什麼不同?這個聚會和別人辦的同樣類型聚會,有什麼不同?這個聚會有哪些其他聚會所沒有的特點?
 
  一個好的聚會目的,同時也應該有討論空間。如果你說你的婚禮目的就是要稱頌愛的美好,大家聽了可能會微笑,但你其實說了跟沒說差不多,因為有誰會反駁這樣的目的呢?沒錯,婚禮應該稱頌愛的美好。但像這樣沒什麼可討論的目的,並沒有辦法幫助你創造一個有意義的聚會,因為這樣的目的無法幫助你做決定。當無可避免的壓力開始出現,像是決定賓客名單、場地、辦一晚或是兩晚,這樣的目的無法為你提供指引。而一個有討論空間的目的則能開始幫你進行過濾。如果你決定舉辦婚禮的目的是,在你準備好成立自己的家庭前,透過正式儀式回報父母為你所做過的一切,這樣值得討論的目的就立刻能幫你做出各種決定。像是剩下的唯一名額會用來邀請父母失聯已久的朋友,而不是你自己早已漸行漸遠的大學好友。但如果你的目的是認為婚禮是相愛的兩個人,帶著他們各自人生中最要好的朋友們共同結合在一起,這個目的同樣值得討論,也能明確提供另一種不同的答案。在這個例子中,新人家長的朋友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反而應該邀請新人大學時代的好友。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婚禮.生日派對.同學會.家庭聚會.葬禮.產前派對.研討會.頭版會議.書展.人脈拓展.募款餐會.產品發表會.國宴.選舉造勢.博物館.大學課堂.電影院……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聚會!
只要一些簡單具體的小改變,就能讓聚會充滿活力。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