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分心, 就是快要變強了: 哈佛醫學院的思緒漫遊講座, 如何用分心提升思想的廣度與創造力, 還能使心情平靜而愉快 | 誠品線上

Mindwandering: How Your Constant Mental Drift Can Improve Your Mood and Boost Your Creativity

作者 Moshe Bar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開始分心, 就是快要變強了: 哈佛醫學院的思緒漫遊講座, 如何用分心提升思想的廣度與創造力, 還能使心情平靜而愉快:■業人士一致盛讚!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透過本書,學會依照當下場合,採用正確的心智模式。 Right time, right mind. 本書將使我們: 徹底解決思緒混亂的問題 不再受到雜念干擾; 大腦出現神奇的空盪感,能擁有足夠的心智資源 達成思想上的輕鬆推進。 還能: 讓思考更暢快、範圍更廣泛, 因此心情變美麗了 創造力、專注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提高了。 ■ 分心時,永遠只會想著4件事 大腦的內部非常嘈雜。許多區塊一直不自主地在那裡做白日夢、想東想西、杞人憂天、自演內心小劇場……等等。 據研究,人一天當中清醒的時間裡,有高達將近50%的時間是處於這種心理狀態底下;分心時,我們永遠只會想著四件事:關於過去,關於未來,關於自己,關於他人(而且關於他人的想法,往往錯得厲害)。 ■ 分心時,能帶給我什麼益處 心智的不斷游移,使我們看似不專心,但它有重要的功能。本書率先以淺顯的文字,介紹「思緒漫遊」的各種面向,給我們實用的知識,告訴我們如何: ★結合「過去經驗」與「未來預測」思維,讓自己更有創造力; ★強化我們的「自我意識」,提高我們「評定他人」的準確度; ★想得少一點,以便想得好一點(使你擁有優質思維); ★想得廣一點,使心情變得好一點(用行為提升心情); ★解放內心的侷限,瞬間改善當下的心情; ★引導思緒往我們希望的方向走,在不同的場合拿出適當的心智狀態 ■ 如何利用分心,使我們心情變好 作者也在書中介紹了許多解放心思的方法,都不需要特別的設備或環境,只需要單純地理解到「我可以審視自己的想法」,就能讓自己更清楚是什麼在困擾著我、什麼會讓我快樂、為什麼我會這麼說、這麼做、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也會讓我更能做自己。 書中還有立即可用的 ★提升心情詞彙組:唸出來心情就會變好的一連串字彙,真的! ★提升心情閱讀法:以超高速度閱讀,誘發類似「躁症」特徵,讓人感到興奮愉快! ★思考分類介紹,可以認識自己,幫助他人:聯想性思考、反芻性思考、侵入性思考,與一些怪奇的思想障礙。 ★大腦的模擬機制:透過「if, then如果這樣,就那樣」,設計出消費者喜歡的商品,也幫你對抗拖延。 ★心智彈性:如何打破界線,擁有好創意與好心情,像孩子一樣處處體會到新奇的經驗。 ■ 分心,會連結到創造力的提升 書中結合了當代最新的心理學、神經科學、哲學、精神分析等領域的研究,透過作者趣味淺顯的筆法,以及大量的實際案例,讓我們輕鬆學習如何: ★創造「未來記憶」:從想像中的經歷預先完成學習; ★進行破框思考:順暢打通現有思維模版的邊界; ★擁有寬頻思維:從「脈絡」切入思考,想得更周延,心情變更好,而且創造力全面大爆發! ★發揮「全面沉浸式」技巧:擺脫人生自動導航模式,讓每次的體驗瞬間提升到Ultra超高清境界 ★達成「思想上的輕鬆推進」:這是有建設性的恍神,讓思維廣、遠、推進速度如海嘯般飛快。 ■ 你的分心,將使你變的拿…莫…厲害! 還有還有,書中有許多真正好好玩、現成可用的方法,可以讓我們當下就心情變得更愉悅,頭腦更靈光,讓同事與上司都驚呼「你怎麼突然變的拿…莫…厲害!」這些方法包含: ★脫離焦點的「廣泛思考法」:光是用想的,就可以把心情想到嗨! ★有點瘋狂的「超高速閱讀法」:不限文本,在超高速、近幾躁症的閱讀狀態下,將使你感覺活力滿點,擁有權力,自尊穩固! ★很有用的「標記想法」:讓心裡那個不喜歡的想法,從此真正消失,永遠!! 這本書,幫助我們的頭腦都清醒了起來!真的,不騙你。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 業人士一致盛讚!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亨利溫╱高效習慣課程教練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張智宏╱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教授 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Daniel Gilbert╱哈佛大學教授、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 【重磅正評!】 ◆ 什麼?發呆竟然有它的神奇妙用!充分了解思緒漫遊,卸除恍神、白日夢的污名,從容優雅走上美好創造的紅毯。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 我們若不是正在發呆、就是正要開始;本書解釋心智沙盒如何為萬事萬物的關聯建立模型,愛好思考實驗的你不可不讀!張智宏╱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 高度原創、刺激思考、令人驚嘆的全新觀點!使我們知道:人為何會恍神,以及如何讓「恍神」成為助力,帶來快樂的人生。── Daniel Gilbert,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 ◆ 「發呆」這件事,會帶我們走出無聊的「已知世界」,進入充滿可能性的新天地。── Michael Gazzaniga,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SAGE心智研究中心主任 ◆ 本書內容淺顯,知識豐富,讀起來會入迷,作者是全球頂尖神經科學家,率先利用「分心」來創造快樂,解決問題,而且教我們怎樣「在正確的時刻進入正確的心智狀態」。── Nancy Etcoff,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研究員 ◆ 好有趣!作者解釋了「心智游移」為什麼、如何、何時會對我們帶來益處。讀完之後我們會瞭解:冥想的重要、想像出來的畫面可以怎麼運用、有限的心智資源如何分配。── Andy Clark, 英國蘇塞克斯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 ◆ 大腦一直在「已知路徑」以及「開發新探險」之間移動。本書使我們可以主動引導自己的心理狀態,與當下對齊。有趣!作者解釋了「心智游移」為什麼、如何、何時會給我們帶來益處。讀完之後我們會瞭解:冥想的重要、想像出來的畫面可以怎麼運用、有限的心智資源如何分配。── David Eagleman, 史丹福大學神經科學家,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 ◆ 本書解說了「好奇心」如何連結到「創造力」,還有心智游移、正念、自我、連結覺察等之間的牽連。── Karl J. Friston, 倫敦大學院Wellcome人類神經成影中心教授 ◆ 科學家最想要證明:「大腦的活動」到「外在行為」之間有連結。本書把各種常見的人類行為,連結回到大腦內部的功能。本書內容真的很容易理解,而且很有趣,會讓你更加瞭解、欣賞你的心智思維。── Susanna Siegel, 哈佛大學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墨實‧巴爾博士 Moshe Bar PhDMosher Bar, PhD南加大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全球知名的認知神經科學專家,曾經擔任哈佛醫學院與美國麻省總醫院「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主任、以色列巴伊蘭大學(Bar-Ilan University)的Gonda跨領域大腦研究中心主任。他曾在《自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等國際頂尖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超過60篇論文,且獲得許多學界推崇的獎項,包含麥克唐納基金會頒發的21世紀科學創新獎、國際神經網絡協會的Hebb獎項等。李婉如李婉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士、翻譯碩士。曾任英文編輯、數位教材專案經理。現為自由譯者、線上英文教師。工作聯繫信箱megan.translator.li@gmai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言 第一章:永遠在「開機」狀態 第二章:認識我們的「想法」 第三章:偏離「當下」的旅程 第四章:「思緒漫遊」時會想到什麼?首先是「自我」 第五章:與「他人」有關的推論:可能出現不妙的狀況 第六章:未來記憶:從想像出的經歷中學習 第七章:失去新奇感 第八章:思維模板和邊界限制 第九章:思考廣度、創造力和心情 第十章:冥想、預設的大腦和體驗品質 第十一章:沉浸的生活 第十二章:看場合的最佳心智狀態 附錄:從實驗室到日常生活

商品規格

書名 / 開始分心, 就是快要變強了: 哈佛醫學院的思緒漫遊講座, 如何用分心提升思想的廣度與創造力, 還能使心情平靜而愉快
作者 / Moshe Bar
簡介 / 開始分心, 就是快要變強了: 哈佛醫學院的思緒漫遊講座, 如何用分心提升思想的廣度與創造力, 還能使心情平靜而愉快:■業人士一致盛讚!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3299172
ISBN10 / 9573299178
EAN / 9789573299172
誠品26碼 / 2682324412004
頁數 / 336
開數 / 菊16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X1.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思考的類型

我們一直對「不同字詞的使用頻率」相當感興趣,因為只要計算報紙、書籍、廣播、電視和網際網路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就能看出當前的趨勢和大眾在想些什麼。而「思考」(think)這個詞始終都在出現頻率的前一百名(我最近一次去查閱時,發現它排名七十五)。

人類有很多不同的思維模式或思考類型。這裡的「思維類型╱模式」指的是「思考的過程」,而非「想法的內容」。如果以開車類比,對應的就是「駕車方式」,而非「車內乘客」。我們會有什麼樣的思維模式,取決於我們的自身狀態(例如心情、處於哪種情境),而不同的思維模式可能有助於(或有害於)我們實現不同目標。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幾個主要的思維類型。
 
■     聯想性思考 Associative Thinking
 
「聯想性思考」指的是「從一個概念,推進到另一個與它有關的概念」。例如你想到一顆蘋果,然後想到牛頓、萬有引力、物理……又想起你的學生時代,接著想到初戀、後來的愛情、你的孩子、你現在年紀多大、再想到要鍛鍊身體等等。想法會在你獨特的、由各個節點與連結構成的網上,持續無縫推進。

大腦中出現的這些聯想,源自於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經驗。相關事物(如椅子→桌子、護士→醫生)之間的關聯,具有統計規律性,因為這些事物在統計上經常在我們的世界中一起出現,而隨著經驗累積,這些共同出現的規律性就成了儲存在我們記憶中的「關聯」。兩個概念越常相伴出現,它們在大腦中的連結就越強,例如,「叉子╱刀子」經常成對出現,「叉子╱餐巾」成對出現的頻率較低。

將大腦中的事物依照關聯進行分組,有很大好處,不僅能將事物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儲存在記憶中,也能讓我們日後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將資訊從記憶中檢索回來。

「聯想性思考」的速度可快可慢,但都是藉由「聯想」去延伸概念。速度快時,會有點類似於「瘋想」(manic thinking)的狀態,可能會讓人相當亢奮。「‎聯想性思考」和許多不同的人格特質、習性、才能和疾患都有關,例如,聯想性思考能力強的人,通常也很有創造力,會提出令人驚嘆的見解或新穎的解決方案;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人聯想力也很強,而且往往也很有創意(但服藥時創造力會降低)。一個人如果聯想力太強,經常認為某些事物是有關聯的,而大多數人卻覺得這些東西很難(或無法)牽連在一起,那麼就可能會被診斷出患有妄想症或思覺失調等精神疾病。
 
■     反芻性思考 Ruminative Thinking
 
與聯想性思考完全相反的,則是長時間環繞著在某個特定主題,反覆進行思考,我們稱之為「反芻性思考」。反芻性思考是一種圍繞在相同主題、繞來繞去一直重複的思維模式。大腦進行反芻性思考時,會反覆、不理性地以各種不同角度檢視同一個事件或經歷,通常會令人相當痛苦。

例如某人想到昨天錯失的機會、這意味著什麼、我因此失去了什麼、別人會怎麼看我、我本來可以發財但為何要在最後一刻臨陣退縮、唉,我自己從來就不是敢冒險的人、也永遠一輩子都不會有任何成就了吧……然後一再重複想著這些事情。但如果比較不採用反芻性思考,那麼也許這個人在想到這件事時,會把它當成一個教訓,然後就繼續想別的事了。

卡在同一個主題拼命想,不代表專注。專注時,思考範圍確實也是窄的,但專注時,我們的思考歷程會有進展。例如,我們在解複雜的數學題或設計房屋時,會專注在細節上,但這個思考歷程有開始也有結束。反芻性思考就不一樣了,就只是在兜圈子而已。

我們偶爾都會進入反芻性思考的模式,這很正常,但如果長時間處在這種思維模式底下,那會生病的,老是在擔心或想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就有可能發展成令人疲憊且需要治療的臨床焦慮症。如果不斷反芻過去,心情也會惡化,甚至可能發展出臨床憂鬱症。事實上,焦慮症和憂鬱症經常同時出現。這兩種病症以及許多其他精神疾病都有一個共通點:患者的想法是「反芻性的」。
 
■     強迫性思考 Obsessive Thinking
 
「強迫性的想法」是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的標誌特點。這類思維模式會反覆出現,持續存在,而且通常是負面的——不一定是在繞圈子(如反芻性思考那樣),但你越想去阻止它,它就越是糾纏你。

強迫性的想法可能會伴隨其他病症出現,像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恐慌症、恐懼症等,但也不完全與疾病有關。在某些時候,強迫性的想法對所有人都是很自然的,例如我們一直掛念著欠下的債務,或一直想知道令我們著迷的美好事物在哪裡。強迫性的想法通常不受歡迎,卻似乎永遠停不下來。
 
■     侵入性思想 Intrusive Thoughts
 
「侵入性思想」或許不能算是一種思維類型,反而比較像是一種思想現象。侵入性思想,指的是那些非自願的、不請自來、通常不受歡迎的想法,大多是負面的,會侵入我們正在開展的思路,與我們正在思考的事物不太相關。

與強迫性的想法相比,侵入性的想法只會間歇性地出現,但它們的侵入依然可以產生極大的影響。這些侵入的想法可能源自於創傷記憶、長期的恐懼或擔憂等,出現時,可能會讓人陷入癱瘓,也可能帶來其他相關的大量負面感受和情緒。

不過,也可能有一些美好回憶(像是某個好評,或某個美好假期),會毫無預兆地找上我們;但它們是中途插入的,而且與我們正在思考的內容無關,所以依然算是一種「侵入」。想法的侵入也可能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某個先前困擾著我們的問題;潛意識在「醞釀」一段時間後,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而這個辦法突然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中。所以顯然:並非所有侵入性的想法都是不好的。
 
以下是一些怪奇的思維障礙
 
第一個要介紹的思想障礙是「脫軌」(derailment),有時候也被稱為「聯想鬆弛」(loosening of association)。雖然「脫軌」經常被視為一種臨床病症,但它有時候並不是病理性的。「脫軌」顧名思義,意味著(在思想上或談話上)偏離主題,順著想法的洪流一路漂走,再也沒有回到起點。

出現脫軌思維的時候,用來傳達想法的「話語」未必是連貫或有關聯的,而且經常會伴隨著一些類似於快速瘋想時會出現的強烈情緒。我們經常能在思覺失調症的患者身上看到「脫軌」現象;他們往往擁有廣泛而鬆散的聯想力(意味著他們會在其他人覺得只有遙遠或鬆散關聯的事物之間,看見強大聯繫)。

以日常生活事件來比喻的話,這就很像有些人喝了酒、吸了毒之後,大腦抑制就降低了,於是生出源源不絕的想法,主觀上覺得自己太有才了。第二天早上醒來後才發,昨天晚上看起來偉大的發現,其實根本很普通。

不過,「脫軌思考」也可能通過所謂的「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激發出創造力。「水平思考」是非線性的思考,會以邏輯性沒那麼強的方式去思考問題。‎「脫軌思考」有時候也被稱為「離題思考」(tangential thinking),思考「離題」後就一去不復返。我們在此同時使用了「離題」、「水平思考」和「脫軌」等不同的詞彙,去指稱類似的思維模式,可能會令人感到相當困惑,不過我們不必在術語上太過糾結。總之,不論怎麼稱呼,重點是:這些現象讓我們看見,想法可以用很多方式開展,可能是井然有序地,可能是雜亂無序地,而且類似現象還有很多,大多強調了「記憶和思考」以及「思考和言語」之間的緊密聯繫。
另一個有意思的思維障礙是「迴繞現象」(circumstantiality),指想法或言語繞著某個念頭打轉,用很多不必要的細節來描述(大家都認識一兩位這種人吧)。它跟「脫軌現象」的不同之處在於,「迴繞」最終會進入正題。


「言語貧乏」(poverty of speech),則是與「迴繞現象」恰好完全相反,指的是嚴重缺乏想法內容,導致言語嚴重匱乏、蘊含的資訊量很少。

還有其他一大堆奇怪的思想現象,都是醫生在病人身上觀察到的,這也反映出人類對思考歷程的理解。這些現象包括了「思考停頓」(blocking),也就是思路突然受阻卡住;「意念飛躍」(flight of ideas),也就是意念突然一個接一個高速跳躍,但彼此間仍具有一些連貫性。其他現象還有像是:語無倫次地說出一連串彼此之間毫無關聯的話、強迫性地將一切事物扯回「自我」……等等。

另外,有個跟「聯想」有關的思想障礙,叫「音韻聯想」(clang association,又稱音韻連結)。這種思想障礙的狀況是:「想法」和「言語」利用「音韻上」而非「意義上」的關聯去開展,通常會出現在患有精神病或躁鬱症的患者身上。

思維障礙不僅是臨床問題,在神經科學的很多領域當中,它也挑戰了我們對「正常大腦」(或「神經典型大腦」)運作方式的認知,刺激了我們去想:為什麼一個想法會突然被阻斷?思路發生了什麼事?是什麼決定了思考速度?是什麼決定了聯想廣度?等等的問題。

也許最有名也最具代表性的思想障礙是「妄想」(delusion)和「幻覺」(hallucination)。「妄想」是對現實產生曲解,對世界抱持荒謬的錯誤信念,主要類型包括「偏執狂」(paranoia)和「誇大妄想」(delusion of grandeur)。出現妄想的精神病患者會對這些妄想深信不疑;事實上,「對扭曲信念的信心程度」是妄想症的診斷標準之一。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書中有立即可用的心理工具,可提升心情、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包含:
★提升心情詞彙組★提升心情閱讀法★思考分類介紹,可以認識自己,幫助他人
★大腦的模擬機制★心智彈性。
書中結合了當代最新的心理學、神經科學、哲學、精神分析等領域的研究,透過作者趣味淺顯的筆法,以及大量的實際案例,讓我們輕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