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Corona: From Crisis to Opportunity
作者 | Scott Galloway |
---|---|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疫後大未來: 誰是大贏家? 全球五十大最佳商學院教授蓋洛威剖析全新商業環境下的挑戰及商機:★Amazon「經濟成長與發展類」排行榜第1名★《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 ★商業周刊 |
作者 | Scott Galloway |
---|---|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疫後大未來: 誰是大贏家? 全球五十大最佳商學院教授蓋洛威剖析全新商業環境下的挑戰及商機:★Amazon「經濟成長與發展類」排行榜第1名★《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 ★商業周刊 |
內容簡介 ★Amazon「經濟成長與發展類」排行榜第1名 ★《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 ★商業周刊第1751期選書 疫情過後,誰將被新世界狠狠甩在後頭? 蓋洛威以招牌式幽默和敏銳產業洞察力,不時發出正義怒吼 他對「後疫時代」提出警示和希望,更期望危機能帶來轉機 試想: ●公司所提供的員工福利,寵物津貼可能比健身房會員證更受歡迎? ●稱霸影音平台,Netflix的第一步得要收購Spotify? ●蘋果應該很快就會買下搜尋引擎DuckDuckGo,或是推出自己的搜尋引擎? ●Covid–19對人類的致死率約1%,對傳統媒體的致死率竟高達20%? ●疫情期間拒絕無薪假,政府應負擔三分之二的工資? 疫情的爆發,不僅改變我們工作和生活的方式,讓臥房成了辦公室,讓新世代對抗舊世代,更加劇貧與富、紅海與藍海、戴口罩者和痛惡口罩者之間的鴻溝。2020年,病毒每天奪走1000個美國人的生命,但市場指數持續攀升,「連華爾街專業人士都驚呆了。」一些企業如居家健身公司、視訊會議軟體業者、以及電商——一夕間發現自己被排山倒海的訂單給淹沒;然而,餐廳、旅遊、飯店、現場表演,則為求生存而苦苦掙扎。 暢銷作家蓋洛威為疫後世界勾勒出輪廓。他指出部分強大的科技公司獨占寡頭,隨著破壞性創新而蓬勃發展;大學高等教育在人們無法並肩群聚的時刻,發現他們既有的價值主張越來越難以為繼。另外,疫情也突顯出政府和社會的深層問題。與其說冠狀病毒是改變現狀的觸媒,不如說它是加速趨勢發展的催化劑。 ●無所不在的科技四巨頭:疫情中,只有大型科技公司睥睨群雄,被封為「四巨頭」的亞馬遜、蘋果、臉書、Google,再加上微軟,半年多的時間股價就增長35%,獲利成長47%。它們驅趕著每個產業都朝科技邁進,藉由創新、混淆事實、大撈特撈,把一個世界性危機變成大好機會。它們怎麼辦到的?有人能起身反抗嗎? ●耀眼的新創公司獨角獸:在科技巨頭的宰制下,仍有其他企業決心奮戰,這場疫情同樣也加速這些機會,讓它們奮戰的拳腳更加迅速威猛,特別是一些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珍禽異獸。哪些產業將發生變革而蓬勃發展?Airbnb、Uber、Netflix、Spotify、特斯拉、推特、TikTok──誰的前途大好? ●慘遭痛擊的高等教育:過去40年,美國大學學費增加1400%,私立商學院一堂課的毛利潤甚至可超過90%,高教機構猶如奢侈品牌而不是公共的僕人。但疫情突然來了,一夕之間校園被淨空,學生們延後入學,高等教育歷經至少一年的劇烈轉變,哪些改變會是永久性的?為什麼其中可能出現幾十年來最大的商機?
各界推薦 各界專業推薦 麥道森│「美股狙擊手」共同創辦人 愛瑞克│知識交流平台「TMBA」共同創辦人 凱若│作家、多元創業者 黃瑞祥│「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專欄作家 施雅棠│「美股夢想家」創辦人 吳曉明│紐約理工學院計算機系終身教授暨前系主任 王怡人│「JC財經觀點」創辦人Jenny Mr.Market│財經作家 這一切發生得既突然又急促,讓許多人來不及反應,思考若疫情這個意外將帶領我們走向另一條發展道路,我們又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向前邁進?這也是我認為《疫後大未來》這本書最值得一讀的原因,史考特.蓋洛威教授完整描繪了現在與未來的可能情境,幫助讀者掌握趨勢,迎接新局! —Jenny│「JC財經觀點」創辦人 作者洞悉了這些科技趨勢,但也可以看到其背後的大聲呼喊:這些趨勢可能惡化、也可以加以修正,端看我們希望它是什麼樣子! —麥道森│「美股狙擊手」共同創辦人 我很喜歡本書最後一章在探討社會、政府、教育等議題的觀點......這次Covid-19 衝擊美國太大,說得誇張些,搞不好會成為中美政經徹底分道揚鑣、走向第二次冷戰的起點。 —黃瑞祥│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專欄作家 作者詳盡的資訊收集與分析讓我們知道,『危機就是轉機』這句話的確無誤,但『需要的不只是修補調整,而是整個商業模式的重新思考』。不能停止觀察,不能停止動腦,不能停止調整自己以跟上變化速度,因為『最大的機會就藏在流行疫情讓變化加速的區域』。 —凱若│作家、多元創業者 沒有人比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的科技企業家兼作家蓋洛威教授更能闡明疫情的變幻莫測。他輕快活潑的散文和容易記住的插圖,生動的展示科技巨頭如何扭轉疫情的危機,進入終生搶奪市場份額的機會。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內容有趣且豐富。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這本書快速、流利且很有說服力。任何對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有清晰眼界、以及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感興趣的人,這是你希望讀到的出色分析。 ──《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 隨著疫情蔓延和二〇二〇大選選戰進行,假訊息和仇恨言論不斷在社群網絡擴散,史考特.蓋洛威成了科技巨頭和大型社群網絡最尖銳的批判者。 ──《高速企業》(Fast Company)
作者介紹 史考特.蓋洛威史考特.蓋洛威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行銷學教授,也是連續創業家。2012年著名網站Poets & Quants推選他為全球五十大最佳商學院教授。他創辦過九家公司,包括先知(Prophet)、紅包(Red Envelope)、以及L2。他是暢銷書《四騎士主宰的未來》與《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的作者,也擔任紐約時報公司、服裝品牌Urban Outfitters、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哈斯商學院的董事會成員。他的播客節目《Prof G》和《Pivot》、部落格《No Mercy No Malice》、以及YouTube頻道《Prof G》觸及數百萬用戶。2020年《Adweek》將《Pivot》選為年度商業播客。蓋洛威於2019年創辦在職專業人士的教育平台Section 4,提供商業策略課程:section4.com。葉中仁葉中仁自由譯者,曾任電視節目製作人、科技公司實驗室研究員,現居台北。
產品目錄 【導言】 大加速 危機就是轉機 【第一章 冠狀病毒和汰弱留強】 汰弱留強:強者變得更強 在淘汰賽中存活:現金為王 危機管理的一○一法則 冠狀病毒的「流氓步數」:可變的成本結構 大分散 「品牌時代」讓位給「產品時代」 紅與藍 【第二章 四巨頭】 巨頭的力量/壟斷的演算法/特色化 科技業越大,問題越大 大數字的詛咒 亞馬遜 蘋果 「廣告狂人」2.0: Google 和臉書 【第三章 其他破壞性創新者】 破壞力指數 獨角獸廄房的熊熊大火 當煙消雲散 【第四章 高等教育】 破壞的時機已成熟 危機落在我們身上 前途何在 我的建議 【第五章 共富社會】 資本主義,共病,以及冠狀病毒 資本主義向上,社會主義向下=裙帶政商關係 裙帶主義與不平等 新種姓制度 剝削經濟 認真看待政府 共有財的悲劇 我們必須做什麼 致謝 注釋
書名 / | 疫後大未來: 誰是大贏家? 全球五十大最佳商學院教授蓋洛威剖析全新商業環境下的挑戰及商機 |
---|---|
作者 / | Scott Galloway |
簡介 / | 疫後大未來: 誰是大贏家? 全球五十大最佳商學院教授蓋洛威剖析全新商業環境下的挑戰及商機:★Amazon「經濟成長與發展類」排行榜第1名★《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 ★商業周刊 |
出版社 /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3291114 |
ISBN10 / | 9573291118 |
EAN / | 9789573291114 |
誠品26碼 / | 2682018505005 |
頁數 / | 304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6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Jenny(JC財經觀點創辦人)
二○二○年的新冠肺炎引爆經濟危機,也改變全世界人類原本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過去很少有人願意足不出戶這麼長的時間,但封城期間被迫在家,多了與自己和家人共處時間,也必須思考該如何安排每日的規畫,才能兼顧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平衡。
對於企業來說,過去員工每天到固定場所打卡、上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現在卻因為疫情影響而改變,藉由雲端服務提供遠距工作和遠距會議來支持跨時區與地域的溝通合作,甚至有許多公司表示在疫情後仍會維持現狀,形成新常態。
除此之外,投資市場的改變也異常巨大。恐懼徹底蔓延至全球股市,讓投資人以為將重現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的景況。只是這樣的現象並沒有延續太久,美國股市在二○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創下低點後,聯準會無限量化寬鬆與龐大的激勵措施挹注,在經濟快速復甦的預期下開啟了V型反轉行情,到二○二○年底三大指數再度創下歷史新高。
這一切發生得既突然又急促,讓許多人來不及反應,試思考若疫情這個意外將帶領我們走向另一條發展道路,我們又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向前邁進?這也是我認為《疫後大未來》這本書最值得一讀的原因,史考特‧蓋洛威教授完整描繪了現在與未來的可能情境,幫助讀者掌握趨勢,迎接新局!
《疫後大未來》是蓋洛威教授第一本書《四騎士主宰的未來》的延伸版本,前作提到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與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四家公司的總市值高達七兆美元,在標普五百指數(S&P 500)中占有16%的權重,對於整體經濟的影響不容小覷。蓋洛威教授對此提出質疑,認為這四家公司的威脅不僅於此,當我們過度依賴它們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時,甚至可以進階控制你的心理,激發渴望,以便可以讓你做出更多意料之外的行動,鞏固競爭優勢。這個過程彷彿讓商業環境回到了過去的標準石油壟斷時期,掌握優勢的企業營運重點不在創新而在自身盈利,壟斷的結果會拖累整體經濟發展。
只是,討論分拆科技巨頭的提議總是不了了之,科技巨頭掌握的龐大資本與遊說能力讓它們仍占據優勢。直到疫情爆發,重塑產業生態。危機往往可以創造巨大的機會,帶動新興產業崛起,從利基市場切入成為市場焦點,這些破壞性創新者的群起挑戰是否動搖了四巨頭的領導地位?答案是沒有,四巨頭在疫情期間股價表現更勝以往,後疫時代只會讓大者更大,強者更強。
想要在狹縫中嶄露頭角,企業必須找到更符合現代的生存法則,成功可歸類為一個特定公式:喜歡等於熟悉加上意外。找到既有的市場,增添創新與科技的元素,讓消費者有更深的體驗而非認知,才有可能達到閃電擴張的效果。書中蓋洛威教授也分享了他認為未來最耀眼、最有可能達到兆元市值的獨角獸公司,包括共享住宿Airbnb、新創保險公司Lemonade與居家健身器材新創公司Peloton都名列其中。
最後,則是蓋洛威教授對高等教育普及與革新的呼籲,透過科技力量與政府支持來提高學校的競爭力,提高所有參與者的素質是當前要務。我相信這也是拜登政府在上任後最重視的問題。對於教育和基礎建設的投資將是重塑美國最有利的工具,甚至預期在未來將調高富人階級的資本利得稅負,強調公平正義,盡可能縮小貧富之間的差距。
總結來說,這個過程絕對不容易,但與其讓資金輕鬆的流向少數贏家,更重要的是將資源做更高效的分配,才能讓後疫時代走向更美好的共富社會。對於一般人來說,除了在本書中獲得作者對趨勢的洞見,培養對商業的敏銳度外,還能藉此打造健全的資產配置計畫,為自己開創人生、事業與投資的再成長。
內文 : 大小只有人類頭髮寬度四百分之一的病毒,占領了我們一三○億兆噸的星球,讓它以十倍速度旋轉。
但是,即使時間(變化)加速,我們的生活卻靜止不動。就像我的兒子第一次拿到糟糕的成績單一樣,我們無力去想像此時此刻之外的事。沒有之前,也沒有之後,只有Zoom視訊、外帶餐點以及Netflix。我們查看病例數和死亡數,也查看電玩遊戲分數和影片播出時間。二○二○年夏天最賣座的電影是《棕櫚泉不思議》(Palm Springs)──一個關於兩人不斷重複過著同一天的故事。
我經歷人生五十多個寒暑,知道糾結於此時此刻是不對的。就像我對孩子說的,我也試著說服自己:這一切都會過去。這本書嘗試做的,就是把眼光跳脫當今的空前變局,藉由創造未來去預測未來,催生對話,找出更好的解決之道。
當我們這顆唯一能夠負載生命的星球回復它的正常轉速之後,企業、教育和我們的國家會出現哪些不同?它是否會更合乎人性、更繁榮興盛?或者人們會希望它乾脆停止運行?我們能做些什麼以打造那個「之後」?
我是個創業者和商學院教授,因此我透過商業的角度來看待事物,這也是本書的核心──這場世紀疫情會如何重新改造商業環境。我檢視為何疫情讓大公司,特別是大型科技公司得利。這本書有相當的篇幅是我的第一本書《四騎士主宰的未來》在疫情時代的更新版,我重新審視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臉書(Facebook)和Google。同時我也觀察這四巨頭主導的產業之外,還有哪些破壞性創新的機會,前途大好的又是哪些公司。
企業並非在真空中運作,因此我把這些企業故事連結到更廣泛的社會故事裡。我用整整一章來討論高等教育,因為我相信它已趨近重大轉型的邊緣。我會討論幾個文化上和政治上因疫情而揭露和加速的普遍趨勢,解釋我何以認定一整個世代以資本主義之名所進行的變革,已經對資本主義體制造成傷害,以及我們能如何做出補救。這是一場全球性的危機,儘管我的舉例和分析都是源自美國的經驗,我希望這些洞見對其他國家的讀者也有其價值。
我首先要提出兩個論點。第一,這場流行疫情影響最深遠的衝擊,是它將扮演一個加速劑;它會啟動一些變化並改變一些趨勢方向,不過在此同時,疫情的主要影響是加速已經存於社會的動力。第二,每個危機必然存在機會;危機更大、更具破壞性,機會也就更大。不過,我對第二點的樂觀態度會受到第一點影響──許多因疫情而加速的趨勢是負面的,削弱我們在「後疫時代」復原和發展的能力。
大加速
有句話,據說是列寧說的:「有可能幾十年都沒事,接著幾星期內就過完了幾十年。」說這句話的不是列寧,而是蘇格蘭的國會議員喬治.蓋洛威(George Galloway,好姓氏)。蓋洛威用典型蘇格蘭人簡明扼要的方式,把列寧在一九一八年發動俄國大革命帶來激烈變革後較冗長迂迴的話又重新詮釋一遍。
在幾個星期內發生了幾十年才完成的事,這個情形在大多數產業類別和人生各個面向上演。電子商務扎根於二○○○年,自此之後,電子商務在零售業的比例大約每年成長1%。在二○二○年初,大約有16%的零售業是透過數位管道交易。美國出現疫情後(二○二○年三月到四月中旬)的八個星期,數字跳增到27%……而且沒有退潮的跡象。美國在八星期內取得了電子商務十年的成長。
不論社會的、企業的、或是個人的任何一個趨勢,好像已經向前快轉十年。就算你的公司還沒到達那裡,消費者行為和市場也已經到達二○三○年趨勢線的位置上──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的。如果你的公司收支平衡不良,那現在已經無力為繼;如果你從事的是必需品零售業,那麼你的產品比過去更必需了;如果你在可選擇性零售業,你的產品比過去更顯得可有可無。在你的私人領域,如果你和伴侶彼此有爭執,現在衝突更嚴重了;要是你們關係很好,如今又多了十年的經歷和友好。
幾十年來,各家公司把幾百萬美元投資在虛擬會議的器材上,期待能夠消弭距離。大專院校心不甘情不願的在九○年代初引進數位教學平台Blackboard這類的科技工具,(或多或少)避免和外頭的世界脫節。通信公司推出各式廣告,宣傳虛擬的家庭餐會、為病人看診的跨國醫師、以及不需離鄉背井就可以跟全世界最棒的老師學習的課程。然而幾十年來,情況沒有太大改變。造價數百萬美元的視訊會議系統並不奏效;學校教職員抗拒複雜程度超過白板筆或PowerPoint之外的任何科技;FaceTime和Skype開始進入我們的私人通訊領域,但是還沒有達到它的「臨界量」。
但在幾個星期內,我們的生活全部移到了線上。商業活動以遠距進行,每一場商業會議都是虛擬的,每個老師都成了線上教育者,社交聚會也搬到螢幕上。市場上的投資者計算破壞性創新的公司價值,不是以未來幾個星期或是幾年為基礎,而是根據這家公司在二○三○年可能的市場位置。
蘋果公司花了四十二年的時間達到一兆美元的市值,然後只花二十個星期從一兆美元加速到達二兆美元(從二○二○年三月到八月)。同樣在這幾個星期內,特斯拉(Tesla)不只成為全世界最有價值的汽車公司,甚至還比豐田(Toyota)、福斯(Volkswagen)、戴姆勒(Daimler)、以及本田(Honda)等的總和還有價值。幾十年來,大城市的市長和都市計畫官員一再主張要開放更多自行車道、行人專用區,以及減少汽車數量,幾十年來,車輛、空氣汙染和交通意外,卻依舊充斥在我們的街道和空氣中。然而,幾星期內,騎自行車的人們上了街,戶外的餐桌數量大增,天空也變乾淨了。
負面趨勢可能以更高的速率加速。幾十年來,經濟學家一再警告,經濟不平等持續加深,經濟流動性則日趨遲緩。原本只是隱含令人不安趨勢的經濟,現在成了失能的反烏托邦(dystopia)。
有報告說,40%的美國人要籌措四百美元的緊急支出會有困難。即使出現空前的十一年經濟擴張,也不代表這樣的趨勢會因此消散。接著,在Covid-19帶來經濟衰退的前三個月,美國失去的工作機會(13%)比起大蕭條時期兩年所失去的(5%)還要多。半數的美國家戶因為疫情的爆發,至少有一人失去工作或遭到減薪。收入低於四萬美元的家庭受創最為嚴重──在二○二○年四月初有近40%遭解僱或休無薪假;相較之下收入超過十萬美元的家庭,失業的比例只有13%。
世界加速轉動,不管是往好或往壞的方向。
(未完,請見《疫後大未來》〈導言〉)
最佳賣點 : ★Amazon「經濟成長與發展類」排行榜第1名
★《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 ★商業周刊第1751期選書
蓋洛威招牌式幽默和敏銳產業洞察力,不時發出正義怒吼
對「後疫時代」提出警示和希望,深盼危機帶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