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 (修訂版) | 誠品線上

Taking Charge of ADHD (3 Ed.)

作者 Russell A. Barkley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 (修訂版):國際知名過動症專家以最新的知識、同理的關懷帶給過動兒父母信心和力量英文版銷售350,000冊兒童心智科醫師建議必讀書單臺灣兒童注意力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國際知名過動症專家以最新的知識、同理的關懷帶給過動兒父母信心和力量 英文版銷售350,000冊兒童心智科醫師建議必讀書單臺灣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罹患率約8%,巴克立博士是此領域傑出的學者及醫師,在他長銷二十年的這本代表著作中,詳述過動症的最新科學研究及治療方法,提出十四項過動兒教養指導原則及實際運用技巧,並特別針對2~10歲孩子設計八步驟行為管理計畫,減少過動兒的固執、對立和反抗行為,同時提高合作的程度,讓他們在家庭及學校生活能更加順利。 本書希望能夠幫助過動兒家長:‧瞭解孩子的症狀。‧接受正確的診療。‧與學校及醫療專業合作提供孩子需要的資源。‧學習教養技巧,改善親子關係。‧增強孩子的學習與社交能力。‧有效利用獎勵與誘因,導正孩子的行為問題。‧重建和諧的家庭。 近年來由於神經科學及基因學研究的快速進展,醫學界對於過動症的成因有了更完整的瞭解,修訂版針對造成過動症的生理和遺傳基因的基礎,提供許多詳實的資料。家長應該注意這些研究證據,才知道如何面對一些沒有科學根據的言論──比如認為過動症是因教養不當、飲食或電視看太多所導致。另外補充新核准藥物的作用、效果及可能副作用,並建議家長如何向醫師提出有關藥物服用的問題,期待這位「專業知己」能成為過動兒父母的最佳幫手。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羅素‧巴克立(Russell Barkley, Ph.D.)南卡羅萊納醫學大學精神科及小兒科臨床教授。身兼臨床科學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和醫療第一線執業人員,共撰寫(或與人合著)了15本書及工作手冊,並發表過180篇以上的相關研究論文。1993年他創辦了The ADHD Report雙月刊通訊,目前仍擔任其編輯工作。巴克立博士曾任美國心理學會(APA)兒童臨床心理組主席、國際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理學會主席,出席世界各地600場以上的研討會和演講,也多次應各大媒體節目(如六十分鐘、早安美國等)之邀為過動兒發聲。曾獲頒美國應用及預防心理學會傑出貢獻獎、美國小兒科醫學會Anderson Aldrich獎、國際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病理學會傑出貢獻獎,對老師和家長的指導影片也榮獲美國教育教學影片的金蘋果獎。作者個人網站:www.russellbarkley.org■譯者簡介何善欣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行銷碩士;過動兒的母親、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發起人與創會理事長;曾於中國時報、聯合報親子版撰寫專欄,在健康廣播電台和教育廣播電台主持節目,並曾擔任教育部特殊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常受邀演講授課,目前任職於國際性非營利組織。譯作:《不聽話的孩子?──過動兒的撫育與成長》、《如何養育叛逆的孩子》、《亞斯伯格症》著作:《最棒的過動兒》(心理)、《我愛小麻煩》(平安)、《我是男生,我喜歡跳舞》(九周文化)

商品規格

書名 / 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 (修訂版)
作者 / Russell A. Barkley
簡介 / 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 (修訂版):國際知名過動症專家以最新的知識、同理的關懷帶給過動兒父母信心和力量英文版銷售350,000冊兒童心智科醫師建議必讀書單臺灣兒童注意力不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3275343
ISBN10 / 9573275341
EAN / 9789573275343
誠品26碼 / 2680922757008
頁數 / 432
開數 / 正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如何幫助孩子解決同儕問題
那天安德莉打電話給我,說今年的假期到她家時,不希望我們帶巴比去。事實上,家庭的聚會沒有人歡迎我兒子──除非他能學會規矩。好慘,她是我親姊姊耶!

我們真的希望這次的活動,對曼莎是一個正面的經驗。我們嘗試先和小組長溝通,讓她對我們女兒的狀況有個心理準備。所以當她告訴我們,實在沒辦法讓曼莎留在隊上時,我們只覺得「為什麼我們不能一起努力?」
上星期,鄰居牽著我的兒子和他的湯米來敲門。我們兩人不斷的互相解釋、道歉,其實,言下之意都是「為什麼你不能把自己的孩子管好?」我知道他們再也不會邀請我兒子去他們家玩了。每天放學以後他能做什麼?他在這條街上已經被孤立了。

我們不想讓她面對這樣的事,但是孩子們有時是很殘酷的。如果你的女兒含著眼淚問你,為什麼全班都被邀請參加生日派對,只有她又沒被邀請?你會如何?

我和同事在我們的過動症診所,每天都聽到類似的故事,這些情境你應該也很熟悉。你也應該知道過動兒的人際關係,是所有問題中最麻煩的。身為一個成年人,你當然知道友誼的重要,但是你沒有辦法強迫別的孩子喜歡你的孩子、和你的孩子做朋友。看著孩子一次又一次被別人拒絕,是很痛苦的事。
你目睹這對孩子自尊心的影響,也知道他的寂寞。就算你可以在家盡力,學校老師也可以努力,但面對孩子自己的社交圈,你束手無策。
有一次,我看到一部卡通影片的情節,媽媽屈身抱起哭著的丹尼,他說他提早從學校回家,是因為沒有人站在他這一國。這一段把過動兒父母的心境描述得真好,父母常是唯一站在過動兒這一國的。

過動兒和別的孩子相處時常有嚴重的問題。尤其是一起做事或玩遊戲的時候,別人會討厭他們的過動和衝動;還有他們的魯莽與坦白,尤其是批評人時,也常讓人不悅。過動兒動不動就發脾氣、受挫、攻擊別人,也讓和他玩的人備受威脅,然後口頭或肢體的反抗、對立、攻擊或敵意就出現了。難怪過動兒在同儕中惡名昭彰。

這些社交問題的根源,是他們對時間和未來感受的發展不足。過動兒只活在此時此刻,現在覺得怎樣就是怎樣。很多社會技巧所帶來的好處,不是馬上就可以看到的,比如分享、合作、輪流、守信、對別人表示好感等,對他們的意義都不大。從來不想將來的後果,讓他們看不到現在的自私和自我中心,會讓他們不斷地失去朋友。他們就是不瞭解,朋友關係是需要時間的累積、建立在互惠和分享興趣上的。

幫助過動兒改善人際關係,是很大的挑戰,而且不見得有收穫。因為父母不可能總是在孩子與人互動的現場當下,提醒他要抑制衝動、停下來思考。基於種種理由,父母很難主導、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但是,還是可以使點力的。
我的兒子沒有朋友,我們可以如何幫他,讓別的小孩喜歡他?
過動兒社會技巧方面的專家,建議父母可以嘗試:(1)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技巧,(2)幫助孩子面對別人的嘲諷,(3)在家安排正面的互動機會,(4)安排與鄰居、社區正面互動的機會,(5)爭取學校的支援。

培養良好的社會技巧
雖然父母不可能在家以外,介入孩子與人互動的現場,但可以在家教導孩子一些社交技巧。試試下列的方法:
1.在家建立獎勵計畫,如11章描述的代幣制度,改善某一兩項你希望孩子在與人互動時的行為,如分享、輪流、不碰別人、小聲講話、坐好、不霸道、尊重別人要玩的活動等等。不要一次努力太多項行為,否則不易成功。

2.選好一兩樣行為之後,把它們寫在紙上,貼在冰箱或門上你和孩子都容易看到的地方。但如果有小朋友來家裡玩,注意不要讓你的孩子因此受窘,反而製造別的困擾。這張紙只是提醒你和孩子這一兩個星期努力的目標。

3.一旦你有機會看到孩子和別人玩,停下手邊的工作,輕聲和孩子複習一下你們的目標行為。告訴孩子,只要出現這些行為,就可以賺到點數;如果有不當的行為,就扣點。整個程序,就如同第12章描述的面對轉變所需的準備動作,要事先和他溝通你們的規則。

4.從現在開始,用心觀察孩子和別人的互動。只要一看到有正面的行為,馬上讚美並給予點數。也就是說,「抓住他們表現好的每一個時刻」,但是要注意表現得自然一點,不要讓他在別的孩子面前覺得很糗。

5.一星期挪出幾次,只要幾分鐘,和孩子複習一下你們希望培養的新行為。在這幾分鐘中,你應該:(a)先解釋你希望他做到的行為;(b)角色扮演,由你演練這項行為;(c)替換角色演演看,由他扮演別的小朋友;(d)鼓勵他下一次和別的小朋友玩時,做出這項行為。

6.試試把孩子和兄弟姊妹或別的小朋友玩的過程錄影下來。最好不要說太多,也不見得要讓孩子知道,因為你要錄下他平常最自然的表現。許多智慧型手機或筆記型電腦很方便使用,可以讓你達到錄影的目的,而不造成干擾。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看這些錄影,讓他觀看瞭解自己是如何與人互動的,有更多的自我覺察。你們可以從中找出他做得好的地方,當然也可以發現他能改進的空間。這樣的錄影對過動兒會很有幫助,因為他們常渾然不知自己和別人互動的情形。但是,你若想把影片當做有效的教具,得讓它變得好玩、有建設性和獎勵的性質,而不是用來處罰或說教。盡量從影片中尋找正面的點鼓勵他。

7.另外一個方法是找一位你和孩子都熟悉的人,很自然地做出這些正面的行為,點出這項正面的行為,並鼓勵孩子下一次也這樣做做看。但要注意他們之間的關係,不要造成孩子對他的怨恨。也不要用手足當榜樣,孩子最不喜歡被別人拿他們和兄弟姊妹比較。你可以用電視上或電影中的人物為例子,以那些角色或人物做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無論你用哪一種方法,請注意孩子下列的行為:
(1)開始與人互動時
(2)開始並持續與人交談(包括傾聽、聽別人的感覺和想法、輪流說話、表示興趣)
(3)解決衝突
(4)與人分享

面對別人的嘲諷
嘲弄是孩子的人際關係中最普遍的一個難題,而如何面對這一難題,幾乎可以決定他們在團體中的未來。如果處理得不好,甚至會引起爭鬥或失去友誼。朋友之間的嘲弄,有時是在測試彼此的友誼、忠誠度、控制情緒或面對挑釁的能力。在男生的朋友圈中,似乎特別如此,好像想經由這樣的測試,知道當自己面臨危機時,對方是否可以提供支持的力量,也同時看看對方的忠誠度有多高,在別人的攻擊批評之下,是否能不被擊垮和爆發,仍保持冷靜和溝通協調的能力。看一個人對別人嘲諷的反應,可以看出他和那群人的關係的強度,如果你的孩子對他們的嘲諷的回應是負面的,可能是在告訴別人他們的關係是脆弱和暫時的。有時,嘲諷真的是一種攻擊,意圖讓對方經由被羞辱而付出代價,如降低社會地位和聲望。這一招是男、女生都會用的。

孩子如何面對別人的嘲笑是很重要的。面對這樣的情境,父母通常教孩子不去管它就好。有趣的是,根據肯塔基大學的凱恩和史堪伯勒(Monica Kern & Douglas Scrambler)博士的研究顯示,大部分的孩子都表示,忽略不但沒有用,甚至會讓對方更加強火力。這些心理學家指出,受訪的孩子大多表示,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忽略或報復,而是調適(adaptive)。所謂的調適就是,被嘲笑時就笑一笑,接受它,甚至於也笑笑自己,把當時的氣氛變得幽默一點。

換句話說,教孩子把別人的嘲弄,當做測試自己幽默感的機會,和友誼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而不是別人在攻擊自己。所以應幫助孩子學會接納自己、承認自己也會犯錯(雖然有時被誇大了),甚至也會自嘲、幽默自己。例如,被人家取笑「笨蛋」的時候,可以開個玩笑說:「我其實不笨,只是比你們多一次機會把東西學好。」米立博士發現這樣的應對方式,比忽略、憤怒和還擊更有效。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