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日治時代的租佃制度 | 誠品線上

臺灣日治時代的租佃制度

作者 葉淑貞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臺灣日治時代的租佃制度:過去研究臺灣租佃制度的學者,絕大多數都主張日治時代租佃制度有口頭租約、租期不定、租期太短等諸多不良慣行,致使佃農缺乏投資意願;且地租過高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過去研究臺灣租佃制度的學者,絕大多數都主張日治時代租佃制度有口頭租約、租期不定、租期太短等諸多不良慣行,致使佃農缺乏投資意願;且地租過高,降低佃農的投資能力,造成佃農的生產效率不如自耕農,最終導致佃農所得的低落。 然而,本書的研究卻發現,日治時代佃耕農場的經營效率並未低於自耕農場,而地租也未高於合理水準;此外,1920年代底,當經濟、社會環境產生一些變化,業佃會的適時成立,推動租佃制度若干轉變:最主要者為租約轉而以書面訂立,且租期延長。最後,本書也發現戰後實施的三七五減租,並未使佃農的技術效率提高得比自耕農多,因此前人主張土地改革提升了佃農的耕作意願,這個說法可能有待商榷。 本書應用經濟理論建構分析方法,然後透過統計方法處理實際資料,並對所整理的資料進行嚴謹的分析。過去少有人如此研究臺灣日治時代的租佃制度,作者因此得到不同於前人的結論:從效率的原則來看,日治時代租佃制度運行良好。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臺灣史與海洋史】系列叢書緣起 003【序】向經濟學者學經濟史 ◎吳密察 005自序 ◎葉淑貞 008第一章 緒論 019第一節 租佃制度的演變 022第二節 文獻回顧 029第三節 資料介紹 046第四節 本書的架構 056第二章 佃權的安排 061第一節 租約所面臨的環境 063第二節 租約樣式的選擇 098第三節 租期長短的決定 127第四節 小結 152第三章 地租的高低及其決定因素 155第一節 自、佃耕農家所得之比較 158第二節 與地租有關的租佃習慣 165第三節 地租的水準 177第四節 地租是否過高 191第五節 地租的決定因素 209第六節 小結 230第四章 租佃制度對農場經營效率之影響 233第一節 效率的定義 236第二節 日治時代自、佃耕農場的經營效率 240第三節 1925-27 年及1950-51 年自、佃耕農場之經營效率 256第四節 三七五減租對農場經營效率之影響 275第五節 小結 291第五章 結論 295附錄 302參考文獻 324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葉淑貞葉淑貞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美國匹茲堡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專攻臺灣經濟史、農業經濟學及經濟發展史著有論文二、三十篇,分別發表於經濟論文叢刊、臺灣史研究、臺灣銀行季刊期刊,並與吳聰敏、劉鶯釧在1995年合著《日本時代台灣經濟統計文獻目錄》一書;隨後又於2004年與吳聰敏、古慧雯共同修訂,重新出版。

商品規格

書名 / 臺灣日治時代的租佃制度
作者 / 葉淑貞
簡介 / 臺灣日治時代的租佃制度:過去研究臺灣租佃制度的學者,絕大多數都主張日治時代租佃制度有口頭租約、租期不定、租期太短等諸多不良慣行,致使佃農缺乏投資意願;且地租過高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3271338
ISBN10 / 9573271338
EAN / 9789573271338
誠品26碼 / 2680744588002
頁數 / 344
開數 / 正25K
注音版 /
裝訂 / S:軟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本書是根據我近二十年來研究臺灣日治時代租佃制度的成果改寫而成的。我開始關心日治時代的租佃制度,是在二十多年前當我在美國匹茲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撰寫博士論文之際。當時,我發現日治時代的佃耕農場與自耕農場的技術效率並無顯著的差異,我的指導教授Dr. Thomas G. Rawski 看到這個結論時,就說了:「這樣的話,一般人認為戰後初期的土地改革提升了農業的生產效率,這個看法可能有問題」這樣一句話。聽到這句話之後,當下我就立志要繼續研究此一問題。因此,在1991 年當我拿到博士學位回國之後,就開始研讀學者的相關研究,並收集日治時代租佃制度的相關資料,進行繼續研究這個問題的準備。我發現戰後初期一般學者對於臺灣租佃制度的結論,大致上可以歸納為以下的論述:

第一、王益滔提到,日治時代耕地的租約多以口頭約定,且約定租期過短,或根本不約定租期,以致於租期不定,地主可以隨時任意撤佃,造成佃權的不安定;而地租又過高,以致於佃農無能力進行再投資。

第二、陳誠則提到,戰後初期除高額地租剝削佃農權益之外,加之以租期不定,口頭契約等陋俗,地主可任意加以撤佃,為所欲為,遂使佃農生活不唯異常痛苦,而且毫無保障。

我把上述討論臺灣租佃制度的觀點,歸納為以下三點:
(1)租約形式以口頭租約為主:容易引發糾紛。
(2)地租過高:降低了佃農投資的能力。
(3)租期太短:使佃農無法安心耕作,且不願意進行適當的投資。

此外,我發現臺大社科院圖書館就收藏有相當豐富之日治時代租佃制度相關的資料,這些資料足以對當時的租佃制度進行相當完整的分析。準備工作到一定階段之後,我開始於1992 年陸續申請了以下幾個國科會的研究計畫:

(1)〈台灣日據時代農場經濟效率之分析--租佃制度與其他因素交互作用之分析〉,編號為NSC81-0301-H-002-514。
(2)〈日治時代臺灣佃租決定因素之分析〉,編號為NSC-82-0301-H-002-082 及NSC-83-0301-H-002-082。
(3)〈收穫量、地目及區域因素與臺灣日治時代佃耕地地租之高低〉,編號為NSC 97-2410-H-002-011。
(4)〈戰後初期臺灣土地改革的重新評估〉,編號為NSC 98-2410-H-002-046。

利用第一個計畫的研究成果,完成了〈日治時代租佃制度的運行〉(1995)、〈日治時代台灣租佃契約的選擇行為〉(1996)、〈日治時代臺灣的租佃制度與農場的經營效率:戰後初期土地改革的省思之一〉(1997)及〈日治時代臺灣佃耕地租期長短之訂定〉(2007)等四文。接著,利用第二個研究計畫,完成了〈日治時代臺灣的地租水準〉(2001)一文; 之後,則利用第三個研究計畫完成了〈日治時代地租高低的決定因素〉(2011)一文;最後,又利用第四個計畫完成了〈三七五減租對農場經營效率的影響〉(2012)一文。

因此,本書之所以能夠完成,首先要感謝我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Dr. Thomas G. Rawski;更要感謝他的太太,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教授Dr. Evelyn Rawski。若不是Evelyn Rawski 教授的鼓勵,我不會走入臺灣經濟史,尤其是日治時代的研究,也就不太可能接觸到這麼多的史料,更不會有此書的出現。在1985 年出國讀博士學位之前,我在臺大經濟系是教授中國經濟史這門課,當時幾乎無人研究臺灣經濟史,而臺大經濟系當時雖然有開「中國經濟史」及「西洋經濟史」這兩門課,卻沒有「臺灣經濟史」這門課。因此,出國之初,我一直想要研究中國經濟史。而在開始寫博士論文時,我仍然朝著這個既定的目標前進著。直到有一天Evelyn Rawski 教授說:「您有這麼多日治時代臺灣經濟史的資料,可以用來進行深入分析(comprehensive analysis),為什麼不改變研究方向呢?」我才猛然覺醒,決定要研究臺灣經濟史, 因此博士論文的題目就是〈Economic Growth and the Farm
Economy in Colonial Taiwan,1895-1945〉。可見,本書的完成確實要歸功於這兩位老師的教誨。

其次,要感謝國科會給予我的幾個補助,若不是這些補助,我不太可能完成本書所源自的那些研究計畫。而這些研究計畫之所以能夠完成,也要感謝我所有的研究助理,特別是近幾年來,一直擔任我研究助理的林曉美小姐,她細心負責地幫我收集並整理資料,認真仔細的態度真讓我獲益不少,在她貼心的照料及幫忙之下,我才能順利完成本書。

此外,也要感謝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林玉茹老師的鼓勵及給予我再次努力從事研究工作的力量。我在2000 年生了一場病,在臺大醫院住了七十多天,出院之後,接著在家休養了一學期,才回到學校繼續教書,但是一直無法像以前一樣那麼努力並專心致力於研究工作。

直到2007 年,因為主持系上「經濟史專題討論」的課程,邀請林玉茹老師來系裡演講,她演講的題目是〈軍需產業與邊區移民政策的轉向:戰時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在東臺灣的移民事業〉。在演講中,她提到臺灣東部地區的地租低於全臺各地,而我對照自己的計算之後,卻發現1937 年以後,臺南州的地租降到低於東部地區的水準,這給了我想要了解臺灣各地區地租高低變動情形的動機。因此,之後我才又像以前一樣,年年申請國科會計畫,繼續專心地努力於研究工作。真的很感謝林玉茹老師的鼓勵與她的研究給我的靈感,並啟開我再度努力不懈,進行研究工作的契機。
本書承蒙曹永和文教基金會的協助,由遠流出版公司出版,方才得以順利面世,因此要向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及遠流出版公司致上我的謝意。也要感謝臺大經濟系退休教授陳正順及張素梅兩位老師,他們兩位都是我大學時代的老師,他們就像我的親人一樣,長年以來不斷地鼓勵我。更要感謝兩位匿名評審提出寶貴的意見,使得本書生色不少。最後,要感謝我先生林欽輝,他對我生活起居的照顧,使我得以專心一致地進行研究工作,這也是本書得以順利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葉淑貞
2012 年3 月10 日
於臺大社科院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