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 2 | 誠品線上

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 2

作者 邱琡雯
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 2:一九八○年代以後,日本流行文化熱在亞洲持續的漫延和發燒,面對這股無法抵禦的浪潮,從輸出地的日本、接受地的亞洲、以及其他的國度,都產生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一九八○年代以後,日本流行文化熱在亞洲持續的漫延和發燒,面對這股無法抵禦的浪潮,從輸出地的日本、接受地的亞洲、以及其他的國度,都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知識論述,去支撐、去批判、去再生產這個跨文化現象。《媒介擬想》的首期,主要從「消費」日本流行文化的亞洲各國之觀點出發,做為刊物問世的特集。在日本流行文化極重要的消費地--台灣,哈日族的誕生以及針對哈日現象的諸多探討,便是其中一例。 第二期也就是本期,共編錄了六篇論文,三篇台灣本地、兩篇日本觀點、以及一位美國學者的作品,繼續挖掘有關日本流行文化熱不同的意涵。和創刊號相比,本期有它獨到的特色,主要是以下三點: 一是觀點的延續 首期中已經略為提到日本人對於亞洲的文化想像,也就是日本人的亞洲觀,它如何反映或影響日本人看待「日本流行文化在亞洲」此一現象。本期中,岩 功一與岡田章子兩位日本學者也從這樣的角色切入,繼續深入地批判「日本是優越的v.s.亞洲是落後的」這種百年以來不平等且扭曲的關係,如何在現今的「日本消費亞洲文化」以及「日本輸出文化到亞洲」等過程中,繼續地被日本人建構下去。 二是觀點的超越 日本,不僅只是流行文化的輸出國,同時,它也是西方藝術的輸入國,Gordon Mathews從不同領域的日本藝術創作者之立場,去探討當代日本藝術文化與認同創塑的關係。 三是主題的多元 本期的研究主題已經從偶像劇、漫畫、動畫等影像媒介,擴展至觀光旅遊、流行消費、空間文化、女性雜誌、以及當代日本藝術文化等不同層面。 本期收錄的六篇論文各有其觀點上與主題上的特點,但都可統合在「認同實踐、認同創塑」這個研究範疇當中。 首先,台灣本地的三篇作品從認同宰制到認同協商等不同角度,探討了哈日族的認同光譜。李天鐸與何慧雯認為,哈日現象突顯了台灣對日本的欲求是過往歷史的沉澱,也是現今國際秩序編排的結果,在多元的背後暗藏的是文化主體的空洞,不明確的文化主體,使得台灣欠缺足以凝聚民眾認同的基礎。李明璁以消費日本電視劇與赴日旅行為個案,探討台灣年輕人如何在哈日潮流中型塑他們自己的跨文化認同。遲?昌連結空間與青少年次文化研究,探討西門町做為青少年公共空間的過程中,他們是如何中介全球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使得西門町成為消費日本流行文化的哈日之城。 其次,是兩位日本學者的作品,岡田章子從分析日本女性雜誌再現下的亞洲流行意象出發,解構日本在看待亞洲時所持有的三重東方主義之眼。岩 功一檢視長久以來日本東方主義式的亞洲概念,以及隨著亞洲經濟起飛以及日本流行文化在亞洲域內的流通,日本有意重新投身亞洲的慾望如何再度浮現。 還有,是學習日本尺八樂器的美國人類學者Gordon Mathews的力作,他從「全球文化超市」的觀點出發,主張雖然這會威脅日本文化傳承的根源,但也提供了一種新的創作選擇,並從深度訪談中呈現日本藝術家認同掙扎的辛苦過程。 ■本書目錄 《媒介擬想》JOOK發刊詞 本期緒論 作/譯者簡介 我以前一定是個日本人? 日本流行文化的消費與認同實踐--李天鐸、何慧雯/著 這裡想像,那裡實踐 「日劇場景之旅」與台灣年輕人的跨文化認同--李明璁/著 「哈日之城」 台北西門町青少年的空間與消費文化--遲恒昌/著 利用日本流行文化 媒體全球化、跨/國族主義、與對「亞洲」的後殖民慾望--岩功一/著;唐維敏/譯 日本女性雜誌再現下的亞洲流行意象 東方主義之眼的三重交錯--岡田章子/著;邱琡雯/譯 當代日本藝術文化與認同創塑--Gordon MATHEWS/著;許如婷/譯 論文撰稿體例

商品規格

書名 / 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 2
作者 / 邱琡雯
簡介 / 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 2:一九八○年代以後,日本流行文化熱在亞洲持續的漫延和發燒,面對這股無法抵禦的浪潮,從輸出地的日本、接受地的亞洲、以及其他的國度,都產生
出版社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3248989
ISBN10 / 9573248980
EAN / 9789573248989
誠品26碼 / 2611332034007
頁數 / 183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