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我游記 | 誠品線上

書海我游記

作者 林景淵
出版社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書海我游記:本書收錄的文章內容,有清末、民國時期的中國文人,也有一篇專門敘述台灣中部的傑出女性。其餘大多和日本有關。就筆者所知,日本在這一兩個世紀裏,讀書出版界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的文章內容,有清末、民國時期的中國文人,也有一篇專門敘述台灣中部的傑出女性。其餘大多和日本有關。 就筆者所知,日本在這一兩個世紀裏,讀書出版界,在森鷗外、夏目漱石、菊池寬等眾多文人的帶領下,開創了文人的一片輝煌的天地,這是亞洲任何國家所望塵莫及的。僅僅以小說作家的收入和社會地位、專業小說作家的人數,作品銷售量……等等而言,相信這是亞洲任何國家永遠追不上的。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必須要有大量的閱讀者;「活到老、學到老」、「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些口號在日本化成全民的行為模式。——在紙本書籍趨向沒落的這些年,日本的「文庫本」、「新書本」反而呈現驚人的成長。但這些文化現象或許台灣人不知道,也不會去關心的。此外,日本幾大報的版面、內容,百年來幾乎沒有改變(《朝日新聞》甚至一直沒有彩色版),這究竟為什麼?而且,我還是青年學生時,就聽說日本報紙第一版下面都是書籍廣告,而每星期固定有幾頁(版)讀書版……。幾十年後,日本各大報依然如此!但願讀書人想想這些問題。 ※ 本書所收文章敘述的內容,由於時空變化,有些可能和今日現況稍有出入;因為是錄用昔日發表的文字,大抵未曾更正或補充,這是要請讀者見諒的。內容有不足或錯誤,尤其要請讀者諸賢不吝指教。 本書之得以付梓,再次感謝遠景出版社葉麗晴社長的支持與愛護。(最近筆者也在遠景出版了《扶桑書物語》第二輯)出版之際,幾位老同事陳康陞、吳美蘭伉儷,翁碧玲女士也協助處理許多雜務,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林景淵 庚子年夏日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林景淵林景淵,台南、下營人。台中師範畢業、早稻田大學學士、筑波大學碩士、浙江大學博士。著有:《日據時期的台灣圖書館事業》、《濱田彌兵衛事件》、《重讀日治時期公學校教科書》、《望鄉三千里—台灣少年工奮鬥史》、《日出江花紅似火—日本近現代作家》。譯有:《知識誕生的奧秘》、《扶桑書物語》、《扶桑書物語》第二輯;編有:《讀書樂》……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傳燈越洋照海東 朱舜水與安東省庵的師生情誼 刊印《古逸叢書》的楊守敬 不薄今人愛古人-記鄭振鐸的蒐書和藏書 想做林琴南後第一人-黎烈文生平及譯作 共傳台灣傑出女性傳記 煙消雲散又奈何-記書訊、書評雜誌之消長 日文「假名」之發明及其意義 《天學初函》東傳日本始末 《聖武記》、《海國圖誌》東傳始末 德川家康的蒐書和刊書事業 記漢籍研究者森立之 日本瓦版畫傳奇 中山正善的蒐書史 德富蘇峰的蒐書史 多摩河畔溢書香-記「靜嘉堂文庫」 「東洋文庫」七十年 江戶時代以來的日本文人收入 日本圖書販賣百年史話 略談「岩波文庫」和「新潮文庫」 《文藝春秋》八十五年 「芥川獎」瑣談 從速記員到暢銷作家-記宮部美幸 日本中小學早讀運動 「令和」改元和《萬葉集》 譯文: 諸橋轍次和《大漢和辭典》 三生有幸(出版《大漢和辭典》的心路歷程) 本書所收錄文章在報紙、雜誌刊登日期 寫在書後

商品規格

書名 / 書海我游記
作者 / 林景淵
簡介 / 書海我游記:本書收錄的文章內容,有清末、民國時期的中國文人,也有一篇專門敘述台灣中部的傑出女性。其餘大多和日本有關。就筆者所知,日本在這一兩個世紀裏,讀書出版界
出版社 / 遠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3911210
ISBN10 / 9573911213
EAN / 9789573911210
誠品26碼 / 2681974506002
頁數 / 304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5X2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傳燈越洋照海東
一九八○年四月十三日,奈良唐招提寺開山大師鑑真和尚的坐像由專機從大阪護送到上海,當天晚上並立刻護送到江蘇省揚州。《朝日新聞》當時報導說:這是鑑真的第一次「返鄉」。不過,已經距離他離開中國一千兩百二十七年了!
日本人一向十分珍惜隋唐時代的文化,他們對古代中國在文化層面給予他們的影響一直不敢或忘。從阿倍仲麻呂到最澄、空海、圓仁,日本不斷考證這些歷史人物的足跡,並適時表達今日日本人的虔誠敬意。這從他們努力追尋長安「青龍寺」舊址、捐款興建惠果、空海紀念堂(惠果是空海的老師),以及每年一批又一批人群前來謁像可以了解一二。正因為如此,對於鑑真遠渡重洋到日本傳教,圓寂(逝世)於日本後,卻一直沒有機會返鄉這件事,日本人一直耿耿於懷。

一九七八年十月,當鄧小平赴奈良唐招提寺瞻仰鑑真坐像(現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時,唐招提寺第八十一代長老(住持)森本孝順當面請求協助讓鑑真坐像返國,鄧小平也欣然允諾。這件事經過長時期的策劃,終於在一九八○年春天實現。出發前,日本裕仁天皇特別召見森本長老,並頒贈金色菊花紋香爐一只給唐招提寺。
四月十三日,鑑真坐像抵達上海虹橋機場,森本長老和趙樸初(大陸歡迎鑑真回國代表)乘專車護送到揚州。當晚,揚州街上的人們早已事先準備了鮮花、彩旗、花環等待,專車通過時到處是鞭炮聲、鼓樂聲和歡呼聲。這種景象是揚州數十年,乃至數百年絕無僅有的,所以今天的揚州沒有一個不知道鑑真的名字。
四月十九日,大明寺內香煙繚繞,燈燭通明,這是鑑真坐像正式供人瞻仰的開始,也是開幕儀式的日子。在儀式中,日本各界贈送大明寺「三具足」(香爐、燭台、花瓶)以及三百五十株櫻花樹苗。大明寺能勤法師回贈森本長老一襲袈裟。儀式後,大明寺僧侶進入大雄寶殿舉行「奉迎法會」,日本僧侶進入「鑑真紀念堂」唱誦「鑑真大和尚贊」。「鑑真紀念堂」是為了紀念鑑真圓寂一千二百年(一九六三年)而興建的,外觀模仿奈良唐招提寺,完成於一九七三年。
鑑真坐像在揚州供人瞻仰一個星期,前來禮拜者有二十二萬人。倘若沒有十年文革浩劫對文化和宗教信仰的摧殘,景況必然更盛。繼揚州之後,鑑真坐像由森本長老護送至北京之「中國歷史博物館」和法源寺,並於五月底圓滿結束,返回日本。這時候趙樸初填了一首「俳句」(五、七、五、七音節),「送鑑真大師像返奈良並呈森本長老」,詩句如下:
看盡杜鵑花,不因隔海怨天涯,東西都是家。去住夏云閑,招提燈共大明龕,雙照淚痕乾。萬綠正參天,好憑風月再結緣,象教住人間。
「鑑真返鄉」這件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於此暫時打下一個句點。而從鑑真出國到第一次返國相距一千二百餘年,在中國歷史上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

一九七三年,鑑真紀念堂落成;一九八○年鑑真坐像迎赴揚州和北京供人瞻仰等事,在台灣鮮為人知,這可能是因為過去兩岸的消息彼此封鎖的關係。然而「鑑真」和尚到底何許人也?為什麼能受日本人如此尊敬禮遇呢?這就不能不話說從頭了。
原來,鑑真和尚在五十五歲那一年受到唐使僧侶榮睿、普照等人的真誠邀請所感動,決心赴日傳教。可是,由於種種原因,在十年之間,歷經五次失敗,第六次才順利登陸九州南端,隨後輾轉至奈良,並逐漸完成其遠赴彼邦傳播佛教信仰的宏願。鑑真抵達日本是西元七五三年,唐天寶十二年。
鑑真在日本佛教史上是一位極其重要的人物。可是,自古以來,日本除了一篇〈唐大和上東征傳〉(西元七七九年撰)和《東征傳繪卷》以外,缺乏詳實可靠的資料來闡揚鑑真的偉大功績。在中國方面,最為可靠的紀載應推《宋高僧傳》裡的〈唐揚州大雲寺鑑真傳〉。在這篇紀載中對鑑真抵達日本後的傳教活動也有概略介紹,這在海天隔絕的古代,毋寧是難能可貴的,但全文總共才七百餘字,難免語焉不詳。在這種情形下,不僅後代中國人對鑑真的名字十分陌生,甚至連大多數日本人也只知道有奈良唐招提寺,卻不知道該寺的開山大師鑑真。
日本方面,到了一九六○年前後發生了重大改變,因為彼時出現了一位關鍵性人物——那就是安藤更生博士。安藤博士以十餘年時光,在中國、日本蒐集各種資料,寫下了《鑑真》(美術出版社)、《鑑真大和上傳之研究》(平凡社)這兩本劃時代的著作。接下來,在安藤博士的慫恿之下,作家井上靖又於一九五七年寫就一部小說《天平之甍》。不久,東寶電影公司更遠赴大陸拍下了以鑑真東渡過程為主題的歷史紀錄電影。這一連串的活動終於使今日日本人不論老幼男女都知道鑑真這一個偉大的人物。
在台灣,即使是佛教界人士,知悉鑑真生平事蹟者恐怕不多?更何況是一般人,這正是筆者前年赴奈良唐招提寺朝拜,又於今夏前往揚州大明寺考察遺跡後草成此文的動機。

鑑真俗姓淳于,誕生於西元六八八年,誕生於西元六八八年,老家是江陽縣(今之揚州)。十四歲出家「大雲寺」(後改名為「龍興寺」),十八歲受「菩薩戒」。二十歲赴洛陽、長安修習佛學。二十六歲返揚州講律、授戒,之後他展開傳教、講習以及救濟貧困等社會活動。
五十五歲那一年(西元七四二年),日本遣唐使僧侶榮睿、普照、玄朗等人至揚州請求鑑真赴日以振興弊端四起的日本佛教界。鑑真幾經考慮,屢為榮睿諸人的虔誠所感動,於是決定隨遣唐使赴日。從此,展開了波濤萬丈的冒險活動。所謂「冒險」一方面指遠渡重洋可能遭遇的危險,另一方面也要冒著偷渡出國而違反國禁的危險。
鑑真渡日六次,前後間隔十年,最後一次才成功。第一次,西元七四三年。出發前因行踪遭受惡意破壞(有人向官府告密)而功敗垂成。
第二次在同年的十二月。船隻在長江口遇颱風,船均損壞,幸無人員傷亡。仍無功而返。
第三次是西元七四四年。修好船隻赴海上,預期與日方船隻會合東渡,但又遇颱風,人員漂至一荒島,旋被官方救回明州(寧波)。
第四次也是西元七四四年。暗中在福州準備東渡之船隻、糧食,然而就在鑑真一行人赴溫州中又被官軍所阻,不得已仍回揚州。
西元七四八年第五次出航,在海上遇颱風,竟被漂流至海南島。隨後才輾轉返回中原。
儘管東渡事一再遭受挫折,甚至在第五次途中鑑真染上眼疾而失明,而其發願東渡傳教之堅決信念卻一直不曾動搖。
西元七五三年十一月,鑑真帶著二十四名弟子再次出國。這一次是在政府默認下隨遣唐使船赴日的,所以沒有人為的阻撓。經過一個多月的航行,終於平安抵達九州薩摩國(今之鹿兒島縣),並於翌年進入日本首都(今之奈良)。此時距第一次東渡事已有十年,鑑真也已六十六歲了。
由於東渡事遷延數年,遣唐使來來往往者均已深知鑑真之名,並傳遞訊息至奈良,因此鑑真一行人到達時受到極盛大的歡迎,不久更由鑑真為日皇、皇后、太子主持授戒,接受重新受戒日之日本僧侶更不計其數,後來日皇並賜與「傳燈大師」之封號。

鑑真擴充日本佛教領域,提升日本佛教信仰水準,並親自督建「唐招提寺」。即為「律宗」之始創寺院。此寺迄今仍被保存完好。寺中佛像、建築幾乎均被指定為「國寶」及「重要文化財」。這是他對日本建築、工藝的具體貢獻。
鑑真東渡時也攜帶大批經卷,並攜有王羲之之書法真跡。此外鑑真還通病理,帶去許多漢藥藥方,為日本醫藥開創新的領域。
在唐招提寺繪製許多傑作的畫家東山魁夷指出,日本人之尊敬鑑真,除了感激他在文化上帶來的恩惠以外,更為他一諾千金、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而崇高的人格是沒有國界的。
百年以來,中日兩國的恩怨一直糾葛不清,鑑真渡日和鑑真返鄉的這一段往事不知道能否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人生是各種機遇、命運交織構成的。我從一個台灣南部的僻鄉——那裏連一家書店也沒有——偶然而迷上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書店群——東京、神田、神保町,從此樂此不疲。
最近,居於「敝帚自珍」的心理,回顧這漫長時間而編織出一些蕪文,集合了二十七篇(其中兩篇譯文);一方面自我檢討,另一方面也就教於讀書界的先進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