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宴 (第3版) | 誠品線上

河宴 (第3版)

作者 鍾怡雯
出版社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河宴 (第3版):本書收錄了鍾怡雯一九九一至一九九四年間發表於臺灣、大陸及新馬等地的散文,包含十餘篇得獎作品,是她的第一本散文集,更是她自我成長經歷的「交待」與「總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鍾怡雯一九九一至一九九四年間發表於臺灣、大陸及新馬等地的散文,包含十餘篇得獎作品,是她的第一本散文集,更是她自我成長經歷的「交待」與「總結」。全書依語言風格與題材分為四輯:輯一所錄的作品,以靈動自然的詩化語言和略帶小說架構的敘述手法,糅合記憶、見聞與冥想,重構作者心中的人間。輯二和輯三記錄了作者在散文創作上的計畫性經營與探索歷程。前者以感性的工筆回首眺望如外島般遙遠的童年舊事;後者則是對生命與時間的沉思,有理性的脈絡與重量。輯四多屬詩意盎然的短篇創作。二十八篇散文多角度地展現了一個創作生命的茁壯,以及她內在的心靈世界。鍾怡雯的散文創作,其特色在於她說故事的方式;在散文的經營上,她總是讓人驚喜。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鍾怡雯鍾怡雯一九六九年生於馬來西亞,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著有散文集《垂釣睡眠》、《聽說》、《我和我豢養的宇宙》、《飄浮書房》、《野半島》、《陽光如此明媚》;散文精選集《驚情》、《島嶼紀事》、《鍾怡雯精選集》;人物傳記《靈鷲山外山:心道法師傳》;論文集《莫言小說:「歷史」的重構》、《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象》、《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靈魂的經緯度:馬華散文的雨林和心靈圖景》、《內斂的抒情:華文文學論評》、《馬華文學史與浪漫傳統》、《經典的誤讀與定位:華文文學專題研究》;翻譯《我相信我能飛》;並主編多部選集。《河宴》為作者第一本散文。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河宴》序 陳慧樺 華年錦繡——序鍾怡雯散文集《河宴》 楊昌年 輯一 我的神州 人 間(中央日報文學獎) 我沒有喊過她老師(新加坡金獅獎首獎) 迴音谷(教育部文藝獎第三名) 河 宴 靈 媒 村 長 我的神州 輯二 島嶼紀事 天 井(臺灣新聞報文學獎佳作) 一同走過(大馬旅臺文學獎首獎) 鳳凰花的故事 來時路(新加坡扶輪文學獎首獎) 島嶼紀事(星洲日報文學獎佳作) 亂葬的記憶(教育部文藝獎第二名) 外 公 輯三 山的感覺 晨 想 山野的呼喚 馳 想(全國學生文學獎第三名) 破 繭(師大文學獎第二名) 山的感覺(師大文學獎首獎) 輯四 井 伯 七夜流動一次的河 夜半風聲 夢的剪貼 童年花園 不睡的眼睛 井 伯 尸毗王(臺灣新聞報年度最佳散文家副獎) 雙層的晚年 竈 附 錄 附錄一 「島嶼」為烏托邦的翻版? 陳慧樺 附錄二 所羅門的指環 評鍾怡雯的散文兼作本專欄的回顧 林青 附錄三 本書各篇寫作日期

商品規格

書名 / 河宴 (第3版)
作者 / 鍾怡雯
簡介 / 河宴 (第3版):本書收錄了鍾怡雯一九九一至一九九四年間發表於臺灣、大陸及新馬等地的散文,包含十餘篇得獎作品,是她的第一本散文集,更是她自我成長經歷的「交待」與「總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468303
ISBN10 / 9571468304
EAN / 9789571468303
誠品26碼 / 2681898754008
頁數 / 29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收錄了鍾怡雯一九九一至一九九四年間發表於臺灣、大陸及新馬等地的散文,多角度地展現了一個創作生命的茁壯,以及她內在的心靈世界,更是她自我成長經歷的「交待」與「總結」。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華年錦繡——序鍾怡雯散文集《河宴》 楊昌年
多年從事文藝研究、教學的認知,有鑒於文學發展始盛終衰的生物性,可使我們驚覺到一甲子之前興起的五四文風業已老邁衰微,即將在新起風貌的代興之下歸束沉潛,而成為文學史上的一段里程。盛衰遞嬗之理是由於文學的不全性:昔年五四,以其自由、語體的新異之姿,形成為格律拘限、而與生活語言脫節的古典文學的反動,雖然以它的優點糾改了上一文風的缺失,但先天的不全性仍然存在,自由語體化的另一面即是空泛平凡的藝術深度不夠。時至今日,五四文風業已逐漸老化,代興的精緻文學始兆已現,即將以其優美精緻的藝術特性,風行現代,成為文學上新的主流。

這——是為我所秉持的教學理念之一,在如此理念的前導之下,影響著學生們的創作與研究,通過切磋琢磨,遂能有一顆顆年輕、閃亮的創作才華展現。而鍾怡雯,她是散文方面最為燦煌的一顆。

多年前就已發現了她的才華,此後,一直在關懷中看著她進展得獎、上研究所……及至第一本散文結集問世,里程刻度的明晰,是將有助於跋涉寫作長途者的自信,亦是有助於讀者們對這位年輕作者的了解。

就文藝評估內涵形式的二分法言,雖然神明骨髓的內涵尤重於血肉豐采的形式,但我從事評估的慣性,仍是由文字形式入手。怡雯的筆觸,符合前述的精緻文學的條件,而描寫尤為鮮活,抽樣如:

屋前的馬櫻丹一樹金黃細細的花蕊粉屑灑了滿樹,清瘦卻遒勁有力的枝幹透露著不屈和頑強。嫺靜的黃花悄悄的開,不著痕跡的落,稀稀疏疏透著落寞。即使風雨來襲,依然不會全部掉盡,總會有好幾朵氣定神閒的傲立枝頭,和天地萬物一同欣賞日升月落。(〈人間〉)

水聲在不知名的地方,用靈動的顫音,輕輕對我招喚。穿過蓊鬱的樹叢,落葉的吁嘆驚動鳥群,紛紛撲翅飛起。走著走著,恍然這是一條通往外婆家的小路。然而童年的甜美就像不耐舔的棉花糖,唇齒留香間,便忽已長大。(〈河宴〉)

以上引文,除卻形容、譬喻功能的鮮活恰當之外,另外還有著典麗,那是她濡染自學習環境的特色,而第一則中,「和天地萬物一同欣賞日升月落」的睥睨,第二則中「水聲在不知名的地方,用靈動的顫音,輕輕對我招喚」的詩化,又已形成她文中剛柔相濟的采姿。

當然,通過文字,評估的指向必然是由情及理。怡雯常能以充盈之情,自然地傳達理念,以下是我採擷的抽樣:

他更瘦了,連聲音也乾剩一張脆薄的紙,一戳就會破。我不斷提醒自己,只要一雙聆聽的耳朵,千萬不要觸動任何感傷的情緒。
他先是用還算平靜的語氣敘述自己的去處,轉學的手續已辦妥,寄宿的親戚家環境還不錯……。「以後不能幫妳採芒果了。」聲音低了下去。
我心裡一陣顫動,說到要害了。
「這個給妳。」是一袋圓石,「十五個,妳快過生日了。」
我抬起頭,僅僅一瞥,四目相接,卻從彼此的眼神讀出心裡的祕密和年少的執拗,以及掙扎。兩人都沉默,該說的,都交給十五顆乾淨的圓可石。
他背過身去。跨上腳踏車。略遲疑。回頭。揮一揮手,慢慢的消失在路的拐彎口……。
我想起湖畔的牽牛花。她的小碗裡,一定盛滿昨夜未乾的雨水。(〈亂葬的記憶〉)

這一則,抒寫的是黯然的稚情。十五顆乾淨的圓石,物是而人非。人的遠去與消失,那是「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不忍與不捨。這一段結尾最佳,牽牛花的小碗裡滿盛昨夜未乾的雨水,象徵著一泓清澈中的淚水盈滿。

通過人事景物等題材,通過了情,散文的主題理念乃告開發,「若讓山有所選擇,想必不願接受成長的諸多折難,儘管那是蛻變的過程。無奈,必須。」無奈的是人生的必須,跋山涉水經歷磊坷的荒涼蒼涼,儘管不願又何能拒免?〈我沒有喊過她老師〉中的人與事,是為「民胞物與」的人生之悟。〈亂葬的記憶〉中人事棋局的感慨、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理念的省得雖然不免於宿命的衰颯,但也是短促不全人生中的無奈喟嘆,對年輕的作者言,這種感傷來得太早,但這也顯示了作者思想的進展超前。〈山的感覺〉一篇之中,儘多有理念之珠閃耀可取:了解到生命、生活的真實,始知現在走的,正是古人的覆轍,閱讀與生活印證,始信古人所言不虛,此後,大可以去書頁之中悟對古人,一同唏噓。生命不停接受沖刷,外方內方的原型果能磨得外圓內方的理想?生命是一條不斷流動的水,而人的存有只占其中一段,儘管細流與江河大小不同,但所擁有的時間卻是相差無幾。「春風來似不曾來」,說的是人與自然的「渾然無隔」,若是深究,那是「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的李白情懷,是為「物我不分」,接近「人與宇宙之間的諧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錦繡華年的怡雯,乘華年精心為文。文如錦繡,想必能引發眾多年輕心弦的共鳴。這是她的第一本結集,祝福她能賡續精進,以才情的馳騁,在文藝創作的江流中蔚起洪峰。

是為序。

一九九五年元月二十日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