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序年代: 紅色帝國的崩潰 | 誠品線上

失序年代: 紅色帝國的崩潰

作者 洪茂雄
出版社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失序年代: 紅色帝國的崩潰:看似井然有序的紅色帝國早已抑制不住風起雲湧的民主化浪潮帝國在一夕之間分崩離析戰爭、動亂紛沓而來紅色秩序已然逝去展望蛻變後的東歐與俄羅斯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看似井然有序的紅色帝國早已抑制不住風起雲湧的民主化浪潮帝國在一夕之間分崩離析戰爭、動亂紛沓而來紅色秩序已然逝去展望蛻變後的東歐與俄羅斯★解體前……追求民主化的決心蘇聯崩潰前,東德人用「腳」努力邁向自由世界、匈牙利共產黨和平轉移政權、波蘭舉行圓桌會議……,東歐人民以具體的行動,展現追求民主化的決心。 ★解體後…… 兵戈擾攘的困境蘇聯解體後,整個世界局勢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地也陷入了不同的困境中,政爭不斷、種族糾紛、經濟不協……,鐵幕落下後的世界,依舊不平靜。 東歐研究專家洪茂雄教授,對當時蘇聯解體前後的世界局勢有獨到觀察與體悟。本書集結教授於當時所撰寫的社論報導,帶領讀者身歷其境,重回歷史現場。尤有甚者,教授為數十餘年來的東歐局勢加上註解,回望已然逝去的紅色帝國同時,東歐及俄羅斯的新國家之路仍在持續進行著……。【本書特色】#報紙排版本書為洪茂雄教授於蘇聯解體前後,刊載於國內報章雜誌上之社論集結,故本書特採報紙版面設計,讓讀者彷彿搭乘時光機回到過往,閱讀當時事件發生當下的社論,體驗時代氛圍,成為歷史見證者。#回望過往,放眼未來本書不只著重於過往事件的記述,洪茂雄教授更回望歷史,寫下從今日看待當年時事的體悟,並記錄下各式歷史事件直至今日的發展,與未來的展望。#親訪東歐獨家收錄洪茂雄教授在1990年親訪東歐的雜感。當時旅東歐不易,洪教授與研究生一行人可說是遙遙領先國人至東歐遊歷,教授在東歐新奇的異國體驗遊記,為本書增添了不少趣味。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洪茂雄,1940年生於嘉義縣東石鄉圍潭村,1963年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世新大學前身)畢業,1967~1968年間就讀德國閔斯特大學,1969~1979年間在慕尼黑大學主修東歐歷史、國際政治與漢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1980年回國,歷任世新專校副教授,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員、第一所所長,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兼任教授等職。主要著作:《南斯拉夫史─巴爾幹國家的和與分》、《波蘭史─譜寫悲壯樂章的民族》、《羅馬尼亞史─在列強夾縫中求發展的國家》、《東歐諸國史(當代完備版)》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自序寫在開始前 親訪東歐前篇 前言 §東歐轉型的勢頭 §東德轉型的經驗 小結中篇 前言 §戈巴契夫的改革 §兩德統一的進程 §葉爾欽上任 小結最終篇 前言 §俄羅斯 §其他國家 §其他專題總結圖片來源

商品規格

書名 / 失序年代: 紅色帝國的崩潰
作者 / 洪茂雄
簡介 / 失序年代: 紅色帝國的崩潰:看似井然有序的紅色帝國早已抑制不住風起雲湧的民主化浪潮帝國在一夕之間分崩離析戰爭、動亂紛沓而來紅色秩序已然逝去展望蛻變後的東歐與俄羅斯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466149
ISBN10 / 957146614X
EAN / 9789571466149
誠品26碼 / 2681780923000
頁數 / 25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為洪茂雄教授於蘇聯解體前後,刊載於國內報章雜誌上之社論集結,故本書特採報紙版面設計,讓讀者彷彿搭乘時光機回到過往,閱讀當時事件發生當下的社論,體驗時代氛圍,成為歷史見證者。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 序

  1990 年7、8 月間,筆者帶了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研究生葉彥邦、楊傳裕、劉書彬、羅秀青、吳真正等人親赴東歐國家觀察其所謂自由化情景為何。我們一行人先飛到維也納,辦好入境東歐國家的簽證手續。那時東歐國家剛剛開放,所以在一、二天內就取得簽證,只有阿爾巴尼亞大使館人煙稀少,找不到承辦簽證工作人員,我們只好抱著去或不去皆無所謂的心態,先到保加利亞再說。
  此次東歐行程這樣安排,由維也納搭火車到捷克布拉格,再由布拉格搭車前往匈牙利布達佩斯,然後再搭車前往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隨後再搭車前往保加利亞的索菲亞。我們住的旅館在索菲亞城中心,離阿爾巴尼亞大使館不遠。我們一行人那天上午穿著整齊服裝走去阿國大使館,一位看來等級不算低的外交官詢問我們來阿爾巴尼亞的目的為何?這位外交官態度很誠懇,明快表示,你們去阿爾巴尼亞地拉那的簽證沒問題,下午就可以給,我們聽了真的喜出望外。
  從索菲亞到地拉那沒有直達火車,必須在塞爾維亞城市尼什(Ni˜) 轉搭巴士到阿國邊界入境, 回程再從地拉那坐計程車到阿國和蒙特內哥羅邊界出境。可是那時尚缺定時通行的公共汽車,因此我們只好再搭計程車前往狄托市〔現在已恢復原名波德里查(Podgorica)〕,然後再從蒙特內哥羅搭乘長途火車穿越數十個山洞,始到達塞爾維亞共和國首都貝爾格勒。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因獨立問題互不相讓,而爆發內戰。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埃西亞族是組建南斯拉夫共和國的最重要成員,因此,這兩個民族都無意使內戰越演越烈,希望以停火來降低緊張情勢。我們很幸運在此一時刻離開貝爾格勒回到維也納。
  總而言之,我們第一次東歐七國之旅,每一站停留時間少者三天,多者五天,雖然時間甚短,但獲益良多。對東歐國家民主化發展,有極為深刻的印象而留下美好的回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東歐地區也難逃戰火的波及,其各項建設百廢待舉。未料,僅在四、五年內,這塊命運多舛的東歐地區卻被蘇聯共產黨刻意栽培的職業革命家早先一步給赤化了。從此,東歐國家又多了一個稱號,如同被關入鐵幕,被俗稱鐵幕國家。舉凡1945 年蘇聯完全佔領波蘭,1947 年成立波蘭人民共和國;1946 年保加利亞共產黨掌握大權,成立人民共和國政府;1946 年1 月阿爾巴尼亞成立人民共和國;1947年12 月羅馬尼亞國王被迫退位,成立人民共和國;1948 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奪權成功,開始執政;1949 年8 月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 年德國被迫分裂,建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後者完全在莫斯科的控制下,毫無自主的空間。因為戰後初期這些國家基本上都聽命莫斯科的指揮,故又稱蘇聯的附庸,蘇聯根本不把主權國家的獨立性放在眼裡,遠不如西方帝國主義下的殖民地位。
  事實上,「東歐」一詞有多層面的意義:其一,它不再是簡單的地理名詞, 而是具有政治集團和經濟集團的代表性, 如1950 年代以來常見的「經濟互助委員會」、「華沙公約組織」,就清清楚楚反映東西方冷戰的格局,互不相讓,其主張和互動關係影響深遠,相當程度反映歐洲現代史的寫照。
  其二,「東歐」這個概念已成為學術用語,所謂「東歐研究」,自1960 年代以來已算是一門顯學,吸引不少莘莘學子的關注,歐美著名大學也紛紛設立獨立學科,培養不少學者,使「東歐研究」更具深度與活力。
  其三,「東歐」表面上被蘇聯這個「紅色帝國」控制將近半個世紀,但並非事事聽從莫斯科擺布,仍然想自求發展,排除困境,走向自由道路。如狄托發難改弦易轍,倡導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混合制;1956 年匈牙利爆發自由化運動;1968 年的捷克「布拉格之春」,以及1980 年波蘭團結工聯的崛起等等,都可謂東歐變貌的樣板。因此,東歐一詞,具有特殊意義。共產黨和世界多數民主國家萬萬沒想到東歐「脫俄入歐」成功地轉型,和蘇聯這個名詞竟然也走入歷史,默默從地球上消失。
  這本書《失序年代紅色帝國的崩潰》所討論的範圍,重點包涵蘇聯和東歐國家原本自認是「社會主義大家庭」成員,為何禁不起時間的考驗,最後走向崩潰的命運?其中舉凡:第一,蘇聯共產黨自1917 年10 月革命迄今已有百年歷史。如此百年歷史的老店是受到什麼樣的內外在因素腐化,終告一蹶不振,領導中心的威望一落千丈,對其追隨者不再具有吸引力?第二,東歐各國在蘇聯走向崩潰之前有無蛛絲馬跡,暴露其內部有難解的矛盾,最終導致集團成員各行其是而告瓦解?第三,扮演歐洲極為重要角色的歐洲聯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究竟對東歐國家改革運動有何助力?眾所皆知,自由、法治、人權是當今西歐國家立國精神,和平則是歐洲國家建立睦鄰關係必要手段。因此,假設當今沒有歐盟和北約的存在,那麼歐洲文明將何去何從?如何選擇再造歐洲復興的新模式,誠是令人難以想像的了!
  本書分前篇、中篇和最終篇三部分來論述紅色帝國崩潰前後的變化。前篇包括前共產黨國家因應改革的困境,和中東歐各國轉型的勢頭,以及最具戲劇性的東德轉型經驗;中篇主要論述戈巴契夫上臺以來提倡改革新思維和其衝擊,與兩德統一進程何以奇蹟式地大功告成,以及葉爾欽接棒推動改革的後續發展;最終篇則解析蘇聯瓦解的前因後果,對於如何重建歐洲新戰略與新秩序,最後做一個總結。
  上述文稿一部分已在國內報刊雜誌發表過。為了較有系統評估紅色帝國的崩潰,乃將新舊稿略加修正,以供讀者參考。不過,一本書要包羅萬象,面面顧到,十分困難,諸如類似歐洲集體安全、歐洲議會扮演角色與功能,乃至退出歐洲大家庭等議題,也都是令人關注的焦點,但也只好暫時忍痛,擺一邊。再加上筆者長期以來飽受眼疾之苦,靈魂之窗無從發揮功能,致使影響筆者書籍的出版計劃。幸好筆者有一位好學深思的朋友張福昌博士,畢業於德國科隆大學,榮獲博士學位,現任教於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對本書內容也感到興趣,筆者乃委託他來當總校正,提供必須修改的觀點。再者,本書之所以能順利問世,也多虧有三民書局編輯部的幫助。本書內容詞句難免有不夠嚴謹或失漏之處,煩請有識之士不吝賜教。

洪茂雄謹識2019 年
於臺北市萬隆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