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散漫孩子是創造力隊長: 用認知科學讀懂孩子內心、改變生活習慣、提升學習成就感、培養獨一無二的優勢 | 誠品線上

산만한아이의특별한잠재력: 뇌과학이알려주는ADHD아이크게키우는법

作者 이슬기
出版社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我家的散漫孩子是創造力隊長: 用認知科學讀懂孩子內心、改變生活習慣、提升學習成就感、培養獨一無二的優勢:忘東忘西、搗蛋破壞、遊戲成癮、注意力不集中.....讓所有父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忘東忘西、搗蛋破壞、遊戲成癮、注意力不集中..... 讓所有父母身心俱疲的教養難題 其實可以用科學方法來解決 甚至能幫助孩子開發「隱藏的潛能」 ★難得一見!韓國網路書店YES24、Aladin讀者一致滿分好評! ★超過十位心理師、職能治療師、教育學者、親子作家共同讚譽! ★中文版特邀臧汝芬(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專業審定 認知科學結合了腦科學、心理學、語言學、哲學、人工智能等領域,本書作者為韓國最受家長信賴的認知科學專家,長期協助孩子的頭腦開發。他在書中根據與家長、孩子第一線接觸的經驗,以及最新、最權威的國際研究,邀請所有父母善用認知科學來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真確掌握孩子散漫的原因,並達成以下目標── ●目標1:解決當下的教養難題 【難題1】討厭反覆作業、複習功課。 【解決方式】重視預習,勝於複習。並引導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預習。 【難題2】喜歡說話,一個人也吵吵鬧鬧。 【解決方式】打造井然有序的環境,用意是「減少視覺刺激」,培養孩子耐得住無聊的能力。尤其注意別在書桌上或書房放置太多東西。 【難題3】因為專注力弱,不懂得關懷與同理他人。 【解決方式】與孩子一起看漫畫時,不聊主角,而是聊周圍人物的情緒,進行「改變立場的思考練習」。 【難題4】容易忘東忘西。 【解決方式】玩「詞語接龍遊戲」、每天詢問孩子營養午餐的菜色等,提升記憶力。 【難題5】很認真努力,但成績一直不好,越來越沒有興趣學習。 【解決方式】與其一味拉長學習時間,不如協助孩子提升「工作記憶」能力,首要先做的是保障優質睡眠,強化腦神經細胞間的連結網絡。也可以和孩子玩「跟著一起說」遊戲,一併提升聽知覺能力和詞彙能力。 ●目標2:開啟孩子的特殊潛能 Google的人才招募主任曾強調,成為Google一員的首要條件是「冒險」。Google擁有即使失敗也不會遭到指責的文化,而散漫孩子具備的特殊才能之一,就是不拘泥規則、發現新東西的卓越能力,這正是急速變遷的當今社會極為強調的特質。 實際上,你可以這樣培養散漫孩子的潛能── 【方法1】進行「思考(某物件的)其他用途」活動,強化孩子的好奇心與擴散型思考。 【方法2】指導孩子看博物館或遊樂園地圖,讓他自己去找目標地點,藉此培養空間智能。 【方法3】跟孩子一起去逛超市,把超市視為豐富的認知功能測試空間。快速尋找和記憶要買的東西,可以測試語言記憶幅度;尋找正確品項的遊戲形式,可以培養語言範疇能力。 ●養育散漫孩子的路上,您辛苦了。認知科學專家想對你說── 「與其將孩子的行為視為問題,不如隨時謹記孩子行為背後的潛能。」 「如果父母經常露出笑容、感到幸福、內心擁有堅實基準,孩子也能本著『接受滿滿的愛長大的記憶』,即使遭遇問題,很快就能重新振作。」 「父母是最瞭解孩子特性,唯一能夠幫助孩子探究問題原因到底的人。孩子的天生氣質需要加上父母的協助,孩子才能走向世界。」 本書特色 1.除了實際解決家長每天都要面對的教養難題,也根據《哈佛商業評論》報導指出,國際IT企業紛紛致力於挖掘具有「神經多樣性」的人才(例如ADHD、亞斯伯格症、失讀症等),以支持「多元智能」的立場,撕掉「問題兒童」的標籤,強調如何順勢發展孩子的潛能。 2.家庭之外,也點出散漫的孩子在學校生活中面臨的難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3.特別收錄注意力不足、過動、人格特質、開學症候群診斷表。 4.詳細說明各種心理檢查(投射測驗與客觀測驗)與受檢注意事項。 5.解答家長最常問的發展遲緩相關問題(例如,語言發展、小肌肉發展等)與早療評估要點。 審定推薦 臧汝芬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 專文推薦 尹雄勇 韓國腦波神經學會會長、神經科專科醫師 誠摯推薦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吳姿盈 兒童職能治療師 沈雅琪 神老師、資深教師 卓惠珠(花媽) 亞斯教母 尚瑞君 作家、講師 張正芬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退休教授/兼任教授 郭葉珍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副教授 曾心怡 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心理師 黃之盈 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琦琦 暖心DJ、醫師娘 彭菊仙 親子作家 魏瑋志(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按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審定推薦 臧汝芬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 專文推薦 尹雄勇 韓國腦波神經學會會長、神經科專科醫師 誠摯推薦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吳姿盈 兒童職能治療師 沈雅琪 神老師、資深教師 卓惠珠(花媽) 亞斯教母 尚瑞君 作家、講師 張正芬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退休教授/兼任教授 郭葉珍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副教授 曾心怡 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心理師 黃之盈 暢銷作家、諮商心理師 琦琦 暖心DJ、醫師娘 彭菊仙 親子作家 魏瑋志(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按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李瑟基-著;賴姵瑜-譯作者簡介李瑟基曾在首爾大學研修認知科學博士,擔任首爾大學心理學系「語言與思考實驗室」的產學合作主委。目前,他在修仁齋頭腦科學盆唐中心協助散漫孩子的頭腦開發,擔任KT Olleh TV「兒童樂園」節目諮商委員與韓國腦波神經學會教育理事。他專攻融合腦科學、心理學、語言學、哲學、人工智能的認知科學。其中,他特別關注與大腦機能發育相關的語言-情緒發展,面訪在專注閱讀、傾聽他人說話或向他人傳達自身想法等社會生活方面所需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們。後來,他投注於能夠恢復孩子潛能的最新腦科學研究,以及提升認知功能的課程開發,協助孩子的頭腦發展。此外,他也將有助於散漫孩子養育的認知科學領域理論與最新研究,用父母們容易理解的語言來解說,透過NAVER父母i專家專欄、演講、廣播、諮商等推廣傳達。譯者簡介賴姵瑜人類學碩士,現為自由譯者,喜愛甜點、走路、與文字的角力遊戲。譯作有《神加了逗號的地方,別忙著改成句點》、《LE CREUSET鑄鐵鍋精選料理全書》、《快速學會!脈輪療癒實作指南》、《教出未來力!50個居家親子蒙特梭利遊戲》等。聯絡信箱:laipeiyu@gmai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真正認識由於散漫而生活磕磕絆絆的孩子 序言 散漫行為不是孩子的錯,也不是父母的錯 我的孩子,真的是散漫孩子嗎?注意力不足簡易診斷、過動簡易診斷 第一部分 真的是散漫孩子嗎? 第一章 任誰看都是散漫孩子vs.文靜的散漫孩子 孩子媽媽,這孩子好像有點不一樣 任誰看都是散漫孩子 文靜但其實散漫的孩子 散漫孩子也有特殊能力 若要培養散漫孩子的特殊能力 放任散漫孩子不管時發生的事 肯定存在適合孩子的教養方式 第二章 為何孩子散漫? 導致散漫行為的兩大因素 只是腦的特性,孩子無罪 氣質的變數 〔專題〕精準辨識氣質的方法 天賦也能改變的環境力量 〔專題〕我是什麼樣的父母? 藉科學之力解讀孩子內心的方法 〔專題〕如何得知孩子有什麼不一樣? 別把孩子侷限在診斷名的框架裡 〔專題〕顯示為過動孩子的特徵 第二部分 散漫孩子的偉大教養 第三章 培養孩子潛能的方法 擺脫茫然不安,掌握具體情況 積極幫助小肌肉發展的方法 從根本改變生活習慣的「糕點麵包遊戲」 有助於循序漸進、邏輯思考的「思考其他用途」 第四章 從問題行為培養潛能 自我中心且行為任性的孩子 行事衝動且無法克制的孩子 每天磕磕絆絆受傷的遲鈍孩子 嚴重遊戲成癮的孩子 〔專題〕診斷孩子沉迷遊戲程度的方法 整天只想看影片的孩子 第五章 順利圓滿的學校生活 適應學校有困難的孩子 〔專題〕協助教室適應的十種方法 提升學習智能的方法 〔專題〕智力測驗方法與信度 即使認真用功也拿不到好成績的話 總愛欺負同學的孩子 〔專題〕若要客觀了解孩子的社會性 專注力差而總是分心做其他事的孩子 學習速度過於緩慢的孩子 結語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神一般的存在 參考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我家的散漫孩子是創造力隊長: 用認知科學讀懂孩子內心、改變生活習慣、提升學習成就感、培養獨一無二的優勢
作者 / 이슬기
簡介 / 我家的散漫孩子是創造力隊長: 用認知科學讀懂孩子內心、改變生活習慣、提升學習成就感、培養獨一無二的優勢:忘東忘西、搗蛋破壞、遊戲成癮、注意力不集中.....讓所有父母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474595
ISBN10 / 9571474592
EAN / 9789571474595
誠品26碼 / 2682191737002
頁數 / 33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X2.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忘東忘西、搗蛋破壞、遊戲成癮、注意力不集中.....
讓所有父母身心俱疲的教養難題,其實可以用科學方法來解決,甚至能幫助孩子開發「隱藏的潛能」!

試閱文字

自序 : 散漫行為不是孩子的錯,也不是父母的錯

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日常生活裡備感辛苦的孩子與父母。第一次前來諮商室的家長,往往愁容滿面,主要傾訴的是周遭對孩子的異樣眼光、對未來的擔憂,以及自己把孩子養成這樣的自責。然而,這不是孩子的錯,也不是父母的錯。
基本上,比起成人,孩子們的專注時間短,活動量大。但是,同齡兒之間確實有些孩子與眾不同。有的孩子超級活潑,精力充沛,父母難以招架;有的孩子不管做什麼都慢吞吞,要他做事卻只發呆發愣,令父母憂心忡忡。即使教導之後有所改進,也只是一時而已。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自責道:「是我教得不對嗎?只有我養不好孩子嗎?」
你聽過「養育效能感」嗎?簡單來說,父母擁有的育兒自信心,就是養育效能感。「我很會養孩子嘛,我做得很好!」愈是這樣想,養育效能感愈高。如果孩子聽父母的話,按照父母的引導成長,父母的養育效能感會很高。但是,如果孩子不聽話,教了也僅限一時,那會如何呢?
一九九○年,美國心理學家瑪莉蓮.費雪(Mariellen Fischer)發現,孩子散漫又衝動時,父母的養育效能感非常低,養育壓力也很大。尤其,孩子常常把說的話當耳邊風,無法對話溝通,父母的自責感與憂鬱程度都偏高。然而,這類孩子的散漫行為是與腦功能有關的問題,不是父母的教養方式錯誤,也不是孩子無視父母的教導。

突然成為問題的散漫特質
今日我們熟悉的ADHD,即「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一詞,直到一九八○年才首度登場。在此之前,人們以為散漫又衝動的孩子單純只是沒禮貌,愛調皮搗蛋,後來才得知是因為先天或後天的因素而產生的腦功能問題。注意力不足,不是一九八○年以前完全沒有,卻在某一天突然出現或擴散的疾病。而且,隨著國家與文化的不同,診斷標準也有所差異。在歐洲,尤其英國,惟有注意力不足的症狀非常嚴重,導致日常生活有困難時,才會被認定為病症。
最近有人討論,建議將ADHD診斷名中的D改為「失調」(dysregulation),而非「不足」(deficit)。特別是韓文中使用「障礙症」一詞,對父母來說,很容易感受到壓力;英語中使用意思為不穩定的「disorder」一詞,與意近身體殘疾的「disable」存有差異。換句話說,關於散漫行為的討論眾說紛紜,從何種程度開始視為障礙,也是意見分歧,但共通看法是注意力不足的症狀與腦功能、天生氣質有關。
被診斷為ADHD的兒童,從幼兒期開始就顯現氣質特徵。例如,孩子的父母們會說,孩子有日夜顛倒的睡眠困難,或者隨時可能摔倒受傷,一刻也無法移開視線。原本抱著「孩子都是這樣」、「他精力太旺盛」的心態,但自從上了幼稚園,開始團體生活之後,孩子經常表現出與同齡兒不一樣的行為而備受關注。
為配合團體生活,孩子必須長時間安靜坐著,專注聆聽老師說的話,遵守秩序與規矩,但散漫又衝動的孩子們,從入學第一天起就擅離座位,突然發出聲音,引人側目。因此,他們常常遭到指責,被貼上問題兒童的標籤。但是,散漫孩子真的只有不好的一面嗎?

請關注孩子閃閃發亮的潛能
不管去哪裡都引人側目,有時還會遭到怒視的散漫孩子,我想談談他們具有的特殊潛能。實際上,最近許多研究都在關注散漫孩子擁有的創意才能。二○一七年《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一篇題為〈擁抱「不標準」人才:神經多樣性人才,增添組織新優勢〉(neurodiversity a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的報導中,講述了世界級資訊科技企業谷歌、微軟、福特,如何發掘被診斷為ADHD、失讀症 、亞斯伯格症候群等的神經多樣性人才,且實現革新的過程。每個人的天賦不同,擁有「以不同方式運用」頭腦的人,展現了「不同能力」(differently abled)的活動面貌,所以能夠提出新的可能性。
本書偏向認為散漫不是「應該矯正」,而是「應該善用」的特質。若是這樣,關注點將會放在孩子獨特行為的原因,以及伴隨而來的潛能。雖然孩子的散漫無法在一夕之間矯正,但本書內含身為父母如何理解孩子的心,以及如何培養孩子優勢的方法,還討論了許多父母在諮商室分享的煩惱、最想知道的疑難問題、日常生活或學校生活中遭遇的困難,以及相關的解決方案。
能夠長時間照顧孩子,理解散漫行為中隱藏的認知特性,將其缺點化為優點的人,只有父母而已。希望本書能對正在度過人生中最重要時期的孩子與父母們有些微幫助。

李瑟基(修仁齋頭腦科學盆唐中心主任)

試閱文字

內文 : 【以下內容引自《我家的散漫孩子是創造力隊長》pp.311-318】
慧妍明年上小學,媽媽每天早上都要與孩子打一場仗──因為孩子無法專注於一件事,總是分心做其他事,光是餵早餐和刷牙就要一小時。剛開始會想「孩子都是那樣」而不當一回事,但孩子散漫的情形日益嚴重。最近教她簡單的字或看喜歡的繪本時,孩子也完全無法專心。看著孩子這樣,媽媽煩惱著:「明年入學,她能好好學習嗎?」

注意力、專注力也有分類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的專注力,畢竟孩子的散漫與學習密切相關。事實上,只要是孩子,都會表現出散漫的傾向。但是,如果孩子並非偶爾無法專注於特定事情,而是整體生活表現出散漫的樣子,必須確認其理由。
如果孩子在整體生活上無法專注,可能是負責認知功能、執行能力、抑制衝動功能的額葉功能低下。在這種情況,無法專注的領域可能會逐漸擴大。如果額葉功能下降,「專注」本身遇到困難,即使在原本感興趣的領域,也很容易失去興趣,變得散漫。
學習無法專注的孩子常常被放任不管,認為他只是對於特定科目或領域缺乏興趣。也有很多父母認為,只要讓孩子對特定領域產生興趣,情況就會好轉。當然,這可能單純只是興趣問題,但也有可能是孩子的額葉在功能上處於「無法專注」的狀態。所以,必須留意觀察孩子處於何種狀態。

視知覺能力決定孩子的專注力?
額葉功能無法正常發展的孩子,多有視知覺能力低下的情況。視知覺能力不是單純透過眼睛看事物的視覺,而是意指將視覺刺激與自己的經驗或從其他感覺器官得到的資訊綜合連結,加以理解且做出行動的能力。這種視知覺能力與專注力關係深厚。
如果視知覺能力不足,很難有效處理當下情況所需的視覺資訊。不僅如此,由於無法好好控制當前所需執行事項以外的周遭視覺刺激,從而變得散漫,難以專注於執行課題。當然,專注力是靠著多方面的認知功能協調作用。但是,人們接收的資訊,大部分是透過視覺傳入,所以視知覺能力必然會對專注力起決定性作用。

請這樣協助視知覺能力低下的孩子
1.分階段讀書
要提升專注力,平時在家就要訓練。在家中最容易執行的代表性視知覺能力提升訓練,就是與父母一起進行「分階段讀書法」。通常,視知覺能力發展不足而專注力低下的孩子,會覺得讀書很難、很痛苦。孩子表現出閱讀困難時,第一階段是父母陪伴在旁,唸書給孩子聽,協助孩子對讀書稍微產生興趣。
之後,若孩子對讀書有一點興趣,建議從漫畫或圖多的書開始讀。判斷孩子對於讀書的排斥感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消失時,再慢慢給孩子讀文字量大的書。孩子習慣了持續接收、處理視覺資訊,專注力自然會提升。
2.玩拼圖遊戲
除了讀書活動,拼圖等包含多樣視覺資訊的遊戲,也很適合同時進行。若專注力不足,一開始很難完成拼圖,這時為了不讓孩子感到負擔,從相同形狀、顏色、大小的拼圖分類開始一起練習,也是很有效的做法。
訓練時要注意,即使孩子持續做出散漫行為,也別用催促或命令的口吻說話。孩子可以透過訓練產生明顯變化,但變化速度可能無法像父母想的一樣快。與其從一開始就設定遠大目標,不如在訓練過程中注意觀察孩子的日常生活,稍微表現出一點變化就給予鼓勵和稱讚,這樣的態度是必要的。
3.營造安靜的環境
最好讓孩子結交安靜沉著的朋友,性格上會潛移默化。電視、電腦、智慧型手機等,教導孩子那是學習的獎勵,每次學習之後才能玩。也可以備好書櫃等空間,讓孩子把東西整理好。
4.用適當方法管理孩子的作業
請孩子在學校一定要把作業記在聯絡簿上,回家寫下作業的優先順序。寫作業約二十至三十分鐘左右,就讓孩子休息。散漫孩子很難長時間專注,建議以孩子最大限度能夠專注的時間來度量,別超過五分鐘以上。作業完成之後,立即獎勵,並請孩子把作業收入書包。作業繳交後再拿回來時,務必檢查老師有確認過。
5.檢視稱讚與處罰
重要的是,多加關注孩子的良好行為勝於錯誤行為,並即時反饋。請謹記,父母的權威不是有賴嚴格的態度,而是在適當情況下即時稱讚所形成。
處罰只在行為明確背離標準時才進行。該標準必須是孩子充分理解的標準,必要時最好將處罰標準條列貼在餐桌上。一般在實際生活中,常會因孩子表現不佳(例如不專心寫作業或弄亂房間)或責任所在模糊的問題狀況進行處罰。但在這種時候,孩子可能無法掌握明確規範,判斷上會遇到困難。處罰標準應該具體,不能有爭議的餘地。例如,「外出回家,五分鐘內一定要用肥皂洗手」像這樣訂定限制時間,具體指示「用肥皂洗手」,才能防止不必要的情感消耗。
6.指示衝動性強的孩子遵守規則
請關掉電視或遊戲,在安靜狀態下直視孩子的眼睛,明確做出指示。然後請孩子將簡單具體的指示內容「大聲說出來」,再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行為。訂下坐著吃飯、在公廁要排隊、不搶朋友的玩具等孩子無法好好遵守的規則,若孩子確實遵守,請給予稱讚,同時說明規則或紀律的重要性。
7.別期待一次改正,請堅持不懈地管理
孩子的行為,不會因為一次稱讚或責備而有戲劇性的變化。孩子必須經由反覆稱讚與管教才會改變,透過反覆試誤才能得到成功經驗。為了矯正孩子的行為,通常需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請記住,有鑑於錯誤習慣養成的時間不算短,若要重新消除錯誤習慣,當然需要更多時間。
【完整內容請見《我家的散漫孩子是創造力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