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 來自極東祕境的手札 | 誠品線上

曙光: 來自極東祕境的手札

作者 陳凱琳
出版社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曙光: 來自極東祕境的手札:吳濁流文藝獎、後生文學獎得主陳凱琳最新力作耗費心力的田野紀實作品讓世界看見馬崗的美麗與哀愁馬崗,一個位於三貂角下的神祕漁村,日日迎接著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吳濁流文藝獎、後生文學獎得主陳凱琳最新力作耗費心力的田野紀實作品 讓世界看見馬崗的美麗與哀愁馬崗,一個位於三貂角下的神祕漁村,日日迎接著台灣本島上的第一道曙光。半圓形的寶螺馱著星河,清晨的海面才剛剛照上一輪曙光,腳印在琥珀的月色中踏出深淺不一的步伐。阿嬤帶著孫女在海岸上撿拾寶螺,從浪花中、礁石縫,從極東潮濕的海坪上,拾起古老傳說,傳遞著生存的智慧,這是屬於馬崗人特有的記憶。新銳作家陳凱琳,回到外婆家,透過紀實的手法,深入馬崗進行田野調查,提煉成一篇篇小說。這裡有乘風破浪的漁郎、堅毅美麗的海女,絮叨著土地與海洋,鹹甜的海風從馬崗吹來,挾帶海洋的訊息,告訴你馬崗的人、礁、風、雨。這本手札,記錄了馬崗「第一間」柑仔店的故事,保留了海龍傾的傳說,極力挽留馬崗人口老化後,逐漸消失的時空回憶。請先別急著打開Google Maps、不要搜尋Vlog遊記,讓馬崗之子,帶領你進入極東的祕境。本書特色【第一本馬崗主題的文學作品】馬崗位於三貂角之下、台灣之極東,日日迎接台灣島上的第一道曙光。過去,人們關注馬崗的無敵海景以及豐富生態;如今,凱琳將目光轉向馬崗人的故事。【非虛構紀實作品】凱琳透過細緻的訪談、田野調查,將馬崗的歷史、文化提煉成小說,在一篇篇故事裡,我們逐漸勾勒出馬崗人的樣貌。而從遠方吹來的海風,粗鹹帶甜,與馬崗的故事,交織成海洋民族最閃亮的韌性。各界一致好評江寶釵∣台灣文學學者、作家沈信宏∣作家、教師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陳柏言∣小說家張卉君∣作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游伯軒∣馬崗街27號咖啡館負責人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蕭亦祐(阿飄老師)∣瓦拉米環境探索工作室 共同創辦人(依姓氏筆畫排序)【走進閱讀世界|迷誠品:專文推薦】標題|漫遊台灣極東秘境「馬岡」的輕旅行,一起迎接臺灣的第一道《曙光》撰文|陳凱琳馬崗,一個位於三貂角下的神祕漁村,日日迎接著台灣本島上的第一道曙光。阿嬤帶著孫女在海岸上撿拾寶螺,從浪花中、礁石縫,從極東潮濕的海坪上,拾起古老傳說,傳遞著生存的智慧,這是屬於馬崗人特有的記憶。這本手札,記錄了馬崗「第一間」柑仔店的故事,保留了海龍傾的傳說,極力挽留馬崗人口老化後,逐漸消失的時空回憶。☞點此進入迷誠品閱讀文章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作者幻化成亦男亦女、或親或疏的馬崗說書人,穿梭交織著濱海聚落豐盛的生命故事,拼貼閃現精彩的漁村集體勞動記憶:依海之人如浪一般燦爛、似花那樣華美、折返迤邐出時光,又滄桑斑駁成歷史,隨著世代更迭層疊出的異質同歸之路。—— 作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 張卉君 有一種與世無爭叫做「馬崗」,保留著傳統的景觀風貌與生態,不過也因為東北季風影響,「曙光」其實是奢侈的願望,如今更面臨商業開發危機,在新舊居民與志工的奔走下,我們要讓這穿越時空的極東漁村看見一絲絲的曙光。—— 馬崗街27號咖啡館負責人 游伯軒 透過作者刻畫的每個章節,我就像坐在馬崗港邊嗅著海味,看每個角色走過,在現場聽著屬於海人的生命故事,窺見逐漸消逝的不平常海上日常,原來這就是一本活的東北角海與人互動文化史,為台灣海洋文化留下真實的一頁。——瓦拉米環境探索工作室 共同創辦人 蕭亦祐(阿飄老師)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陳凱琳─著陳凱琳定居於屏東,夏冬兩季最喜歡待著的地方是馬崗,那是母親的故鄉。曾獲文化部青年創作獎勵、國家文藝基金會創作補助、屏東縣作家作品集、吳濁流文藝獎、後生文學獎、教育部閩客語文學獎、中興湖文學獎等。著有短篇小說集《藍色海岸線》、紀實小說《曙光──來自極東祕境的手札》、客家小說集《藍之夢》。偶而在「凱琳.一幕小說」粉絲頁耕耘文字。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典藏祕境曙光,深讀馬崗回憶/江寶釵 【推薦序】挽石花的人/沈信宏 【導讀】走入記憶之謎 曙光記憶 第一章:乘風破浪 掌舵者 報風 風颱綾仔 牛角眼鏡 北風來了 無腳,無嘴,無頭殼 潛水夫 海邊阿公 阿公的柑仔店 第二章:安身立命 海的嫁衣 九孔窟、沙士、三支雨傘標 惜花人 馬崗的新娘 痟的踣倒 奶婆 夜光魚栽 歹空 鬼仔山 火車伴身 顧門 漏網之魚 作客 第三章:回家 漁豐8號 順風車 眠床腳的糖 上學路上 人口報到 阿姐的翅膀 生活圖騰 童「話」 風雨,曾經來過 第四章 停泊 老公 契子 貧憚仔 守燈者 回鄉仙女 最靠近海的空軍 寒暖之帶 與海相戀 後記

商品規格

書名 / 曙光: 來自極東祕境的手札
作者 / 陳凱琳
簡介 / 曙光: 來自極東祕境的手札:吳濁流文藝獎、後生文學獎得主陳凱琳最新力作耗費心力的田野紀實作品讓世界看見馬崗的美麗與哀愁馬崗,一個位於三貂角下的神祕漁村,日日迎接著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474397
ISBN10 / 9571474398
EAN / 9789571474397
誠品26碼 / 2682174706001
頁數 / 27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X1.4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第一本馬崗主題的文學作品】
【非虛構紀實作品】

試閱文字

自序 : 【推薦序】典藏秘境曙光,深讀馬崗回憶
江寶釵
  長久以來,指導學生論文無數,教授學生人數更多,深深感到老師與學生的緣分,可遇而不可求,特別又是能創作能研究的學生。
  在中正創校的早期,創作與研究仍然維持著殊途不同歸的狀態,然而深深濡染於創作,因為創作而得到研究的挹注,使我不斷從事兩者合一的嘗試。鼓勵、引進具創作才華的學生進入研究所,辛金順、陳國偉、解昆樺、許劍橋、李知灝、溫毓詩、金儒農、鄭楣潔、王志(山東陸生)等,是幾個閃亮的名字。其次,邀請作家進入校園駐校、座談或任教,李魁賢、鍾文音、舞鶴、駱以軍、黃英雄、岩上先生等,都是成功的案例。其三,辦理文學經典人物國際學術研討會:白先勇、鄭清文、黃春明、李昂、陳克華、巴代、渡也、李喬八位,緜延十六年。中正大學是一個紀念臺灣經驗成長奇跡/蹟而設的大學,擁有廣袤而美麗的校園,是文學與文人最佳的載體,而這樣的創作風氣在看得到與看不到之間,一直迴盪於綠蔭底,花雨之間。其四,協助嘉義縣市推展文學教育,如文學獎、作家作品編輯。
  然而,我的指導不知為什麼,中間繞出一段空白,而凱琳是我在那樣長的時間以後難得再遇到的博士生。她說,她能夠進中正、找到我,是她人生最大的運氣。這已經超過一個學生對老師的崇仰,幾乎是粉絲的水平。我很感動於她這樣的心意,卻相應的有十二萬分的畏懼,在學生的成就裡,老師何與焉?除了對話,實際上最好的是她自己。
  凱琳對在地文化有著莫大的關懷,她在不同的求學階段就分別以自己的家鄉「屏東」作為研究對象,來到《曙光:來自極東祕境的手札》,我們看到她能極淡定的掌握採訪與田調的技巧,透過深入的訪談、資料的檢索,挖掘母系傳說,琢磨再琢磨,形構了她這本書的創作主體。
  書甫完成,有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得以邀請凱琳返校分享她的寫作歷程,演講裡PPT的影像,她的語言、手勢與笑容,流動成一座海洋,是陽光底下澎湃洶湧的無限熱情,是黑夜裡寧靜幽深的沉思。她說,馬崗是她母親的家鄉,母親的話語、信念影響了她成長,早早就在她的身體、心上銘刻烙印,展開為一篇篇驚心動魄的故事。她從未想過要以紀實的方式來進行小說創作,但在多次的田調與因之而來的研究經驗中,她充分理解了田野素材較一般素材的珍貴之處,在文化部青創獎勵補助方案下,完成了這本關於馬崗的紀實作品。
  我曾經在許多研究場合或發表中一再表示,在臺灣文學領域中,關於海洋的書寫相對而言是匱乏的,更別說將海洋題材結合親子、飲食,予以多元化的再現了。迄今能被提起的作家不多,新生代的作家尤為少見。多麼欣喜,我們有了凱琳,有了馬崗。從小就聽聞許多人事物,馬崗就是她心靈裡一直承載著的遠方的家鄉,勤勉的田野調查,這個小漁村不起眼的生活日常,在她的筆下成為一種漁村的文化表徵。賣菜郎、潛水夫、小販、學生、新娘、乳娘、各種角色與職業,都在她的故事中活成一種有生命的樣態。看得出凱琳書寫時所懷抱的文學企圖,她要完成一個地方的共同記憶與時代刻痕。她甚至不去特別強調「海男」、「海女」這一代表著特殊職業,也框架了人群的說法,而是用「做海的人」來稱呼他們。她說,那裡的人也都是這麼稱呼自己的。故事裡那些那裡的人,其實就像是我們生活周遭的某某某:不善言辭的父親開著船到隔壁村接歸家的女兒。想念著阿嬤的孫女記得阿嬤身上甜甜的味道。為了採石花而跌落海中的女兒,等著母親對自己的一次表揚。颱風天冒險入港的父親,只為了完成與女兒的約定。為了兒子而獨力養家的父親,晚年失明卻仍在侷促的小店裡熟練地點著貨物......這些那裡的人,在生命現實的黑暗裡點起微光,一寸寸地拼湊出了漁村的模樣。
  馬崗,是一個令人驚豔的創作起點,也許在未來也將被指認為是凱琳進入未來創作的重大里程碑。
  近年來,馬崗因為連動著東北角的觀光產業而受到矚目,許多景觀因為行銷需求而被改變,許多飲食因為觀光加值而被創新。凱琳的作品,素樸而精準的再現庶民的生活日常與地方的歷史記憶,在這樣的脈絡下,閱讀這本書又有別於一般所認知的海洋文學,海洋文學裡的海洋只是海洋,其實不然。對於島嶼臺灣而言,海洋就是延展出去的陸地,它承載著島嶼上的人們,噓吸著風從海洋吹帶來的鹹滋味,那是臺灣的集體記憶。
  多麼高興的,夜裡我凝視著遠方,那裡海浪奔騰,一顆星子正從地平線上逐漸升起。


【推薦序】挽石花的人
沈信宏
  我對馬崗完全不熟,我在高雄,東北是對角,天各一方,想著就讓凱琳這本書告訴我。讀之前,還誤以為在外島,但外島方位的想像兜不上小說裡的敘述,慢慢地讀,慢慢從文字裡定下馬崗正確的方位。克制著上網搜尋的欲望,就讓這個陌生的城鎮在凱琳的敘述裡成形,這裡有海女、討海人、會變色的石花、九孔、石頭屋、鄉野奇譚......,海風粗鹹,峭壁懸崖、冷暖洋流、滿布礁石的海坪,漁村人物一個一個接連走過眼前,說他們的人生悲喜,對此地難以割捨的情意與纏綿,經過海洋淘洗過的智慧:「生活哪有不痛的」。我們不只走進馬崗,走到村民身邊,還參與了他們受海沖刷的人生。
  後來在網路上搜尋,看見馬崗的咖啡廳一張相片,牆壁漆成橘色,店主夫妻合影,跟書中〈與海相戀〉裡寫的一模一樣,文字冒出人形,而人語曾經寄託文字。書裡留下許多真實的拓印、心意的承託,每一段言語與畫面,都是凱琳從極東祕境輾轉捎來的瓶中信。
  一則一則短故事,以馬崗作為貫串,便知道地方是主角,溫柔滋養、觀察與守候著來來去去的村人。有看過凱琳書寫屏東海岸沿線公車的前作《藍色海岸線》就知道,凱琳對地誌書寫向來嫻熟與熱衷,以及對小說技巧的精準拿捏。透過書寫地方,傳達對地方的主觀感受,從具體提煉抽象,從觀看凝聚情感,兩本書皆散發強烈的地方感,燃自血脈的依賴與認同。久久偎地,便能聽見在地的哀樂與更變。到了這本《曙光:來自極東祕境的手札》,凱琳退得遠一些,讓海發聲,聽村答腔,合音魚貝海菜。她大可以拼湊重組,轉折長篇,讓所有伏筆絢爛煙花,鄉土搬演千古傳奇。但她只是把採收來的馬崗故事接過來,輕柔整整,攏一攏,像傳遞著一個雪球那樣,讓我們綿綿軟軟地接捧著讀。
  凱琳同樣是個挽石花的人,挽到之後漂洗曝曬,壓碎挑去裡頭的碎石與貝殼,篩瀝出最在地的故事,一段段清晰擷取的馬崗錄像。第一章〈乘風破浪〉寫男人出海,衝上浪尖或墜跌深海,第二章〈安身立命〉寫用一生嫁給海的女人們,第三章〈回家〉是下一代馬崗人的離返之間,第四章〈停泊〉則是過客變東主,將異鄉戀成新家。凱琳在〈風颱綾仔〉寫到拖太多的魚會導致翻船,故事也是,無需過多編織,生活便是最精彩的小說。
  這本書的第一篇,不歸屬任何篇章,該是凱琳自己的馬崗故事。凱琳不明白,阿嬤為何要在破曉時帶她到海邊?凱琳明白的,她以書名和整本書回答了自己童年的提問。阿嬤的記憶正在退潮,而記憶需要傳承,她是後來的浪,阿嬤撿拾的牛罵仔藏匿四處,即使阿嬤消失了,長大了之後,凱琳一一撿拾回來。清晨的跳礁與採拾,陽光會是年輕人的,當上一代把手放開,技術、記憶和未來將如曙光照耀在年輕人身上。或許《曙光:來自極東祕境的手札》就是在說這樣的故事,把阿嬤試圖訴說,而凱琳因成長而暫時遺忘的回憶,一個一個撿回來。
  讀這本書的時候,一直想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S‧奈波爾描寫故鄉千里達西班牙港的短篇小說集《米格爾大街》,以少年視角描寫故鄉百態。其中有一篇〈沒有名字的東西〉描寫同樣住在大街上的木匠波普,波普跟也想要製作物品的主角說:「孩子,要做東西就要做沒有名字的東西。」後來波普經歷大小風波,妻子失而復得,為了維繫家庭,不能再過著以往有如詩人一般自在率性的生活,必須工作,為顧客製作家具。當主角再次問波普何時再做沒有名字的東西,波普憤怒叱罵揮拳將他趕走。
  對我來說,《曙光:來自極東祕境的手札》就是那「沒有名字的東西」,簡單卻最不簡單,凱琳做出來了。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