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小品
作者 | 琦君 |
---|---|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琦君小品:一個感動世代的名字、臺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以平常之事,寫至誠之情藉柔和樸質的文字,一睹琦君溫暖秀雅的心琦君的作品向以溫暖敦厚著稱,這本小品文集,內容包含 |
作者 | 琦君 |
---|---|
出版社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琦君小品:一個感動世代的名字、臺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以平常之事,寫至誠之情藉柔和樸質的文字,一睹琦君溫暖秀雅的心琦君的作品向以溫暖敦厚著稱,這本小品文集,內容包含 |
內容簡介 一個感動世代的名字、臺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 以平常之事,寫至誠之情 藉柔和樸質的文字,一睹琦君溫暖秀雅的心 琦君的作品向以溫暖敦厚著稱,這本小品文集,內容包含了她各式各樣的創作形式:清新流暢的散文,記錄了對生活的回憶與雜感;精緻細膩的「小小說」,是作者最鍾愛的短篇作品;情韻兼備的填詞創作,充分展現了她深厚的國學涵養;讀書與寫作經驗談,則可一窺其內斂成熟的寫作技巧。就像品嘗一碟爽口的小菜,帶給您清淡恬雅的心靈享受。
各界推薦 永遠與時代對話宇文正 我一直認為從琦君的書進入成長歲月是一件幸福的事,好比一個嬰孩最初的生命經驗,如果來自一個慈母的照撫,這一生,他將有更堅強的信念,面對人生的種種艱難、徬徨,與無常。愛是人間最神祕的一種力量。而琦君的筆下,那所有好聽的故事,所有作品織就的境界,無非是愛。 從琦君的作品進入文學的世界,更是一件幸運的事。琦君自幼從家庭教師習古文,有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基礎;中學、大學讀教會學校,接受五四以來新文學的刺激;更有良好的英語能力,遍讀西方經典。這三方厚實的基礎,融攝於她的文字,典雅卻不雕琢;流暢而不甜膩。以白話文承載中國古詩詞的音韻之美,琦君成功地融鑄了她語言的風格。 我撰寫《永遠的童話──琦君傳》已是十五年前的事了,但與琦君阿姨的緣分從未斷絕。例如琦君百歲時,中央大學邀我去演講,去年(二○二○)底,文訊舉辦「風華絕代──各世代女作家」系列講座也請我去談琦君。演講前,我常重讀一二冊琦君作品,再把自己寫的《琦君傳》翻閱一下,讓自己再一次沉浸在琦君的作品及她的人生裡。 而每一次重讀琦君,都會有新的感受。譬如去年底翻閱《琦君傳‧後記》,讀到這段話便頓住了。那是李唐基伯伯告訴我的:「琦君有位年輕的忘年交,他的父親也寫作,他曾對琦君說:『我爸爸看了風景就寫詩,我對他說:奇怪,我明知是你寫的,讀起來卻像古人的詩;為什麼琦君阿姨的白話文裡也常冒出古人的詩詞,我卻覺得好像就是她自己寫的?放在那裡就是那麼恰當!』」 我想著,琦君的文章,琦君的事蹟似乎永遠在與時代對話,這幾年來有許多關於古典文學教育的爭議,琦君是最好的一個典範。琦君曾受嚴格的古典教育,可是讀過琦君作品的人,大約無不感到親切,從沒有人覺得她的文字艱澀、掉書袋,這是古典讀得多、讀得深、讀得通透才能抵達的境界。 所有的古典詞彙,在琦君筆下都鮮活如白話,她的散文靈活穿梭古典與現代,讀者卻渾然不覺。有趣的是,林海音評論琦君,也喜歡揀古書上的話來形容,說琦君的寫作風格是:「一生兒愛好是天然,卻三春好處無人見。」(《牡丹亭》) 一生兒愛好是天然,那是琦君作品的境界,也是她的人生境界。那三春好處,在時代的淘洗、淬鍊下,你見,我見。我很開心看到三民書局將重新出版《琦君小品》、《讀書與生活》二書,這兩本書收錄的作品,有散文,有小小說,有讀書、寫作心得,甚至還有琦君創作的古典詩詞,能讓人看到琦君的文學養成,她對文學的看法,以及她在各種文類的嘗試。經典值得一讀再讀!
作者介紹 琦君─著琦君(一九一七~二○○六)本名潘希珍,浙江永嘉人。浙江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中國文化學院副教授,國立中興大學、中央大學教授。作品以散文為主,另有小說、詞論、兒童文學專著等。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章、中山文藝創作散文獎、新聞局圖書著作金鼎獎、國家文藝獎散文獎。著有《紅紗燈》、《賣牛記》、《琦君說童年》、《文與情》、《讀書與生活》、《桂花雨》、《橘子紅了》、《詞人之舟》等。
產品目錄 前言 第一輯 外祖父的白鬍鬚 憂‧愁‧風‧雨 慈悲為懷 佛緣 爛腳糖 神奇的景象 清明前一日訪問南港胡先生故居 楠兒 聖誕老公公 萬事如意 媽媽哭了 摘手錶 一粒沙子 從貓咪說起 我也是「緊張大師」 孩子的生日 我的童話年代 一朵小梅花 燈下瑣談八則 訪韓記感 第二輯 紅燭 荼蘼花 最速件 歸去來兮 兩代 患難之交 媽媽離家時 燈下 第三輯 臨江仙詠友人棠梨館雅集 臨江仙紅梅 清平樂紅梅 減字木蘭花梨花 浣溪沙賦別 虞美人早春 踏莎行秋感 惜紅衣前題 鵲橋仙 蝶戀花遊碧潭 清平樂 虞美人題彭歌小說《危城書簡》 臨江仙題彭歌小說《斷鴻》 齊天樂 水調歌頭 金縷曲遙寄倩因(三十九年) 滿江紅遙寄倩因 水調歌頭己丑重陽隨陸東曼青諸先生遊碧潭 賀新郎浩雨初晴,與友人市樓小酌感賦 金縷曲讀嗣汾新著《康伯蘭的秋天》 金縷曲送別孟瑤 金縷曲寄贈秀亞 附編 漫談創作 寫作技巧談片 寂寞詞心我讀辛棄疾詞
書名 / | 琦君小品 |
---|---|
作者 / | 琦君 |
簡介 / | 琦君小品:一個感動世代的名字、臺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以平常之事,寫至誠之情藉柔和樸質的文字,一睹琦君溫暖秀雅的心琦君的作品向以溫暖敦厚著稱,這本小品文集,內容包含 |
出版社 / |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1469980 |
ISBN10 / | 957146998X |
EAN / | 9789571469980 |
誠品26碼 / | 2681995770000 |
頁數 / | 27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5X1.4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前言
這是混合回憶、雜感、遊記、小小說、詞與讀書寫作心得於一集的小冊子。無以名之,乃名之曰「小品」。換言之,它像一碟子什麼名堂都有一點的葷素拼盤,讀者諸君在看完了大堆頭的長篇小說以後,偶然翻翻這本小冊子,也就如同吃多了全雞全鴨的大菜,夾幾筷子雪裡紅炒筍絲或泡菜等,換換口味,也未始不可一清腸胃。它是一本可以隨時拿起隨時丟下的小書。
看完最後的校樣,我感到十分的空虛,回顧一下這許多年來,我竟始終沒有寫出一篇十分有份量的長篇,而儘是些三五千字以內的短文,內容又是如此的平凡不足道。可是儘管它們短與平凡,我卻總捨不得丟棄,因為我珍惜寫作時的一份情感。記得我在散文集《煙愁》的後記中曾說過這樣的話:「我若能忘卻童年,忘掉故鄉,忘卻親人師友,我若能不再哭,不再笑,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然而怎麼可能呢?」這也就是
我為什麼在《煙愁》以後,再印此集的原因了。
回憶、雜感、遊記是近一二年中寫的,而那些每篇不滿三千字的小小說,卻是從我好多年來所寫的當中選出八篇,我一直非常的「鍾愛」它們,過去出短篇小說集、散文集時,都無法納入,現在以小品之名,則可以兼收在內了。那些故事,除了其中的一篇以外,都不是關於愛情的。我只掇取週遭人物各式不同的形相,給他(她)們速寫一幅小像,或替他(她)們說幾句心裡想說的話。自己知道非常粗疏,但我卻很偏愛它們,因為這些人物與我,早已莫逆於心了。
提起那二十二首詞,則更使我汗顏無地。來臺以後,因忙於生事,很少有填詞的閒情逸致。十多年來,雖然前前後後也填了不少首,但卻隨寫隨丟,除了幾首曾經發表的尚留下剪報以外,其餘的都已散失不可記憶了。日前整理書篋,在筆記本中又發現了幾首在大陸時填的「未定稿」。雖已時過境遷,但為了留一絲雪泥鴻爪的記憶,也就把它們湊在一起。不成熟的作品,實不足以當高明之一粲。
最後,我得特別感謝糜文開先生賢伉儷,與三民書局的劉經理,若不是由於糜先生夫婦的鼓勵,與劉先生這一套叢書的計劃,我可能也不會有興致整理這一些舊稿的。
琦君五十五年十二月於臺北
最佳賣點 : 一個感動世代的名字、臺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以平常之事,寫至誠之情。藉柔和樸質的文字,一睹琦君溫暖秀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