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 先和自己打好關係, 才能與他人建立好感連結 | 誠品線上

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 先和自己打好關係, 才能與他人建立好感連結

作者 羅鈞鴻 (小虎)/ 徐慧玲Lynn
出版社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 先和自己打好關係, 才能與他人建立好感連結:╠好感推薦╣從真實經驗中出發,帶著讀者認識自己、重視自己,在人我間處於自在安適的狀態,推薦給想要自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Podcast 節目《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主持人小虎與慧玲, 結合小虎老師超過十三年的聲音教練與教學經驗, 和你分享同時身為夫妻、同事、父母與朋友的相處之道, 在人生的各種角色中學習自我溝通, 進而找到自信的來源,真誠地表達自己。 ★★★薩提爾模式對話資深講師/李崇義、 薩提爾教養暢銷作家/李儀婷、 作家、講師/余懷瑾(仙女老師)、 作家/柯采岑、 臨床心理師、作家/洪培芸、 Podcaster/海苔熊、 溝通表達培訓師/張忘形、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 Mr. Voice 陳威宇歌唱教學系統創辦人/陳威宇、 不正常人類研究所所長/張修修、 《你不能選擇出身,但能活出想要的人生》作者、管理顧問/陳珮甄Selena、 諮商心理師/黃之盈、 演員/曾之喬、 資深媒體人/楊月娥、 《人生路引》作者、醫師/楊斯棓、 作家/劉中薇、 善言心理治療所所長/劉仲彬——溫柔推薦 面對自己、面對他者,你有這些「關係難題」嗎? .沒有自信,無法落落大方的與人交談。 .能量低落的時候,不知道怎麼陪伴自己。 .緊張不安時,不知該安撫自己。 .朋友陷入低潮時,不曉得怎麼安慰朋友。 .不懂怎麼委婉地拒絕他人。 我們總是急欲和別人建立良好關係,卻忘了和自己打好關係,所以時常感到焦慮、沒有安全感,也不知道怎麼陪伴自己度過低潮。 背負過多自我難題的自己,再遇上他人,伴隨而來的是爭吵、誤解與溝通不良,明明該是有愛的關係,怎麼變成了有礙的連結? 本書為 Podcast 節目《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主持人小虎與慧玲,同時身為夫妻、同事、父母與朋友,這一路走來,從「我」到「我們」的實踐過程。 結合小虎老師超過十三年的聲音教練與教學經驗,透過溝通對話的架構與方法,帶領大家與「我」相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接納自己的情緒與需要,重新體會「成為自己」的美好,進而開始樂於溝通、自信表達,重新建立自己與他人的好感連結。 ★從「我」開始的好感 TIPS! .無論在什麼樣的關係裡,都要為自己保留一點餘裕。 .照顧關係的同時,也要照顧自己的「獨處」需要! .回應內心的負面小聲音,會使我們檢討對方的行為和缺點;回應心中的大聲音,則會讓我們想起該如何去愛。【歡迎收聽|迷誠品Podcast】EP260《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 聆聽內在聲音,用溝通成就更好的自己|今天讀什麼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 好感推薦 ╣ 從真實經驗中出發,帶著讀者認識自己、重視自己,在人我間處於自在安適的狀態,推薦給想要自我成長的你。 ——作家、講師/余懷瑾(仙女老師) 特別推薦給「總是說好」,而忘記聆聽自己內在聲音的你! ——Podcaster/海苔熊 透過小虎和慧玲的分享,你會發現原來我們都曾經遇過一樣的事情,而他們也已經把解法準備好了。 ——溝通表達培訓師/張忘形 從兩位作者的對話與互動視角,讀來溫暖舒服,又發人深省,幫助你在關係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陳志恆 不敢說出需要嗎?一起跟著我親愛的朋友小虎跟慧玲一起練習關係吧! ——Mr. Voice 陳威宇歌唱教學系統創辦人/陳威宇 小虎和慧玲以他們親身實踐「自我覺察—好奇—轉換—做出不同選擇」的經驗,寫了這麼一本溫暖且實用的書,相信一定可以幫助許多人。 ——不正常人類研究所所長/張修修 關係是有來有往、不是單向成全。你有責任,讓愛你的人知道,如何恰好地也為你付出。 ——《你不能選擇出身,但能活出想要的人生》作者、管理顧問/陳珮甄Selena 這本「梳理自己,榮耀彼此」之作,一步步協助讀者自我修煉,達到寵辱不驚的境界。 ——《人生路引》作者、醫師/楊斯棓 小虎夫婦以自家為例,親身演示對話的安排,如何影響關係的進展。從衝突到安撫,既是溝通的實戰案例,亦是愛的發聲練習。 ——善言心理治療所所長/劉仲彬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羅鈞鴻(小虎) 徐慧玲 Lynn羅鈞鴻(小虎)聲音教練,Podcast《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節目主持人與工具人。二〇一〇年開始,以帶領學員「透過聲音,更好地成為自己」為使命,投入聲音教學現場,因溫暖幽默又親切的授課方式,加上生肖屬虎,被學員暱稱「虎哥」或「小虎老師」。曾登上TEDx Talks,發表「聲音的魅力」等演說,獲得熱烈迴響。著有《有溫度的溝通課》一書。 徐慧玲 LynnPodcast《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節目製作人與主持人、講師經紀人。擅長從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取材,透過多元創作型態展現豐富、真實的親身體驗,讓有暖心力的內容帶給人「再試一次」的動力。二〇一六年,愛上一個大男孩,育有兩名小鮮肉,當雙寶媽的日子裡,仍持續透過創作,實現自己定義的理想生活!◆《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Podcast 節目:https: meissue.firstory.io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當我們認知彼此是不同個體時,就能用尊重且正向的角度來看待關係 張忘形 推薦序 梳理自己,榮耀彼此;修己慎獨,春風共舞 楊斯棓 各界推薦 慧玲自序 我們都是關係功課的實踐者 小虎自序 真正的成長,是從「我應該」,進入「我決定」 Chapter 1 和自己的相處 1逃避有時候很有用,練習和不安獨處 2平靜,來自於我們留給自己的餘裕 3能量低落的時候,可以陪伴自己的三個方法 4關於轉念 5想變得更好是你的需要,還是別人的需要? 6勇敢與正直 Chapter 2 和他人的關係 1伴侶間的相處說明書 2婚姻是我們要加倍快樂,也要彼此信任 3你會和另一半討論前任嗎? 過去的感情,讓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 4用故事寫作,把過去寫成喜劇 5伴侶之間,必須擁有各自獨處的「貓咪時間」 6建立良好親密關係的三個溝通練習 7從不吵架的關係,就是和諧美滿的關係嗎? 8重視他所重視的事情,就能打開彼此的心 9少一點期待,多一點無條件的愛 10面對感官轟炸,如何幫自己充電? 11練習離開能量吸血鬼的朋友 Chapter 3 讓關係自在的對話方式 1安慰朋友時,你還在說加油嗎? 2你能分辨心中的大聲音和小聲音嗎? 3為自己內建一個「真心話翻譯機」 4怎麼與強勢的同事溝通? 5害怕衝突,卻製造出更多衝突? 6正向回應「冷暴力」的五個步驟 7再見好好先生、好好小姐,取回人生主導權 8學會對自己說「好」,才有力量對他人說「不」

商品規格

書名 / 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 先和自己打好關係, 才能與他人建立好感連結
作者 / 羅鈞鴻 (小虎) 徐慧玲Lynn
簡介 / 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 先和自己打好關係, 才能與他人建立好感連結:╠好感推薦╣從真實經驗中出發,帶著讀者認識自己、重視自己,在人我間處於自在安適的狀態,推薦給想要自
出版社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1338736
ISBN10 / 986133873X
EAN / 9789861338736
誠品26碼 / 2682368632000
頁數 / 20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0.8X14.8X1.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慧玲自序 我們都是關係功課的實踐者
想起Podcast熱潮剛進到臺灣時,小虎開始受邀到朋友的Podcast節目進行訪談,而後朋友們便紛紛鼓勵小虎製作自己的節目,肯定他的聲音好聽,一定很快能吸引聽眾注意,不過當時他以不知道要說哪些主題為由,婉拒了大家的好意。
二○二一年十月的某一天,我跟小虎說:「我想開一個Podcast節目,但我需要你的幫忙。」他也沒問要做什麼,就答應了!(真好~)那時我的如意算盤是這樣的:我覺得說話比文字創作更容易、省時,因此滿想試試製作一個比較生活化的節目,內容不要說道理、不要生硬的講課,剛好小虎手邊早已有業餘配音時所購買的厲害錄音器材,加上他會操作設備、剪輯音檔,又會上架到平臺,正好這些都是我不會的項目,如此一來,節目的內容跟企畫就可以交給我了,況且兩個人聊天比較有趣,節目的走向就是把平常聊天的內容錄下來就好!
因著這個單純的想法,他就被我拉到麥克風前開始錄音了。
從第一集的尷尬生疏到現在我們可以一刀未剪就上架,從雙週更新到每週更新,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這個節目了,最初只是很佛系地想找一個平臺分享心裡的想法,當作舒壓也當成「結緣品」,想知道會認識什麼樣的聽眾朋友。
沒想到,節目播出第一集,長耳兔心靈維度的Cindy就寄信給我,詢問有沒有機會能讓長耳兔創辦人李崇義老師來節目裡聊天,直到二○二二年底,我們也收到了來自親子天下作者訪談、女人迷產品等合作。
更重要的是在二○二二年初時收到圓神團隊:蕙婷、真真主編、小歐的出版邀請,希望強調從「我」開始,由小虎撰寫一本融合教學經歷與溝通技巧的書籍,很感謝在提案會議後,團隊們採納小虎的提議,將此書轉為由我們雙人合著的形式出版,從兩人在工作和生活的多重角色出發,結合Podcast節目的故事、小虎教學時的溝通心法,分享我們在關係功課中一路走來的實踐與看見。
也許你會覺得照顧自己、練習自我對話這些話很像老生常談,但這些也的確是人們一直以來都在練習的事情,關注自己的內在、聆聽自己的需求、思考要成為怎麼樣的人,是從小到大永恆不變的功課。 對我來說,這不是一本心靈雞湯,而是我們身為夫妻、父母、朋友、同事,一路走來的實踐過程,這是「我們」之所以有「我」的原因,也正是因為好好地跟自己相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才能一步步更接近自己喜歡的樣子。
第一章,我們談和自己的相處。小時候的我和別人相處的時候,總是一直給、一直給,把所有最好的一切都給身邊的人們,深深相信這樣是愛的循環、美的善意,但一切從我二十三歲成為媽媽以後,對此有了新的定義,因為生活角色變得多元,時間也開始變得零碎,掏空自己卻備感空虛,原來是我忘記要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去愛人、給予。
第二章,我們談自己和他人的關係。這當中包含了親密關係、朋友間的相處以及和孩子的相處,在寫作時我們笑說:「這一章可能是大家最好奇的吧!」但真的不是要教大家如何談戀愛、如何交朋友,因為我們相信每對伴侶都有自己的相處劇本,每段友情也有最適合的打鬧方式,在這些和別人交流的過程中,願我們都讓自己和對方感到自在、感到被信任。
第三章,從日常故事切入,透過小虎教學時的溝通心法,和大家分享如何面對人際、職場中的衝突,正視自己心中的「想要」,不再為了他人口中的「應該」而做出選擇。希望我們都能更誠實地面對內在,說出真誠的話,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謝謝翻開《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的你,謝謝收聽《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 Podcast節目的聽眾,謝謝曾經到我們的Podcast節目中進行對談的朋友來賓們,你們成就了我們的成就,因為有你們的人生故事,為節目和此書增添許多風采,謝謝一路以來在生活和工作上支持著我們的家人、朋友,陪著我們一路長大,很感謝一切一切最好的安排,帶著我們認識了新的世界,遇見了很多可愛的人,也開啟了一段又一段的美好緣分。
出版著作一直是我人生願望清單中很重要的項目之一,謝謝有你的參與,讓一切備感意義。

祝  閱讀愉快!

小虎自序 真正的成長,是從「我應該」,進入「我決定」
在我們夫妻經營的《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Podcast節目第四十八集,講到了一個原本在傳統男主外女主內思維的家庭中,被照顧得好好的男孩如何在自立成家後的新型態生活裡,一點一點地蛻變,成為一個為自己負責,有能力讓自己開心,也讓家人幸福的男人。
聊完了這段「從男孩變成男人」的過程,我們一致認為,這其中的關鍵,就是「我決定」這三個字。 過去傳統家庭的分工觀念,是把家務事當成次要的事,讓女性全部包辦,男人只需要努力工作賺錢。 男性出外工作、為生活戰鬥,而女性則是守護在男人的背後,好像一幅浪漫的畫作。看著長輩們這樣看待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我們,也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工作養家才是自己的唯一,而孩子和家務是女人的責任。
隨著我們的成長,這世界也越來越進步與開明,人們開始認知到工作與家務是同等重要,甚至認為家務是人生活的根本,而我們也信誓旦旦地說:「為了兼顧家人的幸福與彼此的個體價值,我們可以改變,願意改變過去傳統的觀念,也願意把家務事也一起扛起來!」直到我們跟伴侶決定廝守終生,才發現過去那些根深柢固的思維,仍然深深地影響著我們。
當我們日復一日地洗奶瓶、換尿布,每天把衣服掛到晒衣架上,又從晒衣架上取下,有時候會覺得:「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好好做自己?為什麼另一半不能跟媽媽一樣,把這些事情都幹練地處理好?」這些委屈感源自於原先舊有的思維,而許多人都只會在腦袋裡想想,大多不會說出來,因為一旦說出口了,就打破了原先的承諾,不僅會讓別人失望,自己也會看不起自己。
於是,把這些委屈感吞回肚子裡,變成了一種內耗,每天都被無窮無盡的例行公事追著跑,每天都覺得好累,而這些事情,看似都不會有完結的一天。
我們的好友小山在節目上說出這些心裡話的時候,我忽然覺得自己不孤單。原來也有人跟我一樣,曾經有這樣的想法,也是第一次有人說出了這些內心的小聲音。
可是,為什麼這些男人的太太們,可以這麼持之以恆地把家務做好呢?不會覺得做家務很累嗎?
我發現心裡的疲勞,跟做這些事情的起心動念有很大的關係。當我想著自己是個好丈夫,所以「我應該」折衣服、「我應該」掃地、「我應該」洗馬桶的時候,這些「應該」,就包含著一種無奈:「我不想做,但身為一個好丈夫的我就『應該』要做。」所以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就會覺得很累,不是發自內心地做,而是因為要給別人一個交代,或是行為舉止要符合自己的標籤等外在因素。
但是我們可愛的妻子,是怎麼面對家務的呢?她認為,折衣服可以讓之後挑選衣服時,能更井井有條;掃地可以讓走動的地方保持乾淨,走起路來更加舒適;洗馬桶是為了提供每一次坐在這兒放鬆的人們一個最愉悅的個人空間。
她們很單純地只是想要對自己的幸福感去負責而已。
「我應該」是被動的,這句話是因為外在的期待、壓力,而讓我們給自己的一種制約。但是「我決定」卻是主動的,因為我想要,所以我決定,這句話就包含了對自己的肯定,以及透過行動來負責任的態度。我們認為,「我決定」這三個字,就是心不累的魔法。
小山說有一天他忽然醒悟,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為了要給別人一個交代,而是想提升生活品質、追求幸福感,所以才從「我應該」變成「我決定」—「我決定」來折一下衣服、「我決定」來掃個地、「我決定」把馬桶洗乾淨……
我想,這就是從「被動」變為「主動」的一個過程,也是從「我應該」進入「我決定」的一種心境變化。當男孩打自內心遵照「決定」去行動時,那一刻起,就真正是一個為自己負責任、頂天立地的男人了。
原來真正的成長,是從「我應該」,進入「我決定」。
錄完這一集,我有一種強烈的感動,認為這就是「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想要傳達的一種訊息,我們相信大多數的男性聽眾聽了也會深有所感。那麼,這個「我決定」又是怎麼來的呢?其實要從內在升起動力,才不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能完成的呢!「我決定」這三個字,包含了對自己的認識、擁抱自己的需求與欲望,以及知道該做些什麼來改變現況。
我相信,能夠在心裡對自己說「我決定」的人,一定是一個跟自己的心足夠靠近的人,所以,接下來想要邀請你,跟著我們所實踐的內容,一起和自己的心靠近吧!歡迎來到「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

試閱文字

內文 : 3.慧玲說……你會和另一半討論前任嗎?過去的感情,讓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
二○二○年我和小虎一起參加長耳兔心靈維度舉辦的課程(這是我第三次到這裡上課了),這一次是由張天安老師主持的進階對話工作坊,課程第三天時,有位姊姊和大家分享她沒有意識到過去的感情經歷,原來深深地影響她和老公的相處,當她開始顫抖地說出自己的故事、對先生的愧疚,我開始跟著流眼淚,最後天安老師邀請她對童年的自己說說話,她擁抱了過去在家庭關係、在伴侶關係裡受傷的自己,看了讓我深有共鳴。
結束這輪分享後,天安老師接著問:「還有人想說說話嗎?」我舉起手接過麥克風,對小虎致歉,並和大家分享我們剛交往時的故事。那時小虎已經是世人眼中有工作、有成就的男人,而我只是個即將要升大學四年級的學生,當時年輕的我不知如何應對外界覺得配不上的眼光,只知道這次的戀愛和學生時期多少有些不同,會因此打開我的視野,走進另一個新的世界,當時的我抵不住外界的看法,也因為過去屢次被劈腿的感情經驗,導致我很沒有安全感,因此常會有莫名的小情緒和小虎爭論起來。 交往約莫一年時,我們很常吵架,尤其是開始同居的那段日子,是我們吵得最凶、磨合最多的時候,吵架的話題裡有我對關係的不安、來自外界的眼光、小虎想要扮演好男友的包袱等種種原因,讓我們一度思考要不要尋求專業協助,進行伴侶諮商。
「聽了前面一位同學的分享,我才發現以前和小虎相處產生的生氣、不甘,其實是源自於我的恐懼,我害怕再次被丟下,但又不承認自己的脆弱,所以用錯誤的方式,告訴對方要跟我相守在一起。同時我也發現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帶著滿滿的傷痕,進入跟小虎一起經營的關係裡,卻把親密關係中未曾被滿足的期待,放到了現在這個無辜的人(小虎)身上,忘記這些傷口並不是小虎造成的。」說畢,坐在旁邊的小虎緊握我的手,天安老師也帶著我重新跟十幾歲的慧玲說說話,抱一抱那時候受傷的自己。
這個和自己和解的故事,後來被我們錄製到Podcast節目中的第三集〈你會和另一半討論前任嗎?過去的感情,讓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這一集直到現在還是我們Podcast節目收聽率前三名,我想,是因為前任可能是每個人生命中,或多或少會存在的角色。

感到難受的時候,好好地跟過去的自己對話
除了到工作坊學習,我們也在這一集Podcast節目裡提到小虎陪著我,一起去見我的前任男友(故事裡的學長)。
第一次公開提到這段過去,是在二○二一年七月,受邀到失敗者小聚的活動擔任分享者,那天我說了高中一段無疾而終的戀情,是讓我決定大學準備轉學考的關鍵,當時的我愛得死去活來,即便過程中學長和其他女孩在一塊,我也還是癡情地等待他的歸來,也因為把多數重心都放在感情上,沒能在學測時錄取想讀的校系,後來決定在大一時準備轉學考,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沒想到那天之後,我連續近一週的夢裡都是過去這一段感情,以前那些美好的幸福的記憶,也變得更鮮明了,那段期間我特別難受,有一天晚上,我終於忍不住壓抑的情緒,睡前我問小虎可不可以談這件事情,並問他:「我現在想到還是會難過、傷心、想念,是因為我還喜歡這個人嗎?是因為我還有愛嗎?」我哭到枕頭都濕了,講話聲音也變得模糊,毫無邏輯地說著我和學長以前的故事,以及我最難過的那些時刻。
那一晚,所有故事歷歷在目,我想著:「是不是只有我還停在十六歲的夏天?」當時小虎接住了我,像是好閨密一樣陪我聊了一整夜,直到凌晨四點才入睡。雖然當晚我還是夢到了學長,夢到我們就讀高中的日子,但是我變得更有勇氣去重新面對十年前的自己。
醒來之後,小虎和我討論了一個可以和過去和解的行動方案:「如果可以,我能不能鼓起勇氣再見學長一面,和十年前的我們說聲再見?」許願之後,同年八月,楊斯棓醫師邀請我和小虎到臺中吃飯,還介紹了臺中引書店店長沛穎給我們認識。那一天要從臺中回家前,我弟打電話問我可不可以幫忙買宵夜回家,當時我做了一個想了很久的決定,鼓起勇氣,在小虎的陪同下,來到高中學長家中開的店面買宵夜。
從交往開始算起,將近十年時間,那天我們戴著口罩誰也認不出誰,點餐的時候我來回走動,一直到結帳取餐時,我鼓起勇氣,對著學長喚了他的名字:「○○○。」當時的我完全不敢想像,多年之後當我再稱呼○○○會迎來什麼樣的畫面。
成熟的我們,就像電影劇情一樣禮貌地問好,學長還開玩笑地說:「天哪,這也太尷尬了吧!」從學長言語中得知,他知道小虎是講師,也知道我們有了孩子,更發現他多少也還是在意現在的我過得好不好。因為店裡客人眾多,我們沒有聊太久,最後我再一次鼓起勇氣,瞇起眼睛笑著說:「好啦,謝謝啦,辛苦了!再見,掰掰!」
我牽著小虎的手,假裝鎮定地走回車上,邊發抖邊問小虎:「可不可以讓我聽一首歌?」他知道是哪首歌,說聲「好」之後就拿起手機開始播放音樂,我當時心裡想著:「聽完了,就代表我和十年前的這段感情,也可以好好說再見了,終於可以說謝謝了。」梁靜茹〈會過去的〉這首歌循環播放著,音響裡開始傳來第一個音時,我的眼淚就再也沒停過,戴著口罩完全不敢哭出聲,撇過頭看窗外零星的路燈,腦海裡的畫面跑得很快、很快,快到我都要追不上十年來的變化。
一路上,小虎一個字都沒說,在安靜的鄉下街道,特別放慢車速,用時速四十的速度,陪我從十六歲走到二十六歲。
〈會過去的〉是我當時失戀時,每天都會聽的歌,每一次聽都會哭個不停,還會自虐式地單曲循環,甚至是哭著睡著,沒想到這麼多年以後,當我聽到這首歌,心還是會揪在一起、難以呼吸,那時候我帶著告別過去的心情,還有感謝的心意告訴自己:「這是最後一次,帶著難過、複雜的心情聽這首歌,下一次再聽,我可以不再這麼害怕,我會對你說聲謝謝的。」
在當年這段感情中,我所有未被滿足的期待,在不知不覺中潛入心底,傻傻地陪我走入後面的感情,無知的我也在不自覺中,將這段感情的傷痕,變成了傷害往後感情的利器。因為有過學習薩提爾對話的經驗,小虎和我一起回頭抱一抱十六歲的慧玲,那時候的我終於理解了,我的愛和眼淚是心疼當年在愛裡受傷的慧玲,因為遭到欺騙,還有接續有第三者介入,不甘心自己傾盡全力的愛,最後卻被拋在身後。
我的心痛是捨不得當年的慧玲、捨不得沒能和學長走到最後的慧玲、捨不得愛到深處無怨尤,卻不能和學長攜手同行、共築未來的慧玲。
現在的我,重新整理這段過去時,邊寫著這篇文章,邊聽著〈會過去的〉這首歌,心裡還是會感覺酸酸麻麻的,但我終於不再覺得遺憾不甘了,也知道如何健康地看待現在的感情,並在感到難受的時候,好好地跟過去的自己對話。
現在,我有了支持我的伴侶,還有兩個可愛的孩子,學長也決定步入婚姻,我們更在彼此伴侶都知情的狀況下,重新成為朋友,這份難能可貴的情誼走過十個年頭,很感謝長大後的我們。
雖然我們最後沒能走到一起,但是謝謝你教會我好多事情的曾經,謝謝生命裡和我一起走過一段的前任,因為有你,我曾經幸福快樂,也因為有你,我曾經感受過撕心裂肺,但也學會堅強面對。
如果說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因為有過去打拚的過程,才能累積成今天的成就,那麼談感情是不是也一樣呢?我有過前任,也曾經是別人的前任,正是因為過去的感情經歷、遇到的人事物,才讓我們從中學會如何愛人與被愛。
獻給每一個曾經在感情裡受傷的你:

「我曾為你快樂也曾為你挫折,曾把你緊緊抱著,緊緊依賴著緊緊地愛著,離開很不捨得以為會崩潰的,卻在最痛的時刻最感覺清澈,什麼都會過去的。」——梁靜茹〈會過去的〉

6. 小虎說……建立良好親密關係的三個溝通練習
學會怎麼與對方平衡「我」和「我們」的溝通。
二○二一年三級警戒期間,身邊的朋友們開始在家遠距工作,那時很多朋友會找我們夫妻聊天,好奇我們平常是怎麼一起在家工作,又可以兼顧照顧孩子的角色,他們苦笑地說:「以前還可以去辦公室上班的時候,如果前一天晚上跟我老公/老婆吵架,至少隔天醒來還有不同的空間可以冷靜一下,不過現在沒得選了,必須長時間、近距離地相處,越來越多問題也跟著慢慢浮上水面了,實在是心好累啊……」
這讓我想到剛開始和慧玲因為同居而產生的磨合期,我們得要面對彼此吵架後的壞心情,也必須學會更有效率地自我溝通、轉化情緒,雖然被迫成長的過程很痛苦、吵了更多的架,但也培養各種和好的默契,也學會怎麼與對方平衡「我」和「我們」的溝通,也就是兩個人的關係中,我、你、我們之間的界線。
從交往、同居,到成為父母,再到一起創業,對於如何建立伴侶間良好的溝通模式,我們學到的不是用各種厲害的對話公式,套入某某法則就可以好好說話,而是伴侶之間的「溝通系統」必須從不起眼的日常生活中累積起來,這其中包含了和自己相處的能力,以及培養伴侶之間的默契。

照顧自己的需求也培養「翻譯」的能力
.照顧自己身體的需要,練習不忍耐
「有不好的情緒?忍一時海闊天空!身體感覺有點疲勞?再撐一下就有彩虹!」這些想法有時候會讓人對自己的感受越來越遲鈍,也會讓人離自己越來越遠。
我們大部分的人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學習忍耐,長大以後很習慣壓抑自己的感受。但是,不管是心理的忍耐還是生理的忍耐,壓抑感受會讓自己更容易煩躁,這個道理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懂。
不過,我們很多時候無法察覺自己正在忍耐,是因為忽略感受已經變成一種自動化行為,即在無意識時發生,尤其是對身體的感受,我們常常用自己的意志力,選擇忽略它們,像是明明覺得肩膀很痠痛,卻因為工作還沒完成,就強迫自己靠意志力,忍耐地做完;或是追劇到眼睛很痠了,卻因為心情亢奮,告訴自己再看一集、再看一集……
可怕的是,壓抑身體感受帶來的煩躁感是很容易累積的,這些藏在內心陰暗角落的感情,會如黑洞般影響你的好心情、削弱專注力。當你沒來由地想對人發脾氣,或是想要粗魯地對待人事物,那就是累積到快滿出來的徵兆了!
請好好照顧身體的需要,練習不要過度忍耐身體感受。例如感覺皮膚黏膩時,就趕快去洗個澡;肩頸痠痛時就中斷工作一分鐘,起來伸展身體。當你開始練習不忍耐,每次在第一時間照顧好身體的感受,身體回饋給你的舒適感,會與好心情互相加持,讓你整個人神清氣爽,就算心情不好,照顧好身體感受時,會得到安慰,也可以更快地將不好的內在感受轉化掉。
忍耐不是不行,但如果你是有意識地忍耐,並且在忍過之後,能回頭來好好照顧自己的需要,那麼我們離自己的心就能更靠近一些。

.表達獨處的需求
只要是人,都會有各式各樣的需求,比方說填飽肚子、獲得成就感與歸屬感、擁有自由去做選擇等等,我們做了很多努力,都是為了讓自己有能力去滿足更多的需求,但是有一種需求卻很容易被忽略,就是「自己獨處」的需求。
尤其是當兩個人相處在一起的時候,會花費更多的心力去照顧對方的感受,實在沒有餘裕看見自己獨處的需要。如果你的伴侶生活中,很少「自己」而只有「我們」,就容易感到不平衡、沒耐心,最後就會對這段關係感到厭煩了。
我們常常特意留時間給「我們」,像是空出時段來約會,或是安排紀念日之類的儀式性活動,卻很少留時間給「自己」,不太會特意察看行事曆,保留和自己約會的時間,或是給自己每週或每個月一次的「Me Time」。
生活中的獨處時刻,往往是忽然降臨的,像是另一半臨時被工作抓走,你忽然有了一段空檔,或是孩子提早睡著了,你多了一點時間可以利用。
但,這種忽然降臨的空檔,我們往往不知道怎麼利用,甚至很多時候才剛意識到「是時候可以好好做自己了!」的瞬間,獨處的時間就忽然被打斷了,像是一通電話讓你也被工作抓走,或是孩子忽然醒來大哭。
不完整的獨處時間,就不會有好的獨處品質。如果你與自己相處的時間總是品質很差,有一天會發現,你對世界的一切都感到很不耐煩,總是容易生氣、怪罪他人,那不是因為世界不好,而是因為你變得不喜歡你自己了。
我跟慧玲有一個常用的暗號,就是「貓咪時間」(可見Chapter2第五篇),透過這個暗號,我們可以很好地知道對方的狀況不太好,但對方現在無法整理出原因,所以需要自己獨處一下、調適心情。 同時,也因為我們都對於獨處的需要很有共識,所以都不會過問細節、尊重對方的需要,讓對方去「貓咪」一下。
你能跟另一半表達獨處的需要嗎?你能讓對方知道「獨處」對彼此關係的重要性嗎?邀請你的伴侶和你對焦一下,討論該如何互相配合,試著找到屬於你們的獨處暗號吧!

.培養「翻譯氣話」的能力
生活中還是難免會有情緒化的時候,像是做不好某件事而感到挫折,實在很難不發個脾氣,解解心頭的火。我們自己會這樣,別人當然也會有這樣的狀況。當別人生氣,說了氣話,可能會讓你感到很受傷或是很不公平,覺得對方情緒的責任又不是在你,自己是被遷怒的。
過去人們常說:「別把別人的氣話聽到心裡去。」這可不是一句話就能讓人做到的事,如果可以,這世界哪來那麼多的委屈和不愉快,是吧?因為當你聽到那些氣話時,你已經感到難過了,這時候卻告訴自己不要受傷,這樣不是很衝突嗎?因為內在的感覺已經很不好了,外在的道德標準卻自我批判:「你的感受不好,是因為情商不夠,所以不應該這樣,現在趕快把它收起來!」這時候,你的感受可能會有兩種反應,第一種,跟理智抗衡到底,直到證明自己有資格感到受傷為止;第二種就是暫時忍讓,但是躲在陰暗處等著對自己復仇。無論是哪一種,都是消耗內在。
我們的大腦,都有內建「翻譯功能」,在職場打滾多年的你,應該有能力去翻譯老闆的話中有話、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對吧?好消息是,它其實還能做到一件偉大的事情:翻譯別人的氣話。只不過,你得自行更新它的翻譯資料庫,如果資料庫不夠大,遇到它不會翻的,就不會起作用囉!
要怎麼更新翻譯他人氣話的資料庫呢?這並不難,「觀察」就是了。
我們總是能從對方的長期行為中觀察到各種模式,例如,某人只要肚子餓了就會很沒有耐心。你只要知道這個模式,就能在那個人很沒耐心,開始用不好的語氣催促人做事的時候,把對方的「吼唷,你怎麼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不會!」翻譯成「唉唷,我的肚子好餓了!」如此一來,就能擋住那些情緒化的語言,不讓它們跑進你內心柔軟的地方搞怪。
同樣的道理,每個人在說氣話的時候,都會有背後的某些原因,像是對方跟你吵架吵不贏,就說:「我們乾脆分手吧!」對方肯定不是真的想分手,只是一時氣頭上做出了不理智的發言,但是這句話可能會讓苦苦經營這段關係的你感到很受傷:「我們為這段關係努力了那麼久,怎麼就為這種小事說分就分?太過分了!」請用回想過去的方式來觀察,對方在氣頭上,說出分手或類似「不理你了」之類的氣話,都有著什麼樣的脈絡呢?你有沒有發現,這種類似的氣話,其實都可以簡單翻譯成:「我那麼喜歡你、那麼在乎你,我就希望被你疼愛嘛!」之類的撒嬌語言。
所以,當你聽到「我們乾脆分手吧!」的時候,如果第一時間冒出的念頭是:「唉呀,又在撒嬌!」你的腦袋就比較不會一直往「對方動不動就說分手,好傷心!」去想,而是放更多心思在怎麼去回應對方的撒嬌上面。
不過,如果你有受傷的感覺,請一定要在回應完對方的撒嬌,情緒回復平靜的時候,好好地告訴對方,畢竟人們往往無法注意到自己的語言是怎麼傷害到他人的,這當然是有其必要去要求對方改變的習慣。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好感連結的關鍵是「回到自己」。
★★真正的成長是,從「我應該」變成「我決定」!
★★溝通的真正障礙是,無法接納自己!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