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親子關係治療:十單元親子遊戲治療模式》這本教科書及被推薦的成對書籍。本書對親子遊戲訓練的催化者很有幫助,並提供極為可貴的教育大綱,以便協助親子遊戲治療師將他們的知識傳遞給父母,並提供全部十單元的完整大綱及詳細指引,進而促進父母和治療師雙方的訓練過程,包含教科書上面所描述治療訓練的設計結構,有兒童中心遊戲治療的原則和技巧,例如:反映式傾聽、確認和回應孩子的感受、治療性設限、建立孩子的自尊,以及用特別挑選出來的一套玩具組織出所需的每週遊戲單元。 本書分成四個主要部分。「治療師手冊」包含了治療師進行10單元親子關係治療模式所需的所有材料,包括用來引導治療師進行每次單元的治療大綱、教學輔助及活動。「課程指引」提供了每次訓練單元內容的深度說明,以及進行親子關係治療時很有幫助的提示。「父母手冊」包括了父母會在親子關係治療訓練中完成的書面材料,有父母在兩次單元之間必須完成的工作單。「訓練資源」和附錄部分包括了補充的訓練材料、臨床表格、組織工具、評估,以及依錄影帶、書籍和手冊分類的親子關係治療資源。 Bratton和同事們推薦了每次單元可使用的教學輔助、課程材料及活動,還有父母需在兩次單元之間完成的工作單。透過使用這本書來配合親子關係治療教科書,親子遊戲治療帶領者就有了完整的運用配備,可以用來訓練父母作為孩子的治療代理人。它們提供治療師完整的運用配備,可以用來訓練父母作為孩子的治療代理人。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Sue C. Bratton是北德州大學諮商、發展與高等教育學系副教授以及遊戲治療中心主任。她曾任美國遊戲治療學會理事長。Garry L. Landreth是北德州大學諮商、發展與高等教育學系董事級教授。他是遊戲治療中心的創辦人,以及美國遊戲治療學會的榮譽主席。他著有Play therapy: The art of the relationship(中譯本《遊戲治療:建立關係的藝術》,心理出版社2014年出版)以及其他眾多有關遊戲治療的書籍。Theresa Kellam在德州阿靈頓從事有關個別、婚姻及家庭諮商方面的私人執業,以及擔任郡立塔倫學院的助理教授。她也在德州達拉斯兒童與家庭指導中心擔任親子遊戲治療方案主任及主要研究者。Sandra R. Blackard是溝通及訓練方面的獨立諮詢師。她之前曾設計並出版一系列親子溝通課程的訓練手冊,課程名稱是「傾聽的語言」(Language of Listening)。學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現職:殷建智精神科診所主治醫師 臺南市立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 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監事 國際哲卡‧馬任諾心理劇機構導演及訓練師 臺灣心理劇學會認證導演及訓練師 臺南一區中等學校心理衛生諮詢服務中心顧問醫師 社團法人臺灣心陽光協會理事長 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創辦人專長:兒童青少年精神疾患之診斷與治療 心理劇實務、訓練及督導 心理諮商督導 沙盤/遊戲治療應用學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博士現職: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所長 臺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 臺灣心理劇學會理事專長:兒童與青少年個別心理諮商及團體諮商 心理劇 敘事治療學歷:國立暨南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現職: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專長:兒童青少年個別心理諮商及團體諮商 星座諮商 焦點解決心理諮商學歷: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品質管理研究所碩士 長榮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現職:自由譯者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現職: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總監 臺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監事 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兼任講師 國際沙遊治療學會認證治療師專長:沙遊治療 遊戲治療 兒童心理諮商 中年婦女心理諮商
試閱文字
自序 : 校閱者序
我們最早運用玩具與遊戲接觸個案是二十多年前在臺南師範學院(現臺南大學)兒童諮商中心從事兒童諮商工作的時候,當時中心有一間大遊戲室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玩具。個案們都很喜歡接觸玩具,有的還相當著迷,甚至時間到了還捨不得離開,而也因為有了玩具,我們跟個案之間的關係似乎更容易建立。
1999年底,信昭剛好有一筆經費可以用來更新他所任職的成大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的兩間遊戲治療室,於是我們開始汰換那些被蹂躪多年的玩具,並且將兩個房間分別規劃成遊戲治療室和沙盤治療室。碧玲負責玩具和迷你物件的採購工作,時常看她拿著大包小包回家,細數著一天的戰果,臉上流露出天真的滿足。等到兩間治療室裝備得差不多的時候,裡面景觀煥然一新,兒童心理治療的環境與硬體獲得大大的改善。當精神科住院醫師輪到兒童青少年精神科訓練的時候,即使對遊戲或沙盤治療並不熟悉,他們也願意開始投入與兒童個案的遊玩之中,並且驚訝於「遊戲」也能帶來如此好的效果。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的研究生到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來實習時,這兩間遊戲室也正是最頻繁運用的空間。
2004年成大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遷移到醫院正對面一棟整建後的四層樓房中的二樓,其中規劃出診間、測驗室、團體治療室、家庭治療室、遊戲治療室以及沙盤治療室,整體的兒童治療空間及設施大為完善,提供住院醫師、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碩博士班研究生、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研究生更為完整且多樣化的學習場域。
信昭於2006年離開任職將近16年的成大醫院,選擇到精神科診所服務,並且設立心理工作室從事心理諮商或治療實務、督導工作,以及心理劇團體。在從事心理治療實務及督導工作中,遊戲、沙盤及角色扮演都是經常運用到的方式。
碧玲在臺南大學任教25年,最常教授的課程就是遊戲治療、沙遊治療,以及兒童青少年諮商輔導等方面的課程。最近幾年來,碧玲全心投入沙遊工作中,不但走過了自己的沙遊治療體驗,也參加了讀書會、個別督導、團體督導,還曾一年內兩度前往美國加州參加各為期兩周的榮格取向沙遊治療工作坊,以及會後的個別督導。第二次去加州參加工作坊時,離我們家大兒子參加基測的時間只有一個多月,由此可知碧玲在學習沙遊治療方面的強烈決心。還好我們家老大如願考上他的第一志願臺南二中美術班,如今已是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莫拉克颱風那年剛好是碧玲留職停薪一年的期間,她之前任教的臺南大學輔諮系認輔了那瑪夏三民國中(災後借用普門中學校舍上課),在那半年期間,碧玲每周有兩個半天到三民國中從事受災學生的沙遊治療,她更特別去找到適合帶上車的迷你物件收集推車,時常看著她將沙盤、物件搬上搬下載運到學校,做完之後再載回家,看起來真是忙碌,但碧玲似乎樂在其中。在與受災學生的沙遊治療過程中,碧玲本身在專業上獲益良多,同時家裡也多了許多關於象徵及神話的書籍,藉此加深了對於沙盤世界的理解。
2011年8月,碧玲和她的沙遊學習夥伴及老師一起在瑞士舉行的世界沙遊治療學會2011年年會中,口頭報告了她們對受災兒童青少年的沙遊治療成果。為了這趟報告,信昭特地將家庭的年度旅遊安排到瑞士,於是全家四人提前兩周出發,以自助搭火車的方式遊覽了聖模里茲、策馬特、蒙投、茵特拉根、琉森、伯恩、蘇黎世等地,看見了號稱全世界最美麗國度令人讚嘆的美景,也是我們全家人對碧玲超級用心學習沙遊治療以及努力從事沙遊實務工作的鼓勵及見證。如今,很慶幸碧玲在沙遊治療方面有了長足的進展,並且實際幫助了諸多的臨床個案。
2010年5月,信昭在臺南創辦了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裡面設有個別治療室、婚姻與家庭治療室、心理劇團體室、遊戲治療室以及沙盤治療室。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的個案以兒童及青少年為主,因此遊戲治療室便是最常用到的一間治療室,個案較多的某些時段還會發生「搶」治療室的情況。於是,我們將沙盤治療室布置成遊戲與沙盤治療雙功能的房間,以便滿足實際需要。經營一間心理諮商所沒有想像中簡單,還好參與其中的夥伴都彼此支持,再加上不是以賺錢為最大考量,近九年來諮商所已經慢慢步上軌道,感謝所有曾經在諮商所付出的夥伴們。碧玲於2014年2月從大學教職退休之後加入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一起努力,在遊戲治療及沙遊治療方面提供了更多元的服務。
隨著我們這些年來對遊戲治療以及沙遊或沙盤治療的熱衷及興趣,我們也翻譯了相關的書籍,前後參與出版了《策略取向遊戲治療》、《沙遊治療》、《遊戲治療新趨勢》、《孩子的第一本遊戲治療書》、《兒童遊戲治療案例研究》、《經驗取向遊戲治療》、《沙盤治療實務手冊》、《沙遊分析:沙遊類別檢核表之應用》、《遊戲治療:建立關係的藝術》、《親子遊戲治療:透過遊戲增進親子關係》、《團體遊戲治療:動力取向》等書。上述每一本書在遊戲治療領域裡面各有不同層面的功用,期待能夠為這方面的專業人員提供多元的參考資料。到後來卻發現,收穫最大的其實是我們自己,因為在翻譯的過程中讓我們體會到遊戲治療和沙遊治療的多元面貌,進而找到我們本身各自最適合的方法及取向。
多年之前在網路書店就已發現本書原文版,買來看過之後就很想將之翻譯成中文供有興趣的專業人員參考,但是國外版權一直無法確認,就這樣拖過了好幾年,甚至在前年我也已經翻譯了另外一本親子遊戲治療的書籍《親子遊戲治療:透過遊戲增進親子關係》(心理出版社出版)。前年出版社跟我確認翻譯版權已經沒問題,便快馬加鞭盡速翻譯此書,因為這本是相當實用的親子遊戲治療手冊,裡面不但詳述了理念、方法及步驟,同時更提供了很詳實的各種表格和檢核表,甚至還有治療師手冊和父母手冊,專業人員可以清楚地知道整個流程及細分步驟,也省下了專業人員許多的準備時間,是從事親子遊戲治療人員不可多得的一本絕佳工具書。在翻譯本書的過程中,感謝正奇、翊楦及若玫的協助,他們都是我們共事過的夥伴,深知他們在這方面的熱情及能力,很高興有機會一起完成這本這麼重要且經典的書籍。非常感謝心理出版社林敬堯總編輯及高碧嶸編輯的協助,方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
本書雖經多次校閱,疏漏尚且難免,還望各位先進不吝指正。
陳信昭、陳碧玲
2019年1月於臺南自然就好心理諮商所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對親子遊戲訓練的催化者很有幫助,並提供極為可貴的教育大綱,以便協助親子遊戲治療師將他們的知識傳遞給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