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學生的正向行為支持 | 誠品線上

特殊教育學生的正向行為支持

作者 洪儷瑜/ 翁素珍/ 何美慧/ 鳳華/ 張蓓莉/ 編
出版社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特殊教育學生的正向行為支持: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於2016年正式通過,特殊教育工作者應運用正向行為支持(PBS)的理念因應特殊教育學生的行為問題,也期待落實2013年《特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於2016年正式通過,特殊教育工作者應運用正向行為支持(PBS)的理念因應特殊教育學生的行為問題,也期待落實2013年《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的新規定。國內坊間相關主題的書籍雖然不少,但本書主要是在說明特殊教育學會所通過的「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三級預防工作流程圖」,並詳述其理論背景和實施方法,其所介紹的執行程序、工作表單和範例都有經過公聽程序和試用過程,應該是國內在正向行為支持(PBS)的書籍中最具本土化與實證性的。 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理論與技術」以及「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介入處理實例」,特別是在第二篇蒐集了特殊教育學校、國小、國中和高中職階段之實施案例,期待由案例敘明工作流程和工具表格資料之使用和詮釋,讓正向行為支持(PBS)的理念更易落實。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第一章、第二章、第十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兼特殊教育中心主任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篇 理論與技術第 一 章 緒論:正向行為支持(洪儷瑜)第 二 章 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架構(林迺超、袁銀娟、翁素珍、洪儷瑜)第 三 章 初級預防(何美慧)第 四 章 次級預防:行為界定與測量(吳佩芳)第 五 章 次級預防:功能評量(田凱倩)第 六 章 次級預防:形成假設與行為功能介入方案(陳佩玉)第 七 章 次級預防:處理策略(田凱倩)第 八 章 次級預防:危機處理(吳佩芳)第 九 章 次級預防:成效評估(陳佩玉)第 十 章 三級預防(洪儷瑜、曾瑞蓉、謝佳真)第十一章 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專業倫理(鳳華)第二篇 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介入處理實例第十二章 實例一:臺中特殊教育學校正向行為支持小組十年的發展歷程與成果(王志全、吳雅萍、楊善知、鳳華)第十三章 實例二:南區三校建構全校性三級預防系統之經驗分享(何美慧、吳佩芳、郭勇佐、黃萃涵、康琮富)第十四章 實例三:國小資源班ADHD學生「拒絕進教室行為」(廖芳玫、詹千慧)第十五章 實例四:國小資源班ADHD學生「離座干擾行為」(林慧茵、鳳華)第十六章 實例五:國中資源班ADHD學生「課堂干擾行為」(廖芳玫、陳婉萍、蘇芷瑩)第十七章 實例六:高職特教班自閉症學生「離開教室及校園行為」(王若權、翁素珍、謝秀圓)第十八章 實例七:高職特教學校自閉症學生「嗅覺刺激行為」(廖莉婷、郭佑慈、鳳華)第十九章 實例八:高職特教學校智能障礙學生「以行為契約建立自我管理技能」(楊善知、鳳華)索引中文索引英文索引光碟目次架構01.附件A: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三級預防概念圖02.附件B: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三級預防工作流程圖倫理03.附件C: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倫理守則工作表單04.附件一:學生基本表現與環境適配性檢核表(G通用版)05.附件一:學生基本表現與環境適配性檢核表(S1學前版)06.附件一:學生基本表現與環境適配性檢核表(S2特殊學校版)07.附件一:學生基本表現與環境適配性檢核表(S3出席困難/上學困難版)08.附件二:教師教學與班級經營策略表(G通用版)09.附件二:教師教學與班級經營策略表(S1學前版)10.附件二:教師教學與班級經營策略表(S2特殊學校版)11.附件二:教師教學與班級經營策略表(S3出席困難/上學困難版)12.附件三-A:有效的功能行為評量:功能評量檢核表(教師及行政人員版)13.附件三-B:功能行為訪談表(簡版)14.附件三-C:功能行為訪談表15.附件四-A:行為動機評量表(Motivation Assessment Scale, MAS)16.附件四-B:行為動機評量表17.附件五-A:行為前後事件紀錄表(A版)18.附件五-B:行為前後事件紀錄表(B版)19.附件六-A:次級預防介入策略表(空表)20.附件六-B:次級預防介入策略參考表21.附件七:危機處理計畫表

商品規格

書名 / 特殊教育學生的正向行為支持
作者 / 洪儷瑜 翁素珍 何美慧 鳳華 張蓓莉 編
簡介 / 特殊教育學生的正向行為支持: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於2016年正式通過,特殊教育工作者應運用正向行為支持(PBS)的理念因應特殊教育學生的行為問題,也期待落實2013年《特
出版社 /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1918112
ISBN10 / 9861918116
EAN / 9789861918112
誠品26碼 / 2681557433008
頁數 / 384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理事長序

「行為問題」還是「問題行為」?這兩者字面上的差異看似不大,但其背後理念卻差異甚大,也深深影響特殊教育教師與相關工作者在面對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時的專業倫理和介入策略之選擇。

《特殊教育學生的正向行為支持》一書之編寫緣自於2013年10月,由洪儷瑜教授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以下簡稱學會或本會)第23屆理監事會議時所提出,當時國內發生了多起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及其後續處理的相關爭議事件,希望學會能凝聚共識,就此議題表示學術界的立場和期許。本會歷經近五年、前後三屆理監事,終於確定以正向行為支持理念推動「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守則與專業倫理」。

在此,首先要感謝第23屆理事長張正芬教授及該屆理監事們,決議籌組行為工作小組進行「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守則與專業倫理」,並委託洪儷瑜教授、張蓓莉教授、鳳華教授、何美慧教授、林幸台教授為工作小組成員,代表學會進行草擬工作。2013年11月,工作小組提出草案,並透過各分區會員大會進行意見調查,感謝當時的工作人員翁素珍老師和林迺超老師之義務幫忙,兩位以實務工作者的角色參與「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架構」及「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守則與專業倫理」之撰寫與修正。其次,要感謝第24屆理事長張昇鵬教授及該屆理監事們,繼續支持工作小組之提案,將草擬之架構、流程和專業倫理進行北、中、南區的試辦計畫,此階段也陸續有國內的新進學者加入工作小組,包括:臺北教育大學的陳佩玉教授、彰化師範大學的田凱倩教授,以及高雄師範大學的吳佩芳教授,與洪儷瑜教授、張蓓莉教授、鳳華教授、何美慧教授搭配,共同執行三區的試辦計畫,臺灣師範大學博士班學生袁銀娟老師也義務幫忙北區的試辦工作和三區之協調工作。

「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守則與專業倫理」經2016年11月第24屆會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為本學會認可特殊教育工作者應遵循的文件,除此之外,並期待特教界多利用依正向行為支持理念所修訂的「三級預防概念圖」及建議的工作流程,以提升特殊教育工作者處理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的能力。為了讓本會會員或特殊教育工作者更能了解守則和流程背後的理念,第24屆理監事會通過由學會出資,請工作小組和參與成員撰寫書籍,書中有許多理論、執行技術的說明和運用實例,並交由心理出版社出版,編輯事宜則全權委託行為工作小組,其中,翁素珍老師、林迺超老師和袁銀娟老師仍持續幫忙工作小組有關書籍的編輯工作。

本書主要分為兩個篇章,第一篇「理論與技術」係由洪儷瑜教授、鳳華教授、何美慧教授、陳佩玉教授、田凱倩教授及吳佩芳教授分章節完成,各章節的內容除了相關的知識之外,均搭配本學會所通過之「三級預防概念圖」和工作流程之表格進行說明,算是一本實用手冊。第二篇「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介入處理實例」,包括了特殊教育學校、國小、國中和高中階段之實際案例,係由104學年度參與試辦計畫的七所學校之特教教師與協助督導的翁素珍老師及廖芳玫老師撰寫。他們透過學校真實案例的分享,並敘明工作流程和所使用的相關工具表格,這讓本學會推動的正向行為支持之流程更易懂,對特殊教育工作者更具親切性和可行性。

當特殊教育學生有行為問題時,如何積極去了解問題背後可能的原因,根據資料做預防和因應的決策,在此的「積極性」、「預防性」和「以資料為本」是正向行為支持的基本原則,也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專業知能。

我們期待本書對特殊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本實用手冊,不論是特殊教育工作者之專業表現或執行法定的工作,大家都能用實證有效的方法,以正向的態度與有系統的程序去引導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之改變,更期待大家可以用更積極的、預防的、科學的方法提升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教育與生活品質。

最後,本書之出版還是要感謝學會理事洪儷瑜教授、張蓓莉教授、鳳華教授、何美慧教授義務完成這項長達五年的任務,以及前後兩任理事長張正芬教授、張昇鵬教授持續的支持,而心理出版社在前任理事長張昇鵬教授的協調下,提供本學會有利的出版條件,以及林敬堯總編輯協助出版,特此致謝。

曾世杰 教授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第25屆理事長
2018年2月



主編序(代序)
複雜的事不能簡單做──管理行為如此,推動理念也如此


國內教師在處理特殊教育學生行為問題的方式經常引起爭議,例如:媒體報導教師不當綑綁特殊教育學生、教師不當處罰特殊教育學生、教師告學生等,很多合格的特教教師對於特殊教育學生的行為處理仍停留在後果處理,甚至不顧特殊教育專業倫理,公開陳述自己運用嫌惡方式處置特殊教育學生的事蹟,或毫無考慮的就把學生的疾患特徵作為轉至更隔離的安置之理由。身為特殊教育師資培育者,實不忍特殊教育工作被少數教師如此破壞,也不忍看到這些特殊教育教師在專業上未能跟上時代而不自覺,在大環境未能提醒特殊教育教師合理的專業升級時,會讓特殊教育工作出現劣幣趨逐良幣的危機。

基於相信每位教師的用心,僅是因為技窮才會對學生實施嫌惡處罰,而教師出現不當行為也可能是出自於溝通求助的功能,以及在2012年前後處理的案例是出自於專業研究最多的縣市,除了憂心特殊教育學生因教師缺乏專業而導致受教權嚴重受損之危機,也感到光靠師資培育大學的授課或學術研究可能是不夠的,因此於2012第22屆理監事會最後一次會議提出提案,希望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以下簡稱學會)正視此問題,以捍衛特殊教育專業品質,重申特殊教育專業的重要。

接續的第23屆理監事會為此提案做出決議,委託我和鳳華教授、何美慧教授、張蓓莉教授、林幸台教授等理監事成立一個行為工作小組(以下簡稱本小組),針對這個問題提出解決策略送理監事會議決。本小組歷經五年、前後三屆理監事會,於會員代表大會進行了兩次表決、兩次公開調查、兩次理監事會議決,才正式完成這份工作。第一次在第23屆第一年的年會同意本小組的工作計畫,超過九成會員代表同意此工作計畫;第二次在第24屆第二年的年會通過本小組所擬訂的「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三級預防概念圖」、「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三級預防工作流程圖」,以及七個工作表單作為處理守則,另訂定「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守則與專業倫理」,獲得全數會員代表同意,作為學會的正式主張,並將相關文件公開於學會網站公告所有會員。

為求獲得最多不同的意見,本小組在工作期間召開過兩次公聽會,第一次是在2014年針對本小組建立的架構階段,將草擬的「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守則與專業論理」邀請特殊教育教師、教師會和家長會代表表示意見,與會代表們均表示認同本工作之精神,並根據草案提供意見;第二次是在公開諮詢的階段,於2014年年底分區代表會議針對「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三級預防概念圖」、「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三級預防工作流程圖」(以下簡稱處理架構)作為工作守則,以及「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守則與專業論理」進行意見蒐集,並使用問卷調查未來推動之意見,其中91%的會員代表同意學會推動「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守則與專業倫理」之工作,87%的會員代表同意處理守則所擬之三級架構與專業倫理,並肯定此工作之助益。本小組為了爭取工作所需奧援,因此在第24屆理監事會提出兩次提案:第一次是審核辦理試辦工作計畫,為了讓所擬訂之架構、流程和表單確實符合國內各類的特殊教育工作,請學會同意進行試辦工作計畫並協助申請經費支援,之後理監事會同意本小組進行試辦工作,並協助申請補助經費,第24屆張昇鵬理事長雖然未申請到經費補助,但仍同意各區的試辦計畫,並給予可能的資源支持。最後一次參與本小組草擬架構試辦的教師們也在學會的年會發表,獲得很多迴響,與會的理監事和特殊教育工作者都期待這一份可以當作全國處理特殊教育學生行為問題的指引。本小組為了提供處理架構更多的參考資訊,同意合著讓學會把工作成果出版成書正式發行,因此第二次是向理監事會提出由學會出版專書的建議,徵求學會理監事同意出版本小組所撰寫的工作手冊,並同意由學會補助稿費且與出版社洽商出版事宜。經過上述的層層程序,本書才得以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的名義正式出版。

本小組所擬訂的處理架構乃依據正向行為支持(positive behavioral support,簡稱PBS)的理念,其在2000年即引進國內,之前國內在功能行為評量與功能性介入早已有專業訓練、技術、本土研究和相關課程,甚至在2012年也在《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中有相關的規定,但這些似乎未能引導現場的特殊教育教師正確處理特殊教育學生的行為問題,所以由學會出面提出這個架構和工作倫理,就代表了全國的特殊教育工作者都應以正向行為支持之理念和技術為基本工作守則。學會推動此處理架構不僅不限於書面,也不限於專家的意見,而希望有更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一起響應,建構一個所有特殊教育工作者都願意去遵守的工作守則和倫理,才是本小組真正努力的目標。基於此,本小組將正向行為支持的理念透過公開、民主和專業組織的機制,提供最本土化的技術和工作程序,而本書的出版即希望此架構之工作理念、執行程序和技術,以及不同場域實施之成果作更完整的傳達。

本書分為兩個篇章,第一篇為「理論與技術」,共有十一章,又分為兩個部分。第一章「緒論:正向行為支持」、第二章「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架構」,以及第十一章「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專業倫理」等三章,主要在說明本小組如何將正向行為支持的理念和技術轉化成特殊教育學生行為問題之架構、國外相關專業組織所提出之規定,以及處理問題應有的專業倫理等整體性的背景知識。缺乏理論和專業倫理的技術運用容易淪為匠氣或僵化,特殊教育教師在面對學生的問題時如何兼顧專業和學生需求,此三章的內容是後面三級預防技術各章節的基礎。第三章到第十章則是依據本小組所擬訂的「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三級預防工作流程圖」的重點所撰寫的,每章分述初級、次級、三級預防的理念和技術,而預防與介入所需之行為評量、功能行為評量、行為功能介入方案、處理策略、危機策略、成效評估等,這些技術都放在次級預防階段說明,可見次級預防與介入是PBS三級預防架構之重點,也是本小組期待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師都應該具備的知能。三級預防與介入所需之技術多與次級預防雷同。本書的三級預防和介入工作都以學會所通過之工作流程和工作表單作為主要內容說明,期待本書作為未來推廣此三級預防的處理架構之參考書籍。至於第三級的預防與介入工作,本小組期待特殊教育教師須經過更進一步的培訓和考核通過才適合擔任,其訓練需要更多的理論與實務的學習,並非所有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師可被期待具備的,期待各縣市政府或特殊教育學校都應該儲備這樣的專業人員,才能應付所有特殊教育學生的需求。另外,本書第十章也介紹部分縣市運作的範例。

第二篇是「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介入處理實例」,共有八章介紹實例。實例一、二係以學校為單位介紹實施的經驗分享,尤其是實例一臺中特殊教育學校的十年發展歷程之分享,足以為國內特殊教育學校推動之參考;實例三至八則是以學生為單位說明PBS的實施,包括國小、國中和高中等階段,安置類型包括資源班、特教班和特教學校,案例的學生類型包括ADHD、自閉症和智能障礙,目標行為類型包括拒絕進教室、干擾、離座或離開教室、嗅覺刺激行為,以及積極預防的訓練自我管理技能,案例之多元可提供教師多元的學習經驗。這些實例的作者都是參與本小組試辦計畫之工作坊的教師,或是本小組成員長期指導的教師在工作上所遇到的實際學生案例,而多數教師在工作坊的實作或指導下,也進行功能評量並提供功能性介入或成效評估。除了這些實例外,第一篇的第十章也提供了三級介入之案例說明。期待透過實例讓學習者更了解本書第一部分所介紹的技術如何落實在各種不同學生、不同問題的行為需求上。

國內坊間相關主題的書籍不少,本書與它們最大的差異是在本書所介紹的程序與工作表單如前文所述,都是經過公開程序和各級學校試用所得,參與的作者之多,有高達26位學者或實務教師,應該是最具本土化、最能適用於各級學校使用的。有些表單在試用期間因階段別或安置型態不同,相關的概念也因情境差異而修改描述,有些學者認為畫蛇添足,但基於試用期間來自不少教師反應單一表格不適合該教育單位,最後以教師需求為主要考量,因此如果讀者認為表格出現重複或雷同之處,尚請見諒。另外,有關的專有名詞和程序也都是本書全體作者討論所得之共識,為了降低讀者在翻譯名詞和使用程序之混淆,本書作者群前後開了9次會議和7次電子郵件討論,針對名詞如行為問題和標的行為、negative reinforcement翻譯為消極增強或負增強、repertoire翻譯為項目或目錄、De-escalation翻譯為緩和或消除對立,以及functional behavioral assessment的中文翻譯是功能行為評量等,小組間有多次的討論,有共識的就統一,沒有共識和意義差不多的就並存,所以讀者看到本書最後的索引,若出現兩個名詞的就代表國內學者沒有共識,但兩個名詞都有在使用。本書所有作者在多次的溝通、交換各自的意見後,期待本書能為教師建立一個可以遵循的說法,降低教師的混淆,有助於未來推廣PBS及本處理架構之運用。臺灣特殊教育專業常見類似的問題,不同學者的用詞或對文字之詮釋紛歧導致教師或各縣市之困擾,鑑定工作即是一例,雖然是同一個鑑定標準,但是學者的詮釋差異導致一國多制,本小組願意花這麼多時間,不斷溝通和建立共識,並由學會通過,即是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並期待為臺灣特殊教育界建立一個有利於推動工作的模式。

本書的完成首先要感謝後來加入本小組的三位年輕學者:臺北教育大學的陳佩玉教授、彰化師範大學的田凱倩教授,以及高雄師範大學的吳佩芳教授,他們在試辦工作期間即受邀參加,增添本小組的人力資源,除了讓試辦工作更順利之外,他們也參與撰寫本書,增加本書作者群的多元性並加速工作的完成。本書第一部分的作者包括臺灣不同世代的學者,也分布在不同區域,能反映不同區域的需求。另外,學會自願加入本小組的工作人員翁素珍老師、林迺超老師和袁銀娟老師除了協助本小組工作完成任務之外,並將本小組的所有會議紀錄整理協助完成第二章,三位花了整個暑假進行所有文件和本書稿件之校對,以及不同意見之整理與調查,還有協助實例之格式統一和修改,讓全書不因作者過多而不一致,其功不可沒。

其次,要感謝學會的三屆理事長:張正芬教授、張昇鵬教授、曾世杰教授,各屆理事長都有其原定任內應要完成的工作,尤其是張正芬理事長和曾世杰理事長任內要辦理縣市評鑑,張昇鵬理事長要辦理學會與日韓建立合作關係,在完全信任下全力支持本小組的運作,以及在張正芬理事長任內,秘書和其博士班學生持續支持,未因卸任而中止。最後,要感謝本小組成員:鳳華教授、何美慧教授、張蓓莉教授,完全義務的參與本工作,支持我無限期的延伸工作項目和期間,其無私的奉獻,並與後來加入的年輕學者和小組志工共同溝通討論、合作完成本書。

行為問題的處理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複雜的事應該沒有簡便的方法,特殊教育學生行為問題不是缺乏有效的方法,而是很難簡便快速的解決。推動PBS提升特殊教育工作品質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期待本書能傳遞給所有特殊教育工作者,一個慢慢可以找回自己專業信心、專業品質的途徑。簡單不一定是最省時省力的方法,麻煩複雜也不一定是最費時費力的方法,看到特殊教育教師的成就感、特殊教育學生的參與學習、特教班級氣氛的改變,一階段、一階段逐步改善,不管是半年、一年,對特殊教育學生或特殊教育教師的生涯而言都是值得的。如果大家還是想要有簡便的方式,我的建議是好好重視初級預防、好好規劃班級管理、好好落實IEP的適性目標和教育,這應該是最簡單的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洪儷瑜 教授
謹筆於博愛樓
2017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