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vering from Losses in Life
作者 | H. Norman Wright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失去, 如何療癒:創傷治療師、心理諮商師,諾曼.萊特,在本書中,幫助我們辨識人生的種種失去。失去,可說是人生的幾個〔終身伴侶〕之一,只是我們很少去提它,本書幫助每 |
作者 | H. Norman Wright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失去, 如何療癒:創傷治療師、心理諮商師,諾曼.萊特,在本書中,幫助我們辨識人生的種種失去。失去,可說是人生的幾個〔終身伴侶〕之一,只是我們很少去提它,本書幫助每 |
內容簡介 諾曼‧萊特(H. Norman Wright)是專業的心理治療師,尤其擅於家庭、婚姻及孩童領域。除此,他也是經驗豐富的重大創傷治療專家。本書《失去,如何療癒》幫助每個人處理從小到大,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種種失去經歷,有些很重大,例如失去親人,離婚,或者失去重要的工作職位,等等;另一些則不太明顯,甚至連當事人都沒有察覺,但卻隱隱地在生命中發揮負面的影響力。萊特在這本書中,首先協助我們找出生命裡有哪些失去的經歷,並且引導我們治癒每一個尚未痊癒的隱形傷口。書中分成十一個階段,逐步面對失去的真實感受並走入醫治的歷程:●人生的種種失去--失去,這短短兩個字,可說是人生的幾個「終身伴侶」之一,只是我們很少去提它。●我們從未想過的失去--把你生命中的失去,一個一個辨認出來,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哀慟的意義--哀慟的目的是讓你越過痛苦的反應,好去面對你的失去。●哀慟與復原的問題--有些人不願讓他們的傷痛離開,因為他們以為如果他們不再傷痛,他們所愛的人就要消失了。●適應我們生命中的失去--哀慟過程中最艱難的,就是與你所失去的發展出一種新的關係。●說再見--「說再見」並不是無情、病態或歇斯底里的表現,它是幫助我們走進下一個人生季節的健康方式。●從失去的哀慟中恢復--我們對於失去是無法選擇的,但在恢復期間,我們卻可以做很多不同的選擇。●從哀慟中成長--有時在哀慟和苦難中,我們會經驗到喜樂,那是玫瑰被踩碎之後所散發的香氣。●失去了自我認同(我是誰?)--現在我還剩下什麼呢?我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呢?我覺得非常地空,不知何去何從。 ●我的日子還會像過去一樣嗎?(失去引起的心理創傷)--當創傷發生時,你的生活、意志、靈魂、尊嚴和安全感,都被破壞殆盡。你發現自己深陷完全的無望之中。●幫助他人從失去的哀慟中恢復--喪慟中的人所需要的是細水長流的慰藉,他們會需要有機會談話或緬懷過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諾曼‧萊特 (H. Norman Wright)專業心理諮商師,尤擅於家庭、婚姻及孩童領域。除此,他也是經驗豐富的重大創傷治療專家。 萊特曾任加州拜歐拉大學(Biola University)家庭、婚姻及兒童輔導研究所所長、拜歐拉大學塔爾伯特神學院(Talbot School of Theology)基督教育研究所所長。他有超過三十年的輔導與教學經驗,同時為加州婚姻與家庭諮商協會、美國婚姻與家庭諮商協會臨床會員,重大意外事件壓力基金會、壓力創傷專業人員協會會員等。 萊特的著作近百本,主題涵蓋婚姻、兩性、兒童、創傷治療等。中譯本有《戀人還是朋友:分手療傷手冊》、《神啊,誰是我的理想伴侶》、《別跟過去過不去》、《穿越生命風暴》、《孩子的情緒導師》、《超越一生的愛》、《與慢性病痛和好》、《失去,如何療癒》等。■譯者簡介金幼竹台灣大學哲學學士,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社會學碩士。目前從事文字工作。著有傳記《心繫中國:希祝虔牧師一生紀行》、小說《紗麗之旅》,譯有《留個停車位給上帝》、《性這回事》等。現居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城。
產品目錄 第一章 人生的種種失去第二章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的失去第三章 哀慟的意義第四章 哀慟與復原的問題第五章 適應我們生命中的失去第六章 說再見第七章 從失去的哀慟中恢復第八章 在哀慟中成長第九章 失去了自我認同--我是誰?第十章 我的日子還會像過去一樣嗎? --失去後的心理創傷第十一章 幫助他人從失去的哀慟中恢復
書名 / | 失去, 如何療癒 |
---|---|
作者 / | H. Norman Wright |
簡介 / | 失去, 如何療癒:創傷治療師、心理諮商師,諾曼.萊特,在本書中,幫助我們辨識人生的種種失去。失去,可說是人生的幾個〔終身伴侶〕之一,只是我們很少去提它,本書幫助每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7274861 |
ISBN10 / | 9577274862 |
EAN / | 9789577274861 |
誠品26碼 / | 2681338979008 |
頁數 / | 320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她站在一大群人前面,容光煥發,充滿信心,笑容滿面地與人們交通,時而放聲大笑,很顯然地,她似乎對任何事都有很高的興致,使人不覺猜想,她的人生一定非常美滿。
但是,那群人當中有幾個正好相反,他們被一種悲哀籠罩著,表情僵硬,擠不出任何笑容,也發不出一點笑聲,他們彷彿連活著的自信都沒有。很快地,女講員就注意到了這一小群人,她洞察到他們靜默的掙扎,於是,在休息時間,她特意向他們走去。
一個接著一個,這一小群人開始向她傾訴他們的故事。一位男士失去做了二十多年的工作,一位母親在照顧她愛滋病後期的兒子,另一位女士在三個月前失去了她的丈夫,還有另外一位男士長期忍受著背痛的煎熬,他四處尋醫,但沒有一個專家能找出根本的病因。
講員細心聽著這些人的故事,然後感嘆地說:「看來,我們有許多共通之處,因為我們都經歷了人生極大的創傷和低谷。」
聽到她這麼說,其中一位男士回答:「的確,『我們』這些人有很多共同點,但你不可能經歷過像我們這麼大的痛苦。今天晚上,我們看著你在台上說話的樣子,我們都知道,你絕不可能像我們那樣掙扎過。」
講員笑著回答:「你這麼說也有道理,因為當你說我『現在』沒像你們那樣掙扎的時候,你說對了,我『現在』的確沒有。但是,我『過去』有的,我完全知道那種心境是什麼。兩年前,我就處在你們現在的狀況──由於我先生不忠,我們離了婚。我失去了自己的房子,沒多久,我父親又突然心臟病發,離開了人間。我當時掉進了絕望的深淵。其實我到現在還時常在哀慟裡掙扎,嘗試從許多的失喪中漸漸恢復,只是我現在是在一個與你們不同的階段。過去,我也曾卡在你們現在的處境。反過來說,有一天你們也將到達我此刻的恢復階段。」
失去,這短短的兩個字,可以說是人生的幾個「終身伴侶」之一,只是我們很少去提它,彷彿,人與人之間有一個陰謀或默契,大家會自然而然地對它視而不見。然而,每當我們面臨一份失去的時候,就面臨了許多潛在的改變:生命的成長,對人生有新的洞見和了解,變得更加成熟。所有這些描述都很積極並充滿了希望,問題是,它們都在「未來」等著我們,而當我們沉浸在自己的哀慟中時,常常看不見那美好的遠景。
世界上沒有人喜歡失去的經驗,人生應該是不斷地獲得,光是看看體育版的頭條新聞,你就知道,所有的獎金、獎牌都是頒給得勝的贏家,而不是給落敗的輸家。失去帶給我們的是疼痛,它尖銳的刀口戳進我們傷口的神經,造成難以忍受的痛苦。不管我們失去的是大是小,失去帶來的是清一色的「痛」。而如果我們沒有學會如何處理失去,那個疼痛就更具威力。我們都想作個贏家,想要控制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們在周圍建立起一堵高牆,並插上一個牌子以示警告:「失去──你不准越過這個界限!」而如果它居然有膽闖進來,我們就覺得自己被什麼強盜或小偷大大地侵犯了。
在我們的社會裡,很奇怪的,那些正經歷失去的人,常會成了人們指指點點的罪魁禍首:
「她大概不是個好太太,所以先生才會拋棄她。」
「他們一定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否則,那孩子留在教會裡,就不會和不良少年混在一起
了。」
「他的工作沒了,不知道他哪裡犯了錯。」
「如果他們活得像基督徒,這種事情就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了。」
「他們早該知道,不能把房子蓋在那裡。」
你是否也曾經對別人或對自己產生這些責怪的想法呢?
這種態度已經跟著人類歷史很久了,在約翰福音九章一至三節裡,當門徒看到了一個盲人,他們的反應是這樣的:
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
其實,到目前為止,你的人生已經經歷了許多的失去了。你可能沒有發現到它們的存在,你也可能根本不知道你所經歷的就是人生的失去。那些失去的經歷,有的也許才剛在二十四小時以內發生,但有許多可能已經跟著你很多年了。你對失去的反應如何,還有,你是否讓它嚴重影響到你,這些都可以決定你的未來。你無法防止人生的失去,你也不能對它們聳聳肩就算了。要知道,失去本身並不是我們的敵人,不去面對它的存在才是。很不幸的,多數人都已發展出一套很熟練的自衛系統,去否認和避免失去的痛苦,只有很少數的智者會真的去面對和接受失去的事實。
即使你想要忘掉你所失去的,你在情感上所經驗到與那個人事物的關係,卻已經深植在心裡了,世界上沒有任何橡皮擦可以把它擦去。每當我們對任何人事物有所依戀,一旦關係斷裂,就難免會產生失去的感覺。因此,我們生命裡充滿了各種與人事物或夢想的斷裂關係,而在那之後,新的關係又會不斷產生。事實上,我們需要在每一次關係破裂時,就勇敢面對接踵而來的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