ビジネスデザインのための行動経済学ノート: バイアスとナッジでユーザーの心理と行動をデザインする
作者 | 中島亮太郎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商務設計的行為經濟學筆記: 解鎖行銷與創新的密碼:探索消費者的行為動機設計不只是色彩與形狀的創作,建立一個機制讓商品與服務的使用者感興趣且願意採取行動,也是一種設 |
作者 | 中島亮太郎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商務設計的行為經濟學筆記: 解鎖行銷與創新的密碼:探索消費者的行為動機設計不只是色彩與形狀的創作,建立一個機制讓商品與服務的使用者感興趣且願意採取行動,也是一種設 |
內容簡介 探索消費者的行為動機 設計不只是色彩與形狀的創作,建立一個機制讓商品與服務的使用者感興趣且願意採取行動,也是一種設計。本書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解釋消費者心理和行為,並搭配豐富的圖解,探索影響人們做出選擇,採取決策的背後的緣由,是參與服務規劃和設計的人以及設計師的必讀之作。 融合百家精粹,解鎖行銷密碼 本書根據行為機濟學、社會心理學、設計等各方面的理論,將趨勢分為八大類。解釋了為何人們會受到偏見的影響,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偏見。 本書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探討提供商品、服務的企業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具體的特色如下: ・從整體結構了解運作機制,而非學習單一理論 ・大量圖示,讓理論一看就懂 ・融入社會心理學與設計等觀點 ・說明如何運用至商品與服務中 ・讀者閱讀時能與實務連結,讓學習更有趣
作者介紹 中島亮太郎中島亮太郎 Tigerspike Tokyo office Lead UX Designer 關注如何結合設計與商務,任職於開發數位產品的國際企業Tigerspike,負責設計策略與商務設計的實踐。曾經在醫療、金融、保險、流通、製造、汽車、通訊、旅遊、體育等領域,從設計的觀點從事商務企劃與實現構想,此外,也支援新創企業、擔任大學的兼任講師。擅長透過圖表整理商務上的難題。出生於北海道。
產品目錄 📖第一章|框架 框架Ⅰ|連結使用者與企業 01.追求方便性與效率的陷阱 02.在商務上派上用場的行為經濟學 03.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 框架Ⅱ|掌握認知與行為的特徵 04.人與機器的差異 05.認知的流程 06.八個偏誤 07.四個推力 08.透過偏誤與推力改變行為 📖第二章|偏誤 偏誤Ⅰ|人會考量到其他人 09.同儕效應(一起的話就能努力) 10.社會偏好(體貼對方) 11.互惠性(必須予以回報) 12.空想性錯視(臉的力量) 13.權威(強化上下關係意識) 偏誤Ⅱ|人會受到周遭的影響 14.從眾效應(排隊心理) 15.羊群效應(少數派的不安) 16.奈許均衡(互惠關係) 17.稀少性(快失去就更想要) 18.社會證明(希望能有所依靠) 19.旁觀者效應(每個人都視而不見) 偏誤Ⅲ|人會依時間改變認知 20.捷思法(捷徑思考) 21.現時偏誤(現在才重要) 22.正常化偏誤(厭惡改變) 23.回想偏誤(自圓其說) 24.人為推進效應(有進度就會更有幹勁) 25.峰終定律(結果好就一切都好) 偏誤Ⅳ|人會意識到距離 26.稟賦效應(自己擁有的最好) 27.DIY效應(過度高估與自己有關的事物) 28.MAYA理論(先進程度與熟悉度) 29.碰觸效應(觸摸是王道) 30.確認偏誤(寬以待己的習性) 31. 懷舊(懷舊行銷) 偏誤Ⅴ|人會依條件改變選擇 32.展望理論(規避損失) 33.過度辯證效應(報酬與幹勁) 34.賭徒謬誤(下次肯定會) 35.心理抗拒(對「不可以」的反彈) 偏誤Ⅵ|人會依框架理解 36.安慰劑效應(病由心生) 37.整數效應(概略分類思考) 38.選擇的悖論(選項太多則無法選擇) 39.錨定效應與促發效應(順序很重要) 40.框架效應(表達方式決定結果) 偏誤Ⅶ|人會依情緒反應 41.友好(喜好則寬容) 42.欺騙(每個人都想輕鬆) 43.半夜的情書(一時衝動而後悔) 44.遊戲化(遊戲與努力) 偏誤Ⅷ|人會受制於決定 45.一致性(與固執連結) 46.沈沒成本(「可惜」的圈套) 47.認知失調(自我洗腦) 📖第三章|推力 推力Ⅰ|理解推力 48.推力的結構 49.推力的框架 推力Ⅱ|讓使用者展開行動 50.預設值(無意識地誘導) 51.機關(自然地誘導) 52.標籤(有目的地誘導) 53.誘因(以報酬誘導) 推力Ⅲ|設計商品與服務 54.文字 55.視覺 56.實體 57.畫面操作 58.場合與服務 59.商務策略 60.心態
書名 / | 商務設計的行為經濟學筆記: 解鎖行銷與創新的密碼 |
---|---|
作者 / | 中島亮太郎 |
簡介 / | 商務設計的行為經濟學筆記: 解鎖行銷與創新的密碼:探索消費者的行為動機設計不只是色彩與形狀的創作,建立一個機制讓商品與服務的使用者感興趣且願意採取行動,也是一種設 |
出版社 /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3242609 |
ISBN10 / | 6263242604 |
EAN / | 9786263242609 |
誠品26碼 / | 2682227525009 |
頁數 / | 24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5X1.4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行為經濟學與設計的交集
本書的主題是行為經濟學在設計上的應用。設計不只是色彩與形狀的創作,建立一個機制讓商品與服務的使用者感興趣且願意採取行動,也是一種設計。
培養「觀察人與社會的能力」,提出有創意的設計提案
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思考的有很多,像是使用者使用時的心情、周圍的環境,或是如今的社會熱門議題為何。如果是企業與行政機構,可以透過數字來分析這些問題,不過設計師更關注的是使用者的實際行為與感受,在獲得新的發現後進一步展開調查,最後呈現於設計提案中。
設計師在研究時並沒有既定的方法,而是可以運用幾種方法與框架,例如以時間軸整理出商品、服務的使用過程,或是採訪實際的使用者。不過,這些充其量只是方法,執行這些方法時,最重要的前提還是「觀察人與社會的能力」。
使用者並非總是追求便利與效率,然而,在公司工作的時間一久,分析市場現況時,想到的總是商品、服務的方便性與效率,如此一來,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其特色也會與其他公司相似,例如方便、快速、划算等,最後,所有競爭者都站上同一個戰場,淪為一場消耗戰。然而,使用者追求的或許是前所未有的愉悅感受與有趣的體驗,而不一定是方便與效率,覺察這項事實的觀察力對研究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一直以來,我不斷在實務現場嘗試各種設計的研究方法,當我思考是否有其他的方法,能夠透過非設計領域的概念,打造更加符合商務思維的設計時,突然注意到行為經濟學這個領域,於是我閱讀了幾本相關書籍,書中提到,使用者進行判斷時並非總是理性。在我熱衷投入並鑽研這個領域後,我發現「這應該有助於設計的研究」,因為,行為經濟學與設計有個共通之處,它們的重點都是人=使用者。
了解行為經濟學可以幫助您發掘創新商機
2020這一年,我在媒體平台「note」定期針對行為經濟學與設計主題發布自己的所學內容,有一天,編輯表示對我的文章感興趣,這也成了本書的寫作契機。除了研究之外,行動經濟學也能運用於實務上的商品與服務,因此,除了設計師之外,本書也適合許多對象閱讀,像是負責商務企劃,或是想要讓工作更有趣的讀者。本書的目標是藉由學習行為經濟學,讓更多人能以研究的觀點著手設計,打造更創新的商務。
與其他行為經濟學書籍的差異
行為經濟學的相關書籍可概分為兩大類,第一種是心理學家與經濟學家等專家的著作,例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的著作《快思慢想》,以及理查・賽勒和凱斯・桑斯坦合著的《推力:決定你的健康、財富與快樂》。另一個種類則是簡單彙整各個理論的書籍,這個種類可以再細分為許多類型,有些以左右兩頁為一個單位,讓讀者對單一概念一目瞭然,也有些是以漫畫、說故事的方式介紹。
我並不是學者,這本書當然也不是學術型的著作,不過,本書與彙整類的書籍又稍有不同,著重的是「如何在商務中實際運用」。此外,希望讀者閱讀本書時,不要在學習完理論後就滿足地闔上書籍,而是要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運用到新商品與服務的企劃,或是套用至設計提案中。我也期待讀者能跳脫方便性與效率的框架,在實務上有所創新。
最佳賣點 : 探索消費者的行為動機
設計不只是色彩與形狀的創作,建立一個機制讓商品與服務的使用者感興趣且願意採取行動,也是一種設計。本書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解釋消費者心理和行為,並搭配豐富的圖解,探索影響人們做出選擇,採取決策的背後的緣由,是參與服務規劃和設計的人以及設計師的必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