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 Untethered: Beyond the Human Predicament
作者 | Michael A. Singer |
---|---|
出版社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活出覺醒: 歐普拉的床頭靈修書, 帶你超越生命困境:★讀者盛讚──◎我很喜歡麥克‧辛格的《覺醒的你》,讀到這本新書又徹底顛覆了我的想法。◎如果你正在尋求解方,請停下 |
作者 | Michael A. Singer |
---|---|
出版社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活出覺醒: 歐普拉的床頭靈修書, 帶你超越生命困境:★讀者盛讚──◎我很喜歡麥克‧辛格的《覺醒的你》,讀到這本新書又徹底顛覆了我的想法。◎如果你正在尋求解方,請停下 |
內容簡介 他的書,是歐普拉的床頭靈修書,是歐普拉領袖學院高年級學生必讀, 是小天后麥莉‧希拉擔任《美國好聲音》導師時送給隊員的讀物, 也幫助美國隊長克里斯‧伊凡克服了恐懼。 而你多年疑惑的一切,也將在這本新書找到解答! ★美國熱銷破三百萬、長銷十餘年‧心靈界經典《覺醒的你》,沒說完的事! ★指標性書評網Goodreads近五星好評,讀者盛讚:「等待完全值得!」 走在活出覺醒的路上, 你可以不再受外在事物、內在的念頭與情緒所擾, 從所有的混亂中解脫,真正活得無拘無束! 麥克‧辛格在展開一場「一切由生命做主」、長達40年的臣服實驗後,意外從一名隱居者一路成為上市公司的執行長,不僅得到心靈平靜,也收穫了世俗意義上的幸福生活與事業成就。 《覺醒的你》是他生命質變過程中的重要關鍵; 《活出覺醒》是他這些年來持續過上自由、平靜、開放和覺醒生活的終極實踐心得。 許多人都覺得自己想要的是幸福快樂,然後拚命地在錯誤的地方苦求。但在這背後,其實我們追求的是不役於外境的自由。 如果你不想每天在焦慮中醒來,如果你不想繼續在生活中掙扎,如果你想超越困境、發揮生命最大的潛能,這絕對是你不容錯過的經典。 若你讀過《覺醒的你》,這本書可以為你解答曾有的疑惑;假如你是新讀者,也完全可以從這本書進入,不會有任何障礙。 「我希望每個人都明白,你可以學會不要在自己內心製造所有的麻煩,然後理性、冷靜地處理問題。你會發現,你的生活好多了。」 ──麥克‧辛格接受歐普拉專訪談新書《活出覺醒》
各界推薦 ★讀者盛讚── ◎我很喜歡麥克‧辛格的《覺醒的你》,讀到這本新書又徹底顛覆了我的想法。 ◎如果你正在尋求解方,請停下來。直接閱讀這本書,並結束追尋。書裡的簡單步驟可以幫助你到達想要的目的地,一點也不複雜。麥克‧辛格寫得漂亮。 ◎這本書非常容易閱讀。我喜歡書的每一章都短短的,而且直截了當。我真的花一晚上就讀完了。然而內容是如此美好,我已重讀了好幾遍。 ◎一路走來,我讀了很多書,這對我有很大幫助,但關於走到更高境界的實踐方法,卻被遺漏了。感謝這本書真正切入正題!漫長的自我追尋旅程到頭來,一切都值得了! ★好評推薦! ◎世界紛亂動盪,只有活出覺醒,才能安住當下──李欣頻(作家) ◎你「活出」覺醒了嗎?臣服不是終點,更重要的是臣服之後,你能從干擾中掙脫,進而活出生命的最高實踐,成為自己生命的大師。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馮云 ◎長久以來,麥克.辛格一直是臣服實驗的堅定指引者。在這本最新著作中,他進一步探討了身處在世上的快樂和痛苦。在這疏遠的時代,他為靈魂如何透過練習感恩和接受的永恆藝術,在我們身處的宇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提供了可靠且持久的見解。從那裡,我們可能會再一次找到彼此,是這個時代亟需的補救措施。這本書是磨刀石,可以磨礪你生活在世上的技能。 ──馬克.尼波(《每一天的覺醒》作者) ◎深刻而實用的智慧之書,結合了迷人的科學與最高的精神教義。麥克.辛格以極大的熱情與魅力將我們引向最高的幸福,就在此時此地。 ──瑞克.韓森(《像佛陀一樣快樂》作者) ◎本書證明了與最高自我連結及透過消除障礙找到情感自由的力量。我特別喜歡關於夢的部分,以及如何與之一起工作,可以解放過去的心理模式和無益的想法。謝謝你,麥克.辛格,寫了這麼一本睿智、撥動心絃的書! ──茱迪斯.歐洛芙(醫學博士,《共感人完全自救手冊》《臣服的力量》作者) ◎麥克.辛格又一部傑作。在需要以靈性來產生實質影響的時代,這本書寫得恰到好處。麥克創造了科學與靈性的結合,幫助眾人了解我們的真實身分。如果你覺得生活中的任一領域陷入了困境,這本書將是天賜之物。書中對靈性的運用實際又切實,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改變我們與周圍世界各方面的關係。這是一本解脫之書。將自己從自己之內解放出來。當你開啟一種新的存在方式,帶著驚奇的心情閱讀每一頁,肯定會改變你的生活。 ──賈斯汀.麥可.威廉姆斯(《保持清醒》作者) ◎我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幫助人們體驗個人成長與轉變,無論是在工作、健康還是人際關係方面。麥克.辛格的最新著作提供了一條務實的道路,可以突破人類思維的障礙,體驗到一種快樂,這種快樂不是來自對任何成就的掌握,而是來自對靈魂的深刻認識,引領我們走得更遠,最後超越個人自我。 ──東尼.羅賓斯(激勵大師,《喚醒你心中的巨人》作者) ◎麥克.辛格如天使般的訊息正透過形而上學的真實科學傳遞給我們;然而在我們心中,早已擁有這一切。我們需要的正是這些有力的話語,來過濾內心深度的困惑。 ──文恩.霍夫(《冰人呼吸法》作者) ◎在這本敲響覺醒之聲的書中,麥克.辛格向讀者指出自由的方向,幫助所有活在錯誤身分中的人解脫。他問:你願意放棄你自以為的那個人嗎?然後非常小心與聰明地向我們揭示如何做到,並承諾我們內在工作的成果將會帶給你覺醒的能力,充滿活力、欣喜若狂的幸福,並成為平和之心的代理人。 ──伊麗莎白.萊瑟(歐米茄學院共同創辦人) ◎麥克.辛格以堅定不移的內心與謙遜的態度傳達了對永恆真理的認識。這本書以如此廣泛的方式提供了自我探究的可能性,幫助我們擁抱人性,而不是判斷或忽視。在每一頁中,讀者都可以感覺到自己放慢了腳步,並與永恆的存在更加一致,而這種存在總能就此得到滿足。願本書及其所有帶給人領悟的瑰寶,成為你記憶中每一個篇章的堅實伴侶。 ──馬特.坎恩(《一切都是為了愛》《愛是圓滿的開始》作者) ◎本書是了解我們真實本性的寶貴指南,並幫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真實地表達出來。 ──萊特.瓦金斯(《知道看向何處》作者)
作者介紹 麥克‧辛格暢銷心靈經典《覺醒的你》《臣服實驗》《覺醒的你‧導引練習手札》作者。1971年取得佛羅里達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繼續攻讀博士,期間有過一次深刻的內在覺醒,之後就閉關,專注於靈修。1975年創立「宇宙聖堂」,這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瑜伽與靈修中心,任何宗教或信仰派別的人都可以來此體驗內在平靜。另外,他還設計出改變醫務管理產業的套裝軟體、建立市值十億美元的上市公司,所打造的醫務管理系統成為史密森尼學會的永久館藏品。除了在靈性教學領域,長期以來,辛格在商業界、藝術界、教育界、健康產業與環保等方面也貢獻卓著,近幾年則定期受邀回母校佛羅里達大學的「正念日」(Mindfulness Day)演講。其著作內容整合東西哲學,且皆為《紐約時報》與亞馬遜書店暢銷書。張毓如清華大學外語系畢業。從事出版業多年,曾任出版社主編、版權主任。譯有《長線思維》《聆聽之路》《約定:帶著愛去旅行》《歐普拉人生指南:讓生命重新開機》《給孩子火種,他們就會燃燒全宇宙》等書。
產品目錄 第一部 意識覺醒 1自性覺知 2意識的接收者 3安身其中 4三環馬戲團 5探索事物的本質 第二部 外在世界 6你眼前的一刻 7你所生活的世界 8物質的起源 9創造的力量 10非關個人 第三部 心智 11空性之心 12個人心智的誕生 13從花園墜落 14精神的面紗 15出色的人類心智 第四部 想法與夢 16抽象的心智 17服膺或修復心智 18刻意和自動的想法 19夢與潛意識 20清醒的夢 第五部 心 21了解情緒 22心為何敞開和關閉 23能量流之舞 24心境與情緒的成因 25心的祕密 第六部 人類的困境與超越 26人類的困境 27典範轉移 28與心一起工作 29不壓抑也不表達 第七部 學會放手 30釋放自己的技巧 31低垂的果實 32過去 33靜心 34處理更大的議題 第八部 過著接受的生活 35處理堵塞的能量 36能量的嬗變 37意圖的力量 38探索更高的狀態 39處於世,但不屬於世 誌謝
書名 / | 活出覺醒: 歐普拉的床頭靈修書, 帶你超越生命困境 |
---|---|
作者 / | Michael A. Singer |
簡介 / | 活出覺醒: 歐普拉的床頭靈修書, 帶你超越生命困境:★讀者盛讚──◎我很喜歡麥克‧辛格的《覺醒的你》,讀到這本新書又徹底顛覆了我的想法。◎如果你正在尋求解方,請停下 |
出版社 /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1757049 |
ISBN10 / | 986175704X |
EAN / | 9789861757049 |
誠品26碼 / | 2682275291000 |
頁數 / | 256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0.8X14.8X1.4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發生了什麼並不重要,只要你學會釋放釋懷
黃淑文(心靈繪畫師、YAI國際靜心引導師、《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作者)
麥克‧辛格很會說故事,也很會善用比喻,讓你腦中有一個明晰的意象,隨著他的文字聚焦,找到清楚而具體的方法,釋放過去阻塞的能量。讀完《活出覺醒》,不但理解生命的實相,淨化了自己,也回到內在的清靜和安穩。
我特別喜歡他在書中「只是樹」的故事。
寺院裡有一個小和尚,每天都會經過一棵樹。有一天,小和尚不知頓悟了什麼,看起來生氣勃勃,充滿了光。
師父要小和尚說說自己發生了什麼轉變。
小和尚說:「我以前從樹旁走過時,常常會想起佛陀成道時坐在樹下的那棵樹。有時候,這棵樹會讓我想起小時候從上面摔下來的那棵樹。這棵樹總是激發我過去的思維模式。但是,這次我看到的只是樹。」
只是看著樹,單純的讓樹回到它的本然,小和尚就此豁然開朗,進入生命更深層次的覺醒。麥克‧辛格用一個簡單的故事,告訴我們:
「當一棵樹進入你的眼簾,激發你過去對樹的記憶。你的內在對儲存的記憶產生反應,就會讓自己困在裡面,再也無法擁有純粹的體驗。靈性的路上學習釋放自己、淨化自己,指的就是要處理這些被過去記憶所堵塞的能量。」
想想現實的我們,不也是如此嗎?
我們喜歡的,討厭的,都是我們對過去記憶產生執著或抗拒所留下的軌跡。我們今生所遇到的,那些我們所愛、所恨的人,其實都是自己凍結在過去的愛戀和痛苦裡,所編織出來的夢境。在夢裡,我們讓那份愛與恨得以延續,延展出各種劇情。我們活在夢裡,困在過去的程式模組,卻誤以為真實。麥克‧辛格不諱言地點出,「以這種方式生活非常危險,因為掌控生活的不是你,而是你過去的印象。」只有去除阻塞,內在的能量才有辦法自由的流動。
麥克‧辛格在書裡點出世人的盲點:「你的全部生命是由有意識地體驗意識的三個客體(外在世界、想法與情緒)所組成。儘管這三個意識客體都在不斷變化,但真正的你是一直不斷在裡面體驗的存有。」
也就是,那些被外在世界影響,被想法與情緒困住的你,都不是你。你是那個覺知到你的想法與情緒正在發生變化的人。真正的你,可以覺知這一切,「你在你之內」,你一直都知道你知道,你是一個有覺知的觀照者。
麥克‧辛格做了一個很生動又很精準的比喻。
假設有人說:「我沒辦法靜心。我坐下來,我的頭腦不肯停止。它就是不停地說了又說。說了十五鐘。」這其實是很好的狀態,因為$你知道你不是你的頭腦。實際上,你看著你的頭腦說了十五分鐘的話,並關注到它並沒有停止。$
沒錯,「你在你之內」,你目睹這些想法,並沒有迷失在其中。當你知道「你是內在有意識的覺知,正在注視著這一切。」你就在你(意識)和意識的對象(想法與情緒)之間創造距離。
「不可避免的,現實總是會進來,擊中你的堵塞,你的頭腦會開始批判,發出各種聲音。儘管如此,你還是不必聽。」就這麼簡單,當你回到「只是樹」的故事,回到樹的本然只是定定地看著樹,單純的觀照自己的念頭和情緒,「別思考,就只是看」,你便拉出了一點距離,讓你過去阻塞的能量,有空間釋放出來。
麥克‧辛格說,你所能做的,就是接受,臣服,讓騷動的能量通過。你只是在其中體驗、經歷,然後學習放下。真正的你是美好而純淨的能量流,只要去除過去的阻塞,你還是你,也一直都是你,你的本質其實都沒有改變,只是被阻塞罷了。
麥克‧辛格也坦言,讓過去阻塞的能量通過,造成身心的不適,是很自然的。因為它們被痛苦的儲存,也會痛苦地釋放。它們不想待在裡面,發出各種痛苦的吶喊,是想引起你的注意並找到出口釋放。臣服是放手,而非推開堵塞去對抗。當這些來自過去的擾亂出現時,你會發現自己很不舒服。生命的目的就是放棄這些儲存的模式──如果你願意的話。這樣的痛苦會結束所有的痛苦。
在書中,麥克‧辛格提出許多釋放自己的方法,如「不對抗,只替換」「先放鬆,再遠離」,如何簡單的重複「我一直很好」,提供一個心靈的安全網,在你不小心陷入混亂即將墜落的當兒,知道怎麼把自己抓回來。這些方法都出自他對靈性的洞察和實踐。每次看著他不斷的提醒,「你在你之內,你知道你在裡面,也一直都在裡面」,我的眼睛就會跟著透亮起來,自動對焦在內在有意識的覺知上,知道自己一直都在,也一直陪伴著自己。
也不知為何,讀到書中的這一段,突然心裡一陣酸,眼淚就跟著落了下來。
「靈性成長談的就是修復心。釋放自己值得你忍受放下過去擾亂所引起的不適。請記住,發生了什麼並不重要。宇宙中每時每刻都有數以萬億計的事情在發生,但你只能體驗到一件。你怎麼能不欣賞你體驗到的那個?你出生在世上,這就是你的經歷。這就是你的人生:你必須經歷的一連串經歷。感謝它教導你,放下任何覺得它有問題的評判。你的過去屬於你,獨一無二。它發生過。它是神聖的。它很美麗。其他人不曾擁有,也沒有人將會擁有。擁抱你的過去,親吻它──無比愛它。」
我想,我會落淚,是因為我知道,對大多數的人而言,生命是艱難的。但是看了麥克‧辛格《活出覺醒》之後,我們願意釋放過去,並為過去說一句「謝謝」。這是麥克‧辛格最動人的地方,他讓我們和內在最深的知道連結,活出覺醒,並願意在淚裡含著笑眼,跟過去好好說再見。
內文 : 第一部 意識覺醒
CH1 自性覺知
人類所處的星球在廣闊的外太空中自轉與公轉,而我們只存在其中數十年,從最廣泛的意義上來說,這就是人類的困境。地球已經存在了四十五億年,但人類在地球上的旅程或長或短、充其量也就約莫八十年。人人都出生在這個星球上,並在死後離開。事實就是如此。然而,我們不能斷定,人類在地球上的這些年會呈現出何等樣貌。地球上的種種生活經歷毫無疑問地能讓人感到興奮,在每個轉折都可能帶給人熱情、激情和靈感,若能以此方式開展人生,每一天都能成為美麗的冒險。不幸的是,生命很少完全如己所願,如果加以抗拒,過程中很可能會非常不愉快。抗拒會帶來緊張和焦慮,讓生活成為負擔。
為了避免上述的負擔,並能夠完全擁抱生命,歷代的智者都教導了接受事實的重要性。惟有接受事實,才能順應生命的流動,創造更美好的世界。所有的科學都是立基於研究事實,學習事實的法則,然後運用這些法則來改善生活。科學家想要投入研究,首先不能否認事實,必須全盤接受。要想飛翔,就必須接受萬有引力定律,而不是否認其存在。在靈性領域也是如此。臣服、接受和不抵抗等教誨構成了深刻的靈性生活的基礎,但這些概念可能很難掌握。透過本書中將踏上的旅程,會帶領我們認識,接受是全然明智的,而接受後會帶來美妙的禮物:自由、平和與內在的開悟。對於接受的最佳理解,是不抗拒事實。盡你所能,但沒有人能讓已經發生的事情不發生。你唯一的選擇是接受或抗拒。在我們一同踏上的旅程中,將探討你如何以及為何做出這個決定。但首先你必須了解,誰在你之內掌握決定權。
你當然在你之內;你的內在擁有直覺的存在感。那是什麼?是自性覺知,是我們所能討論的最重要課題。既然要以靈性的角度深入探討接受,就必須先了解誰在你之內接受或抗拒。
探索自性的本質有很多方法。讓我們慢慢來,從簡單的開始。想像一下有人走過來問你:「嗨。你在裡面嗎?」你會如何回應?沒有人會說,「不,我不在裡面。」那完全不合邏輯。如果你不在裡面,那回應的是誰?你肯定在你之內,但這代表什麼意思?
為了區分「你在你之內」的含義,假設有人向你展示三張不同的照片,他分別舉起照片,然後問你:「照片雖然變了,但看到這三張照片的人還是你嗎?」你的回答會是:「當然是同一個我。」非常好;這有助於我們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從這個簡單的練習中,很明顯在裡面的你不是你所看到的;你就是那個正在看的人。照片變了,看著照片的你還是同樣的你。
透過照片不難理解,你不是你所看到的一切,但我們對於有些對象,會比其他對象更認同。例如,我們的身體。我們認同自己的身體到足以說:「我是一個四十三歲的女性,身高一百六十七公分。」那真的是在你之內的那個人嗎:一個四十三歲、身高一百六十七公分的女性身體?或者身體是你在裡面覺知到的東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從你的手開始。如果有人問你,是否能看到你的手,你會說:「是的,我能看到我的手。」但是如果手被切斷了怎麼辦?不要擔心疼痛;想像一下你的手消失了。你還在嗎?你會不會注意到手不見了?這就像不斷變化的照片:當手在那裡時,你看到了它。當它消失時,你看到它消失了。在裡面「看見」這一切的你,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你所看到的。你的身體只是你看到的另一個東西。問題仍然存在:在裡面看的人是誰?
請注意,這樣的討論不僅止於手。外科手術已經變得如此先進,在心肺機器和其他醫療設備的幫助下,外科醫生可以切除你的大部分身體,然而同樣的自我意識仍然存在,覺知到這些變化。如果你的身體改變了這麼多,你怎麼能成為你的身體,而在裡面的你仍然保持不變?
幸運的是,為了幫助你了解你不是你的身體,我們真的不需要做得那麼過頭。有更簡單、更直覺的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你肯定已經知道,當你三歲、十歲、二十歲或五十歲時,身體看起來會不一樣。當你八十歲或九十歲時,當然也不會一樣。但是在裡面看著這一切的人,難道不是同樣的你嗎?當你十歲時照鏡子,你看到的你,是現在看到的你嗎?不是,但不論當時或現在,難道看的人不是你嗎?你一直在你之內,不是嗎?這是核心,是本質,是我們正在討論的一切。你是誰?是誰在裡面透過那雙眼睛向外看,看見你所看到的?就像當你看到這三張照片時,你不是任何一張照片,而是看著照片的人。同樣的,當你照鏡子時,你不是你所看到的,而是看著鏡子的那個人。
藉由以上例子,我們一點一滴地揭示了自性的本質。你與所見事物的關係始終是主體與客體。你是主體,你所看到的是客體。有許多不同的客體透過你的感官進入,但只有一個主體在體驗這一切,那就是你。
第二部 外在世界
CH6 面前的一刻
在通往內在自由的道路上的每個階段,保持一致的觀點必不可少。我們不斷回歸的堅實基礎就是你在裡面;你知道你在裡面;你一直都知道你在裡面。但是你不會專注於你在裡面的事實,因為你太過全神貫注於內在及外在發生的一切。你迷失在意識的客體中,而非專注於意識的源頭。靈性覺醒談的是不讓意識困在意識客體中。要做到這一點,了解你每天處理的意識客體的性質將非常有幫助。
先從外在世界開始進行探索。透過五種感官所接收到的是日常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你每天都淹沒在無窮無盡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中。如果我們要探索,成為你這個居住在裡面的有意識存有是什麼感覺,就需要花時間徹底了解,構成你生命重要組成的外在世界。外在世界究竟有什麼,來自哪裡,和你的關係是什麼?
讓我們從探索你與周圍世界的關係開始吧。首先,我們將發表你可能不會同意的聲明:在你面前的這一刻絕對與你無關。在你發出異議之前,看看面前的這一刻。什麼也不要做。不要加以沉思或試圖對其抱持正向態度。只要注意在面前有那麼一刻。現在,向左看;你的面前有不同的一刻。向右看;還有一刻在你面前。在你看到之前,那些時刻就已經存在,當你看完時,也仍然會在那裡。現在世界上有多少時刻你未曾看見?整個宇宙中呢?你必須承認,那些時刻與你無關。它們屬於自己,也屬於它們與周遭一切的關係。你沒有創造它們,也沒有讓它們來來去去。它們就只是在那裡。你面前的那一刻只是宇宙中的另一個瞬間,即使你不看它也存在。這完全非關個人。
儘管如此,你面前的那一刻似乎並非與個人無關,而是很有關係。這就是為什麼它會讓人感到如此困擾。當面前的那一刻呈現的方式並不如你所願時,你會感到痛苦,而當它符合喜好時,你會感到高興。正如我們將在後面的章節中探討的那樣,這是因為你將某樣東西帶入了當下,而這樣東西原本並不屬於當下。宇宙中的所有瞬間就只是宇宙中的瞬間;是你將你的個人喜好帶入這些非關個人的時刻,並使它們看起來與個人有關。
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放棄既有看待事物的方式有多麼困難。我們完全願意承認,廷巴克圖現在發生的事情與我們無關。同樣地,我們可以毫無疑問地承認,土星環、木星上的大風暴和火星的沙與我們無關。換句話說,宇宙中有超過99.99999%的事物與我們無關,但在某種程度上,那0.00001%與我們有關。與我們有關的0.00001%是什麼?就是在你面前的那部分。在某種程度上,因為你正看著那一刻,它不再屬於非關個人的宇宙,而是與你有關。
問題是,因為將個人喜好帶入那一刻,你把這一生中的那一刻看得太過重要。請注意,數十億沒有看見你眼前這一刻的人,對此沒有任何意見。他們對此毫不在意。那一刻不會激起他們的思想,也不會激起他們的情緒。當你不再體驗那一刻時,它通常也不會困擾你。相反地,你轉向下一個困擾你的時刻。「她為什麼坐在裡面?」「她在跟誰說話?」「燈光太亮了。」突然之間,這個新的時刻開始影響你,因為你正看著它。事情的真相是,它在你看到之前就已經存在。你將了解的最令人驚奇的其中一件事,就是面前的那一刻並沒有困擾你,是你為了面前的那一刻而自尋煩惱。這與個人無關,是你讓它變得個人。在各個既定的時間,宇宙中都有無數的時刻在展開,你與它們的關係完全相同:你是主體,它們是客體。
即使你在理智上了解這個事實,仍然不會那樣看待日常生活。為了提供幫助,讓我們前往舊金山的漁人碼頭進行田野調查,俯瞰美麗的太平洋。當你向外凝視時,問你自己,眼前所見是否與你有關。你看到海浪,看到浪花,甚至可能看到鯨魚或海獅。以上事物恰好於那一刻在你面前展開。如果你在不同日子,甚至不同時間來,所見會完全不同。但這不會困擾你。只有當你帶著個人喜好來到碼頭時,才會對你有所困擾:「我想看鯨魚。」「我想看看大家說的巨浪。」有了這些偏好,你所獲得的體驗,將與那些只是來看看那天太平洋是什麼樣子的人截然不同。一個人可以單純享受這種體驗;另一個人則必須努力使體驗符合個人喜好。
在這個看海的例子中,不難看出,眼前的那一刻與你無關,你有權單純地享受體驗。因為你通常不會認為自己與海洋有密切關係,所以和看待餘生比起來,更容易單純享受體驗。但毫無疑問,無論你是在看海還是在生活中,你與眼前事物的關係其實都一樣。這些時刻正是在你碰巧所處的宇宙中那個特定時間和地點發生的事,都與個人無關。但既然看起來,你認為眼前的那一刻與你極為相關,就讓我們繼續探索外在世界,看看那一刻來自哪裡,為什麼會如此呈現。
最佳賣點 : 一本讓你徹底自由的書!
《覺醒的你》《臣服實驗》作者暌違多年,重磅新作!疫後年代反思人生必讀!
歐普拉說,這些年來她已數不清送出多少麥克‧辛格的書做為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