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滿清十三皇朝 一: 問鼎天下 | 誠品線上

新滿清十三皇朝 一: 問鼎天下

作者 許嘯天
出版社 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新滿清十三皇朝 一: 問鼎天下:,※大清的奠基者努爾哈赤是如何從白水黑水中起家,披荊斬棘征服各部,將女真族帶入中原的?※在與大明的爭戰中,大清早欲入關卻不得其門而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大清的奠基者努爾哈赤是如何從白水黑水中起家,披荊斬棘征服各部,將女真族帶入中原的? ※在與大明的爭戰中,大清早欲入關卻不得其門而入,最後果真是靠大玉兒色誘大明總督洪承疇突破心防,才得願如償的嗎? ※大玉兒與多爾袞、皇太極之間的愛恨情仇又要如何解開? ※細數權鬥內幕,恩怨母子君臣,秘談宮闈豔情,看盡帝國興衰!不同於一般的歷史小說,許嘯天的宮闈小說更帶有濃濃的戲劇感,從他的筆下,讀者可以立時進入歷史的時空中,感受大清帝國從立國之初到登上鼎峰,再衰敗無力的過程,彷彿看了一齣滿清十三皇朝的大戲!聲色並俱的描寫手法令人一讀便停不下來,為之廢寢忘食。 ※許嘯天曾與夫人高劍華創辦《眉語》月刊,熱心於戲劇創作,五四運動後方轉為以宮闈小說為主,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周瘦鵑曾讚譽許嘯天有大仲馬氏之志,稱其作品不亞於《水滸》、《三國》。 白雲明月漾微瀾,空外秋聲落遠灘,燕子磯頭中夜起,一天星斗大江寒。──清‧傅昂霄《江行》 從女真崛起到問鼎天下 在帝位爭奪中王者盛世 於內憂外患間危城風雲 歷瀛臺血淚後清宮遺恨 清朝,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皇朝,西元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建國號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成為元朝以來,中國歷史上第三個把「大」字加入正式國號之中的大一統皇朝。到1911年宣統溥儀遜位,共十二帝,十三個年號,統治中國近三百年。在開國帝王的勵精圖治下,康、雍、乾三帝將大清推上最巔峰的盛世時期,不但是稱霸東方的超級強國,在經濟、文化等方面也取得了超過歷代封建王朝的許多重大成就,然而,對外的閉關鎖國,加上宮闈內鬥不斷、皇權長期積弱不振,終不免由盛到衰,最後走向滅亡。 許嘯天將滿清皇朝所發生的帝王私情、宮闈佚事用感性流暢的文字為讀者演繹宮廷中的風雲變幻。 滿清王朝從興盛到衰亡,其實正是數千年來中國所有專制王朝歷史的一個縮影。事實上,若是從宮闈悲劇與兒女私情的角度看來,滿清統治者還往往表現出歷代帝王所罕見的、軟弱的人性色彩。而這是民俗文學極感興趣的題材,甚至,有時在民俗文學的領域裏,那些叱吒風雲、一呼百諾的人間帝王,往往也不過是逃不脫命運播弄的傖夫俗子,可哂亦復可憫。本套書即是從宮闈秘辛的角度抒寫清室帝王與名媛的戀情及悲劇,也反映了整個清代的軍政和外交大事,文筆細膩,情節緊湊,堪稱是民俗講史演義的佳作。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許嘯天許嘯天(1886-1946),名家恩,字澤齋,號嘯天,十七歲時追隨徐錫麟、秋瑾投身民族革命,並著《越恨》一書記其始末。1907年許嘯天至上海創建「新劇俱進會」,成立新劇公會,編印《新劇雜誌》,並創作《拿破崙》《明末遺恨》《黑籍冤奴》等多本新劇劇本,對推動新劇的功績不可抹煞。五四運動後,許嘯天轉為以宮闈、武俠類小說創作為主,1926年完成《清宮十三朝演義》,1928年寫就《唐宮二十朝演義》和《明宮十六朝演義》,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周瘦鵑曾讚譽許有大仲馬氏之志,其作品不亞於《水滸》、《三國》。另著有小說《滿清奇俠大觀》、《民國春秋演義》、《天堂春夢》、《上海風月》等,以及散文集《呢喃集》,其他著作有《文哲史講座》、《名言大辭典》、《中國文學史解題》等。後劇社解散,許嘯天流走於江蘇、湖南、廣西各省。1946年重返上海,在上海誠明文學院任教授。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第一回 美人恩重 第二回 白山情緣 第三回 自成一國 第四回 女真崛起 第五回 部落恩仇 第六回 努爾哈齊 第七回 圖倫城主 第八回 建州之戰 第九回 如花似玉 第十回 葉赫征伐 第十一回 北京朝見 第十二回 手足情仇 第十三回 撫順風雲 第十四回 薩爾滸 第十五回 關鍵一戰 第十六回 蒙古訂盟 第十七回 寧遠巨炮 第十八回 皇太極 第十九回 大玉兒 第二十回 紅粉干戈 第二十一回 宮闈豔情 第二十二回 攝政王

商品規格

書名 / 新滿清十三皇朝 一: 問鼎天下
作者 / 許嘯天
簡介 / 新滿清十三皇朝 一: 問鼎天下:,※大清的奠基者努爾哈赤是如何從白水黑水中起家,披荊斬棘征服各部,將女真族帶入中原的?※在與大明的爭戰中,大清早欲入關卻不得其門而
出版社 / 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153888
ISBN10 / 6267153886
EAN / 9786267153888
誠品26碼 / 2682337878002
頁數 / 352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X1.9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539

試閱文字

導讀 : 〈前言〉
《滿清十三皇朝》從宮闈秘辛的角度,抒寫清室帝王與名媛的戀情及悲劇,連帶也反照了整個清代的軍政和外交大事,文筆細膩,情節緊湊,堪稱是民俗講史演義的佳作。
「白雲明月漾微瀾,空外秋聲落遠灘,燕子磯頭中夜起,一天星斗大江寒。」從中國近代史的發展脈絡來看,當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滿清守舊勢力發動「戊戌政變」,摧毀「百日維新」的假相,造成康、梁逃亡海外,六君子死於刑場的結果之時,專制王朝的覆亡命運,其實即已注定。
當歷史的恩怨情仇逐漸塵埃落定之後,人們不免發現:滿清王朝從興盛到衰亡,其實正是數千年來,中國所有專制王朝歷史的一個縮影。事實上,若是從宮闈悲劇與兒女私情的角度看來,滿清統治者還往往表現出歷代帝王所罕見的、軟弱的人性色彩。而這是民俗文學極感興趣的題材,甚至,有時在民俗文學的領域裏,那些叱吒風雲、一呼百諾的人間帝王,往往也不過是逃不脫命運播弄的傖夫俗子,可哂亦復可憫。
正統的史學家對宮闈秘聞雖然難下定論,但在民俗傳說之中,順治帝與董小宛的故事,即不啻是典型的帝王戀愛悲劇。富有四海的順治,連自己最心愛的戀人都無力維護,所以在董小宛死於宮禁之後,看破紅塵,出家為僧,永遠離開了骯髒的宮廷政治,不失為一位多情的人物;較之他的叔父多爾袞,為了迷戀長嫂,不惜弒兄奪權,人品之高下,確實不可以道里計。但萬乘之尊也不能免於情慾之苦,亦於此可見一斑。
乾隆帝與香妃的故事,簡直有如順治帝與董小宛之戀的翻版。但風流自賞而其實格調低俗的乾隆,顯然只是將人間絕色的香妃,視為是珍奇愛寵的玩物;所以香妃慘死之後,竟無悲戚的表現,所以後來更有私暱馬佳氏的同型悲劇。「鬱鬱佳城,中有碧血」,與董小宛相較之下,香妃的命運,顯然更為悽慘。所以後來咸豐帝迷戀懿貴妃,而懿貴妃一旦正位為慈禧太后,即以垂簾聽政的專橫作風,接收了滿清王朝兩百年的帝業,也種下了這一帝業永墮沉淪的種子,未始不可視為巧妙的歷史嘲謔。
而光緒帝與珍妃的悲劇戀情,正是這一歷史嘲謔的高潮所在。在慈禧太后的長期壓制之下,淡雅端麗的珍妃,已是有意革新自強的光緒帝精神上唯一的支柱。然而,戊戌禍起,瀛台落日,滿清變法維新的唯一希望,既隨譚嗣同的飲刀就義而歸於幻滅;連光緒帝生命中最後的愛戀對象珍妃,也在不久後庚子事變,兩宮西行的混亂時刻,由慈禧下令推入御井,埋骨塚香,結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幕帝王與美人的悲劇戀情。
而當光緒帝終於得知訊息之際,他心目中最美麗的形象,已經永遠消逝;恰如整個中國專制王朝的傳統,也即將永遠消逝一樣。正是:「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回 美人恩重

翠巒列枕,綠野展茵;春風含笑,杏花醉人。在這山環水繞,春花如繡的一片原野裏;黃金似的日光,斜照在一叢梨樹林子裏。那梨花正開得一片雪白,迎風招動;那綠頂紫領的小鳥,如穿梭似的在林子裏飛來飛去。從高枝兒飛到低枝兒。震得那花瓣兒一片一片的落下地來;平鋪在翠綠的草地上,好似一幅綢子上繡著花朵兒一般。夾著一聲聲細碎的鳥語,在這寂靜的林子裏,真好似世外桃源一般。
正靜悄悄的時候,忽然遠遠的聽得一陣鈴鐺響,接著一片嬌脆說笑的聲音;當頭一匹白馬,馬背上馱著一個穿紫紅袍的女孩兒。
看她擎著白玉也似的手臂,一邊打著馬,斜刺裏從梨樹林子裏跑了出來;後面接二連三的,有兩個姑娘也騎著馬,從林子裏趕出來。放眼看去,一個穿翠綠旗袍的年紀大些,約莫也有二十歲前後了;一個穿元色旗袍的,年紀大約十七八歲。
她兩個一邊趕著,一邊嘴裏笑罵道:「小蹄子!看妳跑到天上去?」
看看趕上了,那女孩兒笑得伏在鞍轎上,坐不住身;後面一個姑娘,拍著手笑嚷道:「倒也!倒也!」
這穿紅袍的女孩兒一個倒栽蔥,真的摔下馬來。
一片綠油油的草地,這女孩兒躺在上面,真好似睡在軟褥子上一般。
這娃子正要掙扎著爬起身來,後面兩個姑娘,已經趕到面前;她們急急跳下馬來,搶上前去,一個按住肩兒,一個騎在她胸脯子上,按了個結實。再一齊擄起了袖子,數她的肋骨;那地下的女孩子,笑得她祇是雙腳亂掙。她擎起了兩條腿兒,袍幅下面露出蔥綠色的褲腳來,一雙瘦凌凌的鞋底兒,向著天。她們玩夠多時才放手,讓她坐起來。
這小女孩望去,年紀也有十五六歲了;長著長籠式的面龐兒,兩面粉腮兒上擦著濃濃的胭脂,一雙水盈盈的眼珠子斜溜過去,向那姑娘狠狠的瞪了一眼,接著「嗤」的一聲笑了出來。這一笑,真是千嬌百媚,任你鐵石人看了也要動心。
那年紀大的姑娘指著她,對那穿著元色旗袍的姑娘說道:「二妹子,妳看三妹子,又裝出這浪人的樣兒來了。」
那三妹子笑說道:「我浪人不浪人,與妳們什麼相干?」
說話的當兒,那大姑娘蹲下身去,擎著臂兒,替她三妹子攏一攏鬢兒;說道:「妳看梳得光光的後鬢兒,出門來便弄毛了;回家去給媽見了,又要聽她嘰咕呢。」
那三妹子一邊低著脖子,讓她姊姊給她攏頭;一邊嘴裏嘰咕著說道:「還說呢?回家去,媽問我時,我便說兩個姊姊欺侮一個妹妹。」
原來她姊妹三人,梳著一式的大圓頭;油光漆黑,矗在頭頂上,越顯得嬝嬝婷婷。那兩片後鬢,直披在腦脖子後面;襯著白粉也似的頸子,便出落得分外精神。前鬢兒邊,各自插著一朵紅花;越顯得眉清目秀,唇紅齒白。
一會兒,那二姑娘拔著一手把小草兒來,三人團團圍坐鬥草玩兒。正玩得出神,忽聽得一聲吹角響,大姑娘嚷道:「爹爹回來了,咱們看去!」
三姑娘回頭看時,果然見她父親跨著一匹大馬,領頭兒跑在前面;後面跟著一大群騾馬,有七八條大漢,手裏拿著馬鞭子,各自騎著馬趕著。望去黑黶黶的一串,慢慢的在山坡下走過去。三姑娘看見了,便丟下她兩個姊姊,急急爬上馬背,飛也似的趕了過去。
這裏大姑娘和二姑娘,也各自騎上馬背跟在後面。她父親榦木兒,遠遠的見他女兒趕來,便停住了馬候著;他是最喜歡三姑娘的,看著三姑娘一匹馬跑到面前,便在馬背上摟了過來,和自己疊著坐在一個鞍子上,一面說笑著走去。
走了一程,遠望山坳裏露出一堆屋子來;那屋子也有五六十間,外面圍著一圈矮矮的石牆。
榦木兒回過頭來,對他的同伴說道:「我們快到家了.......」
一句話不曾說完,忽聽得半空中「嗚嗚嗚」一陣響;三枝沒羽箭落在他馬前。榦木兒看了,臉上陡的變了顏色;祇說得一聲「嗯!」便氣得他鬍鬚根根倒豎,眼睛睜得和銅鈴一般大。說道:「他們又來了嗎?」便回過頭去,高聲嚷道:「夥計!留神呵!我們又有好架打了!」
那班大漢聽了,齊喝一聲:「拿傢伙去!」便著地捲起一縷塵土,飛也似的向山坳裏跑去;她姊妹三人也跟著快跑。三姑娘一邊跑著,一邊回頭去,看看布庫里山尖兒上,早見有一個長大漢子,騎著馬站著。好似在那裏獰笑呢。靜悄悄的一座山鄉,一霎時罩滿了慘霧愁雲;榦木兒家裏,人聲鬧成一片。
榦木兒的大兒子諾因阿拉,趴在屋脊之上,不住的吹那角兒,嗚嗚的響著;這一村裏的人聽了這聲音,知道又要械鬥了,便個個跳起身來,手裏拿著傢伙,往屋外飛跑。也有騎牲口的,也有走著的。榦木兒領著頭兒,一簇人約有三五百個,一齊擁出山坳來;山坳口原築著一座大木柵門,他們走出了柵門,榦木兒便吩咐把柵門閉上,娘兒們都站在柵門裏面張望。
那布庫里山北面梨皮峪的村民,和這山南面布爾胡里的村民,原是多年積下的仇恨;兩村的人常常尋仇雪恨,一言不合,便以性命相搏,到如今已有三年不打架了。
這一天,梨皮峪的人打聽得榦木兒從嶺外趕得一群騾馬回來;梨皮峪有一個村主,名喚猛哥,已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兒,他膝下有一個兒子,名喚烏拉特,出落得一表人才,臂力過人,他常常帶領村眾過山去報仇,總是得勝回來,這布爾胡里村上的人,吃他虧的已是不少,人人把這烏拉特恨入骨髓,如今他又帶領一大群村民過山來,意欲劫奪那一群騾馬。
他一個人立馬山頂,先發三枝沒羽箭,算是一個警報;後來見榦木兒領了大隊人馬出來,也便把槍桿兒一招,那梨皮峪的村民跟著他,如潮水似的衝下山來。到得一片平原上,兩邊站成陣勢,發一聲喊,刀槍並舉,弓箭相迎;早已打得斷臂折腿,頭破血流。
榦木兒騎在高大的馬上,指揮著大眾;見有受傷的,忙叫人去搶奪回來,抬到柵門裏面去。那班娘兒們忙著包腿的包腿,紮頭的紮頭;便是那榦木兒的三個女兒,也擠在人堆裏幫著攙扶包紮。
她姊妹三人,大姑娘名叫恩庫倫,二姑娘名叫正庫倫,三姑娘名叫佛庫倫;恩庫倫已嫁了丈夫,正庫倫已經說定了婆家,祇有佛庫倫,還不曾說得人家。
她三姊妹都長得美人兒似的,尤其佛庫倫長得格外標緻;平日村坊上的男子們見了佛庫倫,誰不愛她。便是沒有話說,也要上去和她兜搭幾句,借此親近美人的香澤;無奈這布爾胡里村坊上男子雖多,卻沒有一個看得上她的眼的。見了這班男子,連正眼也不肯瞧他一瞧。
如今見自己村坊里的人和別人打架,不覺激發了她義憤的心腸,便幫著她母親姊姊在柵門裏看管那班受傷的;一會兒攙扶這個男人,一會兒安慰那個男人,一會兒替他們包紮傷口,一會兒拿水漿牛奶餵他們吃。
說也奇怪,那班受傷的人,凡是經過三姑娘服侍的,便個個精神抖擻,包好了傷口,又再跳出柵門去廝打。
這一場惡鬥,布爾胡里的村民,和前三年大不相同;人人奮勇,個個拚命。看看那邊梨皮峪的村民漸漸打敗下來;那烏拉特站在馬背上,看看自己的村民漸漸有點支持不住了,他便大喊一聲,跳下馬來,舞動長槍,向人叢裏殺進去。
那枝槍舞得四面亂轉,大家近不得他的身;讓出一條路來,他直奔榦木兒馬前。榦木兒眼明手快,看看他到來,便在馬上挽弓搭箭,「颼」的一聲,那烏拉特肩窩上早中個著;祇聽得他大喊一聲,轉身便走。這裏榦木兒拍馬追去,三五百村民跟著大喊:「快捉烏拉特!快捉烏拉特!」
這時梨皮峪的村民,見頭兒受了傷,人人心驚,個個膽寒;大家轉身把烏拉特一裹,裹在人叢裏,向山頂上逃去。這裏面獨惱動了一個諾因阿拉,他在三年前和梨皮峪的人械鬥,曾中烏拉特一箭;如今他見烏拉特也中了一箭,他如何肯捨?便緊緊的在後面追著,一心要把烏拉特生擒活捉過來,要報他一箭之仇。
他逢人便殺,見馬便刺;把這梨皮峪的人殺得落花流水,東奔西逃,他們到這時,只恨爹娘不給他多生兩條腿跑得快些。看看殺到布庫里山頂上,離自己人也遠了;那梨皮峪村民也七零八落,逃的逃,死的死,剩下不多幾個了,但是那仇人烏拉特兀是找尋不到。諾因阿拉到底膽小,不敢追過嶺去;便停槍勒馬,跑下山來。
這一遭,布爾胡里人得了大勝,便人人興高彩烈,狂呼大笑;立刻斬了三頭牛,六隻豬,十二頭羊,一百隻雞,召集了許多村民,男女老小,在榦木兒院子裏大吃大喝起來,恩庫倫姊妹三人,也跟著她爹娘吃酒;這一夜是四月十五,天上圓圓的掛上一個月兒,照在院子裏,分外精神。
那佛庫倫姑娘,重勻脂粉,再整雲鬟;在月光下面走來走去,那臉上出落得分外光彩。引得那班吃酒的人未飲先醉;祇聽得滿院子嚷著三姑娘的名字,有幾個仗著酒意,蓋住臉,上去和她胡纏,惱得三姑娘一溜煙避出院子去玩月兒。
天上明月,人間良夜。這布爾胡里地方,位置在長白山東面;胡天八月,冰雪載途,又在這萬山叢沓之中。雖說是偏僻荒涼,絕少生趣;但是一到了這春夏之交,一般也是清風入戶,好花遍野。
如今這佛庫倫,是人間絕艷、天上青娥;長在這山水窮僻之鄉,毳幕腥氈之地,她孤芳獨賞,對此良辰美景,便不覺有美人遲暮之歎。回想到布爾胡里的村民,都是一般的勇男蠢婦,絕少一個英姿飄爽的男兒,可以和我佛庫倫配得良匹的。
她想到這裏,又回想到日間那個烏拉特;他立馬山頭的那種英雄氣概,後來他指揮村民,直衝柵門,他那面龐兒越發看得親切,真可以稱得「唇紅齒白、眉清目秀」八個字。像我佛庫倫,倘能嫁得這樣一個夫婿,才可稱得才子佳人,一雙兩好呢。如今我和他是世代仇家,眼見得這段姻緣,祇得付之幻影空花了。
這是佛庫倫女孩兒的心事,她站在院子外面,抬著脖子,一邊望著月兒,一邊鉤起了她一腔情思。這個心事,除現在我做「滿清十三皇朝」的人外,在那時,祇怕只有天空中的一輪明月知道罷!
佛庫倫想到心煩意亂的時候,便忙撇下;忽然想起那布爾胡里湖邊的夜景,一定不弱。這湖邊是她和兩個姊姊常常去遊玩的,離家門又不遠,她便悄悄的一個人分花拂柳的走去。繞過山坡,便露出一片湖水來;這時四山沉寂,臨流倒影。湖面上映著月光,照得如鏡子一般明淨。
她揀一塊臨水的山石上坐下,一股清泉從山腳上流了下來,流過石根,發出潺潺的響聲來;佛庫倫到了這時,變得心曠神怡,胸中塵俗都消。她仰著臉,只是怔怔的看著天上的月兒;忽然聽得山腳下微微有人喘息的聲音,接著窸窸窣窣一陣響,從長草堆裏爬出一個人來。佛庫倫見了,不覺嚇了一大跳;正要聲張起來,祇見那人抬起頭來,他的面龐映著月光,佛庫倫認得便是那烏拉特。
這時,她一寸芳心不覺一陣跳動;忙把手絹兒按住了朱唇,靜悄悄的站在一旁看他。祇見烏拉特在地下趴著,可憐他渾身血跡模糊,臉色青白,嘴裏不住的哼著;他掙扎著挨到那泉水邊,低下頭去,伸著兩手,掬起泉水來往嘴裏送。一連吃了幾口,才覺得精神清爽些。誰知他一回頭,見一個美人兒站在他面前,不覺嚇了一跳;便喘著氣問道:「姑娘,可是布爾胡里村中的人麼?」佛庫倫聽了,不好意思和他答話,便微微的點了一點頭。
烏拉特見了,便顫危危的站了起來,一步一步的向佛庫倫身邊走來;佛庫倫看了,以為他要來報仇,忙轉過身要逃去。
那烏拉特在後面氣喘吁吁的說道:「我烏拉特受了重傷,如今叫姑娘看見了,料想要逃也逃不脫身;姑娘妳也不用回去驚動大眾,我有一柄刀在這裏,請姑娘把我的頭割下來,拿回村去。一則,也顯了姑娘的功勞;二則,我死在美人兒似的姑娘手裏,也是甘心的。」
他說著,從懷裏拔出一柄刀來,忽榔榔一聲丟在地下,他自己的身子也跟著倒了下來。
佛庫倫聽他話說得可憐,又見他撲倒在地面上,身子動也不動,一時倒也弄得她進退兩難;等了半晌,佛庫倫便忍不住上前去扶他起來。
誰知那烏拉特傷口痛得早已暈絕過去,他那衣襟上的血跡沾了一大塊,那血水還是潺潺的流個不住;不覺打動了佛庫倫的慈悲心腸,便伸手插在他肋下,慢慢的把他的身子拖到水邊。屈著一條腿,把烏拉特的頭枕在自己膝蓋上;輕輕的把他衣襟解開,把自己的一方手絹蘸著水,替他洗去血跡,又扯下他一幅衣襟來,替他紮住傷口。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宮闈小說第一人許嘯天驚世代表作!從清太祖努爾哈赤一直到宣統末代皇帝滿清共十三朝始末的全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