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作品精選 11: 談龍集 (經典新版)
作者 | 周作人 |
---|---|
出版社 | 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周作人作品精選 11: 談龍集 (經典新版):當日披裘理釣絲,浮名贏得故人知,忽然悟徹無生忍,垂老街頭作餅師。※最初於一九二七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共收入周作人的隨筆創 |
作者 | 周作人 |
---|---|
出版社 | 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周作人作品精選 11: 談龍集 (經典新版):當日披裘理釣絲,浮名贏得故人知,忽然悟徹無生忍,垂老街頭作餅師。※最初於一九二七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共收入周作人的隨筆創 |
內容簡介 當日披裘理釣絲,浮名贏得故人知, 忽然悟徹無生忍,垂老街頭作餅師。 ※最初於一九二七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共收入周作人的隨筆創作(連同序文)四十五篇,曾言「無論人家文章怎樣的莊嚴,思想怎樣的樂觀,怎樣的講愛國報恩,但是我要做風流輕妙,或諷刺譴責的文字,也是我的自由」,可見其不畏輿論、敢於批評的精神。 ※古人云談虎色變,見過老虎的人聽到談虎固然害怕,然而對沒有見過的龍又是何種感覺?周作人認為哪三個文學家更值得世人紀念?所謂現代人的悲哀又是什麼?你知道人道主義、藝術主義,但何謂惡魔主義?無抵抗的反抗主義又是什麼?什麼是周作人從未厭棄過,最喜歡的文學類型? ※大文豪魯迅之弟,中國最負盛名的散文及文學翻譯家,與胡適並列為新文化運動執牛耳者!獨創的散文風格風靡一時成言志派;並以「人的文學」奠定了五四文學基調。 ※周作人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也是懂得生活藝術的作家,他的散文可說是中國白話美文的標準。 ※周作人的文章兼具文學性與史料性,親身經歷許多重要歷史事件,如辛亥革命、張勳復辟、新文化運動等,讀其文猶如讀一本中國現代史。 周作人散文代表作 超越半世紀的經典 暢談文學畫龍點睛 文人與生活的對話 待與秋風拼一醉,思量黃葉打頭時。 雖然都是些零星小品,篇數總有一百五六十,覺得不能收在一冊裡頭,只得叫他們「分家」,將其中關涉文藝的四十四篇挑出,另編一集,叫作「談龍集」。——周作人 周作人(1885─1967),號知堂。魯迅之弟,周建人之兄。是著名的散文家、思想家,也是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之一。他與胡適、錢玄同、蔡元培、林語堂等,共同將當時的文壇注入了一股新的風潮。《談龍集》最初於一九二七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共收入周作人的隨筆創作(連同序文)四十五篇,文章內容包羅萬象,包括地方與文藝的關係、日本古史、希臘神話,各類詩詞、歌謠的評析以及翻譯上出現的種種問題,從中可看出作者的真性情與不畏輿論敢於批評的精神,即使這條路上偶感寂寞,亦不改初衷。 古人云談虎色變,見過老虎的人聽到談虎固然害怕,然而對沒有見過的龍又是何種感覺呢?周作人說他所談的是「假龍」,是虛無飄渺的龍,只會講空話,實乃自謙之詞,周作人之雜文寫作始自五四前後,《談龍》、《談虎》兩集可謂他創作中很重要的代表作,文章風格與《雨天的書》、《自己的園地》略有不同,更多的是對中外聞人、各類著作的評論,他不畏理教束縛,亦不人云亦云,暢談其個人獨到的見解,每每讀之,總能有新的體會。 ※【名人評價】 胡適:「到現在值得一看的,只有周作人的東西了。」 郁達夫:「中國現代散文的成績,以魯迅、周作人兩人的為最豐富最偉大,我平時的偏嗜,亦以此二人的散文為最所溺愛。一經開選,如竊賊入了阿拉伯的寶庫,東張西望,簡直迷了我取去的判斷。」 楊牧:「周作人是近代中國散文藝術最偉大的塑造者之一,他繼承古典傳統的精華,吸收外國文化的精髓,兼容並包,就格調之成長和拓寬言,同時的散文作家似無有出其右者。周作人之為新文學一代大師,殆無可疑。 ※【周作人名言】 1.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 2.我只希望,祈禱,我的心境不要再粗糙下去,荒蕪下去,這就是我的最大願望。 3.寫文章本來是為自己,但他同時要一個看的對手,這就不能完全與人無關系,蓋寫文章即是不甘寂寞,無論怎樣寫得難懂意識裡也總期待有第二人讀,不過對於他沒有過大的要求,即不必要他來做嘍囉而已。 4.人類的最大弱點之一是自命不凡的幻想。 5.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 6.我現在的快樂只想在閑時喝一杯清茶,看點新書,無論他是講蟲鳥的歌唱,或是記賢哲的思想,古今的刻繪,都足以使我感到人生的欣幸。 7.我愛紳士的態度與流氓的精神。
作者介紹 周作人周作人(1885─1967),號知堂。魯迅(周樹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國著名散文家、思想家及翻譯家,也是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之一。歷任國立北京大學教授、東方文學系主任,燕京大學新文學系主任、客座教授。並曾任新潮社主任編輯。五四運動之後,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與魯迅等創辦《語絲》週刊。他精通日語、古希臘語、英語,並自學世界語。在日本留學期間,與魯迅合作翻譯出版《域外小說集》。主要著作有回憶錄《知堂回想錄》、散文集《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談龍集》、《談虎集》、《看雲集》、《苦茶隨筆》等,詩集《過去的生命》,小說集《孤兒記》,論文集《藝術與生活》、《中國新文學的源流》,論著《歐洲文學史》,文學史料集《魯迅的故家》、《魯迅小說裡的人物》、《魯迅的青年時代》,另有多種譯作。
產品目錄 序 ◎【第一卷】域外初夜 文藝批評雜話 地方與文藝 三個文學家的紀念 詩人席烈的百年忌 森鷗外博士 有島武郎 《自己的園地》舊序 「竹林的故事」序 「鬚髮爪」序 《揚鞭集》序 海外民歌譯序 潮州《?歌集》序 江陰船歌序 漢譯古事記神代卷引言 希臘神話引言 初夜權序言 猥褻的歌謠 ◎【第二卷】夜神情詩 關於市本 談目連戲 香園 違礙字樣 上海氣 答芸深先生 文學談 希臘的小詩 希臘的小詩(二) 日本的諷刺詩 憶的裝訂 為慳比斯訟冤 關於夜神 談談談詩經 ◎【第三卷】戀曲哀歌 關於希臘人之哀歌 象牙與羊腳骨 讀性的崇拜 擺倫句 舊約與戀愛詩 個性的文學 安得森的《十之九》 愛的成年 一部英國文選 巡禮行記 呂坤的演小兒語 讀童謠大觀 讀各省童謠集
書名 / | 周作人作品精選 11: 談龍集 (經典新版) |
---|---|
作者 / | 周作人 |
簡介 / | 周作人作品精選 11: 談龍集 (經典新版):當日披裘理釣絲,浮名贏得故人知,忽然悟徹無生忍,垂老街頭作餅師。※最初於一九二七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共收入周作人的隨筆創 |
出版社 / | 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3529521 |
ISBN10 / | 9863529524 |
EAN / | 9789863529521 |
誠品26碼 / | 2681967520008 |
頁數 / | 256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5X1.4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序】
近幾年來所寫的小文字,已經輯集的有《自己的園地》等三冊一百二十篇,又《藝術與生活》裡二十篇,但此外散亂著的還有好些,今年暑假中發心來整理他一下,預備再編一本小冊子出來。等到收集好了之後一看,雖然都是些零星小品,篇數總有一百五六十,覺得不能收在一冊裡頭了,只得決心叫他們「分家」,將其中略略關涉文藝的四十四篇挑出,另編一集,叫作「談龍集」,其餘的一百十幾篇留下,還是稱作「談虎集」。
書名為什麼叫做「談虎」與「談龍」,這有什麼意思呢?這個理由是很簡單的。我們(嚴格地說應云我)喜談文藝,實際上也只是亂談一陣,有時候對於文藝本身還不曾明瞭,正如我們著《龍經》,畫水墨龍,若問龍是怎樣的一種東西,大家都沒有看見過。據說從前有一位葉公,很喜歡龍,弄得一屋子裡盡是雕龍畫龍,等得真龍下降,他反嚇得面如土色,至今留下做人家的話柄。我恐怕自己也就是這樣地可笑。
但是這一點我是明白的,我所談的壓根兒就是假龍,不過姑妄談之,並不想請他來下雨,或是得一塊的龍涎香。有人想知道真龍的請去找豢龍氏去,我這裡是找不到什麼東西的。我就只會講空話,現在又講到虛無飄渺的龍,那麼其空話之空自然更可想而知了。
《談虎集》裡所的是關於一切人事的評論。我本不是什麼禦史或監察委員,既無官守,亦無言責,何必來此多嘴,自取煩惱,我只是喜歡講話,與喜歡亂談文藝相同,對於許多不相干的事情,隨便批評或注釋幾句,結果便是這一大堆的稿子。古人云,談虎色變,遇見過老虎的人聽到談虎固然害怕,就是沒有遇見過的談到老虎也難免心驚,因為老虎實在是可怕的東西,原是不可輕易談得的。
我這些小文,大抵有點得罪人得罪社會,覺得好像是踏了老虎尾巴,私心不免惴惴,大有色變之慮,這是我所以集名「談虎」之由來,此外別無深意。這一類的文字總數大約在二百篇以上,但是有一部分經我刪去了,小半是過了時的,大半是涉及個人的議論;我也曾想拿來另編一集,可以表表在「文壇」上的一點戰功,但隨即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我的紳士氣(我原是一個中庸主義者)到底還是頗深,覺得這樣做未免太自輕賤,所以決意模仿孔仲尼筆削的故事,而曾經廣告過的《真談虎集》於是也成為有目無書了。
《談龍》《談虎》兩集的封面畫都是借用古日本畫家光琳(Korin)的,在《光琳百圖》中恰好有兩張條幅,畫著一龍一虎,便拿來應用,省得托人另畫。——《真談虎集》的圖案本來早已想好,就借用後《甲寅》的那個木鐸裡黃毛大蟲。現在計畫雖已中止,這個巧妙的移用法總覺得很想的不錯,廢棄了也未免稍可惜,只好在這裡附記一下。
民國十六年十一月八日,周作人於北京苦雨齋。
內文 : 文藝批評雜話
一
中國現代之缺乏文藝批評,是一件無可諱言的事實。在日報月刊上儘管有許多批評似的文字,但是據我看來,都不能算是理想的文藝批評。我以為真的文藝批評,本身便應是一篇文藝,寫出著者對於某一作品的印象與鑒賞,決不是偏於理智的論斷。現在的批評的缺點大抵就在這一點上。
其一,批評的人以為批評這一個字就是吹求,至少也是含著負的意思,所以文章裡必要說些非難輕蔑的話,彷彿是不如此便不成其為批評似的。這些非難文所憑藉的無論是舊道德或新文化,但是看錯了批評的性質,當然不足取了。
其二,批評的人以為批評是下法律的判決,正如司法官一般;這個判決一下,作品的運命便註定了。在從前主義派別支配文藝界的時代,這樣的事確是有過,如約翰孫別林斯奇等便是這一流的賢吏。但在現代這種辦法已不通行,這些賢吏的少見那更不必說了。
這兩種批評的缺點,在於相信世間有一種超絕的客觀的真理,足為萬世之準則,而他們自己恰正瞭解遵守著這個真理,因此被賦裁判的權威,為他們的批評的根據,這不但是講「文以載道」或主張文學須為勞農而作者容易如此,固守一種學院的理論的批評家也都免不了這個弊病。
我們常聽見人拿了科學常識來反駁文藝上的鬼神等字樣,或者用數學方程來表示文章的結構,這些辦法或者都是不錯的,但用在文藝批評上總是太科學的了。科學的分析的文學原理,於我們想理解文學的人誠然也是必要,但決不是一切。因為研究要分析,鑒賞卻須綜合的。文學原理,有如技術家的工具,孟子說,「大匠與人以規矩,不能與人巧。」
我們可以應用學理看出文藝作品的方圓,至於其巧也就不能用規矩去測定他了。科學式的批評,因為固信永久不變的準則,容易流入偏執如上文所說,便是最好的成績,也是屬於學問範圍內的文藝研究,如文學理論考證史傳等,與文藝性質的文藝批評不同。陶淵明詩裡有兩句道,「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所謂文藝批評便是奇文共欣賞,是趣味的綜合的事,疑義相與析,正是理智的分析的工作之一部分。
真的文藝批評應該是一篇文藝作品,裡邊所表現的與其說是物件的真相,無寧說是自己的反應。法國的法蘭西在他的批評集序上說:
「據我的意思,批評是一種小說,同哲學與歷史一樣,給那些有高明而好奇的心的人們去看的;一切小說,正當的說來,無一非自敘傳。好的批評家便是一個記述他的心靈在傑作間之冒險的人。
「客觀的批評,同客觀的藝術一樣的並不存在。那些自騙自的相信不曾把他們自己的人格混到著作裡去的人們,正是被那最謬誤的幻見所欺的受害者,事實是:我們決不能脫去我們自己。這是我們的最大不幸之一。倘若我們能夠一剎那間用了蒼蠅的多面的眼睛去觀察天地,或者用了猩猩的簡陋的頭腦去思索自然,那麼,我們當然可以做到了。但是這是絕對的不可能的。我們不能像古希臘的鐵勒西亞斯生為男人而有做過女人的記憶。我們被關閉在自己的人格裡,正如在永久的監獄裡一般。我們最好,在我看來,是從容的承認了這可怕的境況,而且自白我們只是說著自己,每當我們不能再守沉默的時候。
「」老實地,批評家應該對人們說,諸位,我現在將要說我自己,關於沙士比亞,關於拉辛,或巴斯加耳或歌德了。至少這個機會總是盡夠好了。」
這一節話我覺得說的極好,凡是作文藝批評的人都應該注意的。我們在批評文裡很誠實的表示自己的思想感情,正與在詩文上一樣,即使我們不能把他造成美妙的文藝作品,總之應當自覺不是在那裡下判決或指摘缺點。
二
我們憑了人間共通的情感,可以瞭解一切的藝術作品,但是因了後天養成的不同的趣味,就此生出差別,以至愛憎之見來。我們應當承認這是無可奈何的事,不過同時也應知道這只是我們自己主觀的迎拒,不能影響到作品的客觀的本質上去,因為他的絕對的真價我們是不能估定的。
許多司法派的批評家硬想依了條文下一個確定的判決,便錯在相信有永久不易的條文可以作評定文藝好壞的標準,卻不知那些條文實在只是一時一地的趣味的項目,經過多數的附和,於是成為權威罷了。
這種趣味當初盡有絕大的價值,但一經固定,便如化石的美人只有冷而沉重的美,或者不如說只有冷與沉重迫壓一切強使屈服而已。現在大家都知道稱賞英國濟慈(Keats)的詩了,然而他在生前為「批評家」所痛罵,至於有人說他是被罵死的,這或是過甚之詞,但也足以想見攻擊的猛烈了。
我們看著現代的情形,想到濟慈被罵死的事件,覺得頗有不可思議的地方:為什麼現在的任何人都能賞識濟慈的詩,那時的堂堂《勃拉克烏特雜誌》(Blackwood's Magazine)的記者卻會如此淺陋,不特不能賞識而且還要痛罵呢,難道那時文藝批評家的見識真是連此刻的商人還不如麼?大約不是的罷。
這個緣故是,那時的趣味是十八世紀的,現在的卻是濟慈以後的十九世紀的了;至於一般批評家的程度未必便很相遠,不過各自固執著同時代的趣味,表面上有點不同罷了。現代的批評家笑著《勃拉克烏特》記者的無識,一面卻憑著文學之名,盡在那裡痛罵異趣味的新「濟慈」,這種事情是常有的。
我們在學校社會教育各方面無形中養成一種趣味,為一生言行的指標,原是沒有什麼稀奇,所可惜者這種趣味往往以「去年」為截止期,不肯容受「今天」的事物,而且又不承認這是近代一時的趣味,卻要當他作永久不變的正道,拿去判斷一切,於是濟慈事件在文藝史上不絕書了。
所以我們在要批評文藝作品的時候,一方面想定要誠實的表白自己的印象,要努力於自己表現,一方面更要明白自己的意見只是偶然的趣味的集合,決沒有什麼能夠壓服人的權威;批評只是自己要說話,不是要裁判別人:能夠在文藝批評裡具備了誠和謙這兩件事,那麼《勃拉克烏特》記者那樣的失策庶幾可以免去了罷。
以上的話,不過為我們常人自己知道平凡的人而說,至於真是超越的批評家當然又當別論了。我們常人的趣味大抵是「去年」的,至多也是「當日」(Up to date)的罷了,然而「精神的貴族」的詩人,他的思想感情可以說是多是「明天」的,因此這兩者之間常保有若干的距離,不易接觸。我們鑒於文藝史上的事件,學了乖巧,不肯用了去年的頭腦去呵斥明天的思想,只好直抒所感的表白一番,但是到了真是距離太遠的地方,也就不能再說什麼了,在這時候便不得不等真的批評家的出現,給我們以幫助。
他的批評的態度也總具著誠與謙這兩件,唯因為他也是「精神的貴族」,他的趣味也超越現代而遠及未來,所以能夠理解同樣深廣的精神,指示出來,造成新的趣味。有些詩人當時被人罵倒而日後能夠復活,或且成為偶像的,便都靠有這樣的真批評家把他從泥裡找尋出來。不過這是不可勉強的事,不是人人所做得到的。平凡的人想做這樣的真批評家,容易弄巧成拙,不免有棄美玉而寶燕石的失著,只要表現自己而批評,並沒有別的意思,那便也無妨礙,而且寫得好時也可以成為一篇美文,別有一種價值,別的創作也是如此,因為講到底批評原來也是創作之一種。
一九二三年二月
最佳賣點 : 在文學中尋求慰藉 在文章中打破束縛
在文藝中客觀評論 在文字中發掘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