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略講 一
作者 | 南懷瑾/ 講述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宗鏡錄略講 一: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宗鏡錄》為中國佛教傳世的經典名著。作者永明延壽禪師生於唐末五代,為禪門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見於當時禪宗徒眾因未明佛法 |
作者 | 南懷瑾/ 講述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宗鏡錄略講 一: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宗鏡錄》為中國佛教傳世的經典名著。作者永明延壽禪師生於唐末五代,為禪門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見於當時禪宗徒眾因未明佛法 |
內容簡介 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 《宗鏡錄》為中國佛教傳世的經典名著。作者永明延壽禪師生於唐末五代,為禪門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見於當時禪宗徒眾因未明佛法而起的種種流弊及諍論,乃邀集天台、賢首、慈恩三宗知法比丘,互相問難,自己則以禪宗心要加以折衷,著成此書。 書中引據佛經及中印聖賢論著,達三百本之多,「和會千聖之微言,洞達百家之祕說」,這在中印有關佛學論著中,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宗鏡錄》成書千載,歷宋元明清各朝,廣受好評,凡通曉中國佛教史者,無不知其影響之深遠;然其規模宏遠,辭美旨深,現代人恐已不易領會。南懷瑾先生有鑑於此,乃就此書旨要,深入淺出,詳加剖示,為有志研究之讀者學人,指點迷津。
作者介紹 南懷瑾南懷瑾(1918 03 18~2012 09 29)樂清南宅殿后村人。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抗日戰爭中投筆從戎,躍馬西南,籌邊屯墾。返蜀後,執教於中央軍校軍官教育隊。旋即潛心佛典,遁跡峨嵋大坪寺,閱藏三年。後講學於雲南大學、四川大學等校。赴台灣後,曾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等校任教。1984年後旅居美國、香港;2004年起寓居中國,至2012年於江蘇吳江太湖大學堂辭世。在港、台及居美時期,曾創辦東西方文化精華協會總會、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美國維吉尼亞州東西方文化學院、加拿大多倫多中國文化書院、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並關心家鄉建設,1990年泰順、文成水災,捐資救患,並在溫州成立南氏醫藥科技基金會、農業科技基金會等。又將樂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為老幼文康中心,且為廈門南普陀寺修建禪堂,倡建金溫鐵路。南懷瑾先生生平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素有禪學大師、國學大師種種稱譽,至晚年仍講學著作不輟,可謂為文化事、為生民事,摩頂放踵,鞠躬盡瘁矣。曾講學歐、美、日各國,美國華盛頓大學尚設有南懷瑾學院。其門生博士,自出鉅資,用其名義在國內創立光華獎學基金會,資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學,嘉惠研究師生等舉。要之:其人一生行蹟奇特,常情莫測,有禪學大師、國學大師種種稱譽,今人猶不盡識其詳者。近年為重續中華斷層文化心願,致力提倡幼少兒童智力開發,推動讀經及中、英、算並重之工作。又因國內學者之促,為黃河斷流、南北調水事,倡立「參天水利資源工程研攷會」,作科研工作之先聲,不辭勞瘁,不避譏嫌云云。
產品目錄 出版前言 永明延壽禪師傅 第一講 情想搓成捆仙索 一部偉大的哲學鉅構 文字障為中華文化雪上加霜 百家爭鳴是吉是凶 帝王之才好出家 事理圓融的實踐者 佛教的心物一元絕對論——性空緣起 眾生對宇宙第一因的困惑 念動世界起 輪迴如幻影 情想搓成捆仙索 第二講 坦坦覺路作迷途 佛法的形上學可與《易經》合參 佛曰不可說 世上庸人多 誰家不發無明火 心的分裂 禍由人興 性相近習相遠 莫落斷常見 第三講 如幻似真情何堪 涅槃非斷滅 科學教育的藝術化 佛法“空”與“有”的爭論 如真似幻 即此用離此用 萬變不離其宗 石頭傳大法 了即業障本來空 人我如虎 貪靜成病 第四講 莫教纖指誤明月 動靜皆幻 背道馳更遠 觀心不可得 學劍向文殊 布袋裝神仙 這個! 禪教同一鼻 第五講 佛有一寶無處藏 見地與功夫到了沒有 我有一寶藏在那裡 斷惑證真 「慢」字非常重要 秘密都在你那裡 明心見性萬派朝宗 廣告學的祖師爺 人到無求心自平 百千萬劫難遭遇 第六講 回眸大千在 一切具足 心海捲起千層浪 碧海「情」天夜夜心 行六度成正覺 一樣米養百種人 禪宗的女性主義 討厭的「天花」 第七講 萬象森森一眼明 「緣」來如此 由濟公傳到紅樓夢 無我漢稱羅漢 心外求法生死路遙 世法千般用佛道一樣收 法界無界 真理唯一 成佛不由坐 妄動離道遠 你具不具眼 莫與「空」「有」作冤家 萬象森森一眼明 第八講 月色如水人如波 波水一個 酒仙知雨心 信口開河蜚語多 悟在細行里 表里不二 一鏡總鑒 神珠在手 騎牛覓牛 幻雲滿天疑無日 第九講 按部就班五階學 唯識史脈 疑古與實證 時間主義的歷史觀 心物一元 信、解、行、證 按部就班五階學 阿誰不歸一乘道 大智成大恩 實修莫空談 真布施無條件 真慈悲無你我 一雨普潤 春江水滿 第十講 牛馬道上話前因 歸家好安坐 福慧雙修 袈裟傳奇 一沙一塵皆妙諦 通玄峰頂不離人間 心鏡 唯識與因果 《易經》的因果觀 新舊之間 因果三式 一動不如一靜 因果同時 第十一講 古鏡平平輪迴長 禪無下手處 本體論的迷思 罪與罰 第一難信之法 三世唯心 自作自受 變男變女變變變 有因有果千差萬別 不昧因果 第十二講 狂禪報得一狐身 有因有果非自然 一了能百了 貪繩接欲索 為老子喊冤 狂禪報得一狐身 書毒 因果與平等 第十三講 命河推出因果浪 愛美好學佛 「愛」字何辜 佛的好心好報 夢幻非無 長在短里 生滅成因果 唯心緣起 往事只能回味 你相信前生嗎 心的變形 小動作大來由 無明緣行 生命的慣性作用 習在定中轉 前因後果須端詳 迷糊常伴善惡行 第十四講 心中自有黃金屋 滅障得自在 意解心自開 大自在心能轉物 暫時活著的人 我們的果報 同是天涯淪落人 大富法 貧富兩難 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一念之間 第十五講 隨緣了緣成佛緣 成佛因緣 隱身法的秘密 萬事皆休小乘果 行善不怕劫數長 往生淨土愛他鄉 華嚴世界隨處成 道在方便中 生命的完成 前因接後果 第十六講 恆河只有一粒沙 因果成雙成對 慈悲解脫之辨 電腦時代的因果 華嚴法界觀行 全真的佛法 恆河只有一粒沙 密法密不透風 變與不變是兩頭話 永遠的春夏秋冬 萬法無咎錯在你 莫將法王變魔王 方便在善巧 一超直入如來地 第十七講 法爾如是水同雲 都是因果 因果不二 離四句、絕百非的中觀哲學 流變 緣起不礙性空 無常不是鬼 因果無時空間隙 絕對唯心論的佛法 達摩祖師的留影神功 你是誰 如何安心 第十八講 不費一字三藏全 莫錯用心 做人要老實 神無方 心動干戈聲即響 思與想 禪和教 萬法盡在不言中 眼高手低 侗為病 三種心態 四種體相 因緣果報由識定 第十九講 醒來乾坤是個眼 實證的心物一元論 一心清淨萬法圓融 要能空能有 須知微細心相 小心患上宗教病 臨終見真章 知識也會誤人 現量生妙智 佛眼照大千 螺螄殼裡死人無數 心明幻滅 黃葉止兒啼 第二十講 多聞如燭助道明 識身合一 即物即識 覺受為修道大障 精神在肉體中輪迴 是非圈多幻想狂 愛來怨去死去活來 慧舟能渡生死海 文殊罵阿難 知行合一無心跡 蟲畫符 蛤蟆神功 智光如日耀大千 多聞如燭助道明
書名 / | 宗鏡錄略講 一 |
---|---|
作者 / | 南懷瑾 講述 |
簡介 / | 宗鏡錄略講 一: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宗鏡錄》為中國佛教傳世的經典名著。作者永明延壽禪師生於唐末五代,為禪門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見於當時禪宗徒眾因未明佛法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6059261 |
ISBN10 / | 986605926X |
EAN / | 9789866059261 |
誠品26碼 / | 2681886714007 |
頁數 / | 512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宗鏡錄》成書千載,歷宋元明清各朝,廣受好評,凡通曉中國佛教史者,無不知其影響之深遠;然其規模宏遠,辭美旨深,現代人恐已不易領會。南懷瑾先生有鑑於此,乃就此書旨要,深入淺出,詳加剖示,為有志研究之讀者學人,指點迷津。
自序 : 出版前言
《宗鏡錄》為中國佛教傳世的經典名著,作者永明延壽禪師生於唐末五代,為禪門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見於當時禪宗徒眾,不看經教,「唯專己見,不合圓詮,或稱悟而意解情傳,設得定而守愚闇證」的弊端,以及當時天臺、賢首、慈恩三門宗徒,未見佛法全貌,不能融通所產生的諍論,乃邀集此三宗知法比丘,互相問難,而由他以禪宗心要加以折衷,著成此書。
作者為使人斷除疑惑,書中引據佛經及中印聖賢論著,達三百本之多。這在中印有關佛學論著中,是,而至今仍未曾有過的。難怪他自許本書「和會千聖之微言,洞達百家之祕說」、「是千聖入門之道,諸佛證真之道」。而他確實也不負此壯言,千載以下,歷宋元明清,以至現代,廣受好評。凡通曉中國佛教史者,無不知此書影響之深遠。深研禪教之雍正帝,甚至以他為「震旦第一導師」,並以《宗鏡錄》為「震旦宗師著述中第一妙典」。即使以今天來看,此贊語仍未為過。
惟《宗鏡錄》規模宏遠,辭美旨深,現代人恐已不易領會。南師懷瑾先生有鑑於此,自一九八○年起,就此書旨要,深入淺出,詳加剖示,指點迷津。於台北每週開講一次,為時兩年,圓滿結束。不久,懷師遠赴美國。
後來,懷師又從美國移住香港。一九九○年,我當面請示,希望整理有關唯識的講述。懷師卻囑咐先整理《宗鏡錄》的講述,並當場命名為《宗鏡錄略講》。
我回台北後,即獲諸同學踴躍發心,把錄音帶整理成初稿。其中大半由王澤萍負責,其餘由圓觀師、朱信洪、施玉雲、餘紹光、李茵麗、李燕華分擔,非常感謝他們的辛勞。然後,我再以錄音帶核訂文稿,為便於初學,乃酌附編按,以減少查尋之苦。並請葉柏樑老師加上精彩的標題後,於《十方月刊》開始長達八年多的連載,受到海內外廣大讀者的喜愛。
誰知全文刊登結束後不久,就出現在網路上,既未獲授權,擅自改編流傳,又校刊殊多失誤。有鑑於此,乃重新打字,並請葉老師一齊仔細修訂。五校稿後,即送呈懷師審訂。懷師認為其中可以補充很多資料,希望我隨侍身旁,以便他每天撥冗一齊審訂三五頁。惟我由於諸多因素,深歉未能答應。
後來懷師遷往上海,復又移駕太湖大學堂。想起昔日遵囑在台北編輯《大學微言》後,再攜往香港,懷師即請諸同學輪流誦讀,眾無異議,再帶回付印的往事。即曾多次前往請示,是否可以比照往例,在需要補充的地方略作提示,讓我將文稿帶回台北,以便遵示補充資料,但都未獲俯允。
而今懷師已完成其時代使命,親近五十年的歲月歷歷如目,已難酬報師恩。猶憶一九七○年,懷師創立「東西精華協會」之際,即想略盡綿薄,重刊絕版多年的《禪海蠡測》。懷師則說:我的書不急,先把我老師的書重印出來。隨即出示鹽亭老人所著《維摩精舍叢書》木刻版本。再版後,深受識者珍惜。蜀地一脈禪炬,乃得重燃於寶島。又憶協會成立後,懷師首次主持小型禪七,晚上小參時,泫然說道:老師交棒到我手上,卻還找不到誰可以接棒。轉眼之間,懷師多年春風化雨,早已桃李滿天下,當可告慰鹽亭老人。而在圓寂之前,終於託人找到為避文革動亂,而四處遷移的太老師靈骨,並建寶塔,永誌終生繫念之情。
竊思懷師所留此件講稿,雖未能如願補充資料,但如宋代戴侗於《六書故》所說:「欲於待,則書之成未有日也。」此稿雖非完善,但其中充滿懷師盛年時期所宣露的慧命光芒,仍應出版,使慧光普照,傳佈久遠。為求慎重,再次煩請葉老師一齊重新修訂。如仍有失誤之處,其咎在我,歡迎不吝指正。
為使讀者對《宗鏡錄》作者多所了解,增附多年前所撰《永明延壽禪師傅》,以供參考。
周勳男
內文 : 一部偉大的哲學鉅構
宋代有兩部名著在文化上具有卓越的貢獻。一部屬於史學方面的,即司馬光歷經十九年時間所編撰的《資治通鑒》,另一部為哲學的著作,即永明延壽禪師(904~974)所撰寫的《宗鏡錄》。《資治通鑒》為大眾所熟知的,《宗鏡錄》則不然,因此想對它作一番研究,這是我們這次開講《宗鏡錄》的第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大家不管學顯、學密,對於佛學理論還是搞不清楚,都在這盲修瞎煉,因此必須加強研究,而《宗鏡錄》概括了整個大、小乘經典的精華,是六十部大經論與三百多部顯密思想的結晶,非常應機。
現在一般流通的《佛學概論》,很多都有問題,因此我常建議同學們要看真正的概論。什麼是真正的佛學概論?如印度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無著菩薩的《瑜伽師地論》;中國智者大師的《摩訶止觀》、永明壽禪師的《宗鏡錄》和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這些古典論著,無論在學術思想或修持方面,才是真正的佛學概論,可是現代的人沒法子啃它。中國文化的病根到了現代真是越來越嚴重了。
文字障為中華文化雪上加霜
研究《宗鏡錄》,也為了研究中國文化的根,就要懂得如何讀古書、作古文。沒有辦法看古文,就沒有辦法寫作古文;雖然也有人能夠看懂,到底不夠深入。現在的青年學生寫古文,新、舊摻雜,搞不清楚。全新倒可以,全舊也好,可是新舊湊在一起,卻湊不好。尤其是研究佛學的同學,古文寫的佛經更看不下去,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們整個民族文化,再過二、三十年,不得了!會沒有根了,非常嚴重。因此,我提倡《宗鏡錄》,不但對於佛法修證,對於中國佛法如天台宗、華嚴宗、禪宗、密宗、唯識宗等有個深刻的了解,並且對於中華文化、文字寫作與文學境界,都可以有相當的體會。
《宗鏡錄》的文字很淺,但它保持了唐代以後文學駢體的風格,差不多都是四六的句子。從書中可看出宋代文學及文化的氣韻,平淡之中具有不凡的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