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中的愛: 德蕾莎姆姆的心靈黑夜 | 誠品線上

I Loved Jesus in the Night: Teresa of Calcutta- A Secret Revealed

作者 Paul Murray
出版社 光啓文化事業
商品描述 暗夜中的愛: 德蕾莎姆姆的心靈黑夜:,自從德蕾莎姆姆去世後,世人才從她私下往來的信件裡,明白她經歷了多年心靈黑夜的磨難――極其渴望天主,但天主卻像是缺席了,沒有回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自從德蕾莎姆姆去世後,世人才從她私下往來的信件裡,明白她經歷了多年心靈黑夜的磨難――極其渴望天主,但天主卻像是缺席了,沒有回應。 什麼是心靈的黑夜?這經驗有什麼意義? 本書作者曾與德蕾莎姆姆多次近距離接觸,並從十字若望、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本篤十六世等的作品中,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我們認識心靈黑夜的意義。 這經驗不僅可能發生於宗教人士身上,也可能是人類經歷苦難時的共通處境,這有限人性所體會到的晦暗,不僅是徹底淨化根植於靈魂深處的創傷與不足,透過這內在朝向天主的旅程,也帶領我們找到未曾想像過的光明。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保祿•麥睿保祿•麥睿 ( Paul Murray, O.P. ),愛爾蘭人,道明會士,詩人,羅馬宗座天使大學靈修學院院長,教授。2012年被道明會授予神學大師 ( Master in Sacred Theology ) 榮譽稱號。麥睿神父寫了許多書,其作品於愛爾蘭、英國及美國出版。包括 In the Grip of Light : The Dark and Bright Journey of Christian Contemplation、Scars: Essays, Poems、Meditations on Affliction、Aquinas at Prayer: The Bible, Mysticism and Poetry、 Saint Catherine of Siena: Mystic of Fire, Preacher of Freedom等作品和四本詩集。麥睿神父居住於羅馬,他以演講聞名美國各地。近年同時任職於教廷封聖部。他亦曾擔任羅馬聖多瑪斯公學神師多年。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007 致謝 011 一 一個關於飢渴的教導 013 二 光彩,黑暗 017 三 「天主願意使用空無」 021 四 羅馬相遇 025 五 黑暗中的聖者 035 六 黑夜的意義 039 七 黑夜的種類 045 八 無信仰者的感受 053 九 「耶穌在哪裡?」 057 十 缺席和臨在 063 十一 基督徒的信德與黑夜 069 十二 悖論或矛盾? 077 十三 黑暗的閃耀之光 083 十四 「空無」的禮物 089 十五 彌撒中的德蕾莎姆姆 093 十六 愛的使命 097 十七 德蕾莎姆姆和里修的德蕾莎(小德蘭) 103 十八 愛的要求 109 十九 降服的恩寵 115 二十 深遠的視野,簡樸的話語 119 廿一 一個小奇蹟? 125 廿二 自由和喜樂的精神 129 廿三 人間和天上 137 廿四 一份禮物,一份祝福 141 註釋 147

商品規格

書名 / 暗夜中的愛: 德蕾莎姆姆的心靈黑夜
作者 / Paul Murray
簡介 / 暗夜中的愛: 德蕾莎姆姆的心靈黑夜:,自從德蕾莎姆姆去世後,世人才從她私下往來的信件裡,明白她經歷了多年心靈黑夜的磨難――極其渴望天主,但天主卻像是缺席了,沒有回
出版社 / 光啓文化事業
ISBN13 / 9789575469993
ISBN10 / 9575469992
EAN / 9789575469993
誠品26碼 / 2682338461005
頁數 / 17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X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什麼是心靈的黑夜?這經驗有什麼意義?   

本書作者曾與德蕾莎姆姆多次近距離接觸,並從十字若望、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本篤十六世等的作品中,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我們認識心靈黑夜的意義。

試閱文字

導讀 : 前言

  德蕾莎姆姆於一九九七年逝世。自那時起,她經歷了漫長黑夜的驚人證據逐漸揭開了。相關證據(她稱之為她﹁最深的祕密﹂),現在已完全公諸於世, 許多人為之驚訝並感到困惑。開始有人提出之前從未想過的問題,提問者不僅是俗世媒體,也有許多關切此問題的信仰者。他們問,有沒有可能,多年來, 德蕾莎姆姆在某種程度上欺騙了這世界,她是否不得不隱藏她所承受的痛苦? 或者她只是受苦於某種憂鬱?或者,到最後,她其實失去了她的信仰?

  數年前,當我最初開始寫這作品時,除了是想記下一些個人對德蕾莎姆姆的回憶外,也希望對於她承受了那麼多年的「黑暗」 之奧祕與意義,提供一個簡短的省思。我的目的始終如此。但現在,透過這些日子出現的各種迷茫與困惑,我還希望:對於近幾年來針對德蕾莎姆姆經歷之黑夜的迫切提問,這本小書的回覆是個拋磚引玉的開始。

  當然,我很清楚,有許多人對德蕾莎姆姆的了解,遠比我對她的認識,更全面也更深入。儘管如此,我仍相信,對於一位偉大聖人直接、切身的了解—無論那個認識是多麼微小和有限—皆有其價值,以此信念,我認為值得於這些書頁之間,寫下我和「 加爾各答的聖人」 會面的簡要記錄。我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使我同時代受德蕾莎姆姆吸引,卻未有機會在她活著時遇見她的人,藉著閱讀本書所記載的幾個小故事和逸聞趣事,而能夠,有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和她相遇,不是把她當作過往那種抽象的聖德人物—一個被敬仰的石雕像—而是能像我認識她一樣,認識一位活生生的女性,一位活生生的聖人。



一 一個關於飢渴的教導

  三十多年前,是我第一次得見德蕾莎姆姆。那次相遇純屬意外,我不是在窮人中最貧窮者所在的加爾各答街道,不是在照顧瀕死者的安養院,也不是在孤兒院裡,而是在羅馬一間普通的大學教室裡,遇見她。就像那時世上其他人一樣,我也曾經聽聞她對赤貧者的大愛與善舉。但這些,對於在第一次相遇中,她對我造成的衝擊,絲毫沒有任何幫助。她大約講了三十分鐘的話,以祈禱開始,也以祈禱結束。好幾個月以來,我和我的學生,在那間教室,已經聽聞許多人發表許多高見。但我卻從未體認到,如此簡樸直率的話語,能這樣深入地穿透人的心思意念。

  實在難以描述德蕾莎姆姆說話的音質。當她說話時,所說的,不只表達了思想,或是信念,更好說是表達了她這個人。她說得不疾不徐,聲音雖然低沉,卻並不憂傷。有一次或兩次,她重複了一兩句新約中的經文,但她說的第一句話,卻是關於飢渴:「耶穌已將窮人的餓,化為祂自己的餓;將他們的渴, 化為祂自己的渴。祂是那樣的靠近我們,難道我們要轉身走開嗎?」 然後, 他引用《若望壹書》說:「如果你不愛自己看得見的鄰人,怎麼能夠說你愛自己看不見的天主?」她談了一會兒世間苦難的程度,以及窮人必須忍受的巨大艱困。但她立刻接著說,或許世界上最大的飢渴,最可怕的痛苦,並不是物質方面的貧窮或剝奪;而是不被需要、被人遺忘、或被拒絕、無人可依之苦。

  三年後,在一九七七年六月十日,我在英國劍橋再次遇見德蕾莎姆姆。這次, 我有機會和她單獨談了一會兒。當下觸動我的,如同歷年來那些有幸遇見德蕾莎姆姆的人所說的,是那閃現在她面容上的璀璨喜樂,一種使她的表達煥發著光彩的喜樂。那令我不禁好奇,在我的一生中,是否曾遇過誰,也有那樣照人的光彩。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