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祿獄中書信詮釋: 得撒洛尼前書、斐理伯書、得撒洛尼後書、哥羅森書、厄弗所書 | 誠品線上

First Thessalonians, Philippians, Second Thessalonians, Colossians, Ephesians

作者 Vincent M. Smiles
出版社 光啓文化事業
商品描述 保祿獄中書信詮釋: 得撒洛尼前書、斐理伯書、得撒洛尼後書、哥羅森書、厄弗所書:聖經學界一般稱《斐理伯書》、《哥羅森書》、《厄弗所書》及《費肋孟書》四封書信為「保祿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聖經學界一般稱《斐理伯書》、《哥羅森書》、《厄弗所書》及《費肋孟書》四封書信為「保祿獄中書信」,因為這四封書信中都宣稱保祿(作者自稱)寫信時正被監禁。但New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套書的編者把《費肋孟書》併入「保祿牧靈書信」中。為此,本書取名為《保祿獄中書信詮釋》,乃根據「小盤石聖經研讀課程」的書名(Letters from Prison),並依照New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第八卷的順序作編譯:兩本保祿親寫的《得撒洛尼前書》及《斐理伯書》在先,另三本《得撒洛尼後書》、《哥羅森書》、《厄弗所書》在後。本詮釋書根據保祿宗徒的神學觀點,逐章逐節詮釋這五封書信的經文。其中尤為精彩的,是保祿提出了「宇宙性基督論」,把耶穌的先存性意義、基督是萬有的根源與終向,發揮得淋漓盡致。本書最後亦附有「小盤石聖經研讀課程」,無論對個人或團體查經,都提供了最新也最佳的讀經指南。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Vincent M. Smiles活水編譯小組 胡國楨神父/審訂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輔大神學叢書「活水專輯系列」序 初譯者感言之一(鄒世亮) 初譯者感言之二(古蘭貞) 編者的話(胡國楨) 聖經新舊約各卷名稱及其簡稱對照表 本詮釋書總導言 《得撒洛尼前書》 導言 致候與感恩(一1~10) 保祿與本教會的關係(二1~三13) 勸修聖德(四1~12) 末日的景況(四13~五11) 最後的訓示與祝福(五12~28) 《斐理伯書》 導言 致候及感恩(一1~11) 福音不可抵檔的進展(一12~26) 鼓勵和指導(一27~二18) 旅行的計劃(二19~三1) 謹防異端(三2~11) 邁向基督的旅程(三12~21) 最後的呼籲與祝福(四1~23) 《得撒洛尼後書》 導言 致候及鼓勵(一1~12) 末世的預兆(二1~12) 代禱與祝福(二13~三18) 《哥羅森書》 導言 致候及感恩(一1~14) 基督為萬有的根源與終向(一15~23) 宗徒受苦的意義(一24~二5) 惟藉信德才可得救(二6~三4) 相稱於基督的生活(三5~四6) 結語(四7~18) 《厄弗所書》 導言 致候與感恩(一1~12) 在基督內教會的一體(二1~22) 為信徒祈禱:奧秘的啟示(三1~21) 在基督內成長(四1~16) 從黑暗到光明(四17~五20) 家規(五21~六9) 最後的勸勉(六10~24) 學術性研經討論課題 小磐石聖經研讀課程─得撒洛尼書信等的研經指南

商品規格

書名 / 保祿獄中書信詮釋: 得撒洛尼前書、斐理伯書、得撒洛尼後書、哥羅森書、厄弗所書
作者 / Vincent M. Smiles
簡介 / 保祿獄中書信詮釋: 得撒洛尼前書、斐理伯書、得撒洛尼後書、哥羅森書、厄弗所書:聖經學界一般稱《斐理伯書》、《哥羅森書》、《厄弗所書》及《費肋孟書》四封書信為「保祿
出版社 / 光啓文化事業
ISBN13 / 9789575468071
ISBN10 / 9575468074
EAN / 9789575468071
誠品26碼 / 2681010519003
頁數 / 25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編者的話

胡國楨

本詮釋書譯自美國Liturgical Press出版的The New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套書(2005~2006)第八卷,原書名
很長:First Thessalonians, Philippians, Second Thessalonians,
Colossians, Ephesians,直接譯為中文是《得撒洛尼前書、斐理
伯書、得撒洛尼後書、哥羅森書、厄弗所書》。不過,小磐石
聖經研讀課程(Little Rock Scripture Study的小組聖經研讀手冊)卻簡單
扼要地把書名定為Letters from Prison,活水編譯小組決定跟隨
此方式,把本詮釋書取名《保祿獄中書信詮釋(附:得撒洛尼前後
書詮釋)》,但各書信的先後仍依The New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第八卷的排序:兩本保祿親自寫的(《得撒洛尼前書》
及《斐理伯書》)在先,其餘三本(《得撒洛尼後書》、《哥羅森書》、
《厄弗所書》)在後;所附「小磐石研經課程」的進度,則依Little
Rock小組的先後順序。

聖經學界一般稱《斐理伯書》、《哥羅森書》、《厄弗所
書》及《費肋孟書》四封書信為「保祿獄中書信」,因為這四
封書信中都宣稱保祿(作者自稱)寫信時正被監禁。但是,New
Collegeville Bible Commentary套書的編者,把《費肋孟書》與
聖經學界稱作「保祿牧靈書信」的《弟茂德前、後書》及《弟


鐸書》共列一冊,編入第九卷,顯然是因為這四封書信有共同
特色:都是寫給個人的私函。

這一本新約的詮釋作品很精彩。一方面,因為保祿獄中書
信的特色是提出了「宇宙性基督論」,也把耶穌基督的先存性
意義說得很清楚。尤其把「基督是萬有的根源與終向」的理論
發揮得淋漓盡致。另方面,《得撒洛尼前後、書》也在默示文
學的氛圍下,把末世基督再來的期待描寫得很傳神。

誠如前面幾卷〈編者的話〉說過1:以往,西方教會的聖經
(包括《思高本》),都把保祿用的dikaiosyn.這個希臘字譯為「正
義」(拉丁文iustitia;英文justice;中文就是譯為「正義」)。其實,一
般所說的「正義」是希臘羅馬文化中的法律觀念,有以用天秤
來稱的「公平」之意,但這不是希伯來文化中「義」的概念。
希伯來文化中「義」的核心意義,與中國人所說的「義」的概
念有點像:都是指「人際互動關係上的忠誠度」。因此,保祿
在此用dikaiosyn.這個希臘字來表達「人與天主間的正確良好關
係」(righteousness)。因此,本詮釋書的中本將此字譯作「義德」,
《思高本》的譯文中全部的「正義」,我們也都改做「義德」:
《斐理伯書》中有五處(斐三6、9 [三次],四8);《厄弗所書》
中有三處(弗四24,五10,六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