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攜手 | 誠品線上

La rencontre des humanités et la découverte de l’Évangile

作者 陸徵祥
出版社 光啓文化事業
商品描述 人文攜手:本書作者陸徵祥神父,是清朝末年的外交官,民國初年擔任過內閣總理及外交總長,曾代表中國出席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由於中國受到不公待遇而拒絕簽字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陸徵祥神父,是清朝末年的外交官,民國初年擔任過內閣總理及外交總長,曾代表中國出席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由於中國受到不公待遇而拒絕簽字。他在比利時籍的夫人去世後,棄俗修道,加入天主教本篤會,在比利時布魯日聖安德魯修院進修,晉升神父,最後並在該院去世,本書是他去世後不久出版的遺著。 由於陸氏是學語言出身,深知中文乃視覺之表意文字,而與西方之字母發音不同。本書中他向西方人士指出中文之簡潔豐富及細緻。他更欲匯合中西之人文傳統,在此提出了根本的看法。他從「孝」字切入,從中文的新譯聖經中發現耶穌是典型的孝子,是全能唯一之父的完滿之子。耶穌,作為子,「顯示」了父,並同時把父「帶給我們」。基督的孝道是我們的贖罪,我們的救恩,以及永恆生命的根源。耶穌引我們從「人」的孝道而入於「祂」的孝道,使我們以祂的孝道作我們的孝道,因而把我們受造之人與在天大父相連。陸氏闡釋由孝敬雙親到尊敬師長,最後延伸此大孝到敬拜天地的大父母,完成了他的思想體系。絢爛歸於平淡,一位曾在億萬人之上的中國總理化成歐洲古老隱修院的修道人,其間的思想轉折以及其終生致力的天儒交流,都可以在此書中一窺究竟。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陸徵祥■譯者簡介趙燕清、潘玉玲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韓德力)導言第一章 字母語言與表意語言第二章 表意文字,人文主義的大門第三章 從中國人文主義到福音的啟示第四章 漢語《若望福音》第五章「活生生的現實」結論致同胞的一封信陸徵祥生平簡介後記 人間四月芳菲盡!(古偉瀛)

商品規格

書名 / 人文攜手
作者 / 陸徵祥
簡介 / 人文攜手:本書作者陸徵祥神父,是清朝末年的外交官,民國初年擔任過內閣總理及外交總長,曾代表中國出席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由於中國受到不公待遇而拒絕簽字
出版社 / 光啓文化事業
ISBN13 / 9789575467968
ISBN10 / 9575467965
EAN / 9789575467968
誠品26碼 / 2680924651007
頁數 / 14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序



2014年5月23至24日魯汶大學南懷仁研究中心、天主教輔仁大學以及巴黎天主教大學共同召開國際學術會議,主題是「當東方與西方相遇」。提倡對話的確是南懷仁基金會之所以創立的原因,一年前我們才剛出版了黃家城神父著作的中譯本--《中國人的心靈與基督宗教》,在書的序言中我們解釋了出版此書的重要性與時效性。今日南懷仁研究中心出版了另一部重要的譯作,是由一位傑出的中國天主教人士--陸徵祥先生所寫,書名為《人文攜手》,原文是以法文寫成,可惜多年來一直沒有中文版的發行。在此,感謝趙燕清神父、潘玉玲女士的翻譯,這對致力於提倡東西方對話的我們而言,本書具有象徵性的意義。



輔仁大學的國際學術會議以及這本書的出版來的正是時候,因為從這舊的主題--「東西方對話」所發出的信號,顯示出它再度受到歡迎。當然我們也很清楚,自鴉片戰爭後這主題在歐洲和中國被廣泛地討論。1889年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寫下他著名的詩集--《東方和西方的民謠》(Ballad of East and West),其中第一句的內容為人所熟知--「東是東,西是西,兩者永遠不相遇」,從那時起這句子在無數的場合被引用,藉以表達一種懷疑東西方相遇的可能性,而歷史似乎也證實了如此。在歐洲和在中國,哲學家和政治家激烈地在討論這議題。馮桂芬和李鴻章都相信,要建立一新的中國,必須結合中國傳統思想和西方的知識;不過,梁啟超、陳獨秀、魯迅以及許多其他人,包括毛澤東在內都強烈地抨擊中國舊有的王道,並強調要以新知識取代之。義和團事變以及之後的文化大革命示意著中國拒絕西方的一切,不過在鄧小平宣佈開放政策之後,中國介紹的不只是經濟發展的新思潮,看來它重新評估了自身的傳統哲學以及文化,而這些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強烈攻擊的。



這不禁使我們質疑,在探索東西方相遇的可能性時,我們是否是位於這新努力的起點。無論如何,南懷仁研究中心相信這樣的原由,藉著出版這本陸徵祥神父的書,以及藉著與輔大和巴黎天主教大學合辦更多的學術會議,我們希望能夠對這樣的目標有所貢獻。在此,我們感謝趙燕清和潘玉玲的翻譯,並且感謝古偉瀛教授的協助修訂,陳聰銘博士幫忙核對法文原稿。特別一提的是,古教授是我們魯汶大學研究出版組的資深顧問,在校訂這本書的譯稿過程中他提供了我們相當多寶貴的意見。



吉卜林的詩並不容易正確地被理解,在此我們引用本詩的第一段,讀者可能會得到錯誤的印象,就像吉卜林本身並不相信東西方的相遇,也如同我們現在的年代中還有許多人仍然不相信一樣。不過在這裡我們必須引用整首詩的副歌,當中所透露的訊息是正面且清楚的:



東是東,西是西,兩者永遠不相遇。

直到塵世與天國即刻地站在天主偉大的審判座椅之前;

然而,那裡既沒有東方也沒有西方,沒有邊界,沒有繁衍也沒有出生。

當兩個強壯的男人面對面地站著,雖然他們是來自地球的兩端!



它意味著,當我們在尋求東西方的相遇時,除了藉由克服彼此的不同之處,我們也必須「尋求共同點」;而當人們這樣做的時候,最終會「面對面地」- --與他的夥伴在人性的層面上相遇並且發現,儘管有著文化與哲學觀念上的諸多差異--他從當中學會尊敬 -- 在這點上,東方人和西方人是非常相像的,也就是說,這樣的相遇是可能的。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