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盧雲一起祈禱15天 | 誠品線上

15 days of prayer with Henri Nouwen

作者 Robert Waldron
出版社 光啓文化事業
商品描述 與盧雲一起祈禱15天:本書內容包括:*盧雲的生平年表及著作書目*十五段默想,每段皆編入默想重點和反省材料亨利‧盧雲(HenriNouwen,1932-1996)是當代最偉大的靈修大師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盧雲的生平年表及著作書目十五段默想,每段皆編入默想重點和反省材料 亨利‧盧雲(Henri Nouwen, 1932-1996)是當代最偉大的靈修大師之一。他在荷蘭出生、受教育並晉升為司鐸;之後到了美國,在耶魯及哈佛大學神學院擔任教授,熱切地幫助學生與基督建立親密關係。當方舟團體創立人文立光邀請盧雲加入服事身心障礙者的行列時,他即放棄令人稱羨的學術生涯,前往加拿大多倫多的黎明之家,擔任本堂神父,服事身心障礙的人。從此,他才找到真正的家,一個在他之內基督所居住的聖所,而感到非常喜樂。但他內在的張力與能量仍驅使他藉由寫作和演講去接觸更多的人,忙碌的生活型態使他在1996年被心臟病所擊垮,奪走了他的生命。 盧雲辭世後,仍藉著他的著作為我們留下豐富的靈修遺產,透過閱讀他的作品,我們清楚看見:不管我們有多少瑕疵和不完美,天父依然以無比的愛來愛我們。本書作者帶領我們與盧雲共度15天的靈修旅程,以盧雲著作中的生命分享與故事,幫助我們祈禱,回歸慈愛天父的懷抱裡。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羅伯特‧伍尊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如何使用本書盧雲生平年表淺述盧雲引言第1天 無私的愛第2天 親密關係第3天 馬戲團第4天 梵谷第5天 隱修生活第6天 家第7天 聖像第8天 友誼第9天 盧雲與牟敦第10天 亞當第11天 生命之杯第12天 靜置的中心第13天 寫作第14天 死亡第15天 祈禱盧雲的著作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與盧雲一起祈禱15天
作者 / Robert Waldron
簡介 / 與盧雲一起祈禱15天:本書內容包括:*盧雲的生平年表及著作書目*十五段默想,每段皆編入默想重點和反省材料亨利‧盧雲(HenriNouwen,1932-1996)是當代最偉大的靈修大師之
出版社 / 光啓文化事業
ISBN13 / 9789575467609
ISBN10 / 9575467604
EAN / 9789575467609
誠品26碼 / 2680794631000
頁數 / 14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引言/ 羅伯特.伍尊

  我第一次接觸盧雲,是在麻省劍橋的聖保祿天主堂。那時他在哈佛任教,受
聖保祿堂的邀請前來演講。友人對我說,他是位極具說服力的靈修生活演說家,
叫我千萬別錯過他演說的機會。

  很幸運的,在擠滿了人的教堂裡,我還能找到座位。他的確是位強而有力的
傳道人。我這輩子都忘不了他那雙巨大的手,做著各種動作和手勢來強調重點的
樣子;而他的聲音,特別是他一口帶著荷蘭腔的英文,還為他的演講增添了某種
魅力。我也記得他演講中非常重要的信息:他呼籲人人要更親近基督,並與祂建
立更親密的關係。

  直到今日,我都還後悔當時沒有做筆記。我對他的印象完全是正面的:他所
透露的是一種真誠可信的靈修信息;我的另一位靈修導師牟敦,所傳達的信息同
樣也信實可靠。但盧雲與牟敦是截然不同的。牟敦的信息訴諸於理智,而盧雲則
訴諸於心。盧雲明瞭人對天主的渴望不在人的頭腦裡,而在人的心裡。關於這點
,十四世紀的一部論述:《不知之雲》(The Cloud of Unknowing)已經闡明:

「要觸及天主不能經由理智或頭腦,而要透過愛。」

  牟敦是天主教教義辯護家,盧雲不是。盧雲比較不關心神學的議題,而對靈
修比較有興趣。因此,他引領人接近天主的方法,不是透過神祕的抽象論述,而
是藉由他個人與基督的親密經驗,所以他才會對聽眾敞開他的心,與他們分享他
靈修旅程上起起伏伏的經驗與細節。而他的聽眾或讀者,即使不為他著迷,也會
受他感動,就因為他願意表現他原本的真我,願意從他司鐸的權威講座上走下來
,與我們每個人傾心交談。

  盧雲在荷蘭的年幼時期,大部分男孩都興高采烈地扮演牛仔、印第安人或玩
戰爭遊戲,但他最喜歡的娛樂卻是扮演司鐸。他的祖母注意到他的這個傾向,特
別請人為他製作祭服,並在閣樓設了一個聖壇專供他使用;他的弟弟通常扮演他
的輔祭,而他童年的玩伴則假扮成望彌撒的人。

  很明顯的,盧雲從早年就註定要當司鐸,這並不奇怪,因為他來自一個宗教
家庭,父母親都是信仰虔誠的天主教徒,他有一個姑姑獻身當修女,而且他的舅
舅安東(Anton)是荷蘭有名的司鐸。

  晉升司鐸之後,盧雲不願意站在司鐸的台座上主持彌撒。他寧可與信眾們同
肩並立,因為他想了解他們的痛苦、他們的焦慮、他們的恐懼、以及他們心理的
創傷。最重要的是,他想幫助他們,而不是只對他們傳道,或提醒他們要認罪悔
改。

  他發現自己有能力接受心靈的創痛並以此與人分享,所以他有能力幫助心靈
受創的人。在當時,司鐸對信眾公開分享自己的軟弱與傷痛是很不尋常的,於是
他開始引人注目。

  他看出現代的「核子人」與先前的歷史文化切割開來,因此也與曾經足以滋
養人的信仰養分切割開來(譯註:指十七至十九世紀在歐陸非常
盛行的無神論思想)。他清楚的看見存在主義的焦慮只會使人痛苦、分裂
、冷漠、無所適從。他了解榮格(Carl Jung)的智慧:現代的男男女女都在尋求
靈魂、尋求存在的根源、尋求那不可見者的真實。簡單的說,他們尋求天主,只
是很多人並不了解自己到底是在尋求什麼。他們確實失落了靈魂。

  盧雲在《負傷的治療者》這部開創性的著作裡言明:他相信為了幫助基督徒
,他必須承認並分享自己心靈的創痛。身為司鐸的人常常都會保持一種超然的姿
態,對生命的難題很快就提出輕易的解答,彷彿是專家一般。這樣的解答往往是
理論性的(因此沒有什麼價值),沒有實際經驗做根據。但盧雲不一樣,他體認
出基督徒面對現代生活所遇到的複雜難題;他承認與信眾一樣,經歷到相同的恐
懼與創傷──他與他們一樣,也常常感到孤獨、不快樂;他同樣也因為焦慮、憂鬱

而感到痛苦;他同樣也會無法接受自己、覺得自卑、沒有價值。

  他給人帶來的革命性信息就是:先認出我們的心靈創傷,再來要學會接受、
療癒這些創傷。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經由史上最偉大的革命家,耶穌基督,找到
治療的方法,因為耶穌不管我們原來如何,照樣接受我們、愛我們。要學習耶穌
的榜樣,就得先學會愛自己,因為唯有先接受並愛自己,我們才能接受並愛別人。

  從他母親身上,他學到了最個人的事,也是宇宙性的事。就像愛默森(Ralph
Waldo Emerson)這位偉大的美國思想家一樣,盧雲明白一件事:認識自己的人也
能了解他人。這世上所有的男人與女人組成了一個大家庭,因此我們個人的問題
也是宇宙共通的。經由學會自我接受,盧雲能深刻體會並同情他人的問題,如此
,使他能伸出手來迎接人。

  在聖母院大學、耶魯及哈佛,盧雲所教的課堂連走道都站滿了人,湧入他課
堂的特別多是年輕人,因為他所傳講的基督宗教跨越政治、社會以及宗教的藩籬
,沒有任何人被屏除在外。他給的信息其實很簡單:我們人生問題的解答就在我
們的心裡面、在我們自己的家裡面、在我們心的深處,也就是基督居住的地方(
而基督就是我們的真我)。

  大部分的人會認為在哈佛教書是功成名就的頂峰,但盧雲卻放棄如此光輝燦
爛的學術事業,而去與黎明之家的殘疾人士同住。黎明之家是文立光(Jean Vanier)
在加拿大多倫多市郊所設立的方舟團體。在黎明之家的生活與在哈佛的教書生涯
簡直天差地別。在那裡沒有人知道他是有名的演說家和作家,那裡的人既不能閱
讀他的著作,也無法理解他書中所講的道理。他們只把他看成是牧者。

  他受指派照顧一位重度身殘的年輕人,亞當。一開始為亞當洗澡、穿衣、照
顧他的需要等等,都非常考驗著盧雲的耐性;在早晨,他常因為無法趕快開始辦
公室的工作而感到焦慮。亞當令他必須放慢動作,但也因此讓他學會等待、脆弱
、以及沈默的靈修──這一切都不斷地轉化盧雲的生命。亞當的死令他心力交瘁;他承認所有他認識的人當
中,沒有人像亞當一樣讓他深刻地與上主連結。

  然而到最後,即使是亞當也無法讓他放慢腳步。盧雲內在的張力與能量驅使
他藉由寫作和演講去觸及更多的人。如此狂熱的生活作息終於在1996年徹底地把
他擊垮;心臟病發取走了當代基督宗教最偉大的靈修宗師之一的生命。

  我們這些存活下來的人是最幸運的,因為盧雲是個多產作家,有超過四十多
部的著作。他的著作構成了驚人的靈修遺產,在我們靈修的路上不斷地賜予我們
力量。我們可以一再地翻閱這些遺產,特別是當我們需要拯救的話語、需要有人
敞開心胸對我們說話,提醒我們基督的臨在,而且隨時準備幫助我們、原諒我們
、接受我們、愛我們──祂的愛永恆而且無私,是無條件的愛。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