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 2: 50+的自在活, 健康老
作者 | 李偉文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 2: 50+的自在活, 健康老:50+的生活品質完全取決於能走能跳、行動自如。養生不是為了讓自己活得久,而是要讓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好。據統計,只要活到五 |
作者 | 李偉文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 2: 50+的自在活, 健康老:50+的生活品質完全取決於能走能跳、行動自如。養生不是為了讓自己活得久,而是要讓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好。據統計,只要活到五 |
內容簡介 50+的生活品質完全取決於能走能跳、行動自如。 養生不是為了讓自己活得久,而是要讓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好。 據統計,只要活到五十歲以上,幾乎大部分人的預期壽命都會超過八十五歲。以前從退休到死亡很短,現在從退休到過世還有二十年、三十年。 誰不想恣意揮灑這段充滿可能性的生命歲月呢?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完成自己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然而,美好的事物並不是只要活得夠久就會自動出現,我們必須主動付出行動。因此走過青壯年,進入50+,除了調整心情與態度,從容看待年齡的增加,不管有時間沒時間,最重要的就是從現在開始力行養生,好好正視自己的健康,認真養護用了幾十年的身體。 畢竟,長壽理應是上天與時代賜予我們的禮物,失能的長壽卻將宛如天譴。 在人生的第三幕裡,沒有行動就不會發生。「退休」必須「永遠進行中」不但是未來的趨勢,也唯有退而不休,年紀愈長才愈能活出美麗的人生!
作者介紹 李偉文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座右銘是「一生玩不夠」,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 喜歡朋友與大自然,三十年多前曾擔任童軍團長,並在二十年多前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初期辦公室還設在自己的牙醫診所內。喜歡閱讀,所以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並且曾經擔任金鼎獎評審、全國好書及公務員專書閱讀甄選審委等。 相信影像對民眾的影響力,因此曾經擔任公共電視、華視電視公司的董事,並且陪著孩子從電影中進行生命教育的學習。 著作有《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活得興高采烈》、《迷路原為看花開》、《您撥的電話未開機》、《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只讀好冊》等。
產品目錄 PART 1 健康的心態 退而不休的自在 忘掉年齡才能保持活躍 名人的養生祕方 美好的生活不需要條件 積存時間,讓人生愈來愈美麗 練習寫自己的回憶錄 也談斷捨離 當個善用第三人生的金領銀髮族 練習一個人生活 創造獨處的神聖空間 最重要的人際關係在自己 不生氣的方法 只要有人還記得你 學習安慰朋友的方法 每個妻子都需要六個丈夫 退休男人當自強 PART 2 健康的身體 養生是為了活得好 這樣過生活,不生病 好好喝水保健康 學習認識益生菌 雞蛋是最完美的保健食物 多吃蔬果最健康 精製糖是頭號健康殺手 冬天還需要進補嗎? 九成的阿茲海默症可以預防 桌遊是保健良方 別再看電視了! 牙齒決定了我們會不會失智 多螢幕時代的眼睛保健 不要在街上運動 注射帶狀皰疹疫苗,解除體內的不定時炸彈 沉默殺手高血壓 膝蓋好,健康老 惱人的腰痠背痛 肌力訓練是活躍老化的關鍵 氣功與太極拳 務必小心冷氣病 認識西醫體系的限制 不亂傳健康養生訊息 PART3 健康的生活 老後兩代同垮與貧困世代 熟齡更該玩藝術 找雙好鞋上路去 說好一起變老 島內移居正流行 青銀共居創造雙贏 選擇一個理想的移居城市 談談帶長輩看病這件事 善用終活筆記調準生命的焦距 告別的姿勢 信仰安頓我們的生命
書名 / | 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 2: 50+的自在活, 健康老 |
---|---|
作者 / | 李偉文 |
簡介 / | 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 2: 50+的自在活, 健康老:50+的生活品質完全取決於能走能跳、行動自如。養生不是為了讓自己活得久,而是要讓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好。據統計,只要活到五 |
出版社 /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1381442 |
ISBN10 / | 9571381446 |
EAN / | 9789571381442 |
誠品26碼 / | 2681867731009 |
頁數 / | 240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50+的生活品質完全取決於能走能跳、行動自如。
養生不是為了讓自己活得久,而是要讓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好。
內文 : 忘掉年齡才能保持活躍
二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有先見之明:「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形容他老人家專心於學問時獲得的快樂,不只讓他忘掉了憂愁,甚至忘了吃飯,也完全忘了自己的年紀。
心中有所寄託,或者說得更積極一點,只要心中有所追尋,就會讓人忘食、忘憂、忘老。追尋不一定來自於發憤讀書,對於已屆熟齡的人來說,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與永恆的精神世界連結,或許更能達到「不知老之將至」的境界。
而「不知老之將至」這件事,對於一個人實質的健康與活力,非常重要。
有研究調查發現,需要整天穿制服的行業,比同年齡但可以自由穿著的人,精神較好,也比較不會生病。這是因為必須穿統一的制服,就不用思考該選擇什麼衣服才能搭配自己現在的年齡與身分,因此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年紀,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就能保持一致的活力,始終維持「無齡」狀態。
「不覺得自己老」這件事到底多重要呢?只要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年紀,潛意識就會讓我們做出適合那個年齡的行為,生理上也會呈現符合那個年齡的表現,因此我們不光是在言語中不要說自己老,連衣著裝扮、接觸的環境,都不要讓自己意識到老,那麼不管年紀多大,都能持續保有活力。
若你覺得怎麼可能,這未免太神奇了,其實近年已經有非常多研究與實驗證明,心理認知確實會影響生理表現。
心理學發現,人很容易被周遭環境或接觸的事物影響,那些我們並沒有意識到的「暗示」會潛藏在大腦內,並從我們的行為表現出來,這叫做「意念動作效應」。
紐約大學心理系教授就做過一個很出名的實驗。
首先把完全不知道老師要研究什麼主題的學生分成兩組,要求他們單純接受指示,從一個實驗室到另一個實驗實驗室,完成不同的任務。其中有個實驗室要求學生從五個字中隨便挑出四個字來造句,其中一組給的字句是中性的名詞,比如火車、傘、魚、黃色、家……,另一組則是與「老」相關的字,比如健忘、皺紋、失眠、重聽……。做完造句後,學生得依指示前往另一端的實驗室繼續進行不同的測驗,教授則偷偷測量學生走過去所花的時間。
結果發現,造句詞彙與「老」有關的那一組學生,走路速度比另一組慢得多,而且在實驗過程中沒有人發現教授給的字彙會交集到「老」,事後請學生回憶實驗過程,他們也確認並沒有任何關於「老」的念頭進入心中。
這個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即便學生沒有意識到,但他們的潛意識已經接受了暗示,促發了「變老」的想法,該想法連結到行為的改變,使他們連走路也顯得「老態龍鍾」。
另一個這三十多年來經常被引述的實驗則出自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艾倫.蘭格(Ellen J. Langer)。雖然她自認研究方式不是很正統,結果又太出乎意料,當年並沒有投稿到正式的醫學期刊上,但她的實驗真的是太經典了,啟發了其他學者設計許多類似的實驗,並獲得與她的結論相同的結果──我們如何看待變老這件事,會影響我們的整體身心靈,並表現在行為與各種生理數據上。
時間回到一九八一年,蘭格找了一處沒什麼人車的偏僻鄉下,租了一間修道院並加以改裝,讓整棟建築彷彿搭乘時光機回到一九五九年,屋內該有書報的地方全都擺上當年的雜誌與暢銷書,復古的黑白電視播放當年的電視節目。總之,屋內所有物品與裝飾全都是當年的,所有像鏡子這類看得到自身容貌的物品則全數移走,該擺相片的地方,擺的全是受試者一九五九年前拍的照片。
蘭格邀請了八位七十多歲的男性當作實驗對象,並在進行完整的身體檢查與測驗後,請他們住進這棟建築一星期,讓這八位男性雖然身處一九八一年,生活空間與大腦接收的訊息卻回到二十多年前。
一個星期後,蘭格帶他們離開,重新進行之前做過的檢測。測驗結果令人訝異,老人家們所有的健康指標都大幅改善了,而且走路速度較快、關節炎比較不痛、握力變強、姿勢挺直不再彎腰駝背,從記憶、視力到聽力都有改善,認知測驗的分數也提高了。蘭格邀來做獨立觀察的專家也表示,單從外觀來說,受試者看起來比之前年輕。
事實上,不必做實驗,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就能觀察到,即便同樣年紀,整天說自己老了的人,身體狀況似乎就是比自認還很年輕的人差。當然,我們不必刻意欺騙自己說自己還年輕、好勇逞強,但應從內在觀念、從正面看待老,不要歧視,甚至恐懼變老。
同樣地,整個社會應該調整看待高齡化社會的觀點,媒體不應該總是採取負面角度來威脅大眾。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就強調了長壽長者帶來的好處:「一個社會如果老年人口比例高,表示有大量經驗豐富的公民,將擁有我們祖先不曾擁有的資源:大量的優秀人員。資深公民擁有豐富的知識,優秀的情商,務實的技能,利用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為後代子孫著想,願意貢獻能力,以過去做不到的方式改善社會。」
的確,從個人到社會,面對壽命增加的生命之禮與整體社會的高齡化,我們有二種選擇,一種是浪費這項資源,繼續採取歧視的角度,另一種是擁抱長壽帶來的好處,並努力打造一個適合每一個人變老的世界。
答案顯而易見,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