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權謀、小丑: 民粹如何襲捲全球 | 誠品線上

Les Ingenieurs Du Chaos

作者 Giuliano da Empoli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政客、權謀、小丑: 民粹如何襲捲全球:臉書治國,想打贏選戰,得先當上社群網紅?當全球局勢一再證明好的演說家比好的政治家更受歡迎一場民粹高燒即將感染全世界義大利知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臉書治國,想打贏選戰,得先當上社群網紅? 當全球局勢一再證明 好的演說家比好的政治家更受歡迎 一場民粹高燒即將感染全世界 義大利知名記者、作家朱里亞諾.達.恩波利 揭發歐洲民粹崛起的鋒利之作 旅法作家林佑軒翻譯 ──失控小丑的政治狂歡節── 身處大數據時代,網路的匿名性帶來解放束縛的效應,我們在網上化名易容、無拘無束,每個人都從旁觀者轉為積極的參與者,不因收入或教育程度而蒙受差別待遇。網路帶來的平等,曾是顛覆獨裁政府的革命力量;如今,這股自由力量卻成為民粹製造者操弄選民的手法。同樣企求自由,翻天覆地的命運卻截然不同。為何民主走向如此? 義大利名記者、作家朱里亞諾.達.恩波利,以歐洲盛行千年的狂歡節隱喻這場襲捲全球的民粹風暴。正如狂歡節中群眾推舉小丑為王,取代正統繼承者;民粹領袖往往也宣稱出自庶民。他們的失言缺陷被美化為真性情;那些引起爭議的謀畫舉止,恰好顯現他們敢說敢做的卓爾不群;缺乏經驗則證明了他們不屬於精英的腐敗圈子,和人民站在同一陣線。選民的眼睛雪亮,這是思想自由的標誌,也是大眾取得的新勝利。 但恩波利卻洞穿這集體陷溺的謊言。民粹領袖善於操弄話術,只要切合人們的經驗與情感,假新聞抑或事實真相都不再重要;民粹領袖也非孤身的英雄,他的身後是一群抬轎高手、理論家、科學家及大數據專家,眾人共同推動一波波選舉高潮。貧窮階級的不滿情緒成為可提領的政治動能,政治鬥爭以簡單的二元對立重新表述,無論合理或荒謬,選民愈火大他們愈成功。大眾集體自戀的年代,每個人自認中立清醒,隨著選舉來到,又成了舉國皆輸。 從義大利「五星聯盟」崛起、英國脫歐至川普撬開白宮大門,恩波利的筆犀利報導那些令人血脈賁張且史無前例的「狂歡節故事」,揭露了民粹運動如何形塑而成。我們彷彿置身色彩繽紛的人物像畫廊,目眩神迷之際,他們正改變政治遊戲的規則和我們身處社會的面貌。面對這場無從規避的風暴,如何辨識民粹所帶來的危險,這本針砭全球政局之作,也許能為我們理出線頭、帶來前進的方向。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各界好評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朱宥勳│作家 李志德│端傳媒總編輯 沈伯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阿潑│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林雨蒼│自由軟體工作者、公民記者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廖雲章│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 (依姓氏筆畫排序) 民粹生於淺碟,始於壓力,但真正讓它茁壯的,是武器化的爭議訊息。然而,我們顧不了淺碟,對壓力解除顯得無力,更無法阻止訊息武器化──而我們即將面臨的,是一個無法回頭的意識爆炸。 ──沈伯洋 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這本書描寫了歐美近年的民粹政治,但在此刻的臺灣讀來,卻竟然會覺得那些故事都在描寫臺灣。顯然,我們正在經歷全世界都染上的一場政治高燒,這時候,正適宜看看別人的病態,然後在裡面反思自己的樣子。甚至,在裡面撿到退燒藥。 ──朱宥勳 作家 「民粹主義」、「反建制」是當前政治的熱點議題,特別與網際網路結合後的傳播、動員力道,極大地顛覆了傳統政治的運作習慣和規則。義大利「五星聯盟」的興起,是這一股潮流的標幟性事件。本書以剝繭抽絲的細緻手法,追索「五星聯盟」的歷史及各個組成部分。書裡的許多片段,肯定要讓當下此刻的臺灣讀者有種熟悉的代入感,這是本書的價值之一。但或許同樣重要的,是以「反建制」風潮為鏡,回頭檢視一直以來的政治運作,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如果民粹不是出路,那什麼才應該是? ──李志德 端傳媒總編輯 彷彿一夕間,民粹主義從歷史的灰燼中捲土重來,在這個熱愛自拍與社群網站的時代,找到了新的武器。點燃新式政治宣傳的糧草是負面情緒,它確保了假新聞跟陰謀論的網路流量,它不單純是宣傳工具,而是凝聚向心力的絕佳媒介。對民粹主義的信眾來說,專業查核過的事實真相是不算數的,與他們個人經驗與情感相符,才是真相。「不管你信不信,總之我是信了!」就這樣,民粹席捲了全球。這本書寫的不只是歐美的故事,也是臺灣的。 ──廖雲章 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朱里亞諾.達.恩波利朱里亞諾.達.恩波利Giuliano da Empoli 義大利籍作家、記者。生於1973年的巴黎近郊,擁有羅馬大學法學學位、巴黎政治學院政治學學位。他曾任義大利翡冷翠文化副市長及前首相倫齊(Matteo Renzi)的政治顧問,主持過義大利政論節目,也常在法國電視台現身。他二十二歲時寫下第一本書,暢談義大利年輕世代遭遇的困難,引起全國激辯,因此被《新聞報》(La Stampa)選為年度人物;至今出版了十幾本著作,分析社會動力與變遷、新經濟對政治的影響等。林佑軒林佑軒 寫作者、翻譯人。臺灣大學畢業,巴黎第八大學文學創作碩士修業中。 曾獲聯合報文學獎小說大獎、臺北文學獎小說首獎、臺大文學獎小說首獎等項,入選《九歌年度小說選》、《七年級小說金典》、《我們這一代:七年級作家》等集,並獲二○一四年文化部藝術新秀。現定期為《聯合文學》、《幼獅文藝》執筆法語圈藝文訊息。 著作兩種:小說集《崩麗絲味》(九歌,二○一四)、長篇小說《冰裂紋》(尖端,二○一七)。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導言 第一章│民粹主義的矽谷 第二章│政治界的Netflix 第三章│沃德熊征服地球 第四章│酸民當老大 第五章│布達佩斯的怪奇政治伴侶 第六章│物理學家 結論│量子政治的時代 參考資料

商品規格

書名 / 政客、權謀、小丑: 民粹如何襲捲全球
作者 / Giuliano da Empoli
簡介 / 政客、權謀、小丑: 民粹如何襲捲全球:臉書治國,想打贏選戰,得先當上社群網紅?當全球局勢一再證明好的演說家比好的政治家更受歡迎一場民粹高燒即將感染全世界義大利知名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380414
ISBN10 / 9571380415
EAN / 9789571380414
誠品26碼 / 2681831357006
頁數 / 25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臉書治國,想打贏選戰,得先當上社群網紅?

試閱文字

內文 : 導言
西元一七八七年二月十九日,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身在羅馬。他於初秋時分抵達,安居在科爾索大道 上一處不知名的寓所;在此,他可以隱去形跡,欣賞羅馬古城這條幹道的聲色繁華。歌德之所以來到這座永恆之城,是為了尋找他作為德國文學神童、威瑪大公的私人顧問、威瑪公國礦務與道路建設負責人的歲月中,所缺乏的一切種種。最重要的,是尋找運用時間的自由。為了別被好幾年來他走到哪就跟到哪的《少年維特的煩惱》主角的愛慕者打擾,他決定化身為一位名叫尚-菲利普.莫勒的畫家,確保自己當下能擁有需要的清靜。
然而,這一天,他發現外頭有強烈的騷動。他欠身從窗戶往下望,一幕出乎意料的景象映入眼簾:陽臺上、鄰近屋宇的大門前,居民擺上了椅子與地毯,彷彿忽然想把道路變成客廳。此時,科爾索大道上的馬車開始逆向行駛,搞得一團混亂,稀奇古怪的人物開始出現在群眾之中。「年輕的男人扮裝成庶民婦女,在節慶的服裝裡繃得緊緊的,露出胸部,大膽到簡直放肆,跟路過的男人親熱,對女人則親暱熟悉、隨隨便便,跟對待同類一樣,沉醉在種種荒唐行徑中,就像是出於任性、鬼神指使,更為了刻意粗俗。」同樣地,「女人也樂於裝扮成男人現身」,產生了歌德毫不遲疑地說是「非常有趣」的微妙效果。人群中甚至還有一位雙面人:「大家看不懂哪邊是他的正面、哪邊則是背面,也搞不清楚他要走開還是過來。」
狂歡節開始了。這是個顛覆世界的慶典,翻轉的不只性別,還有社會階級、以及尋常日子裡主宰社會生活的一切尊卑秩序。「在這裡,只要下個指示,」歌德繼續寫,「就能宣告大家想怎麼瘋、就怎麼瘋;除了不能夾刀帶棒,幾乎百無禁忌。階級的差異、尊貴與低賤,似乎暫時消失了;所有人彼此親密起來,瀟灑自在地接受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你自由、我允許,人人擁有好心情而維持了平衡」。
這樣的氛圍中,馬車夫扮成領主,領主扮成馬車夫。就連向來備受敬重的黑袍修道院院長,也成為丟砸白堊與黏土做成的糖衣杏仁的理想目標。就這樣,可憐的院長們很快就從頭到腳沾滿了白色與灰色的痕跡。沒人能逃得過襲擊,更別提那些最顯貴的家族了,他們聚集在魯斯波利宮(Palazzo Ruspoli),那裡反倒奔放著最邪惡的攻勢與最血腥的戰鬥。與此同時,無數名小丑在另一個地方一湧而現。他們選出一個國王,為他加冕、讓他權杖在握,並在樂聲中簇擁著他;小小的花車載著他,一面沿科爾索大道上行,一面大吼大叫。
一切的一切都在無處不在的歡樂氣氛中進行,雖然歌德免不了也記下幾筆走鐘之處,「鬥毆弄假成真,蔓延開來的情況並不少見;此時,激烈的拚命與令這一切失控的個人仇恨,讓人看得心驚膽顫」。還有,在敘述科爾索大道上的賽馬活動時,歌德也提到一些嚴重事故與「許許多多的悲劇,不過也都沒人注意,大家不覺得有多嚴重」。這是狂歡節的黑暗面,是慶典與暴力剪不斷、理還亂的結合,帶來了顛覆性的潛能,讓參加狂歡的人總隱隱疑心著實際發生的事,它們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狂歡節跟其他慶典不同,它表達了一種在人民的文化中蠢蠢欲動的、深厚又沛然莫之能禦的情感。歌德這麼寫非屬偶然:狂歡節並非掌權者送給人民的歡聚,而正是一個「人民送給自己的慶典」。

中世紀至今,狂歡節是人民在有限的時間裡,以象徵的手法顛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高貴者與鄙賤者、上與下、精與粗、聖與俗之間一切已建立階序的機會。這樣的氛圍中,瘋子變成智者,國王淪為乞丐,現實與幻想迷離難辨。如此象徵性的顛覆幾乎總是以選出一位暫時取代既有權威的「國王」作結。
所以,我們不必訝異,狂歡節的娛樂面與政治面之間的界線一向算是薄弱,許多事件已經證實這點。一旦人民不滿足於為了歡笑廢黜權貴、動了殺念,慶典就變成暴動,甚至導致了貨真價實的屠殺。我們也不必訝異,狂歡節在各地都被廢除;法國大革命後,由於懼怕革命蔓延開來,羅馬也停止舉辦狂歡節。法國的雅各賓派 則自己廢除了狂歡節,甚至還以死刑懲罰扮裝易容的人。「對奴隸的民族來說,這是一個好慶典。」馬哈說。(大革命貨真價實、一次到位地顛覆成功,那麼扮裝易容也沒必要繼續了,這是理所當然、不必討論的事。)
然而,沒有政權能真正擺脫狂歡節與它的顛覆精神。幾世紀以來,這顛覆的精神不再充斥每條大街小巷,轉而來到政治抨擊小冊與庶民報刊的政治諷刺漫畫中;到了更最近,則在電視節目秀跟網路鄉民的謾罵中重新顯形。不過,直到今天,狂歡節才終於放棄了它最鍾愛的位置──現代人意識的邊緣,而攻取了前所未有的核心地位,自居為全球政治的新典範。

歌德蒞訪的兩個多世紀後,狂歡節在羅馬強勢回歸。二○一八年六月一日,新政府上臺執政。他的首腦就是錢斯先生,那個園丁。跟彼得.塞勒斯在《無為而治》這部電影裡演的一模一樣 ,朱塞佩.孔蒂(Giuseppe Conte)──新任義大利總理──是一個沒沒無名、跟時代老是有點脫節的人物,卻憑藉一連串的離奇巧合,攀登至權力巔峰。然而,和園丁先生不同,這位沒人聽過也毫無從政經驗的教授獲得提名後,外國各大報刊就開始試圖發掘他的廬山真面目。他們因此揭發了孔蒂先生唯一找得到的片段資料──他發布在網路上的履歷表,充斥著假資訊。這一刻起,世界各地聲名最盛的大學──紐約大學、劍橋大學、索邦大學──的闢謠澄清如雨傾盆而至:這位園丁的履歷表記錄著這些地方是他「深造之處」,這些大學則強調、表明他們沒有他來過的任何紀錄。
然而,就算祕密已在全球衛星電視轉播下慘遭揭發,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孔蒂先生仍一路上升至義大利政治體制的巔峰。這讓新政府真正的掌權者──五星運動與聯盟黨 的領袖,能夠實現他們的目標:從容不迫地占據層峰之下的位置。至少,五星運動黨魁,也就是被任命為副總理兼經濟發展、就業、社會政策部部長的迪馬尤(Luigi Di Maio),沒有履歷方面的問題。他三十三歲,沒有大學文憑,藉由五星運動得票一百八十九張的網路初選而成為眾議員前,貨真價實的工作經驗只有一個:在拿坡里的聖保羅球場擔任帶位小弟。「我做事非常專業,」他對《晚間郵報》(Le Corriere della Sera) 表示,「我把很多VIP貴賓帶到他們的位置上。」但這不妨礙他迅速擔當起新一代羅馬狂歡節的要角,厲害就在於他擁有令人發噱的能力,能在幾個小時之內講話自相矛盾,還不停地失言以及炮製假新聞。好比有一次,他宣布政府刻正印製六百萬張卡片以便實施全民基本收入,但落實這個政策的措施不僅尚未批准,甚至根本還未送交國會。或者另有一次,他在中國進行國是訪問,對最高領導習近平講話時,稱呼他為「平先生」。
不過,真正的強人,其實是另一位副總理:被《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譽為歐洲新面目的馬泰奧.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他自上臺後就開始演出離譜劇碼:身為內政部長 卻幾乎每天都發推特來散播恐懼、煽動種族仇恨。上任至今,他在網路上發布了幾十部「勁爆影片」,從最嚴重的案件到最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與黑人或非法移民的犯罪或違規有關。好比二○一八年夏天,他評論一部影片:「今天,全義大利的伊斯蘭教徒慶祝了宰牲節,這個節慶要獻祭動物──用割喉的方式。這隻在拿坡里的羔羊最後一刻被救了出來;可是在全國其他地方,幾十萬頭牲畜仍被無情地殺害了。」
毋庸置疑,這位支持者口中的「船長」即便在體制內執政,仍舊不太關心他提請民眾關注的事實正不正確。他毫不猶豫地散播假消息,宣稱申請庇護的人為了收看「天空」有線電視頻道,在維辰札組織了示威活動。該省省政府早已澄清這是子虛烏有的事。也就是說,澄清這個謠言的,是薩爾維尼主掌的內政部下轄機關。

這個政府的其他成員在初次登臺亮相時,上上下下所有人都不為義大利公眾所知。然而,他們很快就融入了氣氛。於是,在執掌官印的第一天,新任家庭部長 就表示「沒有同志家庭這種東西」。至於衛生部長,有人問她對疫苗的看法,她答道她個人贊成施打疫苗,但人們也有權擁護相反的主張。法務部長則迫不及待將他規畫中最引領時代風騷的措施之一,列入實施日程表:廢除訴訟時效。一個貨真價實的民粹之國,就是要能在任何時候起訴任何人。毫不意外,在請求國會對他的政策投下信任票時,孔蒂先生失言了,表示將不擇一切手段捍衛「有罪推定原則」。
幾天後,為了補齊政府的陣容,另一批成員上臺亮相;他們也一樣,彷彿是為了拍攝「蒙地蟒蛇」(Monty Python) 的戲而選拔的演員。負責統籌國會關係的新任政務委員莫里佐.聖安傑洛(Maurizio Santangelo)是化學尾跡理論的信徒。這個理論認為政府可能利用民航機,在大氣中散播對人群有害的化學或生物製劑。為了證明這個理論,他不時在社群網站上發布他覺得可疑的機尾白煙相片,再下個「這天空,你怎麼看?」的評論。
內政部次長卡羅.希比利亞(Carlo Sibilia),他呢,不是那種能隨便唬弄的人:至今他仍不相信美國人登陸了月球。「今天,我們慶祝登陸月球的週年紀念,」他在推特上說,「是不是還沒人有膽子坦言那只是一場整人大爆笑?」但,對陰謀論最有研究的,絕對是負責歐洲事務的政務委員路易西安諾.巴拉.卡拉奇奧羅(Luciano Barra Caracciolo)。他在自己的部落格「Orizzonte48」上抨擊歐元,將歐盟比作納粹德國,又重提各種陰謀論,好比「黑札通告」(The Hazard Circular) :隱身幕後的金融霸權廢除了奴隸制度,換取一種以控制貨幣為基礎、更幽微狡猾的壓迫形式。
在這種種情況下,我們很難說《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對這屆義大利政府的判斷是錯的:「一九五七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建立以來,在領導西歐民主政體的政府中,它是最反傳統、最缺乏經驗的一個。」它也算是一種政治心理學的實驗,有機會迷惑人、驚豔人──如果它的成果不會左右這個世界第七大工業國,以及整體歐洲建設(某些層面上)的命運的話。

義大利又搞得有點誇張,他們素來如此;但狂歡節的強勢回歸,影響範圍卻遠遠超過這個半島。無論是歐洲或是世界的其他所在,民粹主義的興起就像一支失控的舞蹈,顛覆了一切成規,將悖反定為準則。民粹領袖的缺點在支持他們的選民眼中變成了優點。經驗的缺乏證明他們是腐敗精英圈的局外人;能力的拙劣擔保了他們的「真」。他們在國際上製造的緊張情勢說明了他們獨立不阿;充斥在他們宣傳中的假新聞,則標誌了他們自由的精神。
在一個屬於唐納.川普(Donald Trump)、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 、雅伊爾.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 的世界中,失言、論戰、爭議天天發生。我們才剛擠出時間評論一件事,另一件事隨即壓過了它,彷彿置身永無休止的螺旋裡,它點燃人們的注意力、從媒體畫面中滿溢。許許多多見證這景象的人,對此實在忍不住要翻白眼,讚一聲哈姆雷特說得對:「時代脫臼了!」 然而,在民粹狂歡節無法無天的表相後頭隱蔽著的,卻是十幾位政治公關顧問(spin doctor)、意識型態建構家,以及愈來愈普遍的科學家與大數據專家,他們焚膏繼晷地工作。沒有他們,民粹領袖恐怕永遠沒辦法取得權力。
這本書要講述的,正是他們的故事。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