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沒有變得更好, 只是我們變得從容 | 誠品線上

生活沒有變得更好, 只是我們變得從容

作者 達達令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生活沒有變得更好, 只是我們變得從容:生活是一個無限迴圈的黑洞,我們不停追求自己想要的結果,但是卻很少思考這個方向對不對。那些沒有人能感同身受的人生難題,時時刻刻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生活是一個無限迴圈的黑洞, 我們不停追求自己想要的結果, 但是卻很少思考這個方向對不對。 那些沒有人能感同身受的人生難題,時時刻刻上演著, 在這些難題之後,不是為了告訴別人我有多厲害,我走過來了, 而是這個過程本身讓我們開始學會承受更多,也看開更多, 在這個意志力的磨練中順便收穫了許多。 這一切的一切,都不過是讓我們變得更像自己,僅此而已。 寫實系心理勵志散文作家達達令在《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之後》當中說:「因為沒有人在乎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所以尋找自己才成了一件十分珍貴的事。」柔軟並堅定的為你開啟一條即便普通,也能活出另一種可能的道路。 而在《生活沒有變得更好,只是我們變得從容》當中,達達令希望我們可以一起學著變得從容,變得更像自己,無論這個世界讓我們多焦慮。 找到自己的目標──從眼前的格局看見成功者 「從你眼前的格局裡,找到你覺得相對而言還不錯的成功者,然後學習他們身上可獲得的部分,當作用以滋養自己的雨露,等你的階段再高一點了,你遇上更大的世界,更有意思的人了,那你的雨露就更加有營養了。」 當你與這個世界聊不來──所有的內向只是聊錯了對象 「感情需要耐心,但是感情也需要感覺,這種感覺就是讓我願意說話聊天分享,並且有所回饋的節奏感。不要勉強逼自己去認識多少個所謂的人脈,因為我自己知道這不是我自己的問題,也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眼前的這個對象感覺對不對的問題。」 當我想要的更多──是只想要讓自己過得更好而已 「就是因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所以會想著還能不能得到更多,這不是一種虛榮也不是一種勢利的欲望,而是我們期待著在理性中慢慢要把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當你不能討好所有人的時候──那些害怕被評價的焦慮瞬間 「我開始專注於完善自己當下所要完成的人生事項,這份動力不再跟別人的評價討論有關,也不需要每天安慰自己要內心強大,我所需要做的事情僅僅是,用經歷去證明我的邏輯是符合自己的規劃的,這跟對錯無關,跟別人的人生選擇更是無關。」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 從容推薦(順序按首字筆畫排列) 暢銷作家|P's 暢銷作家|東燁 暢銷作家|黃大米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達達令關於達達令-- 原名彭富玲。 生於1988年,摩羯座。 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系,早年就職於電影公司、互聯網公司。 2015年,註冊個人自媒體平臺「她在江湖漂」,成為寫作者。 2019年,成立「江湖開放日」工作室,成為創意工作者。 生長於廣西,大學在武漢度過,曾漂泊於深圳,現定居廣州。 是城市旅行者,亦是時間旅行者。 往後的人生暫且不知如何。 但是在這個階段,能夠得到一些讀者,得到一些風景,得到一些歲月,已是幸運。 一些相關-- 個人微博:@達達令_ Darling 個人公眾號:她在江湖漂(ID:tazaijianghupiao) 工作室微博:@江湖開放日2019 工作室公眾號:江湖開放日(ID:openisland2019) Facebook粉絲頁:達達令的小江湖 出版作品:《為什麼你總是害怕來不及》、《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當你不能討好所有人的時候 彼此有錢,才能維持友情 青春可能來晚了一點 不要輕易相信大人 下一站地鐵 還能不能好好吃飯了? 生命中所有的經歷都是有用的 所有的內向,都是聊錯了對象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上帝要條小黑裙 沒有搏殺過的溫柔就是天真 不滿意小姐 漂亮也是一種實力派 上班族不華麗 成為一個像模像樣的公主 那些你不想過的生活

商品規格

書名 / 生活沒有變得更好, 只是我們變得從容
作者 / 達達令
簡介 / 生活沒有變得更好, 只是我們變得從容:生活是一個無限迴圈的黑洞,我們不停追求自己想要的結果,但是卻很少思考這個方向對不對。那些沒有人能感同身受的人生難題,時時刻刻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380131
ISBN10 / 957138013X
EAN / 9789571380131
誠品26碼 / 2681825986007
頁數 / 28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當你不能討好所有人的時候
-
我知道我不需要迎合所有的要求,也做不到讓所有人喜歡,
可是當我身邊縈繞著這些躲避不開的聲音的時候,我還是難以抵擋不被影響。
-
進入職場的第一年,很多人提醒我要保持低調千萬不要樹大招風,於是我就安靜的做一個職場小白,盡量不跟任何人起衝突,分配下來的事情也會一一完成沒有抱怨。
有一天我的主管找我談話,說我太低調太沉悶了,說部門招你們這一批應屆畢業生進來,就是希望你們有活力一些,也可以活躍團隊的氣氛。主管還建議我,說你看跟你一起進公司的那個誰誰誰,他現在就已經開始接手一部分的重要工作了,你應該像他一樣多發言多提建議多表現自己,不然你的職場之路是很難走的。
於是後來的時間裡,我開始要求自己盡量多表現一些,比如主管分配工作的時候能主動承擔,比如部門分享活動的時候多跟同事互動,比如說經常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寫郵件跟主管彙報。
可是當我發現我沉浸在這些希望討好同事以及主管的過程中,我逐漸變成了一個很焦慮的人。
隔壁桌的同事今天的表情不對,我就會懷疑是不是自己今天在茶水間倒水的時候沒有跟她打招呼;主管把我昨天寫的方案退回來是不是覺得我寫得一塌糊塗;還有跟隔壁部門同事溝通工作的時候,我總是會提前在心裡問自己一遍,我最近有沒有在開會的時候反駁過他的建議讓他不高興了?
這種感覺讓我開始對職場產生恐懼,有段時間早上一度很害怕起床,走進公司門口打卡的時候我心裡就一直忐忑:天啊! 我祈禱今天不要讓我太心累,最好隔壁同事請假沒來就好了,最好主管出去見客戶就好了,這樣我就不用為了讓他們對我滿意而絞盡腦汁了。
這種狀況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我沒有辦法跟身邊的人說出我的焦慮,於是我開始自己寫日記,有天夜裡我突然想起我大四那一年在報社實習的經歷。
我當時被安排在政治新聞部門跟記者去跑新聞,因為是實習生,所以大部分時間做的都是打雜的事,比如說把記者老師今天寫出來稿子的基本版面排出來,然後送到校對室初審,接著把校對過後的稿件拿回來修改,再送二審,在這個期間我們還要把稿子交給負責整個專題排版的老師,讓他把各個豆腐塊平衡的放在一整個大版面上。
當時負責排版的老師是一個肉嘟嘟的男生,我已經忘記他的名字了,就叫他小K老師吧。
小K老師是個安靜的男子,至少在我那幾個月的相處時間的感受是這樣,他每天中午來報社,先將今天的新聞版面排出一個雛形,下午坐等記者把稿子拿回來放進去,再根據初審二審三審的結果不停的進行修改。
小K老師很有耐心,一個版面會有很多篇稿子,每一篇稿子的採訪記者都會來跟他打交道,要求加一句話改幾個字或者是一個標點符號,有時候會精確到標題要加大一個字型大小,他會一邊嚼著口香糖一邊哼著歌,嘴上一邊說著「別急別急,慢慢來……」然後手中的鍵盤飛快的切換著快捷鍵,三五下就把一個整齊的版面搞定了。
剩下的閒置時間,小K老師會一個人玩植物大戰僵屍,而且是一空閒下來就玩,哪怕是等著一個記者上洗手間的三五分鐘,他也會趕快把剛剛排版的視窗切換到遊戲這邊玩一下。
我有一次實在忍不住了就問他為什麼,他給我的回答是,我的手需要保持敏感度,這樣才能保證新聞版面排版的速度與品質,玩大戰僵屍時每一次他都會用不同的策略去嘗試,這樣還能保持頭腦接受資訊的反應速度。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玩起遊戲來還如此有理有據的,而且還是工作時間。
但是後來有一次的事情讓我印象深刻,那天晚上我們在值班,突然收到通知說某個新聞需要撤下來,於是值班的記者開始緊急安排替換的稿子,然後重新排版,但是卻發現按照這個速度排版下去,等到明天早上稿子也出不來了,於是有人說要打電話請小K老師來幫忙。
不一會小K老師來了,也是好脾氣慢悠悠的坐下來,然後移動指尖幾下就搞定了,那一刻我看到其他記者拿著版面飛快的拿去審核,再看到周圍一群人大大鬆了一口氣之餘,不停向小K老師表示感謝。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情,小K老師用自己的專業技能贏得了別人的尊重。
也是因為這樣,我想起他每次因為不喜歡運動,於是就很直接的拒絕辦公室舉辦的那些籃球賽羽毛球賽,他每天慢悠悠的在辦公室裡穿梭,然後安靜的在座位上玩遊戲,也不需要跟同事打成一片,但是身邊的同事都會對他客客氣氣,因為他們每天都在等著小K老師幫他們排出漂亮的版面來。
從想起這件事之後,我開始集中精力於我的工作本身,我做好每一個月兩期的企劃專題,跟客戶打交道的時候盡量留下文字檔筆記方便到最後能夠統一整理檔案,跟其他部門同事溝通的時候我也透過郵件提出需求,實在需要當面溝通的時候我也會先把事情來龍去脈解釋清楚,然後提出幾個選項好讓他配合我的工作。
工作中還是難免遇上情緒化或者當炮灰的時候,每次遇上這樣的事情,我就告訴自己這只是一份工作,我沒有必要讓它毀掉我的個人行為,而且工作是可以換的,也沒有必要因為一些溝通上的錯位而去討厭一個人,至於有時候需要做很多看上去很是無聊沒用的事情時,我不再抱怨說自己是被逼的,我會告訴自己,那就當練習文筆或者蒐集行業資訊當長見識了就好。

當我到了第二份工作的時候,即使有段時間我一度陷入迷茫之中,因為我發現自己寫出來的方案沒有辦法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不過在那個時候的我已經學會說服自己,這就是我的風格,我只需要按照我的邏輯把屬於我的工作部分完成,至於涉及到這個產品的前景好與不好,我們做這件事情的意義是什麼,我不再去問這些終極問題。
在現在的學習思維裡,很多人會提倡專注是一種能力,尤其是在如今的碎片化資訊時代,能夠區別對待每天所接收到的各種知識觀點更是難能可貴,可是有時候我們卻忘了,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在人際關係上沒有辦法太過專注。
有人建議要經營自己的人脈,所以盡可能的認識更多的人更好,也有另外一種觀點就是人脈要學會斷捨離,尤其是要遠離負能量的朋友以及社群網站上那些很是嚇人的沒有經過科學認證的所謂常識,於是我們一直強調要遠離有毒的雞湯以及那些不切實際的勵志故事。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雖然這麼做了,但是我們依然覺得焦慮,依然因為身邊的人評價你的瞬間就把你建立很長一段時間的自信給推翻掉。
而且有時候這些推翻是很有用的,比如跟我一起進公司的那個女生一年後就嫁人結婚生孩子當家庭主婦了,那個時候的自己覺得她太早把自己的一生就託付了,將來一定會後悔的,可是這麼些年下來你發現她還是過得好好的,也沒有出現什麼狗血的情節讓你證明自己當初的判斷是對的,所以這一刻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錯了。
又比如說你看到有比你年紀大的同事在這座大城市漂泊奮鬥,突然有一天他告訴你他要回老家了,而且是那種真的告別這裡回到故鄉的離開,這個時候你的心裡那份要在大城市拚出一片天地的激情會有些振作不起來,因為你發現按照如今的這個職場發展,我到了他那個年紀也有可能跟他一樣,迫於大城市的壓力也想著回到老家算了,於是你一開始走入這座城市的初心又開始動搖了,然後夜裡也會問自己,反正總要回去的,要是趁著年輕就回老家,說不定還能遇上一些合適的工作機會呢……
這些思考的片段曾經在我的腦海裡糾結過很久,我一直不知道該怎麼解開這個困局,直到某一天夜裡冥想的時候,我的腦子裡冒出一個念頭:很多時候我都是拿別人的經歷在論證自己的觀點,所以我自己的價值觀或者是一開始的信念,也會因為別人的結果不一樣而左右搖擺。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生活是一個無限迴圈的黑洞,
我們不停追求自己想要的結果,
但是卻很少思考這個方向對不對。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