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戀情總是不順利? 從陌生走向親密關係的14道戀礙謎題
作者 | 亞瑟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為何戀情總是不順利? 從陌生走向親密關係的14道戀礙謎題:從「我」到「我們」梳理戀愛關係中的困境、原因和解決之道暢銷作家、專家力推、學員五星好評,直指戀愛問題核心! |
作者 | 亞瑟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為何戀情總是不順利? 從陌生走向親密關係的14道戀礙謎題:從「我」到「我們」梳理戀愛關係中的困境、原因和解決之道暢銷作家、專家力推、學員五星好評,直指戀愛問題核心! |
內容簡介 從「我」到「我們」 梳理戀愛關係中的困境、原因和解決之道 暢銷作家、專家力推、學員五星好評,直指戀愛問題核心! 明明很想得到愛,行為卻在推開愛? 為對方著想,卻束縛自己?明知是該結束的感情,分手卻陷入自責? 不是不想愛,卻遺失去愛的力量?努力溝通磨合,卻越來越不合? 每一段都用心投入,卻沒有一段有結果…… 在感情中不斷受挫受傷的你,這一次請暫時放下表面的戀愛技巧和攻略, 亞瑟將以理性輕鬆的文字提供有效建議,幫助你解決感情中的核心問題。 戀情不斷出現問題的原因,在於:你對待自己的方式和看法 ——就像使用說明書一樣,你得讓別人知道該怎麼對你 戀愛關係總是難以推展、維持不好,並非因為對方不是所謂「對的人」,往往是因為你和自己的關係出了問題,若一味忽略漠視,逃避的反作用力就會以其它形式反覆出現在關係之中——沒辦法溝通、很難分手、沒安全感、容易自責、無法動心……只要你覺得自己不值得,你就會委屈自己,別人自然也不會珍惜你。 接受並喜歡真正的自己, 是從陌生到親密,走向穩定理想關係的第一步 本書挖掘戀愛總是不順利的真相,回溯原生家庭、過去記憶、成長經驗,學習再次感同自己的身受,接納當時的自己,處理自卑和不安全感,培養自信和自愛,逐漸讓內心強大,才能在關係中用對方式穩定的愛別人、愛自己。
各界推薦 好評推薦(依首字筆劃排序) 大魔王/《精準撩動人心的戀愛人類學》作者 李崇建/親子作家暨千樹成林創辦人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張忘形/溝通表達培訓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暨作家 黃大米/暢銷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感動分享 人的生存從一開始誕生,是無法選擇的,但人成長之後,就擁有權力決定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是所有關係的根源,本書很誠懇的揭示了明確的方向。──李崇建 如果你一直困在想愛卻又無法好好愛的迷宮當中,那麼愛自己是你人生唯一的出口。這本書將會顛覆你對於『兩性專家』的看法,理性面對你真的恐懼的問題、提供有效的思考邏輯,而不只是呼呼而已。──海苔熊 亞瑟是個心思細膩的教練,幫助我發現很多感情上的問題,並用容易行動的方式,擺脫了以前跟異性相處時一直面臨的困境。──男,26歲 亞瑟讓我了解感情問題背後的原因,從剛開始失戀的徬徨沒有方向、沒有安全感、沒有生活重心,經過幾次的練習,嘗試表達出自己的情緒,說出自己的需求,其實很多事都沒有想像中的困難,漸漸的讓自己變得比較穩定,不再患得患失,慢慢懂得照顧自己,開始有了各種想嘗試的事物,真的很感謝亞瑟:)──女,30歲 所有人際關係的問題,來自於自己跟自己的關係出了問題,這是我學到的重要觀念之一,雖然目前也還一直在努力中,但可以感覺自己不斷的在成長,從當初想在戀愛中遇到一個人拯救自己,到現在遇到一個人互相照顧著,像是走到人生的不同階段,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談一場不分手的戀愛。──女,23歲 當我每天開始傾聽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之後,對伴侶產生不滿的情緒竟然減少了,我發現我更能清楚劃分什麼是自己的課題。以前總覺得伴侶一定要做到某些行為才是對的,現在不這麼認為了,兩個人相處起來舒服才是最重要的!──女,28歲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獨特的價值,只有說出來,雙方才知道彼此的需求,才能在時間的累積下,建立出對的關係。愛不用委屈,不用犧牲,更不用交換,了解自己愛自己,就會吸引想要的,因為亞瑟,我走在幸福的道路上。──女,35歲 亞瑟讓我們面對內心深處對愛情的困惑與傷痛,並耐心尋找適合的方式來解開這些埋藏許久的因,我們在未來的感情可以結出更美好的果。──男,29歲 亞瑟會針對不同的體質及故事,給予不同的藥方及功課;吃藥、做作業後沒幾天就發覺我變了!心結一個個打開、恐懼與不安越來越少,雖然課還沒上完,也知道自己還沒痊癒,但我有信心可以變成健康的大人。──女,29歲
作者介紹 亞瑟(AWE情感工作室導師)亞瑟 -AWE情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 -7年講師經驗 -CMoney、VidaOrange合作作家、TED x NYMU講者、PTT鄉民 擁有10年憂鬱症的過去,再加上很早就出社會打滾,人生經歷過的傷口多到能夠三折肱成良醫,所以比一般人更加擁有同理心,更能理解人的困難,對於家庭治療、溝通治療、敘事治療、實務治療有過人的概念,專長是自我價值與自我療癒的領域。在人生起伏中,精通了腹黑學、權謀、讀人術,對於人的情緒異常地敏感,希望能夠以這些異於常人的經驗,幫助更多人。 AWE情感工作室 台灣第一個同時擁有教男、教女教練的戀愛教學團隊,以關係議題為中心,致力於以簡單容易理解的方式破解難解的關係問題。工作室的主旨以在感情關係中獲得更高的自由度為目標,期望接觸到工作室的讀者、學生都能更加自在地活著。創辦人為Dana與亞瑟。
產品目錄 前言 Part 1交往前 為了你,我忘記了自己──討好 你願為你放棄一切,但你卻不願回頭看我一眼──為什麼喜歡的人不喜歡我 如果最後一切會結束,那麼不如不要開始──恐懼承諾 只要不去愛,就不會有心痛的風險──無法動心 Part 2交往中 茫茫人海裡,我始終找不到那個對的你──遇不到對的人 言語讓本該最近的我們,產生了最遙遠的距離──無法溝通 離開你,我想我應該會好很多──指責 成長是條人生的路,卻總有人在路上掉了隊──精實焦慮 我就像白蟻一樣,總是往那名為渣男的火光飛去──總是遇到同一型的人 那些越折磨你的人,都是你越放不下的人──分不了手 Part 3分手後 失戀就像經痛一樣,五天就會過去──無法單身 離開我,我不怪你,我只怪我留不住你──過度檢討 如果可以,我願用盡一生的歲月想念你──走不出傷痛 如果某天我學會了愛自己,那麼我就可以把它分享給你──愛自己 後記
書名 / | 為何戀情總是不順利? 從陌生走向親密關係的14道戀礙謎題 |
---|---|
作者 / | 亞瑟 |
簡介 / | 為何戀情總是不順利? 從陌生走向親密關係的14道戀礙謎題:從「我」到「我們」梳理戀愛關係中的困境、原因和解決之道暢銷作家、專家力推、學員五星好評,直指戀愛問題核心! |
出版社 /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1379180 |
ISBN10 / | 9571379182 |
EAN / | 9789571379180 |
誠品26碼 / | 2681793354006 |
頁數 / | 192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從「我」到「我們」
梳理戀愛關係中的困境、原因和解決之道
暢銷作家、專家力推、學員五星好評,直指戀愛問題核心!
內文 : 前言
和上一本書《從左手到牽手》的一整套流程不同,這本書是由一個個單元所組成的。《左手》寫的是如何從初認識一個異性,到與之交往的整個過程,而這本書寫的,則是人們在戀愛關係之中,所會遭遇到的問題。
這一個個的單元,彼此之間有些關聯,每個問題一環扣著一環,沒有任何一件事是能夠完全被獨立出來的。例如習於討好別人,多半也會有溝通上的問題,而發生衝突時,也往住是用自責的方式來懲罰自己;而總是遇人不淑的人,也常常都無法單身、無法忍受寂寞,有些人是分不了手,有些人則是不斷地更換伴侶。
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現象,當我們深入探究之後會發現,其實都是由同一個源頭而來——那就是你和自己的關係。只要你不喜歡自己,你的感情就會跟著發生一連串的問題。
我不知道你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翻開這本書的,或許你只是好奇,也或許你現在正面臨了一個窘境,也或許你的關係或本身已經到了崩潰邊緣。
不管你的想法是什麼,我都想讓你知道,你不是孤單一人的,這世界上不是只有你一個人遇到了這些戀愛中的鬼問題。我也不是一個在感情裡一帆風順的人,否則也寫不出這本書。
我遇到的問題,可能比大部分的人都還要多,畢竟我的一生裡,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談戀愛,說好聽點叫經驗豐富,說難聽點叫夜路走多了總會遇到鬼。
一開始我也對自己所遇到的種種問題不以為意,什麼沒辦法跟對方溝通啦、很難提分手啦、孤單、沒安全感、容易自責⋯⋯等等,我都一直認為那就是我的個性,並不是什麼問題。
但在我最後一次失戀時,我真的覺得受夠了。不管那些到底是不是我的個性,它們都對我造成嚴重的困擾了!它們一次又一次的破壞了我理想中的關係,不是讓我喜歡的人不喜歡我,就是讓我想要好好交往下去的對象離開我,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一定得找個方法來解決這件事。
為了徹底解決這些問題,我花了三四年的時間探索,那些發生在我身上的現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它們從何而來?是不是只有在我身上發生?而我又該如何克服?
最初,我像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從何著手,只知道我的內在好像出了點問題,但我連我的問題是什麼,以及該如何被稱呼都不知道。我甚至無法上網google這些問題,畢竟我連關鍵字要打什麼都一片茫然。
走頭無路之下,我開始多方向朋友們探聽各種跟感情問題有關的解決方法。在朋友們提供的各式各樣的資訊裡,我幾乎可以說是無差別的嘗試。畢竟,你知道的,一個連關鍵字要打什麼都不知道的人,還能要求什麼呢?
所以在這三四年間,我花了許多精力、時間跟金錢,嘗試各種可能可以根除問題的方式,但每每都遇到了許多的挫折。
在整個探索的期間,每當我以為自己解決了一個問題,就會有別的問題浮上檯面。當我不再討好以後,卻開始變得容易指責別人;當我不再逃避溝通後,卻發現我根本不知道要怎麼好好說話;當我不再花心劈腿後,才赫然發現自己不知道怎麼經營一段關係;當我想要好好進入一段長久關係時,卻怎麼樣也無法喜歡上別人……。每次當我以為自己已經好了,滿懷著信心想投入新的生活,卻屢次受到現實回饋的打擊。一次又一次下來,常常也都是意志消沈的。
這時候我才發現,感情中的任何問題,從來都不是獨立的。每一件事都與另一件事有關,一個想法可能會帶動十個行為,而這十個行為,則是我們肉眼可視的影響關係的原因。這就像身體中的每個器官,都需要其它部分的合作,才能讓我們持續活著一樣,要維持一段好的關係,也必須透過我們內在無數的信念、想法、情緒、能量、行為一起運作,才能完成。如果我只是繼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只是單純的改變我的行為,這對於根治我的問題,是沒有幫助的。
所以到最後,我開始去研究這些行為、想法、感受生成的根本原因,最終我發現的原因,就是前面說的——你喜不喜歡自己,或用另一個比較專業的說法:自我價值。
接下來如果你往下翻閱,你會發現,我在書裡把事情講得好像都很輕鬆,但坦白說,在我自己的實作過程裡,經常痛苦得想放棄。有時候我都會想:「為什麼我只是想談個戀愛而已,要把自己搞得這麼累?難道一輩子不定下來,永遠遊戲人間不行嗎?我為什麼一定要選一條這麼痛苦的路來找自己麻煩?
現在想想,真的很感激當時的自己沒有放棄,否則現在的我,就沒有機會體會到,原來人生可以這麼快樂。
為什麼會說自我價值是最核心的關鍵呢?因為在感情裡,最難解的莫過於,有太多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把每個環節都扣在一起,不斷的混淆著我們的視聽。
舉例來說,很多人在戀愛裡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安全感。由於他們缺乏了安全感,所以他們必須看到、聽到對方做了某些事,才能讓他們感到安心。但當他們越是要求對方得去做符合他們期望的行動時,對方的壓力就越大,而對方壓力越大,就會越想逃離這段關係,於是就開始出現疏遠、敷衍、不耐等等的現象,而這些現象又會讓當事者本身感到沒有安全感,所以必須索討更多。最後,這樣的狀況就形成一個負向循環,直到他們分手。
在這樣的狀況下,人們不管把注意力放在哪裡,問題都很難解決,因為大家都知道,不能一直去跟對方要求什麼,否則只會把人家越逼越遠。但即使知道了這個道理,也沒辦法控制自己的不安全感作祟,最後不是勉強自己,來換取關係表面上的安寧,就是回到重複的循環裡。
為了跳脫出這樣的循環,我們得做的事情,是去尋找這些問題的源頭,而源頭往往都藏在更久更久之前,那些我們還沒接觸到戀愛時的經驗裡,那就是家庭關係。
大部分的人其實都不知道,自己的家庭關係是如何影響自己人生的,尤其當自己的家庭看起來並沒有太大的問題時,更是如此。
來找我的學生裡,真正明顯家庭有嚴重問題的,其實只佔非常少數,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外界看來正常,甚至環境很不錯的家庭中出生的。在這種看似正常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會比家庭有嚴重問題的人更無法理解自己出了什麼狀況,最後只能認為是自己有問題、覺得自己不好,所以事情才變成這樣。
其實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不僅是我們所得到的資源,更多的是父母的行為模式與信念。當我們從小就接受某些觀念後,這些觀念就會變成我們的價值觀,然後不斷趨使我們做出重複的行為,不論我們到底喜不喜歡這些行為,在我們意識到以前,都很難改變。
每次在和學生談話的過程裡,一定會發現他們和自己的雙親有些相似的地方,甚至根本就在重演父母的關係劇本。母親很情緒化的女性,很容易在關係裡也這樣對待自己的伴侶;父親只知道工作,不知道怎麼與家人相處的男性,在談戀愛的時候,也非常容易將工作、經濟視為自己在家中的唯一責任,而逃避與家庭相處的障礙。
像這一類的狀況,都不是會讓人們覺得「這人好有問題」的事,所以比起家暴、負債、性侵,這類的問題更容易被忽略,但不代表在有這樣狀況的雙親照顧下的孩子,就是健康又平安的。
所以當我開始邀請學生們去處理這些個人問題及家庭問題時,大部分的人都無法理解這跟談戀愛到底有什麼關係?人們總是以為戀愛問題是個獨立的科目,卻不知道,其實人生中所有事情都是息息相關係,每件事情必然會影響到另一件事,只是影響的範圍與程度的差異。
而在學生們開始練習處理這些問題後,慢慢的,原本看似無解的事情開始出現了轉機,這些轉變是過去他們想都不敢想的。他們有些人從不敢拒絕情人不合理的要求,到能夠捍衛自己的權益;有些人從活著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意義,以為生命必須建立在戀愛關係上,到現在覺得自己不用依附他人,就能建立起快樂的生活;有些人從一直執著於傷害自己的對象,到現在可以放下讓自己痛苦的感情;有些人從沒有安全感,會一直胡思亂想,到現在能夠勇敢的去確認對方的意思,也不再害怕別人是否會討厭自己。
雖然在一開始的時候,每個人都很艱難的學習著這些過去沒有處理的課題,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之下,他們都得到了比他們原本想像更豐碩的成果。
我很感謝他們願意去嘗試,他們的結果讓我知道,這些方法是有效的。
因為我不是本科系畢竟,所以我並沒有像心理系所的專業人士一樣,有這麼深入的學術了解。但也因為這樣,所以我對於可能有效的方法可以說是來者不拒,我所吸收的,不僅是各種心理學的治療方法,也有很多身心靈的、非傳統的方式。畢竟當時,我只是一個想療癒自己的人,對我來說,自己能不能好起來才是最重要的,用什麼方法我根本不在乎。
或許這也是一種幸運,讓我能有更多的機會去體驗各式各樣的方法,並且去判斷它們適用於何處,最後才有辦法寫出這本書。
我知道這本書無法涵蓋所有感情中的問題,畢竟「關係」是一個如此龐大的議題,實在無法收錄在這麼小小的一本書裡。但我將多數人在「吸引」、「交往」、「分手」這三大階段裡,最常遇到的問題給陳列出來,希望能解決掉多數人所面臨的困境。
我也知道,一定還有很多更好的方法是我所不知道的,所以我並不是以一個治療專家的角度在寫這本書的,我是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在告訴你這些經驗。
這些經驗和方法對你來說有沒有效,我也不知道,畢竟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必定有許多細節是我無法在一本書裡說明的,但我相信,它多少都會對你有幫助,只要你願意去嘗試它。
我必須坦承,這本書的內容不會讓人太舒服,因為我不是抱持著寫雞湯的心情在寫這本書的,我想要的是真正的解決你的問題。
面對問題總是令人痛苦的,但當問題解決之後所收獲的結果,卻是任何事都無法比擬的。你會發現人生是快樂的,關係是穩定而踏實的,心裡不再沒有安全感,即使面對困難也有去面對的勇氣,與對方在一起不再只有激情,而是深厚情感的累積。
最終你會建立起一個屬於你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生活。
如果你曾經面臨過一些問題,甚至現在就困在問題裡,但不知道在google搜尋裡打上什麼關鍵字,那麼就繼續看下去吧!我想在這裡,你會得到一些答案的。
言語讓本該最近的我們,產生了最遙遠的距離──無法溝通
當人們被提了分手之後,心裡常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好好一段關係,最後會變成這個樣子?」
幾乎任何一個因為分手,或關係維持問題而來找我諮詢的人,都會告訴我,他和另一半之間的溝通出了問題。
大家都知道溝通是維持關係的重點,在普世的認知裡,任何關係只要出了問題,十之八九就是溝通出了問題。但具體來說,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溝通是個很大的範圍,當我們只說了一句:「我們的溝通有問題,因為我們溝通不良」,就像有人說:「我籃球打不好,是因為我球技不夠好」,有講跟沒講一樣。
在這個時代,「溝通」是一門顯學,市面上有很多書籍或課程,都在教導人們溝通的技巧。但有很多人即使使用了這些技巧,溝通的過程可能出現了一些變化,但整體的結果仍然是溝通不良,這是為什麼呢?
基本上,這跟一個人的心態、信念,以及成熟度有比較大的關係。
在這裡,「心態」指的是:你用什麼樣的態度看待和這個人的關係,與你們所要討論的事情。通常會找上我的人,都會認為自己很積極在處理問題,所以他們才去學習溝通,以及和伴侶的相處之道。在找上我以前,他們往往都已經找了許多其它的方法,例如上網google「溝通技巧」、「與男朋友溝通不良」、「女朋友有話都不說」之類的關鍵字,試圖解決這段關係目前的窘境。
在這個情況下,他們很常認為自己是在這段關係裡,屬於比較有能力的一方。他們對於自己在這段關係裡的看法,多半是積極的、願意努力的、想要經營的、有用的、比較愛對方的⋯⋯,而這其實同時代表了,他們認為對方是消極的、不想處理問題的、沒有意願的,甚至可能認為對方是這段關係的問題製造者。
當他們抱持了這樣的想法去溝通,就容易呈現以上對下的姿態,彷彿只有自己在為這段關係著想一般。沒有人喜歡這種「你沒能力處理問題,那就我來處理」的感覺,這會讓人覺得自己很糟糕。如果對方的心理狀態不夠成熟,甚至可能出現不配合的反應,來表達自己的憤怒。
心理上的姿態是影響溝通非常重要的關鍵:在我們心裡,自己與對方的相對位置,會決定自己用什麼樣的態度進行對談。舉例來說,老鳥對菜鳥講話比較不客氣,但對上司就變得唯唯諾諾,就是明顯的上下關係。
很多人之所以沒辦法順利的進行溝通,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察覺自己呈現了什麼樣的溝通姿態。這是任何技巧都無法修正的問題,即使他們學會了肯定對方讚美對方,或是任何看似處於低位的方式,都無法改變對方感覺到的「高高在上」。
除了「心態」之外,「信念」則是另一個常見的原因。
「信念」的形成與影響,遠比心態來得更深遠。當人們知道自己看待一段關係的態度是如何之後,只要有意願,通常都能夠在短時間內修正這個狀態。但當問題出在信念而非心態時,不僅更難察覺,也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調整。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解釋「信念」是什麼的話,那就是「人所相信的」。只要一個人相信一件事,那麼這件事就會成為這個人的信念。而要相信一件事,需要的是體驗──曾經發生過的事,及它的結果,就是體驗。任何重大刺激,或是長時間重複發生的事件,都有可能會形成當事人的信念。
很多人對於溝通都抱持著相當負面的信念,原因多半是在他們的經驗裡,溝通都沒什麼好下場。有些人在小時候對父母師長,說出了自己的感覺或某個事實,以求得到協助,結果卻是挨罵或是被無視,這樣的經驗只要多累積幾次,這些人在未來就會確信:「說出自己的感覺跟事實是沒用或危險的。」
有時候這些體驗不見得是發生在當事人身上的事,而是他們所目睹的狀況。例如從小看著父母吵架、惡言相向破口大罵,甚至是動手,都有可能讓人對於「問題」、「衝突」、「爭執」產生恐懼。
父母通常是我們第一對看到的情侶,在我們還沒機會認識其它情侶的時候,父母之間的互動及他們的關係,會奠定我們對於親密關係的認知。「第一次對事物的認知」對人們有著非常強烈的影響,我們會因為第一次的接觸體驗,而對該事物產生全盤的認定。舉例來說,如果你第一次吃青椒的時候覺得很難吃,你可能就會一直覺得青椒很難吃,並對青椒產生排斥感。在對青椒有壞印象的情形下,再給青椒一次機會就變成了困難的事,自然也沒什麼機會吃到好吃的青椒,來洗清青椒的汙名。
對「溝通」、「衝突」抱持著恐懼的人,就如同溺過水的人一樣──就算知道游泳是可以學的,但只要靠近水,就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恐懼。在他們的世界裡,溝通與衝突,以及失去愛,三者是劃上等號的。他們相信的事情是:「溝通就會吵架,關係就會不好,兩個人就會不再愛對方」,「溝通」不僅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問題的開端,他們寧願看著表面的和平感到安全,也不願意冒著可能會破壞關係的風險去溝通。
而第三個「成熟度」,在這裡指的是我們如何看待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
因為價值觀而產生的衝突,不用我說,幾乎人人都知道,所以「價值觀不同」、「觀念不合」才會是人們常聽到的分手原因。但具體來說,「觀念不合」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老實說,比起觀念不合,我看到更多人的狀況是一言不合就分手,但事後解釋為觀念不合。但講白了,不就是吵架而已嗎?會吵架不就一定是觀念不同才會吵架嗎,那為什麼有些人吵架不會分手,有些人吵架就是觀念不合呢?
這中間的差別,就是我們對於「異己」的看法。
之所以說「對於異己」的看法和成熟度有關,是因為:當我們是嬰兒的時候,我們認為世界是以「我」為中心運作的──我們哭了,大人就會想辦法處理、我們喊叫,大人就會靠過來、大人們總是想辦法逗我們笑、因為我們總是躺著,看不到除了天花板以外的地方,所以我們以為大人總是圍繞著我們⋯⋯。這些嬰兒所看到的「現實」,成為了嬰兒獨有的體驗,所以理所當然的認為「我」是世界的中心。既然我是中心,那麼大家都聽我的,才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一個人有好好的成長,那麼在長大的過程中,這些屬於嬰兒的體驗,會慢慢的消失。我們會發現自己很重要,但別人也很重要,所以應該要彼此尊重;但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阻礙,導致某些部分的成長停滯了,那麼這些嬰兒式的想法,就會留在體內,讓當事人認為別人應該聽自己的。
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在面對衝突的時候,會試圖去釐清對方想表達的是什麼,也會嘗試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不管中間的過程是否很激烈,他最終都會讓自己達成這個目標。但一個不夠成熟的人,在面對衝突的時候,想的往往不會是「雙方都有表達自己的權利,且雙方都能尊重彼此」,而是以輸贏的角度在看待彼此的不同處,最簡單的就是──到底誰是對的?該聽誰的?
這樣的角度是非常純粹的非A即B:不是你對就是我對、不是我妥協就是你妥協。在這種關係裡,除非雙方的想法一致,否則根本無法出現雙贏的局面,因為除了A跟B以外,沒有第三個讓雙方都能滿意的答案。這種爭吵方式能為關係帶來的,只有在某一方妥協之後看起來的和平,但不代表問題真的解決,也不表示雙方的不滿都被瓦解。久而久之,雙方累積的怨氣只會越來越多,距離說出「觀念不合」這句話的日子也就越來越近。
──
如果你有溝通不良的狀況,也符合上述的情況,那麼你可以參考以下的作法:
「心態」的部分是最好處理的,只要你發現自己有以上對下的姿態,其實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只要你願意將對方視為共同解決這些問題的同伴,而非問題製造者,並且用平等的方式和對方談話,你所學到的溝通技巧,差不多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接著你可以採取的具體作法,是當你們在溝通時,盡量讓雙方的目光能保持平視,如果環境允許的話,請你握著對方的手,或是將手輕放在對方膝蓋上。
之所以要目光保持平視,是因為平視的時候最能讓雙方的姿態維持平等,只要目光有高低差,關係位置就會有落差。仔細回想一下,從小到大,當我們挨罵的時候,是不是總感覺對方比我們高?就算到了長大之後,每當挨罵的時刻,我們仍然會低下頭,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目光的高低同時代表了位置的高低,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說「自視甚高的人都用下巴看人」、「瞧不起人的人眼睛長在頭頂上」的原因。
而肢體的接觸,則是為了讓雙方盡可能的產生聯結。沒有什麼東西比視線和肢體接觸更能傳達情感了,平和的眼神和溫柔的接觸,會讓人產生安全感,也能讓人明白:即使對方現在說的是嚴肅的、不愉快的話題,也不是為了斥責自己,或是想要破壞關係,對方是愛著自己,並且想要解決問題的。
上述是「心態」的處理方式,但如果你的狀況是信念的部分出了問題,那麼可能得多花一些時間,但你放心,這也是可以解決的。
要破除一個堅定的信念,必須透過多次體驗來沖淡原有的經驗,絕對不是試個一兩次就可以搞定的。你可以把這個過程想像成溺水的人學游泳──一開始先練習臉靠近水,再練習憋氣,最後才去游泳池──破除信念的方法和它一模一樣。
首先,你得先練習和別人說出自己的感覺。
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並不是一件這麼容易的事,我以前也不擅長,所以你可以先從說些小小的事情開始,不用一下就討論到太嚴肅的話題。
而這個練習有一個重點,那就是你說出來的對象,記得,一定得是當事人。
人們有一個很神奇的現象,就是有什麼話都不跟當事人講。當我們對同事有不滿的時候,可能是跟另一個同事抱怨;當我們覺得某個男生很帥,卻是告訴身邊的朋友。我們總是習慣不把自己的想法跟當事人說,因為我們不知道對方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所以我們只好將心中的情緒,轉而分享給其它人。
如果有些令你感到不舒服的事,你並沒有讓當事人知道,只是向其它朋友抱怨,以求得情緒上的抒發,那麼在抱怨完之後,的確會短暫覺得輕鬆,但真正的問題並沒有被解決,這件事在未來仍然會繼續發生。
當你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勇氣時,除了抱怨以外,就什麼也做不到了。但令人不舒服的事並不會因此而消失,所以你只能不斷的抱怨,久而久之,就變成一個愛抱怨的人。
所以現在你要練習的,就是去向當事人說出自己的感受,不論你想說的,究竟是好是壞。如果對方讓你很開心,那你就告訴對方你很開心;如果對方讓你不太開心,那就告訴對方你不太開心。讓別人知道你的感受,才是真正能長期維繫關係的方法,不論什麼關係都一樣。
我知道要說出來需要很大的勇氣,但忍耐沒辦法讓你變得更開心。你不會想要跟一個一天到晚讓你不爽的人來往,如果你想繼續保持跟對方的關係,你就得把你不舒服的地方告訴他。如果他也想繼續跟你來往,那麼他就會尊重你的不舒服。但如果你從來沒讓對方有機會知道,只是向別人抱怨,那他要從何改起呢?
這個練習必須大量,而且持續的進行,因為你已經這麼相信很久了。你想想,一個想法跟了你十幾二十年,怎麼可能只花兩天的時間,就能徹底改變呢?你必須有意識的去練習及接受回饋,才有可能透過一次次的新體驗,來刷掉過去舊有的信念。
而如果你的狀況是「成熟度」不足,那麼你得知道,你的問題不僅僅是溝通而已,它牽涉到的層面可能遠比你想像中的廣泛。
成不成熟,最影響的是對於「不如自己心意」的事物的接受程度。越成熟的人越能接受世事不會盡如人意,但他們並不是絕望或悲觀的,只是他們能接受事情的發展不見得符合自己的期待。不成熟的人就剛好相反,他們無法接受事情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對於不合自己心意的事,他們會有非常多的情緒,並且用盡一切方法想要改變它。
能接受「事情不會盡如人意」的人並不是消極的,他們只是接受,並且決定自己要做些什麼。在接受的過程裡,他們不會陷在負面情緒之中,只是讓這個結果存在於此刻。難過、憤怒之類的情緒當然也有,但不會持續太久,也不會強硬的堅持改變結果,他們能接受結果或許就是如此,也允許自己去為了想要的結果做些什麼。簡單來說,他們的人生由他們自己負責。
那不能接受的人又是如何呢?他們對於那些討人厭的事情和結果感到憤怒、悲傷、痛苦,認為這中間一定出了什麼差錯,事情不該是這樣的。他們需要找個對象來生氣、來怪罪,否則沒辦法解釋為什麼自己的人生會不順遂。於是他們開始怪自己、怪父母、怪朋友、怪同事、怪老闆、怪情人、怪客人、怪社會、怪世界、怪老天⋯⋯,反正他們總是能找到一個可以為這件事情承擔責任的對象。
簡單來說,他們要別人為他們的人生負責,他們壓根沒有打算承擔自己的人生。
看到這裡,如果你出現了「不是啊!啊就⋯⋯」、「可是⋯⋯」、「但是⋯⋯」、「也不能全怪我吧?」之類的念頭,請你務必繼續看下去。你買這本書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為了罵我;我寫這本書是為了讓你有機會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攻擊你。如果你覺得越不舒服,就有越高的可能性是我指出了問題,既然你都看到這裡了,不妨把後面看完再一起罵我吧!
其實「不成熟」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我這一生幾乎沒看過幾個真正成熟的人,就連我自己,我都不敢說有多成熟,充其量也只能說自己在這條道路上努力而已。
不成熟其實不完全是我們的錯,你也不用急著怪罪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太多機會可以讓我們的成熟之路受阻了,舉凡父母的關係、教養方式、同儕關係、老師的態度、學業成績⋯⋯全都有可能成為阻礙,更別提那些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的天災人禍了。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生長環境,這點是不論貧富貴賤,任何人都一樣的。年幼的時候,我們可能無法避免自己受到創傷,但長大後,我們有能力決定自己是否要去治療那些創傷,並且好好的成為一個身心健全的大人。
而要變得成熟,我認為第一件事,是必須學會「負責」,而不是「受責」。太多人把「受責」和「負責」混為一談了,認為承擔起責任的方法,就是被罵被懲罰,如果沒人罵自己,那就自己罵自己,這樣也是負起了責任。
但「負責」跟「受責」這兩者,從根本上就不同。「負責」指的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願意接受自己選擇後的結果;「受責」則是:為了不好的結果受到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