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自由: 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
作者 | 羽茜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媽媽的自由: 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身為媽媽,就沒有自由的可能嗎?想要「成為自己」的自由,不需要不顧一切的勇氣,只與妳想要做什麼事、喜歡 |
作者 | 羽茜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媽媽的自由: 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身為媽媽,就沒有自由的可能嗎?想要「成為自己」的自由,不需要不顧一切的勇氣,只與妳想要做什麼事、喜歡 |
內容簡介 身為媽媽,就沒有自由的可能嗎?想要「成為自己」的自由,不需要不顧一切的勇氣,只與妳想要做什麼事、喜歡做什麼事、願意接受哪些挑戰有關,而無關乎別人希望妳成為什麼樣的人。是女兒、是妻子、也是媳婦和媽媽的暖系作家羽茜,在一次次的自我對話和練習之中,理解那些我們身上都有的壓力和眼光,尋找有可能的,屬於媽媽的自‧由。我身為母親也是女人,現在也還背負著這些包袱努力生活著,我想從自己開始,也為女兒卸除這些不必要的重擔--關於自己內心的「別人」:從生活瑣事到更大的人生選擇,我們都會考慮到別人會希望我們怎麼做。然後當我們可以預測、甚至親身經驗到別人的要求和自己真正想要的並不一致時,就感受到被束縛的壓力和左右為難。關於可以「實現」的自由:人生中有很多事情,一旦選擇了不能輕易回頭,只能努力去在這個選擇的範圍之中做改善或修正,結婚生子就是其中之一。關於「原生家庭」的另一個角度:看待過去的事情不能期盼、希望對方有和自己一樣的感受,甚至也不能追求對方的理解,而是要知道,每個人都是獨自面對自己內心的傷痕。關於「婆媳」之間:所有親子之間的問題都可以「被呈現」為婆媳問題,即使意見不和,丈夫跟自己的父母也可以不用正面衝突,只需要說是「我老婆跟我媽處不來」,就不需要為了父母的不悅而感到為難或內疚或是溝通。如果寫一封信給女兒:女兒不是母親人生的延續,母親也不是女兒未來的樣子。我希望妳知道,我們是兩個獨立不同的個體,我會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成熟,不做妳的牽絆,而是給妳我最大的祝福。
各界推薦 ◎聯和推薦(順序依首字筆畫排列)臨床心理師/洪仲清資深媒體人、親職專欄作家/陳安儀諮商心理師/黃之盈DJ琦琦醫師娘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羽茜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曾獲耕莘文學獎短篇小說類首獎。 三十歲以前一心想和別人一樣,三十歲以後,才開始學習欣賞並接受真實的自己。覺得人一生能夠兼顧的事情極少,所以時刻要放在心上的提問,是究竟覺得什麼事情優先而且重要。自己覺得最不後悔的事情是放下自由,成為母親,其次就是所有花在寫作上的時間和心力,不管別人看來是不是一種毫無收穫的浪費,自己都覺得值得。 FB粉絲頁請搜尋「羽茜」或www.facebook.com babysvision 部落格 mina0302.pixnet.net blog 著有《成為母親之後》(2015,時報出版)、《在婚姻裡孤獨》(2018,時報出版)
產品目錄 作者序:為什麼要思考自由前言:身為母親,我心疼我的女兒1 放下自己內心的「別人」穿衣服要有「媽媽的樣子」?就算想要拒絕,也怕別人不能接受「怎麼有這麼不貼心的女兒?」灰姑娘的心態:等待別人發現她的善良成為母親,讓我開始學習相信自己有責任,就有選擇的權利,就有自由2 可以實現的自由真正的善良,不會養大別人自私的胃口好女兒、好太太、好媳婦、好母親……這些綁住女人一生的「好評」害怕做自己,就只能被他人勒索不是扮演理想的角色,就能換來理想的人際關係自由,就是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盡責不管婚或不婚,做決定時都要謹愼家庭事業兩得意的是男人,兩頭燒的是妳選擇什麼樣的伴侶,就是選擇未來的人生告訴自己:「我想過的自由。」踏入婚姻,也是自己的選擇不要說自己「別無選擇」,要為自己的心願奮鬥即使變成一個人,也要好好生存3 忠於自我的選擇守護自由的方式,不需要別人的認同保有「離開一段關係」的自由單身的人比較「自由」,但也受到各種的牽絆在各種狀態下,都要珍惜自己的自由4 換個角度看待原生家庭人際關係,總有必須放下的執著即使是父母,也是妳生命中的「他人」童年創傷,終究還是自己才能修補不想互相刺傷,就保持距離父母所認為的「愛」,和我們並不相同誰說彼此相愛的家庭一定是和樂融融?不做等待父愛/母愛的孩子5 姻親之間,緣分不能強求不要把所有人的認同,當成妳人生的目標得不到肯定的媳婦vs. 討人喜歡的女婿婆媳問題,是親子之間獨立/放手的拉鋸世界上沒有不被討厭的人接受現實,有些人就是「不喜歡妳」婆婆討厭的是她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妳6 婚姻,一種不自由的幸福已婚者尋求答案的過程溝通,要先了解真實的自己認淸婚姻和家庭的現實當妳說「這不是我要的生活」懂=愛,是一種錯覺不要用「靈魂伴侶」的想像束縛彼此發生在過去的事情,聽起來就是抱怨在婚姻裡學習獨立自主在潛意識裡,妳是不是排斥溝通?先讓自己冷靜下來,才有對話的可能不是不能期待對方,而是所有期待都要「合理」7 給孩子自由,是父母一輩子的練習自由就像禮物,不一定出現在想要的時候培養孩子獨立,是父母對人際關係的學習父母和子女,都會渴望被對方認同彼此相愛,未必就彼此認同最單純的幸福,就是「在一起」後記 在最不自由的處境下,找到自己「真心想要的自由」給女兒的一封信
書名 / | 媽媽的自由: 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 |
---|---|
作者 / | 羽茜 |
簡介 / | 媽媽的自由: 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身為媽媽,就沒有自由的可能嗎?想要「成為自己」的自由,不需要不顧一切的勇氣,只與妳想要做什麼事、喜歡 |
出版社 /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1377674 |
ISBN10 / | 9571377678 |
EAN / | 9789571377674 |
誠品26碼 / | 2681742977003 |
頁數 / | 304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身為媽媽,就沒有自由的可能嗎?
想要「成為自己」的自由,不需要不顧一切的勇氣,
只與妳想要做什麼事、喜歡做什麼事、願意接受哪些挑戰有關,
而無關乎別人希望妳成為什麼樣的人。
內文 : 作者序 為什麼要思考自由
邁入中年,孩子還小,父母逐漸衰老,工作上不再被視為新人那樣加以包容,要做的事情更多,承擔的責任也更重,不管是男人或是女人,人生應該都是在這個階段,最常感覺到身不由己了吧。
但是女人身上的擔子比男人沉重,會這麼說不是因為我是女人,所以特別同情女人的緣故。而是因為在人際關係上,女人總是被要求負擔更多的情緒勞動,男人可以因為工作忙而對家人朋友有些疏忽,但是無論性別平等的口號再怎麼響亮,世間還是用更嚴苛的標準來評價女人。
女人有工作成就固然好,卻不被認為這是可以疏忽家庭的理由,所以不管她是職業婦女還是全職主婦,身邊的人、社會輿論,還是會以她是不是個好媽媽、好女兒、好太太和好媳婦,這些用「與其他人的關係」,甚至是其他人對她的「滿意度」來衡量的事情,來評價她的個人。
職業婦女就算已經蠟燭兩頭燒了,還是不能夠像男人那樣,因為自己上班很累,下班就被動的享受其他家人的照顧,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女人都被要求要對家人溫柔體貼,心甘情願的為家人付出。
學生時代主修社會學的我,很快就察覺到這是一種性別不平等,沒有理由,純粹因為「妳是女人」,就會被要求承擔其他人不想承擔、或者自認為無力承擔的任務,但是我也很快就感覺到無能為力,好像知道了社會是這麼不平等之後,只是讓人失去了樂觀向上的意志,卻沒辦法對這不平等的處境做些什麼。
特別是在踏入婚姻,身上多了已婚的女兒、媳婦、妻子、母親等等專屬於女人的角色之後,我更是深刻體會到身為女人,因為那麼多情感和角色關係上的束縛,就是沒辦法像男人那樣「自由」。
不是說男人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而是說做同樣的事情,後果總是大不相同。
男人只要替小孩換一次尿布,就會被讚美「眞是個好爸爸」,而每天為孩子把屎把尿, 忙到蓬頭垢面,卻被認為是女人應盡的職責;如果因為工作忙或者個性使然,和姻親之間並不親近,女婿這麼做並不會被認為有什麼大不了,媳婦如果這樣,就會被批評算不上個「好媳婦」。其他還有像是因為工時長,所以假日只想休息不想陪小孩、自覺情感空虛所以外遇等等,都是些就算男人和女人都同樣不被允許的事情,但是一旦發生,因為性別,男女被原諒和被包容的程度卻大不相同。
女人是一個相對不自由的性別,這理由是社會的、文化的,而不僅僅是因為她個人。
在知道這些事情而且切身體會之後,我究竟還能夠為自己做些什麼?不想要陷入身為女人的自怨自艾,或者無奈的想著下輩子有機會一定要做個男人,我想把握這僅有一次的人生為自己做些什麼,所以我開始思考什麼是「女人的自由」。
害怕做自己, 就只能被別人勒索
妳捍衛自由的每一步其實都環環相扣,第一步妳選擇了放棄,下一步要重新爭取就會更加困難。
即使身為女人,是妻子、母親、女兒、媳婦,活出自己是可以實現、也應該要被實現的自由。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要正確地看待人際關係,不把「讓對方滿意」當成目標,在關係中只要盡到自己的責任,把別人的感受「還給別人」。
我們要把從小到大被深植在心裡,一個女人就應該合群、善良、貼心和忍讓,才夠獲得良好關係,才配擁有幸福的這種印象澈底打破。
一個人如果不是成為自己,即使擁有再多好評,那些好評也只會是「妳必須繼續維持」的枷鎖。
許多女人深陷他人的情緒勒索,在面對父母、手足、公婆或伴侶時,只要對方語帶威脅的表示會切斷彼此的關係、批評想要做自己的女人「實在很自私」、暗示她「不配擁有幸福」等等,就會讓女人緊張,懷疑自己是眞的自私、沒有資格獲得幸福。
因為被教導人不可以只想到自己,心裡要隨時顧慮別人,所以害怕做自己是她們共同的毛病,即使是可以自己做選擇的事情,也會害怕去做忠於自我、但不知道別人會怎麼想的選擇。
所以習慣去做別人希望或暗示她們去做的事,換言之,她們害怕自己做決定,就要自己負責的那種「自由」。
只要感覺到自己內心的想法和對方的要求不同,就會害怕眞實的自己是個自私的人, 所以無意識地壓抑自己眞正的願望,說著「我也想……但是……所以沒辦法」,放棄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權利,只求和對方維持關係的和諧。
如果放棄自由就能夠換來眞正的和平也就罷了,但現實往往相反,那些樂於控制、勒索別人的人,內在有著無法饜足的空洞,所以只要妳接受了他們的勒索一次,他們就會認為被勒索、在關係中無條件地配合,本來就是妳的責任。
一次還不夠,兩次、三次……妳讓出所有也會被視為理所當然,而只要有一次妳壓抑不了內心的抗拒,他們攻擊和打壓妳的力道就會更猛。
就像有些人無法拒絕陪公婆一起去宮廟,即使自己的信仰不同,也說服了自己「這只是小事」,陪著一同拜拜燒香,付出自己珍貴的休假時間不說,這種勉強自己所換來的和平永遠只是暫時。
在有了小孩之後,被迷信的公婆要求給小孩喝符水,忍不住反抗的結果卻引起對方更多的憤怒,因為妳過去從不表達對這類信仰的排斥,有一天妳突然表達了,對方只會有更強烈的被欺騙和被背叛的感受。
他們不會認為妳過去的配合是為了他們,而會覺得妳本來就贊同的事情為什麼突然叛逆,妳捍衛自由的每一步其實都環環相扣,第一步選擇了放棄,下一步要重新爭取就會更加困難。
而如果妳一開始就選擇忠於自己,表達妳不願意參與不同信仰的意願,即使在一開始引起憤怒和衝突,只要妳堅持到底,對方也會因為妳的態度堅定,而放棄改變或說服。
壓迫時常是我們在一開始不夠堅決,因為害怕衝突而敷衍應對的結果,對方會因為我們的態度不明確,表現得像是可以受到說服或操控,而對我們施予更大的壓力。
對於某些人來說,尊重並不是自然產生的。雖然我們會期待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但就是有某些人,妳在應對的時候,唯有態度堅定、不委屈自己去配合,他們才會後知後覺的意識到,他們必須尊重妳。也才會產生把妳當成另一個人,而不是棋子可以隨意擺弄的認知。
所以妳必須先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心情和想法,不想做的事情不要自欺欺人的說沒關係, 也不要忽略內心的反感或排斥,就因為在一開始妳害怕衝突,又渴望成為對方心中理想的那個人。
人生中最重要的關係,終究是對自己的理解和認可,人和自我的關係是所有其他人際關係的眞實基礎,如果我們沒有照顧好自己、為自己負責,我們也不可能照顧好任何人、為任何一段關係負起責任。
太多人視女人為其他人的附屬了,認為好女人就是任勞任怨、沒有自己的意見而且不會和別人吵架,所以我們要放下別人總是把我們視為女人而不是人、並且認為女人的美德就是善良和配合的成見,才能夠在別人用這種方式看待我們時,有所警覺並且正確地做出回應。
我們必須要找回最初以一個新生嬰兒的角色來到這世間,沒有任何語言、文化的分類和束縛,成長唯一的目標就只是要「成為自己」的那份自由。
而那只關乎於妳想要做什麼事、喜歡做什麼事、願意接受哪些挑戰,而無關乎別人希望妳成為什麼樣的人, 因為那希望和期待,通常都只是為了滿足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