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中醫: 內氣流轉, 諸疾自平!
作者 | 小末醫師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大氣中醫: 內氣流轉, 諸疾自平!:內氣平百病!藥師行者「皮沙士」專序推薦●拜師藥師行者皮沙士的小末醫師,首度書寫,透視健康的根源「氣」●以宏觀的中醫觀點重啟自我健 |
作者 | 小末醫師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大氣中醫: 內氣流轉, 諸疾自平!:內氣平百病!藥師行者「皮沙士」專序推薦●拜師藥師行者皮沙士的小末醫師,首度書寫,透視健康的根源「氣」●以宏觀的中醫觀點重啟自我健 |
內容簡介 內氣平百病! 藥師行者「皮沙士」專序推薦 ●拜師藥師行者皮沙士的小末醫師,首度書寫,透視健康的根源「氣」 ●以宏觀的中醫觀點重啟自我健康力量,一本為人們帶來無限期待的養生書 ●小末醫師幫您畫重點!隨書附贈《開門七件事之中醫生活化》手冊 人體萬象不離內氣, 內氣之根,就是我們身體自行分泌的類固醇! 所有的病,都是氣不足或不暢的病所致, 只要內氣充盈通順了,現在病可去,未來病可防! 作息、飲食、四式功法、六種鍛鍊 不分體質年齡,人人可行! ◎內氣充足順暢,才能達到「令人安心」的健康狀態 人體健康與否,端看「內氣」的積累和消耗是否平衡。我們可以將內氣之根看做是身體內的類固醇,所以,要找回基本的健康就要想辨法平衡「內氣」的蓄積與釋放,甚至「內氣」的蓄積必須大於釋放,齊備存量才能應付急症或急用的不時之需 ◎提供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和落實方法:體質判斷、作息、飲食、情志、形體 【體質】簡易舌診/脈診判別自己的體質 【作息】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未熟睡,最傷內氣! 【飲食】醣類、蛋白質、脂肪超重要!尤其身體的能量多數須由醣類供給,醣類攝取不足,將影響肺氣不足,亦會影響記憶力。 【情志】緊張是恐懼的變形情緒,會消耗自體類固醇,使得內氣衰敗! 【形體】形體一歪就可能影響全身氣脈運行,四式功法、六種鍛鍊教你端正骨架和訓練筋肉張力。 例如功法之一「乞丐蹲」:飯後乞丐蹲約15分鐘,是療癒腸胃病的最佳功法。 例如鍛鍊之一「縮下巴」:縮下巴超重要,縮下巴使頸椎排列正常,才能保持咽喉部氣管、食道、頸神經、椎動脈、脊髓液等之通暢。 蓄積內氣,保持身體水土,生病了也能自平而不留疾! 1.作者於中醫之路持續精進,拜師藥師行者「皮沙士」,本書完稿時亦由老師逐字審定。 2.本書化繁為簡,用現代白話解釋中醫名詞和核心觀念。一語道破人體健康平衡的祕密--內氣充足暢通。 3.中醫是一種妙而不玄的生活學問,本書從作息、飲食、情志、形體四大面向的方法教您補住氣、通行氣。如:晚上7點~11點臟腑時間走到脾與肺,是營養吸收最好的時候,所以晚餐是維持健康最重要的一餐,不可因任何理由而偏廢。 4.提供簡易診斷體質的方法,一般人也能判斷自己與家人的身體狀況:舌診、脈診、腹診、觀察二便和流汗狀態等等。 5.附贈《開門七件事之中醫生活化》手冊:柴米油鹽醬醋茶七件事看似平常,實際上有其須注意之處,如何使用得當成為養生大智慧,請詳閱七事指南。
各界推薦 「簡明小書,淺顯文字,若能細細體會微言大義,或可撥開煙雨濛濛的中醫迷霧。」--藥師行者/皮沙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小末醫師治病求本 診病審末 防病祈未 中國醫藥大學畢業後,深感所學不精,因緣際會下,拜師藥師行者「皮沙士」, 重新習得中醫奧妙以及中西醫的巧妙結合, 並以皮老師所勉「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為志向,現於台南執業中醫。
產品目錄 推薦序片片白雲催犢還--回歸氣的高度,看中醫、學中醫、愛上中醫、展現中醫/藥師行者皮沙士自序本書緣起遇見恩師蛻變之路驚奇之旅第1章 氣與中醫1-1中醫是什麼1-2氣是什麼1-3一氣流行萬氣一元 流行全身二分陰陽 陽主陰從化生氣血 周身運行五行藏象 內藏訊息真氣盈縮 蓄積釋放1-4正邪虛實正虛邪實四虛多實陰陽虛實第2章 大氣中醫2-1行住本末何謂行住●住氣●行氣3-2一根二本3-3三幹三枝葉三主幹三分枝三葉脈3-4通補開潛通行補住開展潛陽廻圈無窮●通補不二●開潛不二●大小不二第3章 體質簡判辨證提要3-1辨寒熱熱性體質寒性體質寒熱夾雜3-2辨虛實實證與虛證虛實夾雜心律總司令總按辨脈勢4-3辨表裡表證裡證半表半裡證簡易腹診3-4辨真假如何判斷正治與反治3-5病程陰陽總綱第4章 真氣盈縮4-1作息盈:使內氣充盈蓄積的作息縮:讓內氣流失損耗的作息4-2飲食盈:補益充盈內氣的飲食習慣縮:消耗流失內氣的飲食習慣4-3情志盈:使內氣增加的情志管理縮:讓內氣衰敗的不當情志4-4形體盈:使內氣循行順暢的外在方法●鍛鍊1.天下第一拍●鍛鍊2.滾大竹筒●鍛鍊3.鬆薦椎●鍛鍊4.縮下巴●鍛鍊5.開胸利膈、推動氣●鍛鍊6.正確的保暖●有助於氣歸丹田的四式功法【功法1】平舉樁(附:抱元樁)【功法2】乞丐蹲【功法3】跨鶴座【功法4】敲丹田縮:讓內氣外瘀塞耗損的外在因素●慢性疼痛●形寒飲冷●內外邪熱●不當運動尾聲
書名 / | 大氣中醫: 內氣流轉, 諸疾自平! |
---|---|
作者 / | 小末醫師 |
簡介 / | 大氣中醫: 內氣流轉, 諸疾自平!:內氣平百病!藥師行者「皮沙士」專序推薦●拜師藥師行者皮沙士的小末醫師,首度書寫,透視健康的根源「氣」●以宏觀的中醫觀點重啟自我健 |
出版社 /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1375175 |
ISBN10 / | 9571375179 |
EAN / | 9789571375175 |
誠品26碼 / | 2681717081001 |
頁數 / | 184 |
開數 / | 18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以宏觀的中醫觀點重啟自我健康力量,一本為人們帶來無限期待的養生書 ●小末醫師幫您畫重點!隨書附贈《開門七件事之中醫生活化》手冊
推薦序 : 片片白雲催犢還──回歸氣的高度,看中醫、學中醫、愛上中醫、展現中醫
/藥師行者 皮沙士
迷:
題西林壁•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世界久遠民族的草藥醫技,多數停留在某藥治某病的經驗,故淹沒在歷史洪流裡,或絕若縷,唯中醫一枝獨秀,以其有龐大理論系統,指導用「藥」,更提升至「方」的境界(俗稱處方治病)。
中醫藥的親民與驗效,具無限魅力,數千年民間流傳,及至今日西方科技發達之際亦擄獲愛好者之心,實驗檢驗真理。初學中醫門外漢,掌握一方一效,對症治療,往往震撼中醫藥不欺人也。
一位已故名老中醫師說過:「不同西醫看同一個病人開出來的藥幾乎都是相同的,但是,一百個中醫師看同一個病人,可以開出一百張不同的方子。」
中醫藥源遠流長,龐大理論系統,開枝散葉數千年,更形繁雜。不只開方子雜,其理論系統多有因時因地制宜的歷史地理因素,導致中醫學子深入學習時,敗在多歧亡羊。
這些苦痛,中醫的愛好者,應該不少人能感同身受。
其景況正應了蘇軾先生「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之感嘆。
這些理論沒有對錯問題,只是觀察點不同而已。怎樣可以把握深入學習中醫,應用中醫而不迷惑,一直是末學心中的思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給了我們指引方向。沒錯,以更高、更宏觀的眼界來學習中醫,方能不落入中醫迷霧迷瘴。
多年來,末學不滿足於明明中醫基礎理論已經跟大家說「舌淡白胖大有齒痕」是陽虛體質,可是當這種人「舌尖紅有硃點」對應出的「眼睛紅、牙齦腫、喉嚨痛、亢奮失眠」,多數執業醫師依然認定這種人是熱性體質,而努力用苦寒藥來給他消炎。
殊不知,這是陽虛體質引起的上熱下寒。
站在「一氣流行」的觀念,只要用很熱的藥,帶動身體氣機流轉起
來,以熱藥去下寒,以令氣下行的藥,讓上熱回歸丹田。不用苦寒藥卻能一勞永逸,恢復身體的健康,不再上熱下寒。
這是站在全身調理的高度看待的上熱下寒的一種氣機調整法。故意無視於「眼睛紅、牙齦腫、喉嚨痛、亢奮失眠」等個別症狀的處理方式,效果頗為殊勝。
諸如此類調整法,命之名曰「大氣中醫」。此名稱,非標新立異。
而是說明──中醫本就是「氣」的醫學!
實是:醍純中醫古聖賢之精粹,以身體「氣機圓運動」為主軸,化繁為簡,企盼為中醫迷途者指點迷津。
本末中醫陳醫師,坊間行醫濟世,默默衛教病人,不忍病人輾轉於大醫院,視中醫為救命稻草之際,卻依然迷失在中醫之多歧裡。
捐棄往昔低調作風,拋頭露面,診餘不偷閒,手機創作,將大氣中醫理論鋪排成書。
雖是本簡明小書,淺顯文字,若能細細體會微言大義,或可撥開煙雨濛濛的中醫迷霧,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
原來──黃帝內經是「氣的醫學」,
原來──大氣中醫是傷寒論的「指月錄」,
原來──中醫是這麼一回事……
悟:
觀潮•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歸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值此付梓,問序於末學,
知陳醫師不惜眉毛拖地,感其衛教之誠,因贅數語:
糾偏 回正 圓運動
開迷 啟悟 明大氣
祈願有緣閱讀者,
深入中醫核心,不落迷途,
為所是禱
南無 藥師琉璃光如來
願眾生離苦得樂,少病少惱。
中醫職志•藥師行者 皮沙士
戊戌,大暑後,立秋前
內文 : 真氣盈縮,蓄積釋放
萬氣一元,均源於內氣,其根為先天真氣,兩分為陰陽構成全身,並化生成氣血遍佈全身運行,以作用在臟腑肢體,並入於臟腑分成五行之氣,細密運作全身作用;由此可知,內氣或先天真氣的足與不足,左右著所化生的萬氣充足與否。
但凡人體「內氣」蓄積於丹田,經由三焦系統,釋放於經絡,再經由三焦系統及經絡之氣貫通全身─包括臟腑及肢體─來進行各種生命活動,最後再由五臟六腑的生理作用,從呼吸、飲食、練功……等方式把氣蓄積回丹田,如此循環不己,維持著人體機能及生命;也就是說,「內氣」被釋放以進行各種生命活動,而各種生命活動不斷消耗著內氣,所以我們須靠各種方式補充「內氣」,並想方設法使之蓄積回丹田,才能形成內氣,以繼續供給生命活動來消耗。
例如,用眼看手機要耗內氣,用腦想事情要耗內氣,手腳的活動要耗內氣,臟腑的運作要耗內氣,所有的生命活動都要消耗內氣,端看如何用最小消耗的生命活動再補充回來,總之,生命就是一場「內氣」消耗與積累的拔河。
只有「內氣」的蓄積與釋放達到平衡,才是中醫所謂之平人,因此,人體的健康與否端看「內氣」的蓄積與釋放平衡與否,要找回基本健康就要想辦法平衡「內氣」的蓄積與釋放,甚至「內氣」的蓄積必須大於釋放,齊備存量才能應付急症或急用的不時之需,達到真正令
人安心的健康狀態。
生活中醫化
在簡單辨測體質之後,還應從生活上落實「補住氣、通行氣」,也就是將生活中醫化,才能真正過著中醫式的健康生活,因為除了各種治療之外,生活飲食作息情志更是無一不影響著健康,而中醫是貼近生活的醫學,因此接下來嘗試以前述「真氣盈縮」的概念,對生活中
各種的注意事項提出一點建議。
住氣是身體內氣之根本,也是各種生命活動(即使是暢通行氣)的後援,所以應盡可能加以蓄積,好使内氣充盈,並避免傷害以防釋放過多內氣,而縮減了內氣;另外,中住氣,也就是丹田氣、命門火,其位在臍下丹田處,因此補住氣時要如何將能量潛至下丹田蓄積,也是必須要注意的重點。
還要提醒一個觀念,破壞是很簡單的,建設卻是很困難的,這是一場積累與釋放的平衡,因此須努力避免傷害以減少住氣的釋放。
作息
盈:使內氣充盈蓄積的作息
中醫包含了微細的時間醫學,其中大家經常聽到的,例如:晚上超過11點睡會傷肝、大腸時間是五至七點,所以晨起排便最好︙︙等等,是依環環相扣的經脈循行所訂定出來的「經絡時間」,特別適用在外治;不過中醫還有一個較鮮為人知的「臟腑時間」,則是以白日屬
陽、晚上屬陰的觀念論之,是最符合自然界─也包括人體─的陰陽轉動,這部分則尤適於內治,但因不願岔開重點,就不在此深論,僅寫出其分屬如下:
早上七點到十一點─太陽時間(膀胱、小腸)
早上十一點到下午三點─陽明時間(胃、大腸)
下午三點到晚上七點─少陽時間(膽、三焦)
晚上七點到十一點─太陰時間(肺、脾)
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三點─少陰時間(心、腎)
凌晨三點到早上七點─厥陰時間(肝、心包)
因此,若從臟腑時間論,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三點的休息,正是為了補充一天消耗掉的腎氣,以面對新的一天之耗損,如此才能達到充盈真氣的效果。
縮:讓內氣流失耗損的作息
反之,如果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三點的休息未熟睡,就難以補充新的腎氣,不僅在熬夜時持續消耗腎氣,隔日也只能繼續消耗之前蓄積的腎氣,才得以支撐生命及生活所需,是一種縮減內氣的惡性循環,所以,中醫對熬夜的定義正是超過十一點還未能熟睡,因為這是最傷腎
氣的作息。
飲食
盈:補益充盈內氣的飲食習慣
前面章節曾經談到,住氣如根,靠的是先後天二本來補充消耗掉的住氣,其中後天之本為脾,因此如果不好好飲食,就無法從後天之本來補益住氣,簡單來說,消耗掉的能量就是要靠各式營養補充回來,一般人如果沒好好吃東西要從哪裡補足能量回來呢?
食物的補充若從現代營養學著眼,首重營養素的均衡,尤其供給身體能量的三大營養素:醣類、蛋白質、脂肪應有恰當比例。
一般來說,醣類,如澱粉、糖份等,是主要的能量供應者。身體約百分之五十五的能量須由醣類供給,醣類還是大腦及肺泡的主要能量來源,所以醣類攝取不足將打不開肺泡,影響肺活量,直接衝擊就造成中醫的肺氣不足,也就是内氣原料之一的宗氣會不足,那麼内氣自然隨之不足;而且就臟象五行來說,醣類味甜入脾,中醫
的脾系統包含西醫的腸胃系統,所以醣類可直接提供腸胃能量,臨床可見不少腸道無力而排便不順者,或腸道吸水功能不佳而長期便溏腹瀉者,只要好好吃飯就得以解決;而甘入脾且脾主四肢,因此主食澱粉攝取不足者容易四肢無力,君不見過去勞動者之飯量極大,即所謂人是鐵、飯是鋼也;另外甘入脾,脾主意,意即憶也,醣份又是大腦的主要能量,因此醣份不足會影響記憶力。
脂肪類,包括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卵磷脂,是大家相當熟悉卻又敬謝不敏的部分,可是脂肪類除了供應約百分之二十七的身體所需能量之外,還有許多相當重要的功能,在此不多累述,只提出數點供大家參考:
其一,三酸甘油脂是用來儲備能量以禦寒的,
其二,膽固醇是每顆細胞的細胞膜組成之一,
其三,膽固醇是固醇類荷爾蒙的主要成分,包括性荷爾蒙、腎上腺皮質固醇等,
其中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類固醇對身體有極大作用,西醫仿此製造的人工類固醇在臺灣素有「美國仙丹」之稱,就是因為其極萬能的效用而被奉為仙丹!但畢竟非人體自身製造而難以解決副作用問題,反觀人體自身的類固醇則好用又無副作用,身體幾乎所有機轉都離不開自體類固醇的作用,像不像中醫的命門火?也就是本書一直強調的中住氣、丹田氣?是的,命門火可以說就是自體類固醇,因此,如果沒有攝取足夠膽固醇,就無從製造類固醇,於是命門火不足、腎氣大衰、住氣頹弱,身體機能終將全面衰敗。
(蛋白質之敘述請續詳本書第四章〈飲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