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 我們不再逃避煩惱: 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道人生難題 | 誠品線上

Life: A User's Manual: Philosophy For Every and Any Eventuality

作者 Julian Baggini/ Antonia Macaro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這一次, 我們不再逃避煩惱: 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道人生難題:英國最受歡迎的哲普作家X最具人文精神的心理治療師聯手精選出現代人最煩惱的人生議題,從東西方哲學與心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英國最受歡迎的哲普作家 X 最具人文精神的心理治療師 聯手精選出現代人最煩惱的人生議題,從東西方哲學與心理學的角度, 幫助我們以更主動、更有創意的方式面對生活難題。 「人們的困擾並非來自事情本身,而是他們對事情的看法。」――愛比克泰德 「從宇宙視角來看,人生是多麼渺小,但從生活中找尋意義,才是我們的要務。」――安東尼雅.麥卡洛 「與其消除焦慮,不如試著用『對的方式』來焦慮。」――朱立安.巴吉尼 古希臘哲人說,哲學猶如「治癒靈魂的妙藥」,其療效在於,讓我們從錯誤的信念與價值觀中脫身,不再執著於自己根深蒂固的觀念。今日的認知行為治療,均是受到古希臘哲學家的啟發,所以特別強調思想對於情緒和感受的影響。 在英國大眾哲學家巴吉尼的努力推廣下,我們更懂得將哲學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近年來,他更加入了實務的角度,與資深的心理治療師麥卡洛一起撰寫文章,探討生活中的各種煩惱,讓哲學更具感性與療癒的氣氛。 本書跟其他哲普著作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並非以人名或學派來分章節,而是羅列出各式各樣的生活處境,包括人際關係、工作、信念、疾病、挫折……等,能讓讀者馬上切入當前最關心的人生議題。內容有思辯、有提問,有帶來餘韻的格言,也有哲人的生活點滴,例如: 悲觀:你預期這次參加路跑的成績會很差,但還是可以保持愉快的心情去運動。 休閒:維根斯坦熱愛好萊塢西部片,休謨熱衷於烹調。 及時行樂:不光是享受當下的歡愉,而是要多實踐自己的核心價值。 勇氣:去參加高空彈跳的人比勇於揭發惡行的人還多。 羨慕:不管你擁有多少東西,一旦知道別人享有更多,便會覺得自己微不足道。 除了這些內容,作者也在每篇後面列出了延伸閱讀,意猶未盡的讀者,可以進一步去探索。說到底,生活中大多的煩惱都是自找的,而且越不願面對,就越難有解決的一天。這本書是最佳的床頭書,在一天開始或結束時閱讀它,只要短短的一、兩篇章節,就有助於理清思緒,找出問題的前因後果,往前邁進,正如沙特所說:「沒有希望也要付諸行動。」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哲思推薦 黃益中 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鄭凱元 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所教授 鄭光明 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謝世民 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鐘穎 諮商心理師、愛智者書窩版主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朱立安.巴吉尼、安東尼雅.麥卡洛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 倫敦大學學院博士,《哲學家雜誌》(The Philosophers' Magazine)的共同創辦人,著有《自願被吃的豬》、《吃的美德》、《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世界是這樣思考的》等哲普暢銷書。 安東尼雅.麥卡洛(Antonia Macaro) 為存在主義的心理治療師,擁有多年的實務經驗,同時也是《理性、德行與心理治療》(Reason, Virtue and Psychotherapy)一書作者。 他們兩人共同為FT Weekend雜誌撰寫「心理治療師與哲學家」專欄,合著有《當亞里斯多德遇上佛洛伊德》。盧思綸盧思綸,專職譯者。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次 前言:人生沒有使用說明書 A字首 成就(Achievement) 死後的生命(Afterlife) 老化(Ageing) 利他主義(Altruism) 自我矛盾(Ambivalence) 憤怒(Anger) 焦慮(Anxiety) 爭執(Argument) 禁慾主義(Asceticism) 協助死亡(Assisted Dying) 真我(Authenticity) 威權(Authority) B字首 平衡(Balance) 喪慟(Bereavement) 背叛(Betrayal) 身體(the Body) 無聊(Boredom) 忙碌(Busyness) C字首 平靜(Calm) 職業(Career) 及時行樂(Carpe Diem) 改變(Change) 品格(Character) 慈善(Charity) 選擇(Choice) 承諾(Commitment) 社群(Community) 競爭(Competition) 同意(Consent) 消費主義(Consumerism) 知足(Contentment) 控制(Control) 宇宙塵埃(Cosmic Insignificance) 勇氣(Courage) D字首 約會(Dating) 死亡(Death) 欲望(Desire) 兩難(Dilemmas) 義務(Duty) E字首 教育(Education) 尷尬(Embarrassment) 情緒(Emotions) 同理心(Empathy) 羨慕(Envy) 證據(Evidence) 邪惡(Evil) F字首 失敗(Failure) 信仰(Faith) 家庭(Family) 命運(Fate) 恐懼(Fear) 飲食(Food and Drink) 寬恕(Forgiveness) 自由(Freedom) 自由意志(Free Will) 友誼(Friendship) 無力感(Frustration) G字首 八卦(Gossip) 感謝(Gratitude) 愧疚與羞恥(Guilt and Shame) H字首 習慣(Habits) 幸福(Happiness) 健康與病痛(Health and Illness) 家(Home) 希望(Hope) 人性(Human Nature) I字首 自我認同(Identity) 冒名頂替症候群(Impostor Syndrome) 猶豫不決(Indecision) 精神生活(Inner Life) 沒有安全感(Insecurity) 言行一致(Integrity) 直覺(Intuition) J字首 嫉妒(Jealousy) 正義(Justice) K字首 知識(Knowledge) L字首 休閒(Leisure) 失去(Loss) 愛(Love) 熱愛生命(Love of Life) 忠誠(Loyalty) 運氣(Luck) 說謊(Lying) M字首 意義(Meaning) 憂愁(Melancholy) 回憶(Memory)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中年危機(Midlife Crisis) 正念(Mindfulness) 犯錯(Mistakes) 單一伴侶制(Monogamy) 心情(Moods) 終將一死(Mortality) 動力(Motivation) N字首 自然(Nature) 需求(Needs) 噪音(Noise) O字首 物化(Objectification) 辦公室政治(Office Politics) 樂觀主義(Optimism) 他人(Other People) P字首 痛苦(Pain) 為人父母(Parenthood) 愛國主義(Patriotism) 完美主義(Perfectionism) 毅力(Perseverance) 悲觀(Pessimism) 寵物(Pets) 樂趣(Pleasure) 政治(Politics) 色情刊物(Pornography) 自豪(Pride) 問題(Problems) 抗議(Protest) 目的(Purpose) R字首 理性(Rationality) 後悔(Regret) 戀愛(Relationships) 宗教(Religion) 名譽(Reputation) 韌性(Resilience) 責任(Responsibility) 退休(Retirement) 對與錯(Right and Wrong) 冒險(Risk) 慣例(Routine) S字首 專注自我(Self-Absorption) 自我實現(Self-Actualisation) 照顧自己(Self-Care) 自信(Self-Confidence) 自制(Self-Control) 自欺(Self-Deception) 自知(Self-Knowledge) 自愛(Self-Love) 自私(Selfishness) 性(Sex) 沉默(Silence) 簡約(Simplicity) 睡眠(Sleep) 慢活(Slowing Down) 獨處(Solitude) 壓力(Stress) 折磨(Suffering) 自殺(Suicide) 迷信(Superstition) T字首 包容(Tolerance) 旅行(Travel) 信任(Trust) 真相(Truth) U字首 不確定性(Uncertainty) 無意識(Unconscious) 失業(Unemployment) V字首 價值觀(Values) 素食主義(Vegetarianism) 虛擬網路(Virtual Life) 美德(Virtue) 脆弱(Vulnerability) W字首 戰爭(War) 財富(Wealth) 如果(What If……) 智慧(Wisdom) 工作(Work) 1煩惱(Worrying) 附錄:哲學入門推薦書

商品規格

書名 / 這一次, 我們不再逃避煩惱: 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道人生難題
作者 / Julian Baggini Antonia Macaro
簡介 / 這一次, 我們不再逃避煩惱: 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道人生難題:英國最受歡迎的哲普作家X最具人文精神的心理治療師聯手精選出現代人最煩惱的人生議題,從東西方哲學與心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393391
ISBN10 / 9571393398
EAN / 9789571393391
誠品26碼 / 2682129087001
頁數 / 464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2.9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及時行樂】(Carpe Diem)

所謂的及時行樂,不光是享受當下的歡愉,而是要多實踐自己的核心價值。

「及時行樂」的原文為拉丁文,出自羅馬詩人賀拉斯(Horace)的《頌歌集》(Odes),而英文的標準譯法則為「掌握今日」(seize the day),但另一種英譯「採收今日」(pluck the day)卻較有韻味,不僅少了強取豪奪的意味,且能呼應詩文的場景:摘採(carpe)成熟果實。
實際上無論翻譯為何,許多人都乾脆以原文當作座右銘,更使這句話成為刺青的熱門選擇。這句拉丁箴言仿若心靈的警鐘,每當危機發生或千鈞一髮之際,它總會響起,使我們赫然意識到,平常視為理所當然的「未來」,未必真的會出現。「採擷今日,別太信任來日」(賀拉斯如是道。
不過「掌握今日」究竟什麼意思?難道人類只需要「今朝有酒今朝醉」,而不必多想未來嗎?這種想法與古希臘昔蘭尼學派(Cyrenaics)的主張頗為相近。他們認為,人類無須擔憂不可預測的將來,而應追求眼下能帶來快樂的任何事。此外,逝者已矣,我們也不必為過去傷懷。
伊比鳩魯也許會支持「及時行樂」的觀點:追求此刻的歡愉、忘卻對未來的煩惱。塞內卡寫下此學派的名言:「愚昧的人生是不知感恩又提心吊膽,且眼裡只有未來。」可是伊比鳩魯也明白,恣意享受當下雖然很痛快,但長此以往,勢必會產生問題,好比暴飲暴食或劈腿外遇。隨心所欲肯定令人快樂,但也必然會產生更多痛苦。
對柏拉圖而言,一味追求快活,並非圓滿的人生。在他的對話錄《斐來布篇》(Philebus)中,智者普羅泰克斯主張人生快樂就好,蘇格拉底則提出質疑:「沒有了智慧、記憶、知識和批判,你根本不知道或不記得何時感到快樂。你沒有人生,只不過是水母、牡蠣或某種海中生物,徒有肉體。」
齊克果也反對追求及時享樂的人生。在《人生旅途階段》(Stages on Life's Way)的〈酒後吐真言〉(In Vino Veritas)一篇中,齊克果描述了一場盛宴,酒闌人散之際,賓客紛紛仿效主人將酒杯砸在門上。最後一只酒杯摔出去後,門也應聲而開,如同死亡使者在回應主人,而滿地的碎玻璃則是象徵,眾人缺乏深謀遠慮。宴席間,享樂至上的賓客言談膚淺,只活在不斷流逝的當下,永遠不可能獲得任何滿足。無論此刻是多麼美妙,終會成為過去,你只能再追求下一刻,如此往復永不饜足。
然而,時不時放鬆也並非是壞事,就連力倡自制的塞內卡也寫道:「讓心神歡樂而自由地舒展一下。偶爾喝點小酒,感受微醺的滋味」。
總而言之,所謂的及時行樂,不光是享受當下的歡愉,而是要多實踐自己的核心價值。倘若旅行或與朋友同樂對你而言至關重要,那你現在就該先規劃活動,而不是等退休、事業上軌道或其他無關緊要的事。
另一方面來看,在追求嶄新的視野之餘,享受周遭日常的小確幸也不錯。有些人會過分專注在朝未來邁進,而忽略了美食的滋味與街上建築的美感。誠如塞內卡所說:「盡歡不宜遲,明夜未必來;我的人生大限已經夠長了,難保還能活到下一刻。」
在及時行樂的同時,也要記住:即使不知道明天會如何,或者是否有明天,生命依舊不停邁向下一刻。無止盡地享受歡愉,會減損生命的非凡價值與意義,好比經營深厚的人際關係、追求長遠的目標與擬訂計畫。既要品嚐生活,但也該留意未來的福祉。誠如伊比鳩魯所言:「我們不完全擁有未來,也不完全失去未來。別理所當然以為,人生還有明天,也別因為人生快到盡頭而灰心喪志。」
只為今日而活,恐將毀了明日;只為明日而活,則恐錯過今日。叔本華看透其中的兩難:「偉大的智者懂得享受當下,並將這種樂趣作為人生的目標。當下一切皆為真實,其餘全是幻想。不過你也可以說,這是最愚昧的生活。因為一旦此刻不復存在,一切便會幻化,你的心思也就白費了。」
粗暴地「掌握」今日就會破壞來日,但是把心思都放在來日,就會錯過現在。應該以此刻為主,但也不時要調整視角,關注未來。奧理略曾言:「送自己一份名為現在的禮物。」不過要注意利息是否都算在未來。

【勇氣】(Courage)

去參加高空彈跳的人比勇於揭發惡行的人還多。

勇敢是最為人稱道的美德,俗諺也說「幸運之神眷顧有勇之人」、「找尋內心深處的英雄、放手去做」。可是為什麼我們做不到呢?
箇中緣由不計其數。亞里斯多德說得很清楚,人經常不夠勇敢,而太衝動也會有麻煩。我們都讚賞勇敢的人,而勇氣是十分微妙的概念,介於懦弱與魯莽之間。習慣想都不想就「放手去做」,實則是有勇無謀的莽夫而非智勇雙全的強者。
想培養勇氣,首先要知道自己靠近光譜上的哪一端。總是小心翼翼的人,就該推自己一把、放手去做;老是貿然行事的人,就最好別對內心英雄的話照單全收,多聽聽老靈魂溫柔的喊話。
無論是小心翼翼還是貿然魯莽,我們都要記住,勇敢取決於你在哪些項目展現勇氣。持械搶劫也需要勇氣,但你不會因為做了這些事就獲得表揚。孔子解釋得很好:「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此外,意義非凡的行動最能鼓舞人們拿出勇氣,但意義因人而異。比如說辭職有好或有壞,儘管前途未卜,但有時就該走出舒適圈。
還有一種情況也亟需勇氣。孔子曾言:「見義不為,無勇也。」面對生命中的不公不義,我們該鼓起勇氣改變現狀,而不是自掃門前雪。近年來#MeToo運動興起,也有人出面揭發性侵兒童的醜聞。由此可見,人們多容易對他人的惡行坐視不理,沒有勇氣站出來指責犯行;去參加高空彈跳的人還比較多。
另外,德國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也提到一種勇敢,但很少有人重視它。在〈何謂啟蒙?〉一文中,康德說,許多不成熟的心態都是人們自己造成的,因為「他們缺乏勇氣依循自己內心的指引,只想聽別人的建議」。康德呼籲,我們要「勇敢求知」(sapere aude):勇於思考自身的處境,才敢為自己發聲。

【約會】(Dating)

「當結婚帶來的預期效用大過於維持單身或另外尋找合適的對象時,人們便會決定結婚。」──蓋瑞.貝克

歷史上偉大的哲人對約會這件事都著墨不多,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現代才出現的概念。以前英國人到了適當的年齡,也不會跟異性單獨約會,頂多就是朋友相約、聯絡感情。
的確,人們自古以來就都是成群結隊的,而約會的意義更明確:這是兩人成為伴侶的過程,不留任何曖昧空間,雙方都明白,對方很有機會成為未來的另一半。
現代人上交友網站,這個舉動與購物有許多共同之處。首先,我們瀏覽架上的商品(網友的個人檔案),並挑選感興趣的對象;如果有現貨,也就是對方願意見面,就姑且一試。還在鑑賞期內就能夠退貨,不一定要買下來;以約會來說,三次是上限。許多人還認為,同時有眾多約會對象是很合理的。
線上交友越來越熱門,是因為它似乎頗有成效。在許多國家,人們都用這個管道認識另一半。網路交友就好比是虛擬世界的超市走道,不少長期的伴侶關係都是由此展開。不過也有蠻多人討厭這個管道,因為得不斷推銷自己。
桑德爾寫道:「市場價值全面主宰了人類生活,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人與人的關係也因此受到腐蝕。如今萬事萬物的價值都取決於市場標準,就看人們願意付出多少金錢或資源來換取所求之物,還有市場供應與需求的範圍。桑德爾援用芝加哥經濟學派蓋瑞・貝克(Gary Becker)的論點,說明市場化甚至影響到人與人的親密關係。我們總認為,人們是出於愛結為連理,不過貝克解釋道:「當結婚帶來的預期效用大過於維持單身或另外尋找合適的對象時,人們便會決定結婚。」不就有人說過浪漫已死嗎?
貝克的描述令人不由得令寒毛直豎,不過套用在約會上卻沒來由地吻合:「當約會帶來的預期效用大過於維持單身或尋找其他合適的對象時,人們便會進行第二次約會。」在你追我跑的約會遊戲中,一切都是市場邏輯說了算。
這也不是什麼壞事。約會是最有效的活動,所以才會成為現代人認識對象的主要方式。雖然有些人看不慣約會所隱含的市場取向,但比起在酒吧或瑜珈課遇見真命天女,前者還是踏實多了。
所以現在我們有兩個選擇,一是絕不參加約會,就像很多人拒絕到超市購物,縱使其他購物管道比較麻煩、價格也較昂貴。但若你認定約會有違自己對人際關係的價值觀,因此決定採取其他途徑尋找伴侶。
二是嘗試看見約會的優點而非缺點,也就是說,過程中盡量不要落入買賣的心態,並提醒自己,重點在於確認是否被對方吸引。尊重自己,也尊重對方,不要把彼此當成商品。這些你我都做得到,不過也要了解,現今有許多約會守則,會在無形中讓約會變得像談生意。不管是約會抑或是從事任何活動,桑德爾建議:「重新思考市場在你我的社會活動、人際關係與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影響。」

【中年危機】(Midlife Crisis)

人生沒有所謂正規的階段,只是有些人走得慢、有些人走得快。

一到中年,有的人離開溫暖的家庭、有的人跑去刺青、有的人去印度尋找自己的靈魂,還有人拿出僅有的存款去買了哈雷機車。每個人的徵兆都不一樣,發作的方式千奇百怪,但都是「中年危機」造成的。有的人某天醒來赫然發現,當前苦苦追求的事物失去了吸引力。有些人把人生奉獻給工作,多年以後才驚覺生活毫無意義。有些人實現重要的目標後,只剩下徬徨,不時自問:「下一步要往哪去?」
「中年危機」這個詞會令人產生誤解。首先,人到中年不一定真的會產生危機感。再者,不是所有危機都會在中年時報到,更不要說有些問題一點也不嚴重。話說回來,人難免會經歷躁動不安的階段,會不斷質疑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在《中年生活的哲學指南》(Midlife: A Philosophical Guide)中,美國學者賽帝帶大家一起思索這段徬徨的人生路。他說,生活中的事件和活動可分為兩種,有「存在意義」(existential value)或「改善意義」(ameliorative value)的。如帶寵物去看獸醫、繳帳單和除草,這類待完成的維修和養護工作,都是有改善意義的。在中年人的日常生活中,充滿這些例行公事,每天都有一長串的待辦清單。這些事不是完全沒有價值,只是少了一些深刻的意義。如此說來,解決中年危機的方法之一,就是找出有存在意義的活動,並多花時間投入其中。
有些事情在某個時期看會覺得意義深遠,但人生進入不同階段後,又會覺得索然無味。相反地,我們也會突然開始熱衷某事。柏拉圖就認為,年輕人不需要鑽研哲學,等累積一定的歷練、心智成熟後再開始也不遲。但在印度教的觀念中,人生可分為「四行期」:首先是梵行期,男人要拜婆羅門為師,以學習吠陀經;到了家居期,他必須履行家庭與社會的義務;在第三階段的林棲期,則開始修行生活;最後是隱世期,男人當個托缽僧,雲遊四海,以追求解脫為目標。
英國演員莫克姆(Eric Morecambe)說過一個笑話,他本人鋼琴彈得不錯,音符都能彈對,只是速度跟樂譜標得不一樣。人生也是如此,沒有所謂正規的階段,只是有些人走得慢、有些人走得快。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政府也沒有明文規定,什麼階段該做什麼事。因此,要避免中年危機(或是三十拉警報),就是不斷找尋目標和興趣。如此一來,就能隨心調整自己的生命腳步,在任何階段都安然自得。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英國最受歡迎的哲普作家 X 最具人文精神的心理治療師
聯手精選出現代人最煩惱的人生議題,從東西方哲學與心理學的角度,
幫助我們以更主動、更有創意的方式面對生活難題。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