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 我的餐桌日常: 食物攝影師的筆記
作者 | 沈倩如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那一刻, 我的餐桌日常: 食物攝影師的筆記:如果你是攝影師或想學食物攝影,本書提供你最專業的知識。如果你只是想拿起相機,記錄生活,本書可以帶領你發現生活值得記錄的細 |
作者 | 沈倩如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那一刻, 我的餐桌日常: 食物攝影師的筆記:如果你是攝影師或想學食物攝影,本書提供你最專業的知識。如果你只是想拿起相機,記錄生活,本書可以帶領你發現生活值得記錄的細 |
內容簡介 如果你是攝影師或想學食物攝影,本書提供你最專業的知識。 如果你只是想拿起相機,記錄生活,本書可以帶領你發現生活值得記錄的細節。 或許你只想欣賞食物的美,聽見關於食物的動人故事,本書邀請你進入一張張餐桌,並肩而坐。 沈倩如的照片總讓人深深陷入,靜謐的畫面,流動的情感。 以光影與一切細節,邀請你加入,從她的故事裡醞釀出你的故事。 在食物攝影蔚為風潮的今日,當人們喜歡隨手拍下食物做為日記,你如何在諸多食物照中,展現與眾不同的特質?本書以大量圖片,技法、心法,帶你找到屬於你的攝影之路。 拍照只要美就好了嗎?你看過多少照片,又記住多少? 讓人印象深刻的照片要怎麼拍?特別是飲食,怎麼拍出情感? 沈倩如以美國以食物攝影師的身分,受到肯定。她將所有經驗,完整記錄於本書,含括食物攝影、食物造型、道具等,內容豐富而扎實。 ●布局自然光的明暗層次 ●利用生活細節構圖 ●拆解食物照的拍攝流程 ●透過簡單的造型使畫面生動 ●學習美食雜誌攝影師和造型師的撇步 ●從個人攝影思維後製思路 沈倩如希望帶領你瞭解:有故事性的情境食物攝影,究竟在拍什麼;從氛圍、細節、想像,為影像增添個性,這一切代表著個人生活美學的養成過程,還有按快門前發掘和感受的細微,也反映出你的氣質。 所以,當你深入閱讀本書,你學到的將不是單純模仿,你會醞釀出許多想法,渴望拍下自己的日常,期待別人從靜止中發現你生活的動態和軌跡。 日常即美,這本筆記書給拍食物的你,也給不拍食物的你,因為飲食是生活,料理是日常,希望你看見每個角落的用心。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沈倩如臺南人,在美國留學後就業定居,現為當地專業攝影師。作品可見於BBC、ELLE、Food & Wine、Moleskine、Uber、Westin Hotels & Resorts、Yahoo等美食和生活雜誌與廣告,以及美國Cond? Nast、Hearst和Time、德國Bauer和北歐Egmont等集團雜誌。原從事產業研究,撰寫分析報告多年後離職,有時在部落格寫料理、攝影、聊文學,進而走入專業攝影的行業。2013年與楊蕙瑜合著《戀食人生》後,開始在雜誌專欄分享個人食物與攝影見聞。攝影風格簡單隨興,擅長以自然光來鋪陳食物故事:透過光影的細微變化、場景的創作、顏色的安排和氛圍的傳遞,引導觀者欣賞影像的細節。日常因緣際會,生活走走繞繞,卻始終在寫作打轉,惟現今多透過鏡頭來敘述。
產品目錄 莊祖宜推薦序:食物攝影的國際新高度自序:食物為光,溫度為影,影像可嚐前言:從影像清晰說起第一章 自然光窗戶調整光方向色溫與白平衡第二章 構圖元素故事的起點與質地情緒與色彩衣服穿搭與層次形與空間寫作與重複風水與平衡景框與構圖上相與角度第三章 造型暗調攝影明調攝影背景道具拍攝風格與氛圍第四章 拍照流程草莓三明治羅勒青醬義大利麵燒烤排骨第五章 技巧動態人情味飲料湯拍攝與造型補充第六章 後製思路
書名 / | 那一刻, 我的餐桌日常: 食物攝影師的筆記 |
---|---|
作者 / | 沈倩如 |
簡介 / | 那一刻, 我的餐桌日常: 食物攝影師的筆記:如果你是攝影師或想學食物攝影,本書提供你最專業的知識。如果你只是想拿起相機,記錄生活,本書可以帶領你發現生活值得記錄的細 |
出版社 /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1372006 |
ISBN10 / | 9571372005 |
EAN / | 9789571372006 |
誠品26碼 / | 2681522849001 |
頁數 / | 360 |
開數 / | 16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5.4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食物攝影的國際新高度 莊祖宜
我常覺得做菜和攝影是相通的,兩者都是技術和自我表達相輔相成的活動。若沒有技術基礎,即便偶有喜從天降的大作,長久下來終究難有長進,失手的機率也高。 然而空有技術也不夠-即便你懂得快手切細絲、真空恆溫烹調,或精確調整光圈快門和Photoshop微調後製,若沒有一點底蘊和靈光乍現,作品終將難有識別性,只能反覆抄襲別人的風格,甚至流於匠氣。
在美食照片鋪天蓋地無所不在的今日,沈倩如的作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和一股震懾人心的力量,每次在臉書上見著,總能讓接收了過量信息而毛躁不安的我忽然安靜下來。簡單一幅靜物裡,竟然感受得到溫度和空氣流動,好像一不小心會跌進那個世界,也彷彿透過她鏡頭下的光影和瓜果麵包屑窺見了一絲永恆。
沈倩如把美食攝影推到了一個有內涵的國際級新高度(且看她合作的對象都是國際一線媒體)。難得的是她不僅善於用鏡頭說故事,也有細膩的文筆,還不吝於抽絲剝繭,回溯自己創作思考的過程。於是我們看她不厭其煩地搬桌子、移盤子、拉窗簾、調整反光板,只為了讓那斜斜射進屋內的一線陽光,不偏不倚地打亮碗中的食材並勾勒其輪廓。她偏好粗糙的紋理和不完美的造型,也帶著我們思考如何在細與滑、靜與鬧之間取得平衡,如何在單一色調裡用質地突顯層次感,如何用留白引導想像,用缺陷製造動感…… 我非常認同她所說的,「攝影要不安於現狀」,這就像廚師可以在一道菜現有的架構上,以不同的火候、食材和比例反覆嘗試、精益求精一樣,最後往往以些微差距造就難以言傳的韻味,也是平庸和出類拔萃的分野。
這本書對於食物攝影和造型,有非常細部甚至條列式的建議,但它絕不是硬梆梆的教條規範,而是創作者在累積了無數經驗後,自省歸納出的一些準則與撇步,有的非常明確,例如提醒入鏡的麵條最好先用叉子捲過;有的必須意會,例如比喻層次感的搭建就像「天涼時把頭髮剪短,給自己找個買毛帽或圍巾等冬天配件的藉口」。最後往往筆鋒一轉又回到記憶、鄉愁、愛惡和哲思,因為「想法賦予影像靈魂,構思源自於生活」 。
讀完這本書稿,我有許多朦朧的感悟,急需在爐灶碗碟和不同角度的天光裡做實驗,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終能找到自己的攝影風格。放眼中外,談美食攝影和造型的書籍何其多,但我還從來沒有見過像手中書卷這般,如此有溫度、有靈魂的飲食攝影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