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lackwater Lightship
作者 | Colm Toibin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黑水燈塔船:「人世多苦難啊,我們都無可奈何。」大師柯姆.托賓一鳴驚人成名作安靜而哀傷的生命輓歌,如海水閃爍的家庭詩篇「這本小說探索了人們生存在清晰世界中的模糊感 |
作者 | Colm Toibin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黑水燈塔船:「人世多苦難啊,我們都無可奈何。」大師柯姆.托賓一鳴驚人成名作安靜而哀傷的生命輓歌,如海水閃爍的家庭詩篇「這本小說探索了人們生存在清晰世界中的模糊感 |
內容簡介 「人世多苦難啊,我們都無可奈何。」大師柯姆.托賓一鳴驚人成名作 破碎的家庭因獨子的絶症在絶望中重生安靜而哀傷的生命輓歌,如海水閃爍的家庭詩篇「這本小說探索了人們生存在清晰世界中的模糊感受。」--重量級評論家/泰瑞.伊格頓(Terry Eagleton)◎專文導讀:台大外文系教授曾麗玲「與其說《黑水燈塔船》是一部典型的LGBTQ小說,倒不如說它也是一部重省(愛爾蘭)『母親』角色的小說。在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中,母親經常被視為受苦的、被殖民的愛爾蘭的象徵,這本小說由性取向酷異的男同志族群取代,不啻是托賓頗具當代性的願景。托賓全書以近似海明威風格的散文體,即去蕪存菁、不濫情聳動、但鏗鏘有力的文采,勾勒出他心目中擁有跨性別與跨世代的新愛爾蘭,洞穿秘密與創傷之後的療癒,才是『家』之所在。」──台大外文系教授,曾麗玲,摘錄自推薦序《黑水燈塔船──跨性別與跨世代的創傷療癒》 一九九○年代初期的愛爾蘭,罹患愛滋病的男子狄克倫將不久於人世。他終於打破沈默、決定將病情告訴自己的姊姊海倫,並表示希望從都柏林回到外婆在家鄉黑水鎮的房子靜養。二十年來,海倫與她的母親莉莉、外婆朵拉,家族中的三個女人早因為種種心結避不見面,如今狄克倫返鄉養病,才重新聚首。狄克倫的兩個同志好友保羅和賴利,也一起來到濱海的房子裡,加入這群女人之中,共同照料病痛中的狄克倫。這一段回家的時光,窗外的海水依然堅硬孤獨,但當他們不再沈默,才逐漸化解了彼此間的冷漠和恩怨。 本書是托賓第四部長篇小說,贏來廣泛的國際聲譽。他卓越而靈巧的文風已確立,閱讀它就像一覽無遺愛爾蘭的家庭生活。背景設定在同性戀除罪的九○年代初期,作者勇敢碰觸愛滋病議題,從個人、家庭到政治面去勾勒他心目中的當代愛爾蘭社會,也因此《黑水燈塔船》在托賓歷年作品中有著最強烈卻最自在的感受。這是一部情感豐沛的小說,在安靜而哀傷的輓歌式故事中,傳達出「家」的複雜關係與愛的本質。縱使韶光易逝,人生無常,家就是家。
各界推薦 ◎推薦者:台大外文系教授/曾麗玲「令人震驚的寫作,抒情的情感,簡約的結構﹍托賓雕琢出一部不可錯過的傑作。」--《周日先鋒報》(Sunday Herald)「托賓以他情感豐沛的編排,顯現自己是個不可多得的作家。海倫與她母親跟外婆都已經形同陌路,托賓─以美麗的方式幫助她們達成和解。」--《周日電報》(Sunday Telegraph)「他的文筆簡約而力量強大,而且他對家庭關係刻畫入微,因此閱讀他的故事有時候會讓人感到難以想像的痛苦。但這真是一部美麗的小說。」--《貝爾伐斯特新聞報》(Belfast News)「我們將在二十年內持續閱讀黑水燈塔並生活其中。」--《周日獨立報》(Independent on Sunday)「《黑水燈塔船》絕非狹隘的作品。托賓在意的並非簡單的對立,也不企圖追求這類主題敘事普遍會有的、顯而易見的解套,他敏感而睿智地利用這個令人尷尬的情境,以大師的筆觸描繪出當代愛爾蘭在個人的、家庭的,跟政治上的演變。《黑水燈塔船》同時是一部成熟的,哲學的作品,在對話、內省與客觀的敘事之間巧妙地轉換游移,令人連想到維吉妮亞.吳爾芙的《航向燈塔》,而本書的書名肯定也企圖向之致敬。托賓看似模稜兩可的哲學與對他筆下角色的感受專橫權威的刺探,更讓人想起早期的艾瑞斯.梅鐸,兩人有著一樣的尖酸而幽默。這部小說肯定的東西也許很少,除了海倫一生都將愛與失落適得其所地連結在一起之外。但是它詩意的憂鬱卻是誠實又老練的,也確認了托賓的文壇地位。這部作品值得你的注意,更值得你的喝采。」--《獨立報》(Independent)/理查.康寧(Richard Canning)「以托賓的優異與犀利,他絕非那種平凡說教的作家,只懂得將一切複雜事物包裹成一個溫馨的訊息。反而書中每個角色所作的妥協都是困難的、片段的,遍佈舊傷口。這是一部狡猾的小說;它以簡單的開頭引誘你,逐漸擴展到形成一個複雜的故事,跟托賓處理過的任何故事同樣複雜。人物的描寫是不完整的,解答也是如此;托賓有種技巧,總是站在後頭,讓讀者陷入先入為主的評斷,然後他再將之推翻。但也就是這種不加評斷與沈默的技巧將這部小說提升到超乎平凡的境界。」--《格拉斯哥前鋒報》(Herald, Glasgow)/貝拉.巴瑟斯特(Bella Bathurst)「閱讀這部入圍布克獎的小說的樂趣之一,是觀察柯姆.托賓如何發揮他的寫作技巧與才華。他揭露了愛爾蘭的家庭生活,那是由罪惡感跟糾結的愛編織起來,交雜著義務與沈默的網,透過卓越的文筆來呈現。書中狄克倫的病形塑出戲劇張力,並迫使情節前進,灼熱的傷口交錯著辛辣的黑色喜劇,但心理上的核心地帶卻是女性之間的憎恨與敵意。托賓刻劃出鄉村生活的緊密,讓讀者對此有更深刻的了解,更強烈感受其中的侵犯性,街坊鄰居對左鄰右舍的窺探,帶來道德上的幽閉恐懼。他的寫作方式宛如在夢遊間徹底的警醒,特別挑出真正重要的細節來描述(描述態度與姿態,而非外表上的細節,讓每個角色栩栩如生)。他對所有人的同理心,既尖銳又溫和,一針見血地描繪出他們的缺陷,以及足以扳回一成的優點。在托賓的多部小說當中,《黑水燈塔船》擁有最強烈卻最自在的感受,毫不誇示而自由的對素材的運用。閱讀它就像是一覽無遺愛爾蘭的生活,但除去了其中的喧譁騷動與嘻笑怒罵。」--《蘇格蘭周日報》(Scotland on Sunday)/湯姆.艾達爾(Tom Adair)「托賓的《黑水燈塔船》是布克獎最後入圍名單中最完美的作品﹍設定在今日愛爾蘭的,安靜哀傷的輓歌式故事﹍他的文風簡約而靈巧,而書中充滿了各個角色對其他角色透露的,令人著迷的故事。」--《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保羅.李維(Paul Levy)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柯姆.托賓(COLM TÓIBÍN)一九五五年出生於愛爾蘭。著有九部長篇小說,三度入圍布克獎決選,包括處女作《黑水燈塔船》、《大師》、《馬利亞的泣訴》,其中《大師》榮獲IMPAC國際都柏林文學獎。《布魯克林》榮獲柯斯達文學獎。另有兩本短篇小說集。托賓作品授權超過全球三十多國,內容多描繪愛爾蘭社會、移民生活,探索角色個人認同、性別認同。先後在史丹福大學、德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以及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寫作。定期為《倫敦書評》、《紐約書評》、《倫敦書評》供稿,撰寫時事及文學評論。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多年後,於二○一七年起接任利物浦大學校長。■譯者簡介 李淑珺台大外文系畢業,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英國劍橋大學,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進修。曾任新聞翻譯,於實踐大學教授翻譯課程,現為自由譯者,專職翻譯書籍,譯作橫跨心理學,文學,建築,藝術,歷史等範疇。譯作累積二十餘種,包括《與切.格瓦拉的短暫相遇》、《波特貝羅女巫》、《滅頂與生還》、《幸福的托斯卡尼花園》、《時間不等鼠》、《瑞普利遊戲》、《哥白尼博士》、《克卜勒》、《牛頓書信》、《躁鬱奇才》、《巫婆一定得死》、《非零年代》、《神奇城堡》、《巧奪天工》、《心理治療的道德責任》、《生命的哲思》等。譯者email:sarali@aptg.net
產品目錄 導讀 《黑水燈塔船》──跨性別與跨世代的創傷療癒 曾麗玲黑水燈塔船
書名 / | 黑水燈塔船 |
---|---|
作者 / | Colm Toibin |
簡介 / | 黑水燈塔船:「人世多苦難啊,我們都無可奈何。」大師柯姆.托賓一鳴驚人成名作安靜而哀傷的生命輓歌,如海水閃爍的家庭詩篇「這本小說探索了人們生存在清晰世界中的模糊感 |
出版社 /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1371931 |
ISBN10 / | 9571371939 |
EAN / | 9789571371931 |
誠品26碼 / | 2681515780007 |
頁數 / | 272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大約八點時,狄克倫跟她母親回來了。海倫透過餐廳的窗戶,看著她扶他下車。她跟保羅走到前門。
「他想去廁所,」她母親說。
「之前有什麼問題嗎?」保羅問。
「之前都沒事,一直到我們開車回來時,他才在車上吐了。」
「我來清理,」保羅說。
狄克倫對著樓下叫說他需要乾淨的內褲跟衣服,他母親就去拿了。海倫陷在驚訝當中,幾乎是震驚,震驚她母親剛剛對她說話的口氣,那樣毫不猶豫的坦白與親密。那種感覺就像是嚐到你長大後就再也沒有吃過的東西,或者聞到你已經二十年沒有再碰到的味道。那帶來焦慮,同時也帶來安心。
在廚房裡,她外婆坐在窗邊往外看,兩隻貓坐在她膝上。牠們一看到海倫就立刻跳起來,坐到餐具櫥上方,儘管之前賴瑞一直都在房間裡。
「有些人喜歡貓,貓也喜歡有些人,但兩者不見得一樣,」她外婆說。
保羅進來,站在門邊。「狄克倫說他想去巴利康尼格散步一下。他說他想乾脆一次吐光算了。他媽媽要一起去。」
賴瑞跟海倫決定他們也一起去散步。
「跟他們說我會待在這裡,」戴沃荷太太說,「還有問他們晚餐要吃鮭魚還是羊排。要跟他們說每樣東西都是新鮮的。」
狄克倫說他應該吃不了多少,但他想試試看鮭魚。這老太太過來看海倫、她母親,還有狄克倫坐上狄克倫的車,然後賴瑞跟保羅坐進賴瑞的車。她對著在院子裡迴轉的他們揮手。
「海倫,」她母親從車後座說,「我希望你叫她好好照顧自己。就算只是裝個管用的電話,這種小事也會有很大的改善。」
「我丈夫說我們家的女人都說不通的,」海倫說。
「他又不認識我們,」她母親說。
我跟他說過你,」海倫說。
他們抵達巴利康尼格並在停車場停下來,賴瑞跟保羅停在他們後面的位子。他們下了車,走過那座小小的木橋,在已經消退一半的光線中往南走。塔斯卡燈塔已經開始啟動,他們站定,看著一道族轉中的光束朝他們而來。
「以前這裡曾經有兩座燈塔,」她母親說。「我不知道另外一座要用來做什麼,但是我猜那時候愛爾蘭海面上很忙碌,而且有些地方很危險吧。它就在那邊───不,在更北一點,往庫許跟你外婆家的方向。海倫,你記得嗎?」
「我記得,媽,但那是我們小時候的事。」
「愛爾蘭燈塔委員會把它除役了。我不確定是什麼時候,」她母親說。
「它叫什麼名字?」保羅問。
「它叫『黑水』。它的光線比塔斯卡弱。塔斯卡建在岩石上,所以比較耐久,我猜。但是我還是喜歡有兩座燈塔。我想可能是科技進步了,而且也許現在航行的船也沒有以前多了。黑水燈塔船。我以為它會一直屹立不搖的。」
他們慢慢地走向巴利伐魯。海倫緩緩靠近她母親。其他三個人往前走,賴瑞跟保羅當中夾著狄克倫,默默地保護他。海倫注意到那燈塔的光束都不會按照她計算的時間照過來。每次她算得太早。
「我小時候,躺在你外婆的房子裡時,」她母親說,「都一直相信塔斯卡是男的,而黑水是女的,而且它們都在對彼此,也對其他燈塔放出訊號,就像求偶的叫聲一樣。他強壯而強硬,她比較柔弱,但也比較穩定,而且有時候她會在黑暗真正降臨之間就開始發光。我總是覺得它們在互相召喚,那讓人覺得好滿足,他那麼強壯,而她那麼忠誠。你可以想像嗎,海倫,一個小女孩躺在床上想著這些?結果根本不是這樣。你知道,我本來以為你爸爸會永遠活下去。所以我學到了非常慘痛的教訓。」海倫往下看時,才發現她母親緊握著拳頭。「我真希望此刻能在這裡見到他,你知道,見到你爸爸,一分鐘也好。即使他只能在這裡的海灘跟我們擦身而過,在這裡,現在,在黑夜快來的時候。不用說話,只能用他的眼睛看到我們。我真希望他能知道,或看到,或用他的眼神肯定我們身上發生的事。這都是我胡言亂語,別理我,但是我每次看著塔斯卡燈塔時,都會想到這些。
「我們應該回去了,」她母親繼續說,「我想大家都餓了吧,我跟狄克倫今天過了漫長的一天,我相信你們也是。」
他們五個人回頭,走向那條每年都會在沙地上改變河道的小河。此刻海灘上已經沒有別人;對散步或游泳的人而言都太晚了,所以停車場上只有他們的車。海倫很意外狄克倫要跟他朋友一起坐,而讓她單獨跟她母親坐一輛車。他一定跟他們的媽媽談到了她的事,她想,他一定在試圖讓他們和解。現在她們在一起了,海倫想,但是真尷尬。她發動車子,然後等賴瑞的車子發動。她緩緩開在他的車後面,大燈全開,在夜晚逐漸降臨時往庫許開回去。
他們一回到家,海倫就變得煩躁不安,想著能否找個藉口,現在就開車回都柏林。她母親散發出全新的柔和態度讓人不可能抗拒。她覺得她母親正等著再度接近她,帶著撫慰的聲音跟自然親近的口氣。她受不了。她拿了狄克倫的車鑰匙,溜出房子,開進黑水鎮。
她在村子裡的公用電話亭撥了修夫的號碼。他母親接起電話時,感覺海倫要修夫來聽電話的口氣格外緊急,於是她立刻叫他過來,完全沒跟她寒暄。
「都還好嗎?」修夫問。
「不,不好。我好想離開這裡。」
「狄克倫還好嗎?」他問。
「沒什麼變化。」
「孩子們都睡熟了,」修夫說。
「我沒跟你去真是瘋了。我再也不會這樣了。我以後再不會這樣丟下他們。」
「海倫,只有幾天而已。」
「你怎麼知道他們是不是還好?」
「我當然知道,」修夫說。「他們很好。他們很開心地在度假。他們知道很快就會看到你了。」
「我爸爸生病的時候,他們也都覺得把我們丟在這裡沒關係。」
「這有很大的差別,」修夫說。「我是他們的爸爸,我跟他們在一起。你講得好像我不存在的樣子。我整天都看著他們啊。」
海倫聽著,沈默不語。
「你需要做的,」修夫繼續說,「是想像多年前,如果你爸爸跟你們在一起的話,會是什麼模樣。而且你跟兩個孩子講話時也不要流露出很擔心的樣子,不然他們也會擔心。他們現在無憂無慮。而且如果有任何問題,我都會告訴你的。」
「也許我擔心的是我自己。也許我只是不敢告訴你這一點。」
「我一直都在這裡,如果你要我下去,我隨時都可以下去,即使只去一天也行。」
「最糟的是,我媽現在對我好溫柔。」
「這聽起來是好消息。」
「不要把每件事都說得這麼好。」
「那你要怎麼辦?你要留下來嗎?」
「我會再待一天,」她說。「我早上再打給你。跟你講話真好。」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