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arm on the Roof: What Brooklyn Grange Taught Us about Entrepreneurship, Community, and Growing a Sustainable Business
作者 |
Anastasia Cole Plakias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我在紐約當農夫: 全球最大的屋頂農場如何創造獲利模式, 改變在地飲食:像企業家一樣經營農場!看城市農夫怎樣在屋頂打造有機蔬果傳奇世界最大屋頂農場BrooklynGrange分享如 |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像企業家一樣經營農場! 看城市農夫怎樣在屋頂打造有機蔬果傳奇 世界最大屋頂農場Brooklyn Grange 分享如何透過創業精神,改變在地飲食的故事脫下西裝當農夫是不少上班族的心願,但如何創造獲利又不失從事農耕的初衷?在紐約布魯克林區,有一棟曾是造船廠的白色建築,現在頂樓綠意盎然,種滿有機蔬菜,養蜂、養雞,還能舉辦婚禮、學生課外教學,也為聯合國總部大樓打造蔬菜花園。這個屋頂農場屬於布魯克林農場(Brooklyn Grange),一個在都市打造農業的企業,他們透過批發、零售,以及社區支持農業(CSA)計畫銷售作物,計畫五年內創設七座屋頂農場。布魯克林農場是全球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商業屋頂農場,他們利用閒置的屋頂為社區生產健康蔬菜、發揮生態效益,成為盈利的都市農業。即使採用商業模式經營,他們並沒有因此喪失當初的願景與使命,就是以社會企業的精神,提供社區居民美味的有機食物、改變人們對食物的觀念,也讓整座城市更涼快。本書告訴你,夢想如何成真!布魯克林農場的共同創辦人,都是生活在大都會的上班族,有人曾是企業顧問、文字工作者,也有披薩店老闆,因為對農業熱忱,便毅然決然辭掉工作追尋夢想。作者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如何選擇創業夥伴、如何尋找資金、如何拓展事業,以及如何在沒有違背自己核心價值之下,發掘潛在可獲利的資源。這不單單是紐約布魯克林區屋頂農場的創業故事,而是關於如何利用身邊觸手可及的事物,加上自己的想法而能成功的真實故事。他們從事的不只是產出美味的有機作物,還有讓人類生活更美好的願景。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系統性經營屋頂農場,不僅會創造商業價值,也能降溫節能,更可貴的是可以增進大樓或社區居民情感交流,深耕環境教育。本書是屋頂農場知識的寶典,鄭重推薦。」--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副署長/詹順貴「這是引人注目、鼓舞人心的故事!本書告訴我們,一小群志同道合、懷抱理想的年輕人,如何致力於友善環境農業,又能達成商業獲利目標。」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安娜斯塔西亞‧普拉基斯(Anastasia Cole Plakias)世界最大屋頂農場「布魯克林農場」(Brooklyn Grange)共同創辦人,致力搭起屋頂農場與社區之間緊密、有意義的連結。在紐約出生、長大的安娜斯塔西亞,是作家、攝影師,也熟悉紐約的餐廳產業,她有志於促進自己生長的城市充滿綠意盎然,適宜生活的地方。■譯者簡介甘錫安(第六章之前)由科學界進入譯界,在譯界持續關注科學界的「譯人」。曾獲得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翻譯類佳作,現仍定期為《科學人》及《BBC知識》等知識類雜誌翻譯,書籍譯作包括《123和+-×÷的數學旅行》、《像專業攝影師一樣拍攝》、《現代主義烹調中文版》《莫斯科謎題》等。在吸收新知和翻譯之外,最愛的休閒活動是旅行、攝影和吃。目前住在有山有海有美食的台灣頭基隆,最大的心願是知識普及、人人快樂。溫澤元(第七章之後)熱愛翻譯,作品有《遠離塵囂》、《機艙機密》與《砲彈下的渴望:加薩走廊轟炸日記》。譯稿賜教:lars801011@gmai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 言 天空是唯一的出路第一章 志同道合與信念的十字路口──我們為何拋開穩定的工作,冒險追逐夢想第二章 大海撈針──為我們的農場找個家第三章 理想的回報──創意資本和新ROI第四章 拚就對了!──建造農場第五章 持續不輟的工作──仔細思考與創造秩序第六章 我們都是農家人──培養我們的團隊第七章 順其自然──何時該前進,何時該放棄第八章 親手打造的業務網絡──避免資金周轉不靈的各種方法第九章 眾志成城──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後 記 打造更健全的商業生態系統謝 詞
商品規格
書名 / |
我在紐約當農夫: 全球最大的屋頂農場如何創造獲利模式, 改變在地飲食 |
作者 / |
Anastasia Cole Plakias |
簡介 / |
我在紐約當農夫: 全球最大的屋頂農場如何創造獲利模式, 改變在地飲食:像企業家一樣經營農場!看城市農夫怎樣在屋頂打造有機蔬果傳奇世界最大屋頂農場BrooklynGrange分享如 |
出版社 /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1369709 |
ISBN10 / |
9571369705 |
EAN / |
9789571369709 |
誠品26碼 / |
2681443012003 |
頁數 / |
280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
試閱文字
內文 : 當紐約處於不確定的未來時,一位來自威斯康辛州的年輕人弗蘭納也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茫然。他取得工程學士學位之後,搬到美國東岸從事商業顧問,這個工作的收入讓他擁有大多數人到紐約都想追求的生活:一棟位於最時尚的下東城房子、每年出遠門旅行,有多餘的錢可經常光顧樓下的雞尾酒吧。
但他的工作頗具挑戰性,每星期都很忙碌。弗蘭納是顧問公司的分析人員,負責找出最能讓公司獲利的業務。他會找出部門效率不彰之處,指出如何處理虧損漏洞,而不影響品牌識別或品牌誠信,有時會刪去數百萬美元預算。弗蘭納經常接觸新公司和新產品,了解各種商業問題、消費趨勢,以及因應策略。
弗蘭納進入這家公司剛滿一年,某天被指派負責某知名紅酒品牌的團隊。他跟幾位同事飛到澳洲,乘飛機越過數千英畝的葡萄園,最後到達田野旁育種大樓的臨時辦公室,研究如何提高紅酒的利潤。弗蘭納把資料輸入Excel統計,每天工作十六小時。有一天中午當太陽升到最高點時,農夫從葡萄園走進屋裡吃午餐。原本寂靜只有細小鑰匙聲的育種大樓,頓時充滿生氣。農夫帶來泥巴、汗水、葡萄味、笑聲,以及食物被人偷咬一口的喊叫聲。弗蘭納一邊沉思一邊旁觀他們,發現自己很渴望這種志同道合的感情。他說不上來是什麼原因嫉妒這些澳洲農夫,但他的確有點嫉妒,有種坐立不安的感覺開始糾纏他。
弗蘭納知道顧問工作無法帶來快樂。每天工作十六小時很累人,壓力也很大,但他知道自己很幸運才能擁有這些機會。在紐約有幾百萬人努力求溫飽,但當一群人擠進車廂時,經濟優勢者就無法忽視眾多的弱勢者。弗蘭納慶幸自己的工作能讓他學習有價值、有市場的技能,但他是個謙虛的人,覺得自己還有許多東西要學習。他也捨不得放棄自己為成功事業所做的努力。他不快樂也不想大幅改變工作,因此到澳洲幾星期後獲得一家數位管理公司行銷部門的工作機會,就接受了這個職位。新的辦公室很棒,看來似乎可以解決上一個工作使他不快樂的問題:工作時間沒那麼長、團隊工作氣氛比較濃,工作也沒那麼孤單。然而經濟環境不佳時,辦公室瀰漫一股不安感。每人彷彿都不再喜歡自己的工作,但都覺得自己幸運地還有工作。
然而,樂觀的弗蘭納仍然盡力扭轉惡劣的環境。每月的某個星期五,他會推著裝滿材料的推車在辦公室遊走,做酪梨醬請同事享用。另外幾個星期五,他會打上蝴蝶領結走來走去,提供客制化冰淇淋麥根沙士。他請同事到他的小隔間喝咖啡,用法式濾壓壺泡咖啡,還偷偷在辦公桌抽屜裡做堆肥,因為他提議全公司製作堆肥的計畫被打回票(他離職時忘了清理這個堆肥抽屜,幾個月後新人到職時才發現)。
有一天,弗蘭納的老闆找他到辦公室。
老闆提醒他:「你明天工作時或許可以戴耳機。你應該沒事,但有很多人會被資遣,有些事你可能不想聽到。」
此後上班變得很無趣。
接著幾星期,他的同事少了一五%。留下來的同事開始彼此競爭。換工作也沒什麼幫助。弗蘭納的生活大多是資料而不是人,工作時也只用到大腦。在有空調的辦公室裡打字時,他擺在鍵盤上的手常會發冷,這種感覺讓他有些不安,彷彿身體是沒有生命的儀器。弗蘭納發現自己開始計算這一天還有幾分鐘才結束,他什麼時候才能擠進尖峰時間的電車,回家做自己興趣的事:做辣醬和苦啤酒,以及在廚房裡醃肉。
弗蘭納已經厭倦為優渥的生活而工作,他希望做有興趣的工作。他在澳洲葡萄園看到農夫快樂工作,他知道自己必須做能讓身體和心靈合一、讓自己參與周遭世界的工作才會快樂,而不是坐在與外界隔絕的小隔間裡。他的思緒愈來愈常轉到那些葡萄農夫身上。他開始每星期到聯合廣場的農夫市集,而且待得愈來愈久。他問攤商挑選蔬菜的祕訣時,覺得自己沉浸在他們的世界裡。他喜歡農作的踏實感,還領略農作可以整合各種思維能力,例如依據風味和耐受性選擇最佳作物,設計效率更高的種植方式。農作最吸引他的是:從業者是人、服務對象也是人。
弗蘭納在二○○八年夏天做了決定,要在第二年春天辭職,不管採取何種方式都要當農夫。到加州聖巴巴拉參加行銷會議時,他偷偷離開數不盡的PowerPoint簡報會議,去造訪附近的農場。他回家後打電話請病假,當天又跑去當地農場。他申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農業生態學課程,即使被拒絕了也沒有絲毫猶豫。他開始上網訂購農耕書籍,在通勤的電車上仔細研讀,並在書上寫筆記,還把要重新閱讀的頁面折起來。
有一天他翻閱《紐約》雜誌,一張照片映入眼簾。起先他以為那是一片野花,但定睛一看才發現照片的田園風景宛如接近天際線,被四周磚造煙囪和木造水塔環繞。照片裡的景緻不是市區後院或都市公園,而是在屋頂上。這張照片出自克里斯(Chris)和莉莎.古德(Lisa Goode)的專題報導。這對夫妻自己建造屋頂花園,在裡面飼養雞和蜜蜂,後來還成立綠化屋頂公司。弗蘭納受到激勵,躍躍欲試。他想到只要把現有模式(也就是綠化屋頂)和他在閒暇時研讀的密集農耕方法結合起來,就有機會在紐約建造農場,他就有機會務農了!
除了胸懷大志和對食物與農耕的熱情,弗蘭納也是很有系統邏輯思維的人。工程學訓練讓他了解萬物如何運作、在哪些狀況無法運作,以及如何讓萬物運作更有效率。譬如屋頂農耕,他就看到兩個系統可以相互滿足。例如,農業必須面對配銷問題:不論耕作時使用的化石燃料減少到什麼程度,種出來的蔬菜仍然必須運送到消費者手上,而在可預見的未來,運送仍然需要消耗化石燃料。另一方面,都市人缺乏綠地,但經費拮据的市政府連建設綠地供公眾使用都很困難,維護更不用提了。都市農業能以共生方式同時處理這兩個問題(及其他問題),減少運送食物所需的能源,同時為都市居民提供可用的綠地。弗蘭納毫不遲疑,當天就打電話給古德夫婦。
紐約最棒的一點就是在這個八百萬人的城市,你往往有運氣在最需要的時刻認識最需要的人。克里斯就是在這樣時刻出現的人。弗蘭納向克里斯表示要把屋頂變成產量豐富的菜園,克里斯聽後並沒笑他痴人說夢,他說:「對,我也想做這件事。你擬定農場計畫,我們保持聯絡。我有個不錯的地點。」
(摘自第一章:志同道合與信念的十字路口)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