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之書 | 誠品線上

The Biology Book: From the Origin of Life to Epigenetics, 250 Milestones in the History of Biology

作者 Michael C. Gerald/ Gloria E. Gerald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生物之書:史上最強系列第6集《生物之書》從生命起源到表觀遺傳學250則趣味故事+詳解歷史+精采圖片從閱讀中學習生物知識的百科圖文並茂的豐富百科.博古通今的中外歷史趣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豐富條目:250則生物學史上重大里程碑一次收錄。 ●編年百科:條目依年代排序,清楚掌握生物發展演變;相關條目隨頁交叉索引,知識脈絡立體化。 ●濃縮文字:每篇約700字,快速閱讀、吸收重要生物學觀念和大師理論。 ●精美插圖:每項條目均搭配精美全彩圖片,幫助記憶,刺激想像力。 ●理想收藏:全彩印刷、圖片精緻、收藏度高,是科普愛好者必備最理想的生物學百科。 史上最強系列第6集《生物之書》 從生命起源到表觀遺傳學 250則趣味故事+詳解歷史+精采圖片 從閱讀中學習生物知識的百科 圖文並茂的豐富百科.博古通今的中外歷史趣味橫生的常識故事.條理分明的資料寶典在文字出現之前,當人類意識到生物與無生物的差別時,我們的老祖宗已「寫」下生物史第一頁。為何動物有利他行為?為何心臟會跳動?最小微生物和最大哺乳動物有何共通之處?以上只是這本美麗圖書幾個發人省思的問題。本書試圖從歷史角度,解釋各種發現或觀念對生物學的重要性,並強調這些發現對研究員及當代思維的影響。請跟隨作者腳步,從西元前40億年追溯到現代,探究生物史上250個重要又有趣的里程碑:生命的起源(約西元前40億年)、藻類(約西元前25億年)、植物防禦草食動物(約西元前4億年)、恐龍(約西元前2.3億年)、農業(約西元前1萬年)、珊瑚礁(約西元前8000年)、動物遷徙(約西元前320年)、血球(西元1658年)、麥角中毒症與巫婆(西元1670年)、雷文霍克的顯微世界(西元1674年)、近日節律(西元1729年)、發生論(西元1759年)、神經系統訊息傳遞(西元1791年)、細胞核(西元1831年)、人類消化系統(西元1833年)、光合作用(西元1845年)、肝與葡萄糖代謝(西元1856年)、達爾文的天擇說(西元1859年)……《生物之書》橫跨多元主題,有農業、動物遷徙、天擇、先天與後天、病菌說、全球暖化、益生菌、膽固醇代謝和人類基因體計畫;同時介紹關鍵的科學家和具影響力的重要人物,包括亞里斯多德、哈維、達爾文、達文西。全書以易讀、易懂的方式撰寫,並提供新的資訊與洞見給具有科學背景的讀者。本書內容條目依年代順序組織,各含一則簡短摘要和至少一幅令人驚豔的全彩圖像。每頁底下的圖說與參照條目,提供更深入的資訊,是生物學知識入門的最佳讀物。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麥可‧傑拉德葛 (Michael C. Gerald) 康乃狄克大學藥學系榮譽教授,曾擔任該學院院長,亦曾任俄亥俄州立大學藥學系教授、藥學院副院長、世界衛生組織顧問、援助慈善組織董事。 發表上百篇期刊論文並撰寫六本書,包括《藥物之書》(The Drug Book)、《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毒筆》(The Poisonous Pen of Agatha Christie)、《處方用藥完全入門指南》(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Prescription Drugs)。 他與本書共同作者、妻子葛羅莉亞,居住在美國康乃狄克州史托斯曼斯菲爾德鎮。羅莉亞‧傑拉德 (Gloria E. Gerald) ■譯者簡介陸維濃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博士。目前為專職譯者,熱愛大自然,以傳遞科普新知為志業。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緒論 條目 約西元前40億年∕生命的起源 約西元前39億年∕最後的共祖 約西元前39億年∕原核生物 約西元前25億年∕藻類 約西元前20億年∕真核生物 約西元前14億年∕真菌 約西元前5.7億年∕節肢動物 約西元前5.3億年 ∕延腦:生命中樞 約西元前5.3億年∕魚 約西元前4.5億年∕陸生植物 約西元前4.17億年∕泥盆紀 約西元前4億年∕昆蟲 約西元前4億年∕植物防禦草食動物 約西元前3.6億年∕兩棲動物 約西元前3.5億年∕種子的成功 約西元前3.2億年∕爬蟲動物 約西元前3億年∕裸子植物 約西元前2.3億年∕恐龍 約西元前2億年∕哺乳類 約西元前1.5億年∕鳥類 約西元前1.25億年∕種子植物 約西元前6500萬年∕靈長類 約西元前5500萬年∕亞馬遜雨林 約西元前35萬年∕尼安德人 約西元前20萬年∕晚期智人 約西元前6萬年∕藥用植物 約西元前1.1萬年∕小麥:主食 約西元前1萬年∕農業 約西元前1萬年∕動物馴養 約西元前8000年∕珊瑚礁 約西元前7000年∕稻米栽培 約西元前2600年∕木乃伊 約西元前2350年∕動物導航 約西元前400年∕體液學說 約西元前330年∕亞里斯多德《動物誌》 約西元前320年∕動物遷徙 約西元前320年∕植物學 西元77年∕普林尼《自然史》 約西元180年∕骨骼系統 西元1242年∕肺循環 西元1489年∕李奧納多的人體解剖圖 西元1521年∕聽覺 西元1543年∕維薩里《人體的構造》 西元1611年∕菸草 西元1614年∕新陳代謝 西元1620年∕科學方法 西元1628年∕哈維《心血運動論》 西元1637年∕笛卡爾《機械哲學》 西元1651年 ∕胎盤 西元1652年∕淋巴系統 西元1658年∕血球 西元1668年∕推翻自然發生論 西元1669年∕磷循環 西元1670年∕麥角中毒症與巫婆 西元1674年∕雷文霍克的顯微世界 西元1677年∕精子 西元1717年∕瘴癘致病論 西元1729年∕近日節律 西元1733年∕血壓 西元1735年∕林奈氏物種分類 約西元1741年∕腦脊髓液 西元1744年∕再生 西元1759年∕發生論 西元1760年∕人工選殖(選拔育種) 西元1786年∕動物電 西元1789年∕氣體交換 西元1791年∕神經系統訊息傳遞 西元1796年∕古生物學 西元1798年∕人口成長與食物供給 西元1809年∕拉馬克的遺傳學說 西元1828年∕胚層說 西元1831年∕細胞核 西元1831年∕達爾文及小獵犬號航海記 西元1832年∕《解剖法》 西元1833年∕人類消化系統 西元1836年∕化石紀錄與演化 西元1837年∕氮循環與植物化學 西元1838年∕細胞學說 西元1840年∕植物營養 西元1842年∕尿液的形成 西元1842年∕細胞凋亡(程序性細胞死亡) 西元1843年∕毒液 西元1843年∕同源和同功 西元1845年∕光合作用 西元1848年∕旋光異構物 西元1849年∕睾固酮 西元1850年∕三色色覺 西元1854年∕體內恆定 西元1856年∕肝與葡萄糖代謝 西元1857年∕微生物發酵 西元1859年∕達爾文的天擇說 西元1859年∕生態交互作用 西元1859年∕入侵種 西元1861年∕大腦功能定位 西元1862年∕生物擬態 西元1866年∕孟德爾遺傳學 西元1866年∕胚胎重演律 西元1866年∕血紅素和血青素 西元1869年∕去氧核糖核酸(DNA) 西元1871年∕性擇 西元1873年∕共演化 西元1874年∕先天與後天 西元1875年∕生物圈 西元1876年∕減數分裂 西元1876年∕生物地理學 西元1877年∕海洋生物學 西元1878年∕酵素 西元1880年∕向光性 西元1882年∕有絲分裂 約西元1882年∕溫度接收 西元1882年∕先天性免疫 西元1883年∕遺傳生殖質說 西元1883年∕優生學 西元1884年∕格蘭氏染色法 西元 1885年∕負回饋 西元1890年∕病菌說 西元1890年∕動物體色 西元1891年∕神經元學說 西元1892年∕內毒素 西元1896年∕全球暖化 西元1897年∕後天性免疫 西元1897年∕聯想學習 西元1897年∕艾爾利希的側鎖說 西元1898年∕瘧原蟲 西元1898年∕病毒 西元1899年∕生態演替 西元1899年∕動物運動 西元1900年∕重新發現遺傳學 西元1900年∕卵巢及雌性生殖 西元1901年∕血型 西元1902年∕組織培養 西元1902年∕人類發現的第一種荷爾蒙:胰泌素 西元1904年∕樹輪年代學 西元1905年∕血液凝結 西元1907年∕放射定年法 西元1907年∕益生菌 西元1907年∕心臟為什麼會跳動? 西元1908年∕哈溫平衡 西元1910年∕染色體上的基因 西元1911年∕致癌病毒 西元1912年∕大陸漂移 西元1912年∕維生素與腳氣病 西元1912年∕甲狀腺與變態 西元1912年∕X射線結晶學 西元1917年∕噬菌體 西元1919年∕生物科技 西元1920年∕神經傳導物質 西元1921年∕胰島素 西元1923年∕先天性代謝異常 西元1924年∕胚胎誘導 西元1924年∕生育時機 西元1925年∕粒線體與細胞呼吸 西元1925年∕猴子審判 西元1927年∕族群生態學 西元1927年∕食物網 西元1927年∕昆蟲的舞蹈語言 西元1928年∕抗生素 西元1929年∕黃體酮 西元1930年∕淡水魚和海水魚的滲透壓調節 西元1931年∕電子顯微鏡 西元1935年∕印痕作用 西元1935年∕影響族群成長的因子 西元1936年∕壓力 西元1936年∕異速生長 西元1937年∕演化遺傳學 西元1938年∕活化石:腔棘魚 西元1939年∕動作電位 西元1941年∕一基因一酵素假說 西元1942年∕生物種與生殖隔離 西元1943年∕模式生物:阿拉伯芥 西元1944年∕DNA攜帶遺傳資訊 西元1945年∕綠色革命 西元1946年∕細菌遺傳學 西元1949年∕網狀激活系統 西元1950年∕譜系分類學 西元1951年∕海拉細胞的不死傳奇 西元1952年∕選殖(細胞核轉移) 西元1952年∕胺基酸序列和胰島素 西元1952年∕自然界的圖形形成 西元1952年∕質體 (未完)

商品規格

書名 / 生物之書
作者 / Michael C. Gerald Gloria E. Gerald
簡介 / 生物之書:史上最強系列第6集《生物之書》從生命起源到表觀遺傳學250則趣味故事+詳解歷史+精采圖片從閱讀中學習生物知識的百科圖文並茂的豐富百科.博古通今的中外歷史趣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368146
ISBN10 / 9571368148
EAN / 9789571368146
誠品26碼 / 2681392267004
頁數 / 264
開數 / 16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6.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西元1489年
李奧納多的人體解剖圖
加倫(Galen,約130~200年)
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年)


李奧納多‧達文西無疑是一位博學多聞的天才,同時是人體解剖學界的先驅。他留下的著作經過後人持續研究和考據,其正確程度已被多數現代顯影技術證實。從加倫醫生開始,過去一千多年來,科學界對人體解剖學的認識有一些進展,然而加倫並不像李奧納多,有機會接觸人類的大體。在李奧納多之前,對人體的描繪主要著重在外部特徵,至於人體內部的結構,除了文字敘述,並沒有任何細節描繪。
李奧納多出生於佛羅倫斯,也就在這個城市,他獲得接觸人類大體的機會。從1489年起,超過20年,他解剖20至30具人類大體,其中包括健康狀況良好、生病和畸形者。他準備一本人體解剖筆記本,上面除了詳載與人體各部位相關的精準測量數據,並有從多層視角進行觀察的繪圖。以人的手腳為例,達文西繪製的圖層就有8至10層,繪出各層之間的關係,以及動脈、肌肉、韌帶、神經和骨頭的分布。
為求完整表達人類的情緒特徵,他甚至細心研究並描繪人類臉部的不同表情,成果在他著名的畫作都能看到。他所繪製的人體解剖圖,子宮中的胎兒一圖備受讚揚,正確畫出胎兒以臍帶和母體連接的現象,然而和雌性生殖系統相關的繪圖卻有許多錯誤,據說他可能是以雌性動物的生殖系統為藍本,而非人類女性的生殖系統。然而繪圖和素描並不能使他感到滿足,他渴望進一步了解人體運作的機制。為此,他製作許多物理和機械模型,模擬人體結構的功能,好比心臟瓣膜如何開關,在他的繪圖中也畫出這些模型。
李奧納多預見自己的作品對醫療人員必定貢獻良多,打算把自己所繪和人體解剖相關的圖像,集結成專著出版,然而1519年他過世之際,這些作品埋沒在他的私人物品中,經過幾十年,這些作品幾經轉手,最後才在17世紀末出現於英國皇家珍藏品中,一直保留迄今。
__________________
西元1521年
聽覺
貝倫加利奧‧達‧卡皮(Berengario Da Carpi,1460~1530年)
穀力奧‧卡薩瑞(Giulio Casserio,1552~1616年)
亨利奇‧林內(Heinrich Rinne,1819~1868年)
赫曼‧馮‧亥姆霍茲(Hermann von Helmholtz,1821~1894年)


16世紀,一群著名的義大利解剖學家研究內耳,並鑑定內耳構造。貝倫加利奧‧達‧卡皮在其著作《評註》(Commentaria,1521年)描述聽小骨(ossicle,即中耳骨);穀力奧‧卡薩瑞則是比較不同動物的聽骨構造。亨利奇‧林內描述鼓膜與聽小骨之間的聲音傳遞過程,並利用音叉來分辨耳聾的原因(1855年);赫曼‧馮‧亥姆霍茲則研究聲音和音調的接收(1863年)。
不同於嗅覺、味覺和視覺,聽覺的傳導只利用機械過程。物體振動時發出的聲響,通常藉由空氣或水來傳播。聲音以音波的方式傳遞,頻率是其特色(以每秒循環數,cycles/secons;或赫茲,Hz來表示)。頻率就是音調,而振幅是音波的大小,也就是音量。
聽覺傳導的過程包含導引音波的方向、感覺空氣壓力的波動,並將空氣中的波動轉譯為大腦能夠解讀的訊號。外耳蒐集音波,並導引音波往鼓膜移動,鼓膜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處,音波進入耳道造成鼓膜振動。中耳共有三塊聽小骨,負責放大鼓膜接收到的空氣壓力,透過耳蝸(cochlea)開口推擠內耳的液體。
耳蝸把音波轉為傳送到腦部的電脈衝。耳蝸由三條比鄰的管道組成,形狀就像蝸牛外殼,彼此由襯有毛細胞的薄膜區分開來。當音波通過造成毛細胞彎曲,形成刺激,於是毛細胞產生傳送至腦部的電脈衝。耳蝸可以根據薄膜振動的位置,分辨音調和音量。高頻音波通常會造成耳蝸入口處的薄膜發生振動,反之,耳蝸盡頭處的薄膜若發生振動,通常代表接收到的是低頻音波。相較低頻音波(較柔和的聲音),振幅大(音量大)的音波會使耳蝸薄膜振動得更劇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元1543年
維薩里《人體的構造》
加倫(Galen,約130~200年)
詹‧史蒂芬‧馮‧科卡(Jan Stephen van Carlcar,1499~1546年)
安德雷亞斯‧維薩里(Andreas Vesalius,1514~1564年)


解剖學是習醫必修的基礎課程,是診斷疾病和治療疾病的重要關鍵,也是雕塑家和畫家不可或缺的知識。來自比利時的解剖學家德雷亞斯‧維薩里,在16世紀的醫學教育中心帕多瓦大學擔任教授(University of Padua)。當時的醫學院以加倫1500年前留下的經典手稿作為解剖學教材,並由講師指導理髮師實地操作解剖。維薩里打破這項傳統,他親自動手解剖屍體,讓學生圍繞著解剖桌觀看。然而維薩里從實地解剖中獲得的知識,未必總是與加倫的手稿相符。
加倫是所有醫學學者心中最尊敬的人物,也是帕加馬王國(Pergamon)專門醫治格鬥士的醫生,因此大量接觸人體。然而古羅馬時代嚴禁解剖人類遺體,所以加倫手繪的解剖構造圖是以巴巴里獼猴(Barbary ape)為主題,他認為與人類的相似度夠高。
1543年,時年28歲的維薩里發表第一版《人體的構造》,書中內容包含人體所有結構,也是第一本詳細繪出人類內臟的鉅著。這本由200片木刻印版組成的教科書內容精確詳實,校正許多加倫手稿有誤之處。身為完美主義者的維薩里堅持,這本書必須兼備藝術美感。此書的最後一版是經過眾人努力,包括解剖人員、繪圖家,以及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提香(Titian)的弟子詹‧史蒂芬‧馮‧科卡貢獻的木刻功力。
在維薩里想像中,這本書的讀者不只是醫生和解剖學家,也可以是藝術家。雖然一開始背負挑戰加倫的罪名,但這本書後來還是成就維薩里的聲名和財富,直至今日仍是醫學及科學史上最負盛名的一本書。原書的500本副本,其中130本流傳至今。1564年,維薩里前往耶路薩冷朝聖,返航時在希臘札金索斯島(Zakynthos)附近的伊奧尼亞海域(Ionian Sea)遭遇船難,溺水身亡。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