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車, 在路上: 一個無車主義者的環球城市觀察行 | 誠品線上

Straphanger: Saving Our Cities and Ourselves from the Automobile

作者 Taras Grescoe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不開車, 在路上: 一個無車主義者的環球城市觀察行:西班牙畫家達利:「只有窩囊廢才會年過四十還搭地鐵。」英國鐵娘子柴契爾夫人:「二十六歲以上的人要是還搭公車,無疑是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西班牙畫家 達利:「只有窩囊廢才會年過四十還搭地鐵。」英國鐵娘子 柴契爾夫人:「二十六歲以上的人要是還搭公車,無疑是個失敗者。」不開車真有那麼糟嗎? 其實,不開車,你可以選擇各種方式上路,這才是屬於現代人的自由。一趟不開車的環球觀察行 《海鮮的美味輓歌》作者泰拉斯‧格雷斯哥繼暢銷前作後,以三年的時間,分別在美洲、亞洲、歐洲十二座大小都會,實地觀察各地的大眾運輸系統和城市、居民、社會之間的微妙關連,並從美國大量使用私人汽車和歐洲、亞洲的大眾運輸發達兩種不同形態所形成的迥異都市結構,對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治安、經濟和健康所造成的影響差別,觀察出「無車生活」對人類的美妙可能。十二座國際城市的都會交通風景 在這一趟觀察行中,他鑽入紐約地底觀看地鐵隧道挖掘工作、親臨巴黎感受地鐵迷宮內的紛雜氣味、身陷東京上班時間的通勤人潮煉獄,他走訪號稱「巴洛克集中營」的莫斯科地鐵,看地底下的金碧輝煌,也踏上單車,感受哥本哈根對單車騎士的友善環境;還有探訪汽車的分布改變如何影響了洛杉磯、鳳凰城、波特蘭、溫哥華、費城,甚至波哥大的都市環境和居民習慣。趣味與知識兼具的城市記錄 專業撰述報導者出身的格雷斯哥,在文字中對各國的地鐵、電車、巴士,甚至是自行車等大眾運輸系統的建設和歷史描繪詳盡,融合個人旅記及國家地理雜誌式的報導風格,讀來趣味及知識兼具,更能讓您想像一種更簡樸、乾淨、不耗費資源、親近群眾的新式生活型態。特殊分冊,方便帶上路 從起點到終點,一趟環球觀察之旅。分城獨立十二小冊,輕盈方便攜帶;等公車、搭捷運、坐火車,隨時翻讀一座城市脈絡,吸收趣味知識。一起上路吧!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過往我們對於城市、能源、教育等的政策與規劃,都是建立在舊的價值體系上,如果我們不能重新回歸到以人為核心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或許將會對未來的生活樣貌失去想像力。透過本書,我們可以看到幾個城市運輸系統發展的觀察、省思與可能性。」──The Big Issue大誌雜誌 總編輯 李取中「以汽車為核心建造出來的城市在美國,大賣場與灰濛濛的天空是它的副產品。以人為核心建造的城市在歐洲,小店與陽光是它的產品。請帶著這本書,用雙腳或者腳踏車,一起走出我們想要的生活。」──行人文化實驗室總編輯 周易正「這是一本談「城市移動」的文明觀察,敏銳,好奇,充滿機智與視覺透視,帶你瞬間跳躍於全球各大都會之間。」──新聞工作者 黃哲斌「回到《不開車,在路上》的根本訴求,用大眾運輸取代汽車,不僅節約能源、減少污染,讓街道成為真正的公共空間,還可以增進族群的互動與理解。作者疾呼,汽車沒有為人們帶來解放,捨棄汽車才有解放的可能。」──台灣大學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教授 畢恆達「世界上所有最受人仰慕的城市,年輕人會想居住的地方,都擁有極佳的大眾運輸系統,不然也正在興建當中。格雷斯哥說明了這種現象的原因:傑出的地鐵、公車捷運系統、渡船,或是我們在都市空間中移動的其他各種方式,都是人類最文明的發展。本書精彩的論述明確指出,汽車不會為人類帶來解放:不需要汽車才是真正的解放!」──Bill McKibben,著有《地球.地殏:如何在質變的地球上生存?》(Earth: Making a Life on a Tough New Planet)「我瀏覽著《通勤萬歲》,突然看到其中一章談的是東京,這是一座我很熟悉的城市。不過,我很快就發現格雷斯哥對於那座巨大都市的設計與基礎建設所擁有的瞭解比我深入得多,而且說明得清晰易懂又引人入勝。他對世界上其他數十座城市的描寫也都是如此,並以深具說服力的論點證明了城市一旦把私人汽車視為沒有必要的入侵者,即可達到最佳的運作狀態。」──雷德(T. R. Reid),著有《歐洲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Europe)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泰拉斯‧格雷斯哥(Taras Grescoe) 著有《海鮮的美味輓歌:一位老饕的環球行動》(時報, 2009)、《老饕犯賤走天涯》(先覺, 2008)、《他方的盡頭》、《大吃一斤:魁北克揭祕》。《海鮮的美味輓歌》曾榮獲二○○九年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而《大吃一斤》不但入圍作家基金會獎決選名單,也是加拿大的全國暢銷書。 他的文章可見於美、英、加三國的各大出版品,包括《獨立報》、《康泰納仕旅人雜誌》、《美食》、《衛報》、《國家地理旅遊者誌》以及《洛杉磯時報》。他現居蒙特婁,這輩子不曾買過車。■譯者簡介陳信宏 專職譯者,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翻譯獎項,並曾以《好思辯的印度人》入圍第33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01. 一名大眾運輸乘客的告白 02. 被時間遺忘的地鐵線-紐約州‧紐約 03. 加強連結-加州‧洛杉磯 04. 通往地獄的公路-亞利桑那州‧鳳凰城 05. 巴黎的救贖-法國‧巴黎 06. 哥本哈根症候群-丹麥‧哥本哈根 07. 傻瓜與道路-俄羅斯‧莫斯科 08. 列車城市-日本‧東京

商品規格

書名 / 不開車, 在路上: 一個無車主義者的環球城市觀察行
作者 / Taras Grescoe
簡介 / 不開車, 在路上: 一個無車主義者的環球城市觀察行:西班牙畫家達利:「只有窩囊廢才會年過四十還搭地鐵。」英國鐵娘子柴契爾夫人:「二十六歲以上的人要是還搭公車,無疑是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1357553
ISBN10 / 9571357553
EAN / 9789571357553
誠品26碼 / 2680774787000
頁數 / 46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十五分鐘抵達哈林區!」 (節選自<被遺忘的地鐵線-紐約州.紐約>)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幽靈收費站,也就是彷彿懸浮在斷裂時空裡的地點。紐約有一班地鐵列車,在最後一名乘客下車之後,還會短暫停留在一座幽靈車站內:一座宏偉壯觀而且已有百年歷史,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便如圖坦卡門的墓穴般封閉了起來的捷運殿堂。
這裡是舊的市政府站,是公共運輸史學家心目中的傳奇。為了走訪這座車站,我還得向紐約市捷運局的一位發言人保證我絕不會透露在那裡暫停的班車編號--或是字母。安顏西(James Anyansi)在曼哈頓下城一個潮溼的地鐵月台末端和我碰面。他向一列下完乘客的班車駕駛出示證件之後,便帶著我搭上那班車,在車輪的尖嘯聲中轉過軌道上的一個急彎。車門打開後,我們便踏入了一個時光凍結的世界:一座由「跨區捷運公司」設置的車站,與當初在一九○四年十月二十七日對大眾開放之時看起來大同小異。
我的眼睛過了幾秒鐘才適應水晶燈散射出來的光線。我們站在一座月台上,它彎曲的形狀有如蘇丹王的彎刀。不同於大多數地鐵車站那種柱子與橫梁的簡單構造,舊市政府站裡完全看不到一條直線:一連串的拱形彎曲地消失在視線之外,有如羅馬式教堂的地下墓穴。在這些半圓形的脊梁之間,乳白與翠綠的光滑磁磚排列成人字形,貼在鉛玻璃天窗邊緣;白熾燈泡照亮了車站裡的陰暗角落。列車開走之後,留下我們兩人單獨置身車站內,軌道對面一片精美的銅牌也因此出現在眼前。銅牌兩端各有一位少女端坐著的圖案,附帶著一九○○與一九○四的年份數字,中間的文字則是記載著「第一條市立捷運鐵路……由州政府核可∕市政府興建」,末尾還有美國運輸業鉅子范德比爾特(Cornelius Vanderbilt)與小貝爾蒙特(August Belmont Jr.)的姓名。我們爬上一道寬敞的階梯,來到一個拱頂夾樓,裡頭有個玻璃圓窗,過去是剪票員向通勤乘客收取車資之處。安顏西將手電筒的光束沿著一道階梯往上照,只見盡頭是一對緊閉的厚重鐵門。我們要是能打開那扇門,即可在市政府外的愛國志士海爾(Nathan Hale)雕像旁走上地面。
市政府站剛開放的時候,《紐約世界報》(New York World)的一名記者這麼描述道:「一座由乳白色與藍色磁磚砌成的拱頂小城市,有如一只德國啤酒杯。」他的描寫大致上沒錯。全紐約只有另外一個地方稱得上和這裡些許相似:也就是貼滿了潔淨的磁磚,長年來樣貌未曾改變的中央車站牡蠣吧餐廳。這兩座建築都是由同一位西班牙建築師設計,而這位建築師即是靠著將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常見的磁磚拱頂天花板技術引進美國而知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避免遭到敵人空襲,市政府站將那片壯觀的鉛玻璃天花板全部遮蔽起來。後來,這座車站在一九四五年永久關閉,原因是其中的月台彎度太大,不適於較長的列車行駛。
安顏西在腰側揮舞著手電筒,示意下一班車的駕駛接我們上車。我們又繞過另一個彎道,一眨眼之間就從那個奇妙的兔子洞回到了大都會運輸署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