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微光海岸
作者 | 方聲 |
---|---|
出版社 |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告別微光海岸:即將失去光明的人,對光明世界最深的念想無論出於何種文學形式,作者對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與環境的對應實踐,念茲在茲,言志再三,值得我們探問與思索。— |
作者 | 方聲 |
---|---|
出版社 |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告別微光海岸:即將失去光明的人,對光明世界最深的念想無論出於何種文學形式,作者對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與環境的對應實踐,念茲在茲,言志再三,值得我們探問與思索。— |
內容簡介 即將失去光明的人,對光明世界最深的念想無論出於何種文學形式,作者對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與環境的對應實踐,念茲在茲,言志再三,值得我們探問與思索。——陳雨航我寫作故我在,我聽打成了鄉愁的世界。——方聲陳雨航‧王盛弘‧盛浩偉 熱情推薦因這命運,個人如何又為何須「走向荒野」成了我近二十年來隱於所有作品中的共同主題。出書,宛如讓我把自己的心靈放上夜空滿天星辰中,覺得自己所思所為乃至於所感受到的悸動都因此能與人共享共鳴。 我是使用螢幕報讀軟體聽打中文近二十年的重度視障者,能把抽象的電腦合成的人工語音轉為紙本書上的文字,就好像讓阿根廷盲詩人波赫士詩裡,金黃鉛黑條紋的孟加拉虎從絢麗夕照中走向讀者的視域。一路從聽打嘸蝦米中文輸入,我克服了喬賽.薩拉馬戈《盲目》裡盲眼作家在堆疊不能確認是否為白紙與挪動條尺條件下,用硬筆刻寫看不見字形的絕望,我由目不識丁的擴視機螢幕前起身,轉而坐在安裝了報讀軟體的筆電前開始聽打,艱難的開始讓一字字而一行行而一段段的成篇,成我年輕時沒想也不敢涉足的文學創作園地,且有了些甜美的果實。 我寫作故我在,我聽打成了鄉愁的世界。——方聲
作者介紹 方聲方聲,本名方中士。1960年生於臺灣屏東市,現居台南市。輔仁大學中文系、高師大國文所畢,曾任教屏東美和護理專科,現任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開授課程:國文、哲學與人生、公民社會的正義實踐、跨越文化偏見與歧視的批判思考。曾獲文建會文薈獎、瀚邦文學獎、教育部全國文藝創作獎、林榮三文學獎、星雲全球華文散文獎等;創作短篇小說、散文與現代詩;除因二十餘年重度視障特殊經歷與視角的抒寫外,特著重個人回應環境變遷的反思當代文明主題的書寫。
產品目錄 序蚊災霾害陸沉告別微光海岸熱浪來襲目送手揮文字靈魂考從文面到黥面我與一座島嶼的對話島嶼邊緣的旅人絮語漫溯聲音之河旋轉門落地生根
書名 / | 告別微光海岸 |
---|---|
作者 / | 方聲 |
簡介 / | 告別微光海岸:即將失去光明的人,對光明世界最深的念想無論出於何種文學形式,作者對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與環境的對應實踐,念茲在茲,言志再三,值得我們探問與思索。— |
出版社 / |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0631838 |
ISBN10 / | 9860631832 |
EAN / | 9789860631838 |
誠品26碼 / | 2682009269008 |
頁數 / | 216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5X1.3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序
該不該出書──尤其是紙本書?這本不該困擾已屆花甲之年的人:沒出過書?就出本書當紀念;紀念?誰會看?或者說,誰看得到?難道為了圓年少時曾有過的作家夢,就拗一位未曾深交而心裡有把握可憑恃其俠骨與義氣的出版人,而出這本會拖累他的文學作品集子?最後的結局會不會應了末日預言的氣候災難電影《明天過後》急凍極地氣旋來襲時充當圖書館裡取暖保命用燃料?
別想這麼多,終究赧然的還是佔了出版人廖志峰先生仗義的便宜,姑且不去管從紙張出處,到成了二手書,成了庫存書,終至進了垃圾掩埋或焚化場的碳足跡,因為即使要思辨或實證電腦與網路數位時代,前後人類社會用紙量的變化;我想,書印了就有讀者的可能,而再怎麼少的讀者,我們就很難評量促發思考,觸動心靈並匯入人類精神文明大河與印書紙張碳足跡間的價值比較。
這文集裡文學獎獲獎作品佔大多數,獲文學獎評審的肯定固然可喜,但畢竟沒有出紙本書正式面向讀者的價值;加上我是使用螢幕報讀軟體聽打中文近二十年的重度視障者,能把抽象的電腦合成的人工語音轉為紙本書上的文字,就好像讓阿根廷盲詩人波赫士詩裡,金黃鉛黑條紋的孟加拉虎從絢麗夕照中走向讀者的視域。出這本書,宛如讓我把自己的心靈放上夜空滿天星辰中,覺得自己所思所為乃至於所感受到的悸動都因此能與人共享共鳴。
這麼開始介紹這些作品結集是有因緣的:二〇〇二年生平第一次投稿,以〈浮影人生〉獲教育部全國文藝創作獎散文佳作,算是我正式寫作的起點,一開始便著力於人在人文環境中的困境──我想質問眼科主治醫師讓診間實習醫師輪流來用強聚光燈照看我的眼球時,為何沒徵求我的同意?醫師給了我申辦身障手冊用的診斷證明後,沒追加任何一句你怎麼辦的關懷,醫院從診斷證明書申辦處窗口推出的是張我看不清楚的文件,我付費,我走人,走入迎面突如而來的行人與汽機車,偉大實證科學成果的西方醫學、階層組織的醫院和台灣升學主義下的菁英放生了我……。
因這命運,個人如何又為何須「走向荒野」成了我近二十年來隱於所有作品中的共同主題。為甚麼?直到滿晚近的,才在歷史學家哈拉瑞的《人類大歷史》聽到,即使是被滅絕的尼安德塔人已有不遺棄身體明顯殘損夥伴的考古證據,應證了人是如何在「政治性的動物」限制下走出人文的價值來,這價值讓原先自然環境中最難生存的盲人,也可有活下去的信心甚至有活出意義來的機會。
如我原先車上、枕上、馬桶上紙本書報雜誌不離手的人要承受中年成為中途視障者轟然立足地面崩裂的衝擊,原先工作、生存與生命意義動搖的挑戰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如果沒有足夠的社福與對生存弱勢者的支持制度與文化,恐怕難以承受「生活一下子成了生存」的戲劇性變化:從接觸視障社福團體,到利用有聲書資源,到學習使用數位輔具課程與工具,到接受職務再設計的視協員資源……。
一路從聽打嘸蝦米中文輸入,我克服了喬塞.薩拉馬戈《盲目》裡盲眼作家在堆疊不能確認是否為白紙與挪動條尺條件下,用硬筆刻寫看不見字形的絕望,我由目不識丁的擴視機螢幕前起身,轉而坐在安裝了報讀軟體的筆電前開始聽打,艱難的開始讓一字字而一行行而一段段的成篇,成我年輕時沒想也不敢涉足的文學創作園地,且有了些甜美的果實。
我寫作故我在,我聽打成了鄉愁的世界,一系列視障者重建生活與內在自我的省思與紀錄文字外,對人如何理解與看見他所依恃的文化特別有感,故而寫下一系列人與自然環境關係主題的小說,如收在本書開頭的〈蚊災〉、〈陸沉〉與〈霾害〉、〈告別微光海岸〉、〈熱浪來襲〉等,可視為我的環境系列小說,其中都有出逃與回歸的主題意識,也希望能跨越北方/南方、文明/自然、科技/反科技……的二元對立。
以上小說出逃的去處竟都指向這島的最南端,而且是指向我沒明白標示出來的一段真實海岸,好像埋了個梗,一方面希望有讀者讀了後也尋文字而去,去理解為何我要把小說地理背景安排於此自然與人文交會處,另一方面又怕還真的有人好奇去看了可能已被破壞毀損的自然美景而心傷,這是〈告別微光海岸〉放在環境小說三部曲之後的原故。
此就我安排作品先後的用心來說,真的只當透露這段不能說的祕徑的續貂之尾嗎?當然不是,〈告別微光海岸〉結尾,我可是把主角留在希望那逃往之處能重生,可不像哈里遜.福特主演的《蚊子海岸》,最後被他未能充分理解而敬畏的自然力量逐出他想回歸的自然世界。
我的短篇小說希望還能守住像阿道斯‧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結尾那段知名的人文/自然間的矛盾與辨證。甚麼是人文/自然的思辨?我們沒有從上世紀七〇年代狂噴亂灑DDT學到教訓,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早成為不斷出精裝版的生態環保經典,但滿足人們確保個體健康、舒適與不比別人差的資本主義消費生產邏輯緊緊的綑住了我們,只要一隻被誤以為堅壁清野在外的蚊子,壞了你渴望的入眠,隨手可得的噴效殺蟲劑便很容易膝蓋反應的在你手上……所以,不管是為了撲滅登革熱、病媒蚊還是更可怕的傳染性病毒,人們會很難察覺到為了維護尚可忍受的人文與自然的平衡,該付出怎樣的代價——清除環境積水容器與將蚊子幼蟲曝曬於高溫柏油路面是好的,但毫無節制的狂噴低效甚或無效的殺蟲劑呢?戴口罩、噴殺菌酒精與勤洗手與保持適當社交距離是防疫必要手段,但在戶外空曠環境中,狂噴亂灑低效甚或無效的消毒水呢?還有在過度恐慌下,過度使用與隨意拋棄的醫護用品呢?為了推廣綠能的農地、魚塭甚至是成片的人造林改種太陽能板呢?我把〈熱浪來襲〉放在最後,希望能回顧我對人文世界的省思——不能體恤照顧共享智人基因池的身心障礙者,也就不會珍愛我們的自然環境。
我是這樣關注人類適應環境以求生存,以及生存之上的多一點美感與意義的可能:由環境而文明而人性而個人的自我實現。於是,有〈目送手揮告別文字〉、〈文字靈魂考〉、〈文面與黥面〉這三篇反思失去文字圖象對視障者帶來怎樣的改變與啟示,並由此進入近二十年來關注原住民族處境與未來命運的個人心靈的角落:由奧立佛.薩克斯《火星上的人類學家》裡探討重見光明的盲人須學習視覺圖象的啟示進而省思瑪洛.摩根《曠野的聲音》裡文字文明與非文字文明的對照。
收入這幾篇文字並非要誇大冰山理論上的露頭作用,近二十年來,我可能是原住民電視台最忠實的收視戶,我幾乎天天收聽原民台新聞與專題報導節目,我所跨入的會不會是初始線條筆劃,像在黯黑的原始心靈裡劃出一道火光的神祕領域?文字文明背後是怎樣的人心?人心怎會在同一文明技術上呈現殘忍與仁慈這麼不同的面相?這可不是對照文明人的虛偽/野蠻人的驕傲這麼簡單,因我失去了文字的圖像,更感文字文明與非文字文明各自的長處與缺陷,更能感知全球快速遠遁、淡化甚至即將滅絕的原住民族群非文字文明核心價值的可悲──盲人比明眼人更容易諦聽來自曠野的聲音,這是盲人給明眼人圖像與文字資訊世界的啟示嗎?
所以,我十分珍惜的放入二篇感謝蘭嶼成為我心靈故鄉的文字:〈我與一座島嶼的對話〉與〈島嶼邊緣的旅人絮語〉;尤其是沒發表過的〈我與一座島嶼的對話〉,記下我剛被判定為基因性黃斑部病變沒多久的蘭嶼獨行,行旅中真的有宛如天啟般的奇緣,而我自這野性美的小島回來後,我就完全能承受來自內心的精神力量:愈能關注人──尤其是全人類的命運就愈能淡化與觀照一己的病痛、挫敗與命運;我是這樣走入關心原住民族群與其文化之路的,為此因緣,聽了多遍南非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的《等待野蠻人》成了放在我聽書機裡常回頭重聽的有聲檔案。
最後,收二〇〇七年獲教育部全國文藝創作獎散文首獎的〈漫溯聲音之河〉,可回顧我曾受惠過志工錄製有聲書卡帶與 片的美好時代,現在那些錄製者與聽取者在聲音之河上共感共鳴已被封存於數位網路雲端,而數位時代視障盲人接收資訊與知識的轉變應是我接下來可寫的新主題。而二〇一〇年文建會文薈獎小說首獎的〈旋轉門〉,算是我寫小說的起點,收此,真的就只是個人的紀念了;至於,以〈落地生根〉這篇第一人稱的自傳體小說終帙,這不只是我個人回應社會歷史轉型正義的個人生命史,也是對下一階段寫作主題的自我期許。
內文 : 蚊災
我無法調和說穿了賺錢最重要,提高競爭力云云與除非徹底改變價值觀才有希望的環保議題演講間的矛盾。上週是「如何創造觀光業的差異性價值」,這週是「海岸生態保育的現況與挑戰」,這之間的矛盾與衝突是安排演講單位要我們藉此思索當前文明問題?抑或只是形式主義結果?迷惘的我絲毫感受不到校方要我們從矛盾中反思的意圖,就好像一方面積極配合與當前環保訴求不符的財團投資,另一方面卻又老愛打珍愛鄉土之類政策宣導廣告的政府一樣,自身的矛盾可不是為了讓民眾變得更聰明。
我想像住家在演講者電腦模擬圖中的災難預示圖上的位置。為了玩樂而買的戲水用橡皮艇能在海平面上升而來的災難中派上用場?一家三人,濁流湯湯,尚在水面上的樓頂,有著荒誕的鼎沸人聲。垮著臉的自己不清楚往哪個方向划去?上回,費了好大勁才吹飽的塑膠艇,三人擠成一堆,在兒子的房間裡大玩海上漂流記;小艇上要放甚麼?羅盤、餅乾、礦泉水、書本和玩具?還有呢?
演講的教授身影沒入陰暗處,背對著聽眾,語調急切,秀出一張張河川被污染、森林被砍伐、海岸線退縮及土石流奔騰的圖片,嘲諷所謂生態工法和人工濕地在草率施工和惡質地方政客操控下所造成的災難。
趁燈光暗下來,我不自禁闔上眼皮,想打個盹,希望待會兒去找主管面談時別累到話說不清楚。在意識快不清楚之際,演講者提到本市登革熱疫情成了全國最嚴重地區。忽然跳開主題,講起蚊子來。
「蚊子從赤道熱帶到極地都能生存,雌蚊交配後能產卵數百到數千個,繁殖能力驚人;雌蚊在不吃不喝情況下能存活一週到數週之久,叮咬人畜和幾乎所有野生哺乳動物血液甚至是鳥類和魚類也難逃其毒吻;如此的生存能力,難怪能從侏儸紀生存演化迄今。如果它們有知,一定會對人類一波又一波的化學攻勢獰笑,笑人類何必花大錢拍甚麼殺不死甩不掉的異形電影,忘了異形就在你身邊,笑人類殺光牠們的天敵也沒辦法撲滅牠們……」
這話題成了墜入無意識深海前的攀附岩塊,讓我暫時能有力氣掙扎一下。腦海裡浮現青澀少年的自己,鬱熱夏日午後的慾望身軀,蓬勃而苦悶,看著雨後黃昏盤旋於頭頂上的螺旋蚊線,詭異的自然律動,站立不動的人頭上都有一條蚊線,襯著血紅的落日晚霞是生命力的直接展現。等許多年後才知道那是雄雌蚊交配的行為。
演講者繼續說:「有歷史學家把蚊災當作羅馬帝國淪亡的原因之一,巴拿馬運河工程曾因由蚊子傳播的黃熱病而幾乎停擺,日本治台期間曾為了防治瘧疾而設立熱帶疾病研究所和全臺各鄉鎮衛生所全力動員滅蚊行動仍不見明顯成效,而烙在前往南洋作戰的臺籍士兵腦中的可怕記憶,則是永遠揮之不去的蚊子魅影和棕櫚樹下肚瀉拉稀時,揮動一臂驅趕臉面的群蚊,另一手拍打兩片痠癢不堪的臀肉,他說這是人類精神和意志忍耐的極限;二次大戰後,政府在美國援助下運用DDT於城鎮鄉間的鄰里巷弄裡挨家挨戶大量噴灑,在一本叫甚麼《寂靜的春天》還沒出版前就已破壞大自然界生態間的平衡云云。」
為何演講者這些話語所召喚的一幕幕畫面竟特別鮮明,逼真到宛如身處實境,明明是有空調的沁涼演講廳,卻在腦海裡幻現燠熱叢林的景象和一隻放大了的蚊子,一隻連口器和絨毛都一清二楚的蚊子。應該是昨晚令人顫慄經驗的後遺症吧!
直衝耳際蚊鳴令人發狂,一夜沒入睡,眼皮沉重,眼球發脹,直到同事要離座時碰了我伸直了的雙腿。兩眼揉到金星輪轉還是清醒不了。各種影像還如走馬燈幻現,食指緊壓殺蟲劑噴嘴大開殺戒的我,在逼仄廁所內瞪視鼻端前大黑蚊,國小教室課桌抽屜裡飛出的蚊群,憩息在紗窗外的被入侵者,翹尾停歇在萬年青葉端的吸血滿腹白斑蚊……,一股強烈誘引人擊掌狙殺的衝動。從慾念鼓脹的青春期習得的殺戮,竟一路尾隨,蟄伏於陰暗角落。
昨夜真的很慘。一夜奮戰,直到天光初現,才筋疲力盡的暈睡去。先是晚餐時腳踝處發癢,然後是蚊蹤倏忽而過。妻子先掌斃兩隻,我陸續打死三隻。然後便是處處有蚊蹤,「這裡有一隻,那裡還有一隻」的驚呼聲此起彼落。憩息在桌子下、天花板上、門窗玻璃面甚至是不便拍打的神主牌位上,餐廳客廳浴室工作室臥室,小小公寓裡,幾個房間,處處有蚊蹤。每發現一隻蚊子,她便興奮尖叫驚呼,剛小心翼翼的用電蚊拍打死客廳落地鋁門窗上的蚊子,又仔細逡視客廳剛油漆的雪白牆面上對照顯明的黑點;桌下電視機後置物櫃面板深處一一揮趕,登椅踩桌,伏身彎腰,蹬躍飛撲,妻子放下洗了一半的碗筷,如揮網球拍揮起電蚊拍,在驚慌的情緒裡竟有快感般,突發奇想,居然創意十足的將魔術拖把倒過來當撲殺天花板上蚊子的工具。一隻隻隱於密處的蚊子被發現被擊殺,妻子刻意把蚊屍聚集到餐桌一張面紙上計數成果。「哇!二十五隻呢!」心裡有些毛毛。妻子端坐餐桌旁,食指一按一放,凝視著電蚊拍網面上一隻未死絕的蚊子。說:「它的腳還會抽搐。」把臉湊近,嗅聞著,說電焦味很強烈。
「別這樣,這樣豈不是有些變態?」我瞅著妻子削瘦的側臉說。我無法不聯想起妻子描述放射線治療師劃在她頸部的黑色網紋。
「我恨它們!誰說地球上每一種生物都有其生存價值?我就是覺得它們好邪惡很該死,可以用盡各種方法加以消滅。就好像上回看發現頻道裡千萬隻蚊子同時孵化時,我就希望有千萬個捕蚊燈同時攔截,發出綿延數十數百公里的爆裂劈啪聲,那才壯觀,才能洩我幾天來無法好好入睡的心頭之恨!」
「那可得耗掉多少電力?還不如多用些心力保育像蝙蝠這種據說一夜可吃掉數百隻蚊子的動物。」我想起前幾天看到的市政府呼籲市民於指定時段同時使用捕蚊燈的詭異公告,可見有妻子想法的人大有人在。我認為這辦法行不通,一方面是市民未必配合,另一方面是捕蚊燈的密度太低;假若真的有強力執行的公權力,豈不是讓社會陷入可怕的極權統治的境地——透過嚴密的行政組織和懲罰脅迫,讓整個社會民眾行動一致的在同一時間使用捕蚊燈才可能有效。好,即使到如此緊急狀況,真的有效嗎?大街小巷、千門萬戶加上由公部門負責的所有公共空間都同時點亮一支支淺藍光芒的燈管,那是甚麼光景呢?那會讓人有末日感的科幻視覺影象需要多大密度的捕蚊燈?付出可怕代價的效果又會如何?我一閉眼,就能在腦海召喚出整個城鎮陷入藍光的影像,不得不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有妄想症。
前些日子,半夜被直衝耳門的蚊聲嚇醒,那如牙醫師高速鑽機的尖鳴聲令我神經緊繃,猛拍自己耳朵後,熱辣的痛楚使自己覺得很無助,覺得好像稍稍能體會遠古時代的人在倦極之後的好夢裡被蚊聲驚醒的情緒。不想吵醒妻子,轉到和式客房睡。半夜,為了防止再受蚊子侵擾,除了插上電蚊香外也把陽臺的捕蚊燈放到枕頭邊,鼻孔以下,身體其他部位都裹進被單裡。可是醒後想再入睡可不容易,難免翻身,於是鼻孔以上還是外露;沒多久,竟然感覺又有蚊子盤旋振翅聲,緊抓被子外緣的手指頭在意識模糊前又搔癢起來。心一橫,轉臉面向淡藍色光芒的捕蚊燈管,把睡去後不免外露的手臂靠近捕蚊燈,希冀利用體溫誘引蚊子,竟有捨命相博的決絕快感。
有效嗎?沒呀!我親眼看到一隻蚊子緩緩降落眼前的手指關節上,映著背後捕蚊燈詭異的藍光,親身驗證了捕蚊燈的超低效率,對人類現代文明為了獲得舒適付出不成比率的能源成本而悲哀。但是自己一回想起曾被蚊子叮咬的痛苦,尤其是一些特別難耐不堪的經驗,如在臭氣薰鼻的廁所裡大解時被蚊子叮咬臀部底,入睡後被叮咬手腳指關節、鼻頭、耳朵、眼皮乃至於是嘴唇後加倍麻癢所引起的絕望——一種生活一不小心便墮入生存的萎靡感,宛如看著身軀緩緩沒入泥淖裡。於焉稍稍能理解科技文明的兩面刃,一方面舒解痛苦,一方面又得耗掉巨量的有限資源才把人類關進人造的溫室裡,然後陷入不可自拔的處境。
妻子說出與她溫柔性情不相稱的狠戾話語令人傷感。難道真的對進入這小小公寓住家任何不受歡迎的生物都得趕盡殺絕嗎?偶爾出現一兩隻蟑螂,用拖鞋打死就得了,雖然做不到極端生態倫理學者的尊重所有生命的可敬胸懷,更遑論嚮往嚴修戒律的不殺生。但對妻子的不計代價的唯我中心態度則以為大可不必。她急沖沖的施放甚麼「水煙」,對地板上少許蟑螂遺骸喜孜孜而沒能稍稍對滿屋的毒氣有人蟲共同受害的自覺?
最佳賣點 : 即將失去光明的人,對光明世界最深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