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華語文教育專論: 定位、發展、政策與前瞻
作者 | 楊聰榮 |
---|---|
出版社 | 藍海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東南亞國家華語文教育專論: 定位、發展、政策與前瞻:作者從社會學、教育社會學與語言社會學角度論述東南亞國家華語文教育定位、發展、政策與前瞻,其切入角度與多數華教界 |
作者 | 楊聰榮 |
---|---|
出版社 | 藍海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東南亞國家華語文教育專論: 定位、發展、政策與前瞻:作者從社會學、教育社會學與語言社會學角度論述東南亞國家華語文教育定位、發展、政策與前瞻,其切入角度與多數華教界 |
內容簡介 作者從社會學、教育社會學與語言社會學角度論述東南亞國家華語文教育定位、發展、政策與前瞻,其切入角度與多數華教界學者常見敘述面向有所不同,令人而目一新。總體討論方面,討論東南亞國家的特性,與各國華語文教育的歷史變遷,有助於理解各國華語文教育與國家語言政策的互動關係。本書特別說明新時代的僑務工作應該發展服務各地華裔人士,並提出如何使華人的互相連結擺脫政治的糾結,發展華人文化的多元主體性當是現代僑務的新思維。
作者介紹 楊聰榮 著楊聰榮Ph.DTsung-Rong Edwin Yang澳洲國立大學(ANU)亞洲太平洋歷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博士課程修畢、清大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台大化工系學士。研究主題:比較教育研究、社會語言學、移民研究、文化社會學及國際研究。目前任教於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華語文教學系,曾擔任客委會諮詢委員、勞委會諮詢委員、青輔會諮詢委員、新住民發展基金委員、台灣新住民人權協會創會理事長、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常務理事、外省台灣人協會理事長、中華經濟研究院特派研究員、海外華人研究會常務理事、亞洲公共文化協會常務理事、香港亞太二十一台灣辦事處主任、泰國(曼谷)台灣教育中心主任、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等。專業著作有《太平洋國家研究新論:區域、國家與族群》、《新秩序下的混亂:從印尼暴動看華人政治社會關係》等專書。
產品目錄 推薦序 自序 第一章 華語文教育在東南亞國家的特質 第二章 東南亞僑生教育與國家語言政策 第三章 印尼華語文教育的轉折 第四章 印尼華語文教育的復興 第五章 印尼華語文教育的新局面 第六章 馬來西亞華語文教育的文化獨立性與多元性 第七章 菲律賓華語文教育的定位 第八章 泰國華語文教育的國際化 第九章 緬甸華語文教育與政局演變 第十章 柬埔寨華語文教育的特色與挑戰 第十一章 柬埔寨華語文教育與台灣新南向 第十二章 汶萊華語文教育的小而美 第十三章 邁向華人文化的僑務與僑教
書名 / | 東南亞國家華語文教育專論: 定位、發展、政策與前瞻 |
---|---|
作者 / | 楊聰榮 |
簡介 / | 東南亞國家華語文教育專論: 定位、發展、政策與前瞻:作者從社會學、教育社會學與語言社會學角度論述東南亞國家華語文教育定位、發展、政策與前瞻,其切入角度與多數華教界 |
出版社 / | 藍海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7326287 |
ISBN10 / | 9577326285 |
EAN / | 9789577326287 |
誠品26碼 / | 2682111711006 |
頁數 / | 352 |
開數 / | 18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5X17X1.8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600 |
推薦序 : 推薦序
林聰明
南華大學校長,曾任教育部政務次長
本人一生都在教育領域工作,接觸過國內許多優秀而且研究能力很強的專家學者,但是大部分都是來自美、日及歐洲等知名國家, 極少數像國立師範大學楊聰榮博士的學經歷背景,屬於當今疫情混亂之際,凸顯台灣國際地位,特別在第一島鏈的重要戰略位置上,國家及時非常需要的印太連線及東協10 國研究的專業人才,因此,這個時候特別希望把有用的國家人才的著作與論述,作一拋磚引玉的引介,希望獲得更多後繼者研究的迴響,帶動台
灣整體的關注,這樣也是國家之幸,人民之福。
楊聰榮博士2003 年獲得澳洲國立大學 (ANU)哲學博士回國後,任教於國立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華語系,長期對於東南亞區域及國家政策的研究上有著深入的著墨。有多本相關著作問世,例如「太平洋國家研究新論」、「東南亞國家研究引論」等等重要代表性論述的作品。現在又將其在東南亞教育研究方面的成果,集結成冊,出版這一本「東南亞國家華語文教育專論」。
這本書有各別國家華語文教育的研究,也有以國家語言政策與華語文教育的整體論述,最後還提出了一個未來發展東南亞華語文教育的方向。在此推介這本專論,在教育的領域推展新南向的發展,值得特別的關注。
東協十國、南亞六國中最大經濟體印度,土地總面積各四四五、三二八萬平方公里,人口六.三、十三.三億,GDP 二.六、二.二兆美元,近五年平均成長率皆超過五%,高於全球平均成長率三.九六%。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經濟發展需要仰賴出口,政府近年來推動新南向政策,帶動各方面的蓬勃發展,東南亞各國近年來經濟快速成長,吸引全世界各國爭相搶進該區市場,我國極力在推動「新南向政策」,希望廣泛與東協10 國、南亞6 國
與紐澳2 國連結,達成互惠互利。台灣的對外拓商業基因,從歷史的傳承看,都是非常具有挑戰性和冒險精神,但是面對新南向政策的開端,即早培育東南亞及印太戰略的人才,政府不可不謹慎從長計議儘早佈局,才能佔據優先領導的地位。
楊聰榮博士深耕這方面的研究由來已久,已經具備相關的研究成果,他曾經先後在美國、日本、香港、澳洲、紐西蘭求學或研究,可以算是立足環太平洋而從事東南亞研究,東南亞國協中的每一個國家,都曾單獨造訪該國停留,並從事當地國研究的經驗。他可說是這方面具有實務、實質、豐富經驗的專業人才,此時,台灣的國際地位正在扶搖直上之際,我們很高興為他的新著作推薦給國人認識了解,並且希望能夠在不久將來,樂見更多的相關研究陸續上路呈現在國人面前。
自序 : 自序
這本書主要是以東南亞國家的華語文教育為主要研究主題,一方面從台灣的角度來看,目前台灣與東南亞的教育與文化交流,其中的一個重點是華語文教育,優先須要讓在台灣從事華文教育的人,對於東南亞教育問題的複雜性有所理解。另一方面從東南亞的角度看,華語文教育從東南亞殖民時期所建立的龐大的華校體系,如何能夠配合東南亞現在國家的發展,成為東南亞國家現代教育的一環,對於所有東南亞國家來講都是一個極為困難的挑戰,透過個別國家情況的討論與東南亞地區總體的論述,可以對於問題的癥結有所掌握。
特別要指出來的地方是,本書提供了理解東南亞華語文教育發展的架構,從時代的角度,提出來一個從殖民主義時期到民族主義發展的時代,從冷戰時期到後冷戰的時代,現在華語文教育已經走過谷底陰霾的歲月,走向重新復興繁榮的新里程。從國家的角度,提出一個華語文教育與當地國國家語言政策的互動關係,分析各國基本架構的差異所在。從學習者的角度,提出一個文化認同與文化資本雙元架構的分析。這些架構配合歷史的發展,對於各國的華語文教育有更好的理解,可以同時關照到東南亞各國華語文教育的歷史與當代發展,做為貫穿全書的核心思想。
首先先就華語文教育在東南亞國家的發展型態做一個整體的說明,以華語文教育在全世界的發展來說,只有在東南亞國家才有因應時代變遷的起伏,這是與東南亞現代國家的形成過程有關,也和當地的人口結構及政治的型態息息相關。在第二章特別以僑生教育為主題,在殖民地時期的東南亞各地,華語文教育就是僑生教育,華語文教育是為了華人的下一代而發展,但是多數東南亞國家到了獨立建國以後,將華語文教育收歸本地教育系統的一部分,性質就產生質變,只有少數國家至今仍然維持華語文教育為外僑教育,沿續殖民地時代的政策。
接下來我們以國家為對象,分別討論各國華語文教育的發展。就印尼華語文教育而言,印尼是海外華人人數最多的國家,也是華語文教育發展起伏最大、最戲劇性的國家,史無前例而且空前絕後的華文禁令值得特殊的研究與討論,而印尼本身的歷史變化也正好牽動華語文教育在當地的發展,因此我們分別討論華語文禁令的轉折、華語文教育的復興,以及最近出現的華語文教育的新型態。我們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是,獨立以後印尼的華語文教育不再是僑生教育,印尼的國家政策並不容許只給華人就學的教育,必須提供各族群同等機會。
再來討論菲律賓的華語文教育,本書討論菲律賓華語文教育的定性問題,因為相關的討論充滿了歷史的誤解。一般論者多半將1970 年代菲律賓政府對於華語文教育的政策界定為「菲化政策」,現在經過一個漫長的歷史歲月,回頭再來看菲律賓政府的政策,其實相較於其他的東南亞政府,菲律賓的政策算是比較寬鬆,而是將華校改制成為菲律賓本地的學校。另外一個誤解是後來中
國教育資源引入後,採用第二語言教學模式,這對於處在外語社會的菲華社區而言,是個簡化的概念,並不符合華律賓華人社會的歷史傳承與能量,在本書中都加以討論辯論。
泰國的華語文教育相對在一個比較得天獨厚的條件,泰國的華人社會在當地受到較大的包容,也沒有泰國華人與當地其他族群的緊張關係,因此泰國華語文教育的發展受到的限制比較少。然而這並不是說泰國的華語文教育在歷史上沒有受到壓抑,其實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泰國的華語文教育就受到壓抑,但是不同的是泰國政府並沒有大張旗鼓的公開限制華語文教育,而是漸進式的同化政策,比較沒有感受到壓力。然而冷戰時期過後,所有的限制也都解除,泰國的華語文教育呈現多化發展的趨勢,成為泰國教育體系中僅次於英語的外國語教育。
緬甸華語文教育則處在天秤的另外一端,緬甸華語文教育歷來都是受到政治局勢的影響,而且到現在也還沒有取得政府政策支持的合法地位,只能游走在政府政策沒有關注到的灰色地帶,是自生自滅的華語文教育系統。特別要說明的地方是緬甸華人在艱困的情況下所表現的堅毅力量,緬甸的華語文教育發展出來的獨特型態是與緬甸主流教育的緬文學校教育並行,意味著緬甸華人必須要同時上兩個教育系統,是雙倍的負擔。緬甸華語文教育在緬甸民主化以後享有相對自由開放的空間,但是隨著緬甸政局的發展又變得前景不明,我們必須持續關注緬甸未來的發展。
柬埔寨華語文教育則有自成一格的體系,由政府所認可的柬華理事會來協助華校的發展,而華校則大抵保留殖民地時代華校系統的結構,柬華理事會是由潮州會館、福建會館等五大會館所組成,華校也分屬不同會館,如同法國統治時期的華校體系。這個絕無僅有的華校體系是在柬埔寨十分特殊的國情與歷史境遇所形成,在本書中有詳細的闡釋。另外一章則專門討論柬埔寨與台灣的關係,由於柬埔寨關閉台灣代表處,斷絕直接聯繫的關係,柬埔寨的華語文教育成為少數與台灣沒有直接關係的海外華語文教育,在全球化的條件下,如何理解雙方的情況與前景,就是應該特別留意的問題。
汶萊的華語文教育應該可以當成一個對照組,雖然規模很小,華語文教育卻保留得很好。與東南亞其他國家不同,汶萊這個國家並沒有要求要吸納境內的華人,使得汶萊華人仍然保持外僑的身分,但是在汶萊的華人仍然可以取得居留汶萊的資格,因此汶萊的華語文教育就是由華人自己安排的華校,政府不會干預華語文教育。同時由於汶萊獨立的過程很晚,並沒有經過反殖民主義而引發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因此也沒有將華人存在當地視為對於國家整合的威脅。汶萊的華語文教育可以視為沒有其他國家民族主義情緒影響的華語文教育,可以用來與其他國家的對照組來參考。
最後一章我們回到台灣的角色,因應華語文教育在世界的發展,在東南亞國家的華語文教育經過長期的紛紛擾擾,也慢慢應該回歸語文教育的基本特質,應該將華語文教育視為文化傳承的教育,而將華語文教育與政治的目的脫鈎。台灣的僑務與僑教工作,應該以華人文化的傳承為核心,以各地的華人社群的需求為核心,提供服務性的教育資源整合。台灣的華語文教育是在自由民主的環境中發展,如果能夠秉承自由民主的精神,以文化為核心,這才是符合未來國際趨勢的發展,才能讓台灣的僑務與僑教成為一個正常國家作為。
以上的各國研究,是長期在大學任教的過程,組織研究考察的隊伍,在東南亞國家實地考察而來的研究成果。感謝許多關心這些研究的朋友,也感謝一路上提供協助的朋友。作者本人從2003年返台任教,一直主張要帶領台灣的研究生到當地進行研究,二十年來始終堅持第一手研究的做法。台灣本地的研究生,不論是碩士班還是博士班的研究生,當他們踏上東南亞的土地從事田野調查,才真正感受到東南亞的真實處境。東南亞國家的研究下不能閉門造車,必須和東南亞人互相交流討論,才能有比較準確的瞭解與研究成果。感謝這些願意投身東南亞研究的夥伴,以及來自東南亞的友人,不但讓東南亞的研究更深入,也讓學術交流的友誼長存,並且激發更多的研究熱誠,使我們在這條道路上持續前進。
最佳賣點 : 作者從社會學、教育社會學與語言社會學角度論述東南亞國家華語文教育定位、發展、政策與前瞻,其切入角度與多數華教界學者常見敘述面向有所不同。總體討論方面,討論東南亞國家的特性,與各國華語文教育的歷史變遷,有助於理解各國華語文教育與國家語言政策的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