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 | 誠品線上

Public Policy Analysis

作者 Peter Knoepfel/ Corinne Larrue/ Frédéric Varone/ Michael Hill
出版社 藍海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公共政策分析:歐洲暢銷公共政策用書,首次繁體中文版出版!本書最初是為瑞士、法國的政策實務界所寫的公共政策分析專書,其後並由法文翻譯為英文(同時加入若干英國的案例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歐洲暢銷公共政策用書,首次繁體中文版出版! 本書最初是為瑞士、法國的政策實務界所寫的公共政策分析專書,其後並由法文翻譯為英文(同時加入若干英國的案例)。這本在歐洲公共行政學界的經典著作,不僅提供了公共政策分析的框架,也呈現了許多實務應用的個案,具體體現其兼具理論與實務的價值。 考量到並不是所有的政策實務界人士都具有社會科學的背景,本書的構思與寫作,援引了社會學、政治學、行政學、法學等不同學科之概念,期能發展出一套淺顯易懂的分析框架,裨便協助在不同公共政策領域耕耘的實務界人士與學術界同儕,更好地檢視他們各自面對的公共行政議題。 臺灣的學者、學生、實務界人士,對於非英語系國家的學者所發展出來的公共行政理論與觀點,相對而言可能比較不熟悉。本書正體中文版的譯介,恰能彌補這樣的不足,也期望拋磚引玉,激發臺灣讀者對於公共行政更多元的想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Peter Knoepfel, Corinne Larrue, Frédéric Varone and Michael Hill 著Peter Knoepfel瑞士洛桑大學與瑞士公共行政學院榮譽教授,專長為公共政策、永續發展、公共管理、公共行政。Corinne Larrue法國東巴黎大學教授,專長為都市與環境規劃。Frédéric Varone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專長為公共管理。Michael Hill英國新堡大學榮譽教授,專長為社會政策。曾健准 譯曾健准瑞士洛桑大學研究員、英國牛津大學社會學博士。核心的學術旨趣乃組織研究(Organizational Studies),特別是制度理論與社會資本,並嘗試將理論基礎應用於不同的領域和議題。跨領域的研究日趨重要,而各種組織(公、私部門、第三部門、混合型)的場域治理、組織管理都會受到公共政策的影響。有鑒於此,期望透過本書的譯介,一方面為實務工作者提供多元的思考架構,一方面也能促進組織研究與公共政策這兩個領域的進一步對話。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圖表清單 作者序(中文版) 作者序(英文版) 譯者序 推薦序/高俊雄 導論 PARTI 政策分析理論框架 Chapter 1 政策分析的各種理論 1.1 政策分析的不同學派 1.2 「行動科學」範疇內的政策分析 PARTII 政策分析的關鍵要素 Chapter 2 公共政策 2.1 回應社會問題的政策 2.2 公共政策的定義 2.3 公共政策的構成因素 2.4 政策週期 Chapter 3 政策行動者 3.1 具有實證意義的行動者(Empirical actors) 3.2 有所意圖的行動者(Intentional actors) 3.3 行動者的類別 3.4 公共政策的「行動者三角模型」 3.5 實用建議 Chapter 4 政策資源 4.1 資源的不同種類 4.2 資源管理 Chapter 5 制度規則 5.1 制度規則分析 5.2 現有的制度規則概念 PARTIII分析模型 Chapter 6 分析模型 6.1 政策週期及其產品 6.2 政策行動者間的博弈對政策實質性和制度性內容的影響 6.3 綜合理論模型 Chapter 7 政治議程設定 7.1 公共問題的社會建構 7.2 第一個政策產品⸺ 公共問題的政治定義 7.3 議程設定 7.4 政治議程機制:競爭和變化 Chapter 8 政策方案制訂 8.1 第二個政策產品⸺ 政治行政方案制訂 8.2 第三個政策產品⸺ 政治行政安排 8.3 過程:行動者、資源與制度 Chapter 9 政策執行 9.1 政策執行的定義 9.2 「經典」執行理論與其最新動向 9.3 第四個政策產品⸺ 政策行動方案 9.4 第五個政策產品⸺ 執行行動 9.5 政策執行過程中所運用的行動者、資源和制度規則 Chapter 10 政策效應評估 10.1 政策效應的定義 10.2 政策評估標準 10.3 第六個政策產品⸺ 公共政策效應的評估報告 10.4 政策評估過程:被動員的行動者、資源、制度 Chapter 11 研究和實踐型假說 11.1 依變項:政策產品的實質性和制度性內容 11.2 解釋變項(explanatory variable):行動者的「博弈」、資源和制度規則 11.3 實證研究中的各種假說 Chapter 12 結論 12.1 本書研究方法的優勢 12.2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12.3 未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索引

商品規格

書名 / 公共政策分析
作者 / Peter Knoepfel Corinne Larrue Frédéric Varone Michael Hill
簡介 / 公共政策分析:歐洲暢銷公共政策用書,首次繁體中文版出版!本書最初是為瑞士、法國的政策實務界所寫的公共政策分析專書,其後並由法文翻譯為英文(同時加入若干英國的案例
出版社 / 藍海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7326140
ISBN10 / 9577326145
EAN / 9789577326140
誠品26碼 / 2682041883002
頁數 / 35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5X17X1.8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600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本書有兩項特色,值得一讀。第一,由歐陸學界的政策分析視角切入,但又刻意融入英美主流的政策分析理論,巧妙結合兩種不同的觀點,擴大了政策分析的視野。第二,為實務工作者提供了完整的理論架構,使其分析更具洞察力。
──蘇彩足(國立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暨政治學系教授)

臺灣的公共事務研究一向是重美輕歐的,政策分析的領域更是如此,語言與國際現實可能是背後的主要原因;不過,這本最初由法文所寫成的純歐陸政策分析教科書,應該可以打破這個「單美國、唯英文」的現況,當然,多層次(行動者、資源與制度)與跨國比較的分析框架,也是一個亮點,值得學子細細比較品味。
──陳敦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體育、運動、休閒本身是公共政策的一環,其發展同時也會反過來影響公共政策的形塑與相關討論。基於多年來在體育行政、運動管理、休閒遊憩之教學、行政、研究經驗,以及曾借調擔任教育部體育署署長的歷練,我看見本書在公共政策理論與實務之價值,推薦給臺灣讀者。
──高俊雄(國立體育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

這本教科書為公共政策研究提供了一個分析框架,其構思與撰寫主要是希望增益相關領域大學部、碩士班和博士班學生之學習成效。透過本書,讀者將能夠檢視有關政策過程的不同理論假設、行動者之間的資源和權力分配、政策決策與其在真實世界的運作及結果。在過去的十五年當中,本書的分析框架已被不同國家的學術同儕廣泛應用,舉凡:加拿大、法國、西班牙、德國、瑞士、烏克蘭、英國、墨西哥、秘魯等。當然,因應各國不同的制度環境,迄今也發展出七個略有不同的版本。本書最早以法文寫成,其後並有英文等其他語文之譯本,我們很高興在此向全球的中文使用者呈現本書的正體中文版。
本書的基礎,是瑞士公共行政學院IDHEAP 多年來教學與研究之具體成果。相較於其姐妹機構(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IDHEAP 聚焦在公部門。事實上,發起籌辦IMD 和IDHEAP 的雀巢公司,當初之所以倡議創建這兩個獨立但相輔相成的機構,就是因為該公司當時的主政者Enrico Bignami 先生相信公、私部門的治理與管理同等重要,但屬性又有所不同。承襲這樣的思路,我們認為應該把公、私部門(國家與市場)之間的關係納入公共政策分析的範疇。我們相信一個有效能的政府才能確保市場機制的良好運作,這是因為國家及其公共政策必須保障財產權(例如專利)、確保私人公司之間的公平競爭(例如反托拉斯法)、糾正市場失靈(例如降低環境污染之外部成本)。
本書涵蓋理論、實務、相關的實證研究成果,與公共政策有關的實務工作者可以將本書視為一本指引或手冊。全球化使得各國政府之政策與國際組織之規範相互影響,而本書的寫成,也是我們陪伴、培力日內瓦、洛桑眾多國際組織的反思與沉澱。因此,本書充分整合了與多層次治理有關的辯論與論述,並重新思考國內(在地)政治與國際關係之間的相互作用。我們期待把這一套分析工具傳授給學生,幫助他們在既定的背景脈絡之下(不論是國際、國家、區域或地方等不同層級),完成與公共政策有關的實證分析。本書所揭櫫的分析框架已被應用於數百項實證研究,這些研究旨在具體瞭解政策行動者、他們在政策週期中的決策、以及他們集體行動的效果。相關的實證研究所涵蓋的領域則包含(但不限於):環境、農業、教育、國防、社會、勞力市場、土地使用計畫等。這些研究的發現與結果,已經被用來協助現實世界中公、私部門行動者,進而改善政策的制訂與執行。

Peter Knoepfel,瑞士洛桑大學與瑞士公共行政學院榮譽教授
Corinne Larrue,法國東巴黎大學教授
Frédéric Varone,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
Michael Hill,英國新堡大學榮譽教授


譯者序

自1990 年代以來,臺灣社會經歷了獨特的民主轉型過程與新自由主義所帶來的私有化浪潮。然而,這些機遇和挑戰,對臺灣社會與其政治體制所造成的利與弊,仍需要從更多元的視角加以檢視。當重新審視新自由主義的呼聲在國際上已逐漸得到共鳴,臺灣當然也不能自外於世界,特別是當新自由主義已經在許多面向影響攸關眾人福祉的公共政策。
本書對於臺灣讀者的重要性有三。首先,本書向臺灣讀者引介不同於美國的歐陸視角,這些從歐陸經驗所累積的洞見,或許能帶給臺灣讀者不同的刺激。其次,本書提供相關組織場域中的具體案例,從而能夠促進理論與實務的對話和反思。第三,相較於其他側重於政策的公共政策教科書,本書對於政策行動者有更多的著墨。本書原作者認為:因為是這些行動者在制定、詮釋、實踐政策,所以如果有關行動者的討論付之闕如,那麼我們對於政策的全方位理解也將因此而受限。
期待本書正體中文版的譯介,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啟發臺灣讀者,除了能運用本書所介紹的分析框架,從不同的觀點切入審視不同政策脈絡的運作機制和意識形態,也能為臺灣下一階段公共政策的形塑與討論,帶來更多元的思辨。本書譯稿的完成,正值2020 年的百年大疫,介於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臺灣,也來到攸關未來發展的歷史分水嶺。如果我們對於公共政策的想像,不是只有威權國家的社會主義與新自由主義這兩種選擇,那麼來自歐陸老牌民主國家的觀點與見解,或許能夠在此時此刻為臺灣帶來更多的可能。
2020 年臺灣的防疫成就在國際上已是有目共賭,面對攸關未來長遠發展的公共政策,我們應該也要有信心,走出一條更適合臺灣的道路。

曾健准,瑞士洛桑大學研究員

試閱文字

內文 : 導 論
近來,各西方民主國家發展的特點之一在於公部門行動者正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包括:
 減少財政預算赤字和結構性債務;
 在全球化進程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保持對經濟的政治管制;
 滿足公眾在公共部門所提供的服務方面日益增加的期望;
 地方、區域、國際等不同層面上公共機關之間愈加激烈的競爭;
 管理因長時間排除某些特定社會群體而導致的利益再分配的衝突;
 對更加專業化管理日益稀缺的公共資源的需求;
 為回應民主需求而對法律法規效果進行的系統性評估;
 實現少數群體的政治融合,以及在反對多數群體的各種衝突中尋求達成一致。
當前,大多數西方民主政體正在嘗試建立各種制度來應對以上問題。在地方、區域、國家,乃至整個歐洲的各級政府和議會的議程中,都包含了無數個關於新型公共管理及國家現代化的探索性專案,這同時伴隨著一系列特定公共領域及公司自由化、去管制化和私有化的過程。在不確定因素愈來愈多的情況下,政治行政行動者試圖找到可靠並且不會引起分歧的解決方案,從而試圖積累專業知識,為實現政治行政體系現代化和干預找到各種解決方案。
本書所展現的政策分析旨在幫助讀者理解及應對關於公共行動的正當性、有效性和持續性這些基本問題。

本書政策分析方法的特點
本書中提及的政策分析方法,主要涵蓋三個明確的分析向度——公、私行動者之間的互動、公共問題以及比較分析。

公、私行動者的互動分析
政策分析旨在解讀國家,更籠統地說,旨在解讀政治行政體系。政策分析以政治行政體系對經濟和社會產生的影響為衡量標準。在不否認和模糊所有政治行政程序中固有的權力關係的同時,政策分析聚焦於現有的、正在出現的行政組織以及它們向公眾提供的服務。
因此,本書從分析政治體制為政策行動者提供的機遇與限制的角度出發,使讀者能理解公共行為中的複雜活動。其中還包括瞭解公、私部門的行動者如何在特定部門發揮作用,如何運用資源和機制來管理支配其行為,從而瞭解國家如何作為。行動者、資源、制度規則這三個重要元素能使讀者更好地理解集體行為和個人行為,以及該行為對公民社會和政治行政體系中組織制度條件的影響。
這裡所呈現的分析取徑,試著從國家及國家以外的機構如何解決既定的公共問題的角度出發,來描述和理解他們的行動邏輯。從這個層面上來講,該方法「緊扣」經濟、社會、政治現狀,因此,所有的實證分析將行動者放到具體的時間與環境中,並且研究不同情形下的公共行動。事實上,這裡的重點應是找出國家(或公共行動者)與公民社會之間的連接點。亦即,我們應該如何在維護長期公共利益的公共行動者和捍衛短期個人私利的私人行動者之間,進行調節斡旋。
上述這種分析方式啟蒙了本書所援引的取徑。根據這種取徑,國家及其制度、政策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需要在完全實用主義目的的基礎上進行解讀。政策分析一方面重構了對國家的分析論述,另一方面也試圖辨別在公私行動者互動過程中某些不斷出現的現象。
採用這種實用性研究方法的好處之一就是,政策分析者能夠在立法機構或行政機構的委託下進行專業的政策評估。本書中提出的研究方法被證明能夠直接用於完成此類評估任務。
由於各國逐漸將越來越多的政策評估條款納入本國法律中,對能夠完成此類任務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大。因此,本書中所提出的研究方法的目的也在於說明培養出能夠在政府部門、高校機構、諮詢公司從事研究工作的合格、專業的政策分析人員。

公共問題分析
政策分析的第二個領域是關於如何宏觀地從政策管理的角度,不單只著眼於政策內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來解釋組織架構和官僚科層制。
顯而易見,專業化管理各公共行政系統以及它們在人員、財政和組織等方面可支配的資源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公共部門完善自身職能並不是目的,而是提供高品質公共服務的前提之一。本書中提出的研究方法有別於嚴格意義上的管理研究法。後者將各項行政服務部門視為自主實體,其產品不會受到在解決公共問題作用大小方面的明確地評估。
政策分析者透過對行政機構的產品,其與存在於政策內部或外部的公共活動的協調性以及其對相關社會受眾群體影響力的分析,從而提高公共行為的有效性,並延伸到提高公共行為合法性的角度展現所有的組織改革。
因此,本書中所提出的公共資源管理目的並非在於逐一分別地資源優化(如降低成本、調整人事、加快各項行政服務供給),而在於協同一致地管理不同資源,從而整合這些資源來加強各項政策的實施效果。

比較分析
本書的分析模型同樣適用於比較性研究。原因在於政策品質的評估越來越建立在不同公共機關政策實際執行情況的基礎上。
因為標竿分析法原則(benchmarking principle)替代了將市場價格運用到非市場性質的公共服務的做法,所以其常常用來指導評估各類行政產品(administrative products)和政策。這提高了人們對提供類似服務的不同公共行政機構效率的評估能力。標竿分析法也可以幫助人們更加清楚公共行為的種種優缺點。因此,它也能夠促成負責政策執行的各公共機關之間的間接競爭。無論是政策研究者和工作者在政治行政實踐中都應該考慮到標竿分析法。
這裡的研究方法得益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同地域內一直不斷進行的研究。因此,本書中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已應用到多種場合。尤其重要的是,這些實證研究使得人們能夠找到決定政策成敗的主要因素。進一步說,透過強調不同公共機關在同一政策的實施和取得效果方面的異同,使得各公共機關之間能夠傳遞資訊,相互學習。比較研究運用的不斷發展尤其受到了不同聯邦制國家的關注,因為它們本身就是名副其實的「政策實驗室」(policy laboratories)。

研究和實踐目標
從研究的角度出發,政策分析運用不同社會學學科知識。本書的第一部分將會概括介紹此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並指出政策分析的目標是根據國家各項「政策」及「政策」結果,而非以策略性權力博弈(strategic power games)為基礎來解讀國家和各項政治活動。即使如此,此分析模型也沒有忽略國家根本的,和維持民主合法性所需的各項制度結構和程序。
雖然本書所用的研究方法將國家解構成眾多的實質政策,而這些政策又被再次分解成一些明確的、各不相同的構成要素(詳見本書第三部分),此研究方法仍會展示出不同的政治行政行動者各自的行動,這些行動有時是互補的,有時則是相互矛盾。眾多不同的具體行動發生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但卻可以結合實際具體分析,為了理解這些行為,政策研究人員必須解釋說明如何將某項政策重建(或指定)成為公私行動者為了解決一系列明確的公共問題而做出的一系列決定和行為。對於政策研究及運用者來說,這種分析再定義過程的目的是為了判斷這些國家干預措施是否能夠正確、有效、快速地處理被認為是政治上頗為棘手,令人不滿的社會狀況。因此,問題在於如何找出一種行動邏輯,並討論這種邏輯的連貫性和實施,從而區分在不同層面(特別是立法、行政、司法機構;地區、區域、國家及超國家層面上)不同公私行動者各自的職責。
不僅如此,政策分析還能幫助各個政治行動者(political actors)和公共機構預測國家,更籠統地說,政治行政體系從事的各項現代化專案的成功概率。
透過不斷積累研究結果和從事專業任務,政策分析者能夠展示出公共機關和政策運行中所特有的,在各種實例中的一致性(或某些規律)。透過考慮這些資訊,政治行政行動者能夠更好地在改革實施的過程中判斷其創新水準和範圍大小。各項行政服務和政策有時被認為變化太過迅速,這些資訊將會更加利用對這些變化的管理。某種程度上來說,本書提出了一種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用來重新檢驗關於公共部門相對私有部門缺少成效,有所欠缺的種種假說。總之,本書中提出各種概念是為了支持政策工作者更加專業化;這種專業化對於提高政府工作和改善公共行為管理模式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獨創的分析模型
在導論的結尾部分,需要將本書與此領域內其他著作進行比較。首先,此書只是越來越多政策研究者在許多國家不斷進行的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所以,它並非徹底改變相關領域知識現狀或概念的學術論著,也不是單純的文獻題錄,而是介於這兩者之間。
其次,本書研究方法的獨到之處在於以下五個方面:
 分析模型的易操作性:本書作者從事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學工作。鑒於這些學生必須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其課程作業和論文中,本書作者盡了大量努力得出對政策的可操作性分析(operational analysis)。對這種可操作性分析的強調具體體現在日常教學和本書中都運用了大量的事例。
 比較性分析:由於政治學領域比較分析的各種方法和技巧在某些專門著作中都給予了很好的闡述,所以本書將不會用單獨一章來闡述這些方法和技巧。然而比較研究法是本書概念和分析的基礎。本書中幾乎所有的概念和分析都在國內外理論或應用對比研究上的背景下產生的。
 具體運用於不同的國家制度:本書原版中的例子多出自於法國和瑞士。這並非是由作者的國籍或是居住地所決定的。事實上,這是符合在政府制度比較問題上的各種類型劃分(Lijphart, 1999),這兩個國家恰好是兩個不同類型政府制度的典型例子。這點在集權問題、政府體制、文化及語言的多元化上尤為突出,法國是全歐洲最集權的國家之一,而瑞士是歐洲聯邦體制中最為分權的國家;法國採納的是議會多數制的半總統制度,而瑞士並不採納議會多數制,而是以達到共識為目標的半直接民主制度;法國的文化相對統一,瑞士文化和語言更多元。不得不提的是,法國自歐洲經濟共同體成立以來就是成員之一,而瑞士直至今日都不是歐盟成員國。這些差異使得這兩個國家成為歐洲國家差異性的典型代表。本版中所引用的部分案例來自於英國,這也是一個與法國相類似的集中制國家,但是行政有逐漸凌駕於議會體制的趨勢。
 區別分析政策的實質方面和制度方面:無論是在解釋變項的層面上(能運用由制度規則〔institutional rules〕管理的資源的行動者,彼此間的互相影響),或是從不同的政策階段性產出的角度出發,從定義公共問題,到執行和評估,本書建議的方法比其他教材更注重制度方面的探究。因此,政治決策中的制度因素會被凸顯出來。本書中開闢了獨立章節來描述制度規則,無論是在行動者互動還是在各章中不同政策階段性產出的制度方面描述,制度規則都是決定性因素。從分析的角度來看,政策制訂一些背後蘊藏重要政治利益的制度規則的重要性不亞於決策中的實質性內容。而且,這讓我們能更有效區辨行動者策略的制度面。而現實中,制度在某些階段有很多不確定性,這也使其成為行動者關注的焦點。
 有利於政策管理:本書為不同政策實證性研究所提供的分析模型,不僅可應用於政策內容的比較解釋,也可用來預見政策在未來不同階段的中期結果。基於行動者互動、既有資源和相關制度性規則的公共行動邏輯,能說明公私行動者更好地制訂策略以達到預期效果。本書為讀者提供切實可行的工作假說,以便在公共政策決策的共同管理過程中更好地代表政治立場、利益和信念。這也是延續了由學者 Eugène Bardach 的《執行博弈》(The implementation game)所開啟的北美學派的概念,為公共部門決策者提供謹慎自願的建議。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政策分析理論框架。這一部分首先簡單介紹政策分析的傳統學派著作,之後會引出本書中採用的理論框架。
第二部分主要呈現政策分析的核心概念,並關注在不同政策階段中行動者的個別和集體行為。在此,我們提出的理論是:公共行動的實質和制度內容(作為待解釋的變項),是政治行政行動者和社會團體之間互動的結果,這些社會團體導致或者支持公共行動在試圖解決集體問題時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作為具有解釋力的變項)。行動者間的互動取決於他們如何調動既有資源、如何有效利用制度規則來捍衛立場。
因此,第二部分包含了四章。第2 章描述政策的組成部分,第3 章描述政策行動者,包括定義行動者的概念以及政策行動者的不同種類:政治行政行動者、社會行動者、目標群體、受益群體等等。第4 章主要闡述不同種類行動者如何管理既有資源,其中著重分析十類主要資源,以及對這些資源管理的探究。第5 章旨在挖掘政策行動者決策和行動背後的制度規則,以及不同制度對政策的影響。同時也將會探討所涉及的各類制度以及具體的操作。
而在第三部分中會介紹本書的分析模型並且探究分析過程中涉及的政策組成因素。政策分析從政策週期開始,包括最初將公共問題納入議程,政策行為的執行直到政策評估,都會逐一分析。這部分因此會被分為六章。第6 章大致描述政策階段(policy stages)和其相應的產品,以及每一部分的分析邏輯。第7 章描述政策議程制訂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及其問題。第8 章向讀者展現政治行政方案制訂和所涉及的行動者安排的構成元素。第9 章中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闡述政策執行的過程。第10 章分析政策評估及其實施效應。而在第11 章中則提出在政策分析過程中解釋性、評估性或論斷性的假說。
最後,本書第12 章將會概括本書研究方法的優缺點。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為歐洲暢銷公共政策用書,對於臺灣讀者的重要性有三:
(1)引介不同於美國的歐陸視角,這些從歐陸經驗所累積的洞見,能帶給臺灣讀者不同的刺激。
(2)提供相關組織場域中的具體案例,能促進理論與實務的對話和反思。
(3)相較於其他側重於政策的公共政策教科書,本書對於政策行動者有更多的著墨。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