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超高齡: 熟齡人生幸福提案
作者 | 周傳久 |
---|---|
出版社 | 藍海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迎接超高齡: 熟齡人生幸福提案:本書由長年關注長照、高齡議題的周傳久老師所著。顫抖的手指奮力地在螢幕上來回滑動,想點開來電通知,卻怎麼樣都按不到綠色通話鍵,試了好 |
作者 | 周傳久 |
---|---|
出版社 | 藍海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迎接超高齡: 熟齡人生幸福提案:本書由長年關注長照、高齡議題的周傳久老師所著。顫抖的手指奮力地在螢幕上來回滑動,想點開來電通知,卻怎麼樣都按不到綠色通話鍵,試了好 |
內容簡介 本書由長年關注長照、高齡議題的周傳久老師所著。 顫抖的手指奮力地在螢幕上來回滑動,想點開來電通知,卻怎麼樣都按不到綠色通話鍵,試了好幾次總算接通,將話筒音量開到最大,電話那頭的聲音還是好小好小…… 退休後不知道該做些什麼,與朋友也越來越少連絡,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重心,與社會越來越脫節,真是越來越鬱卒,身體似乎也衰老得更快了…… 「老」,不應該是一連串失去的歷程! 本書從打破媒體刻板印象、高齡就業就學、老後需要的支持與引導,以及老年身心調適與輔導等面向,提出四大熟齡人生幸福提案,顛覆您對老的想像,與每個階段的自己和平共處,一起幸福到老: 提案一 擺脫媒體操控!別讓媒體製造您的需求、限制您的想像。 提案二 重返職場與校園,老後人生也能銀光閃閃。 提案三 提升長照品質,高齡者也要擁有參與生活決定的權利! 提案四 學習完整思考,省思內心深處價值思維,「改變」從自己開始。
作者介紹 周傳久 著周傳久現任公共電視文字記者,曾任公視銀髮節目製作人。世新廣電科、政治大學新聞系、中山大學傳管所、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所博士,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主授各國長照創新服務。參加照管專員、照服員培訓,並於過去二十五年前往歐洲各國公視及老人照顧單位學習。獲中華民國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歐美兒童新聞)、輔仁大學思恒獎(西北歐銀髮媒體)、黃達夫醫藥新聞獎(歐洲老人照顧)、曾虛白新聞獎(歐洲老人照顧)、吳舜文新聞獎(歐洲公視社群媒體)、卓越新聞獎(獨立特派員新聞節目聯合製作探討前瞻計畫)、中華經濟研究院歐盟公民社會研習(時間銀行)、美國國務院IVLP交流訪問(公民新聞學與老人照顧)。高雄師範大學與中山大學傑出校友。目前致力引介各地更多看見人的潛力,鼓勵人性、彈性、人人可得的高齡發展和照顧服務。
產品目錄 推薦序(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研發處長照組專員/李惠美 澎湖縣政府衛生局技士/林秀蓉 德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綜合研究所長/紙矢健治 智善長照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玉婷 衛福部南區老人之家主任/許慧麗 前私立惠明盲童育幼院院長/黃淑惠 雙連安養中心院長/賴明妙 作者序 第一階段 善用媒體 01務必要推老人健康媒體素養教育 02媒體宜審慎拿捏失智報導 03何必用「放下身段」報導服務者? 04一藥多效的賣藥媒體識讀 05職場暴力新聞想到媒體事實與真相 第二階段 新活躍老化 重返職場,開創樂齡生活新篇章 06高齡就業 07從農場體會高齡就業職災預防 08當志工投入失智共照⸺丹麥 09高齡生產力的事實與真相⸺日本 10正視高齡再就業的高齡友善⸺日本與北歐 11日本「桃李咖啡與社區營造」的聯想與啟示 12帶動活躍老化的日本賽艇業 13珍惜青壯老年⸺以色列實驗老照老再就業 高齡學習可以更多元 14推動高齡學習別再找小學麻煩 時間銀行在臺灣的想像 15瑞士人力時間銀行在臺灣可行否? 第三階段 熟齡生活需要的支持與引導 長照服務 臺灣長照機構的下一步 16我們需要更科學方式發展長照服務 17老人活動據點應加值升級 18給人自由的奧地利長照機構 19臺灣需要什麼樣的老人照顧住宅?⸺他國連想 溝通才是根本 20長照溝通的專業語言和本能語言 21我們真懂得聽老人說話嗎? 22如何稱呼老人影響生活品質 23支持老人參與生活決定 24丹麥照服員的老人溝通課 25友善長照始於友善訪視 要活就要動 26老人健促運動請玩真的 考量環境中的聲音 27注意長照品質中的聲音因素 長照的未來,長照不應再原地踏步 28從處遇看臺灣未來長照 29長照可當產業商機來看嗎? 30新一代長照人才培育⸺比利時老人護理照顧倫理尊嚴實驗室 31「舒適區」對長照的啟發 32他山之石有亮光要靠離開負面思維 33迎接老要預備心靈環保 34長照偏鄉情結再思 35更優的長照評鑑輔導⸺芬蘭 36芬蘭、丹麥、以色列的長照轉化創新 37一個長照奇蹟?從照顧高困難者學長照啟示 38高齡社會永續經營的臺柱 參考他國的居家服務 39旁觀丹麥夜間居服 40丹麥居服聽話時段 41居家服務效能的根基⸺博祖克靈感 輔具互通更添價值 42臺灣何時有「撒拉之手」式輔具中心? 重建照服員的自我想像 43照服員價值教育如何健全 44確保樂趣的芬蘭長照原則 45長照應發展保護照顧者 46優質照顧取決在小事忠心 47長照留住年輕人的北歐經驗 48更完備的照服員養成 49從空服員連想照服員 更友善的喘息照顧 50別再只說阿們⸺喘息照顧必須落實 第四階段 老年的身心輔導與調適 失智失能者應享有更好生活品質 51讓我們走出誤解失智 52感動人的失智復健 53歐茲海默咖啡 54給失智者更多生活品質⸺從教會故事談起 55和失智溝通需要的眼光、言語、態度 56丹麥失智共照第一關 57不是只靠錢⸺北歐身心障服務設計 老年心境調適 58老化失落維繫價值之道 59避免老人打架 60從「玩到掛」思想老年價值觀 61讓老人高興不難 62回憶是長者最重要資產 遺品處理 63日本遺品處理業臺灣可行否?
書名 / | 迎接超高齡: 熟齡人生幸福提案 |
---|---|
作者 / | 周傳久 |
簡介 / | 迎接超高齡: 熟齡人生幸福提案:本書由長年關注長照、高齡議題的周傳久老師所著。顫抖的手指奮力地在螢幕上來回滑動,想點開來電通知,卻怎麼樣都按不到綠色通話鍵,試了好 |
出版社 / | 藍海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7326027 |
ISBN10 / | 9577326021 |
EAN / | 9789577326027 |
誠品26碼 / | 2681990731006 |
頁數 / | 352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5X1.8X21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475 |
自序 : 作者序
當這本書出版時,冠狀病毒正在盛行,聽到政府機關宣布幾千人居家隔離或自主管理。公務機關必須本於專業守望社會,提出對策以確保民眾安全。生活受到影響的人有很多種。其中有的只是身體保持距離,但仍有許多遠距社會接觸管道可溝通互動。
還有些人就不一定了。尤其特別需要靠親身互動得到生活品質的人。例如安養機構中的長者,因為限制探視改變生活品質,失智者不明白怎麼回事;還有關懷據點要停止運作,影響期待去據點會朋友的長者。
人被創造在關係裡,與神,與人。失去感覺存在於關係中帶來傷害。持續活在美好的關係裡則帶來物質不可取代的幸福感。若我們心裡有人人平等和相互顧念的基本價值,尤其來自《聖經》的教導,總會想到不同的人的需要,而且不斷看得更深,希望別人同得好處。
近一年多數人滯留在地,不能遠行。但感謝這是網路發達的時代。我們若能聽、能看、手能打電腦,知道如何蒐尋,可以看到許多國家老人照顧機構與相關研發單位,不僅通知流感可怕和防禦措施,同時一再發展分享,因應處遇如何使社會接觸能力弱勢者開創生活品質。不只得到基本生活需要,還能有新的方法、管道、工具,每日能接觸世界的美好。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資源不少投注,沒有人故意設計一個使人不滿意的決策,可是照顧服務的質感和設想層面,怎麼總是有著那麼多差別?讀者也有這樣的疑問嗎?或許讀完這本書會有些線索。
內文 : 03何必用「放下身段」報導服務者?
臺灣邁入高齡社會,照顧人力不足引起媒體關心,紛紛製作報導。除了報導缺人,也報導願意投入者。這當然比一直重複呈現問題提供更多面向,而且或可鼓勵大家投入。不過在一則很長的報導中,介紹多位熱誠的照顧服務員如何在基層幫助老人時,用「放下身段」來形容照顧者。這似乎隱藏一些價值觀,頗有探討空間。
原故事是說明醫藥大學研究所畢業的碩士生願意去當照服員,並且在訪問中講到受到家人許多壓力。媒體用「放下身段」來描述故事人物,或許是採用對比手法,希望凸顯人物了不起或投入價值。這是否暗示碩士很高等?照服員工作不值得碩士去做?或是媒體認為這是社會一般的看法,下筆只是傳達社會的看法?有無想過,用「放下身段」是否又再次傳達了階級觀念?或者把這位服務者願意投入照顧人的價值有一部分放在「放下身段」?其實,用「放下身段」來報導以往也有,例如在醫院有位退役少將去當志工為病人推輪椅,這個報導也用了「放下身段」,或許報導目的是鼓勵大家一起投入,但人人不用覺得去照顧病人需要「放下身段」。
更早之前,有位醫學大學校長跑到偏鄉行醫,因為願意去的人很少,他以身教想喚起年輕醫學生投入,那時媒體也曾用願意「放下身段」來形容(其實還有些人擔心他長年做行政,忽然去幫人聽診、看病,說不定誤了病人病情而捏把冷汗,只是外界不知)。近年有中研院院士到高中教數學,也被以願意「放下身段」觀念來形容。但是從普及知識和引導學習興趣來說,這本是一種服務,何必以異樣眼光來稱頌?若重視專業,許多都需要兼具專業知識和謙卑的心。若真的看重人的價值,包括自己和別人,若真覺得人人平等,有「放下身段」的問題嗎?怎樣的人投入和如何投入又不算「放下身段」?
以下這三位朋友比他們的許多同學所得低,可是很受人尊重。這三人向來不喜歡、不認同,甚至可說內心已因信仰價值觀而擦掉「放下身段」的生命觀選項,他們很自在的服務人。關鍵在他們根本不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從富有去與困苦者同在,而是將照顧人視為生活風格:
屏東基督教醫院首任院長,也是對臺灣早年小兒麻痺照顧很有貢獻的畢嘉士醫師(Dr. Olav Bjørgaas)明的暗的做了很多,還有次用橡皮管直接對缺手而無助的窒息痲瘋病人吸痰救人,感動一旁許多原有排外敵意的痲瘋病人。但多年後他說,不覺得自己從挪威來臺灣「是要做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做了不起的人,而是回應上帝的呼召來做該做的事情」,如《聖經》說「我們原是上帝的工作,在耶穌基督裡造成,為要叫我們行善」。
恆春基督教醫院第一任院長是來自芬蘭的黃斯德醫師(Risto J. Honkanen MD.),後來在芬蘭非常有成就,最後在醫學院院長任內退休,是老人骨質問題專家。他在二○一七年說,一九六六年我願意去臺灣,是因為「上帝拯救我使我得自由,願意去照顧人。二○ 一七年我繼續照顧人,仍然是同樣的原因,就是我得到自由,可以白白得來白白捨去」。
臺東基督教醫院第一任院長譚維義醫師(Dr. Frank Dennis)退休得了多種癌症,可是仍繼續努力服務。他指著一棵沒有裝飾的聖誕樹比喻說,「這棵樹好可憐,空空的。我們將來要去見上帝。希望我們現在多幫助人,不要空手去見上帝」。這意思不是邀功,而是一個得救新造的生命,應該發出光彩讓別人得幫助。
如同他們,各種照顧服務工作,要做得好都需要深厚的知識基礎,而且學無止境。投入第一線往往能得到多樣生動真實的刺激,是帶動整體進步的好機會,也是一種生命選擇實踐。
「放下身段」的描述重複出現於媒體,到底會鼓勵更多人投入照顧,還是帶來更多階級刻板印象?或許很難定論。但除了仰望明星貴人下凡的凸顯筆法,或許還可以選擇陳述更多內在生命觀和不以身分財富來衡量人的價值觀,這是否比一直歌頌「放下身段」更健康一點?
最佳賣點 : 本書由長年關注長照、高齡議題的周傳久老師所著。提出四大熟齡人生幸福提案:
提案一 別讓媒體製造您的需求、限制您的想像。
提案二 重返職場與校園,老後人生也能銀光閃閃。
提案三 提升長照品質,高齡者也要擁有參與生活決定的權利!
提案四 學習完整思考,省思內心深處價值思維,「改變」從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