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自1994年政府頒布《環境影響評估法》後,這項制度成為臺灣環境治理重要的一環。然而,既有的環評作業往往重工程、輕人文,過度重視科學技術忽略了生活整體性、文化多樣性與人權侵害的嚴重後果。如此一來,開發行為造成的社會影響常未能得到嚴謹評估和適當減緩,引發民眾的陳抗行為,反而使得環評結果缺乏社會公信力,甚至被法院撤銷,導致開發業者的重大損失。 本書原文是國際影響評估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mpact Assessment)所出版,由荷蘭學者Frank Vanclay與其他專家共同執筆,針對社會影響評估的原則、概念和實務,提供了詳盡的討論。如果能夠充分落實本書所揭櫫的精神,經濟發展、環境永續與社會公義將有可能取得三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法蘭克.范克雷教授(Frank Vanclay)出生於澳洲,現為荷蘭葛洛寧恩大學空間科學學院文化地理學教授。他是許多機構的社會影響評估(SIA)顧問,包括各國政府機構以及各種國際非政府組織和產業組織。他撰寫了許多關於SIA領域的重要論文,並在2014年獲得了國際影響評估學會(IAIA)個人獎項,肯定他在促進SIA理論與實作的貢獻。安娜.馬利亞.埃斯提佛斯博士(Ana Maria Esteves)出生於莫三比克,現居荷蘭。她在2002年設立了社會績效諮詢公司Community Insights Group,並且在蘇格蘭格拉斯哥的史塔拉斯克萊德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擔任訪問教授。她在2016至2017年將接任IAIA會長。伊沙.奧肯普博士(Ilse Aucamp)出生於南非。她是位擁有環境管理碩士學位的SIA實務工作者,並以研究如何運用SIA促成社會發展剛取得博士學位。她是Equispectives Research and Consulting Services的主任,也在南非一些大學教授SIA。她是IAIA的南非國家執行委員會成員以及SIA委員會前任會長,目前也是南非環境權中心顧問。丹尼爾.法蘭克斯博士(Daniel M. Franks)出生於澳洲,目前是昆士蘭大學永續礦業研究所礦業社會責任中心副主任。研究與執業方向主要在「礦業和能源發展如何因應永續發展之挑戰」。2011年以來他就一直擔任IAIA的SIA委員會共同會長,也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網路之良善開採與土地資源專題小組成員。■譯者簡介王鼎傑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地理學博士何明修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臺灣中文版序言本書目的與設定讀者群銘謝免責聲明關於封面圖片臺灣中文版翻譯致謝關於作者重點提示社會影響評估相關的基本概念社會影響評估是管理的過程而非最終產物社會影響是對民眾造成影響的所有事物社會影響評估及管理與社會績效社會影響評估與開發行為每一個階段都有關聯誰來委託、使用、進行社會影響評估?社會影響評估的階段和工作項目好公司,做社評;做社評,公司好所有開發行為的目標應為永續社會發展應當考慮人權應認可原住民的、傳統的、部落形態的及其他與土地緊密連結的人民並給予特別關注社會影響評估並不等同於公共參與移置與安置是傷害受影響社區的主因,也是開發案的主要風險在地成分可創造共享價值在開發行為開始階段就應有關廠方案社會影響評估從業人員的倫理社會影響評估二十六個工作項目的良好實作指引階段一:瞭解議題階段二:預測、分析及評估可能的影響路徑階段三:規劃與執行策略階段四:擬定與執行監測方案社會影響評估報告或社會影響管理計畫的基本內容社會影響評估報告與社會影響管理計畫的審查標準結論社會影響評估與管理的主要參考文獻社會影響評估與管理相關其他參考文獻與網站社會影響評估名詞與概念彙編臺灣中文版翻譯後記:社會影響評估與臺灣環評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