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 42: 解讀川普現象 | 誠品線上

思想 42: 解讀川普現象

作者 汪宏倫/ 廖咸浩/ 吳玉山/ 俞振華/ 林建甫/ 陳秀熙/ 王智明/ 錢永祥/ 郭于華/ 包剛升/ 賀衛方/ 滕彪/ 周濂/ 肖雪慧/ 吳強
出版社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思想 42: 解讀川普現象:本期的專輯是「解讀美國大選」和「華人世界的川普論爭」,在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當中,現任的共和黨川普總統敗給了民主黨的挑戰者、前任副總統拜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期的專輯是「解讀美國大選」和「華人世界的川普論爭」,在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當中,現任的共和黨川普總統敗給了民主黨的挑戰者、前任副總統拜登。然而這些年來席捲美國的川普主義(Trumpism)並不會因此而偃旗息鼓。川普主義不是一個人的現象,而是一個國家(或至少是半個國家)的現象。本期的「解讀美國大選」專輯,刊出5篇論文,「華人世界的川普論爭」刊出20篇論文,來自兩岸三地以及美國的學者,為去年的美國大選與川普現象做了最佳的詮釋與探討。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汪宏倫(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思想》期刊編委)吳玉山(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俞振華(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暨政治學系合聘副教授)林建甫(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陳秀熙(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王智明(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文化研究》學刊主編)郭于華(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包剛升(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賀衛方(北京大學法學教授)滕 彪(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兼任教授、中國民主轉型研究所研究員)周 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肖雪慧(大陸學者,現居四川)吳 強(德國杜伊斯堡政治學博士,前清華大學講師,從事獨立政治評論和諮詢)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我們能和解共生嗎?——反思台灣的轉型正義與集體記憶(汪宏倫) 解讀美國大選 序言(廖咸浩) 超越川普的川普主義(吳玉山)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與極化政治的變遷 (俞振華) 拜登時代經濟的變與不變(林建甫) 新冠肺炎疫情社會及政治觀(陳秀熙) 瓊斯的眼淚:六八遺產與冷戰的幽靈(王智明) 華人世界的川普論爭 序言(錢永祥) 觀美國大選,想中國問題(郭于華) 川普現象與華人自由派知識份子的分化(包剛升) 中國語境下的大撕裂(賀衛方) 走入歧途的中國自由主義(滕 彪) 華人川普主義者的三個迷思(周 濂) 反啟蒙與自由派的價值反轉(肖雪慧) 中國常識自由主義的悲歌(吳 強) 極權主義認知障礙(張千帆) 悲壯而滑稽的「出征」(張魯生) 對華人川粉成因的一種社會民主主義透視(王江松) 美國的宗教與政治與華人基督教保守主義 (郭 婷) 網路時代與華人川粉的崛起(戴瑜慧) 華川現象和種族主義問題(程映虹) 川普對美國社會認知體制的顛覆(任 賾) 「完美風暴」與港式挺川:以袁弓夷為案例(葉蔭聰) 川普作為反對運動意志的試煉(李敏剛) 全盤保守主義與僭主政治(趙 尋) 言論自由大旗之下,重思什麼是「審查」(方可成) 美國的言論市場與川普總統的言論自由 (劉宗坤) 羅爾斯遠去後的不服從運動:重思民主社會的政治抗爭與公民責任(孫金昱) 致讀者

商品規格

書名 / 思想 42: 解讀川普現象
作者 / 汪宏倫 廖咸浩 吳玉山 俞振華 林建甫 陳秀熙 王智明 錢永祥 郭于華 包剛升 賀衛方 滕彪 周濂 肖雪慧 吳強
簡介 / 思想 42: 解讀川普現象:本期的專輯是「解讀美國大選」和「華人世界的川普論爭」,在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當中,現任的共和黨川普總統敗給了民主黨的挑戰者、前任副總統拜
出版社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0857412
ISBN10 / 9570857412
EAN / 9789570857412
誠品26碼 / 2682000300007
頁數 / 36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9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拜登新時代經濟的變與不變(林建甫)
  這次美國大選,異常精彩。民主黨的拜登贏得二○二○年總統大選,未來美國的經濟政策,因為拜登與川普其政策主張有些明顯差異,因此將會有不少變化。

光譜分析
  在光譜上,民主黨靠左,共和黨靠右。民主黨自一九三○年代羅斯福新政以來便是凱因斯經濟學派的信徒,信奉大政府經濟,主張課徵重稅、擴大政府支出、實行社會福利照顧(著重醫療/教育)、鼓吹調高基本薪資並支持勞工工會;而共和黨擁護傅利德曼與芝加哥經濟學派,支持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體系、縮小政府規模、刪減社會福利支出、解除企業管制、減稅刺激商業投資,又以一九八○年代的雷根經濟學為典範。
  現今的民主黨仍主張大政府及進行修正式資本主義,認為政府需著重分配社會財富,追求政府積極干預市場,透過高額稅收維持社會福利政策。相對而言,共和黨也是主張小政府,尤其現在多奉行新自由主義,支持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體,政府減少企業管制、降低企業稅收,只要維持公平競爭性的環境即可。

貨幣、財政政策
  以貨幣政策來說,聯準會的主席鮑威爾任期還有一年多。過去聯準會主席又大多會至少擔任兩任。加上為對抗疫情,未來兩年內仍然會維持近乎零利率的量化寬鬆政策,所以貨幣政策短期間不會改變。就財政政策而言,在疫情的衝擊之下,很多人失業甚至家庭無收入斷炊。財政紓困案二○二○年年中已經花了二點三兆美元,年底川普卸任前又批准了九千億。但拜登上來後,在國家財政收入有限、國家債累積到近二十八兆的情況下,恐怕都不能再盡如人意的大肆撒錢救經濟。
  然而現階段美國經濟景氣還不太好,拜登不可能提油救火的去增稅。但只要美國經濟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拜登就會取消川普的減稅政策,提倡加稅投資公共服務。拜登打算將個人最高所得稅稅率由卅七% 提升至卅九點六%,企業最高所得稅稅率由廿一% 回復至廿八%。而且將擴大對富人課稅,年收入超過四十萬美元個人將課徵六點二% 的社會安全保險稅 (Social Security Tax),並將年收入超過百萬美元的個人原先需繳納的廿% 長期資本利得稅,提高至卅九點六%。比川普時代重很多。

經濟建設
  拜登未來的經濟建設,在他的競選活動已宣稱將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規模最大的計畫。在該計畫中,政府將花費四千億美元購買美國的產品和服務,三千億美元將用於研發,可以創造五百萬個新工作崗位。其實這基本上是延續川普的「購買美國貨、雇用美國人」的美國優先政策。而且過去共和黨趨於減少政府刺激,趨於通過減少政府收入,即減稅來刺激經濟。但拜登主政下的民主黨將是通過政府主動支出來支撐經濟,所以拜登提出的財政刺激規模會大於川普。
拜登的「建構更好的未來」(build back better)」計畫中,除將重建基礎設施,也要投資高鐵,並幫助美鐵增加更多的電動行程。配合他曾提出兩兆元的綠色能源政策,推行再生能源稅收減免與零碳工業等計畫。他將增加人口在十萬以上的任何城鎮零排放公共交通的資金。改善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並增加充電站。目的在對抗氣候變遷,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議,在二○五○年達到零淨碳排放目標。另外他也會提升交通、電力、建築使用乾淨能源比例,對傳統石油業實施限制乃至增稅。這是與川普最大的不同。

國際經濟政策
  拜登的國際主張,尤其是美中關係對經濟面的影響,也會有很大變化。拜登上台會改變川普奉行的單邊主義,加強和盟國之間的合作。也就是不會進行雙邊貿易協定(BTA),而是可能恢復多邊的國際組織,強化美國在國際上的領導力和影響力。不會再粗魯的要求川普式公平貿易,回到行之有年的自由貿易。對中國的政策,要求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保護智慧財產權等等。估計會重啓對話和協商在有共同利益的領域開展雙邊合作,會繼續鼓勵中國學生再到美國留學,進行科研,合作應對新冠疫情,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由於美國現在普遍認為中國的崛起已經威脅美國,重返亞洲,對抗中國也成拜登不能推諉的燙手山竽。然而拜登一輩子在政壇打滾,素有喬王之稱,對兩岸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可以預期美中關係將會緩和,這對兩岸恢復和平發展是有幫助的。

新經濟
  拜登時代的經濟,還有不會改變的就是「新經濟」。這是科學進步產物。「新經濟」指的是以大量使用創新方法或新科技來運作的經濟。新科技尤其是指網路與人工智慧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最為重要。AI 最大的影響就在資料的處理與應用。因為有各式各樣的資料,這些資料不只是傳統的數據資料,還包括非傳統的,例如人在臉書上面的互動,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能從各式各樣的互動結果產生資料。過去經濟學講四大生產要素:土地、資本、勞動、企業才能,現在要加入大數據,因為大數據能夠協助精準生產、精準行銷。生產對的東西,容易賣得掉。找到正確的客戶,容易賣得掉產品。
  而巨量資料,大數據的時代來臨,AI甚至可以創造新的領域、新的工作機會。很多人擔心AI會把人類工作取代掉,可是有很多新的工作其實是我們現在都還看不到的。我們不用杞人憂天的說,以後的工作都被AI搶走了,就像當年馬車伕看到汽車來臨了,馬車伕要失業,可是他沒有想到後來的汽車使用,有各式各樣的工作機會又被創造出來。

平台經濟
  新經濟中,最重要的就是平台經濟的商業模式。「平台」指一種虛擬或真實的交易場所,本身不生產產品,但可以促成雙方或多方供求之間的交易,收取恰當的費用或賺取差價而獲得收益。因此 Uber是世界最大的租車公司,Aribnb是世界最大的旅館,市值已經超過萬豪酒店(Marriott)。世界最大的媒體現在是Facebook,可是Facebook沒有內容,其內容是使用者 upload上去的。
  電子商務平台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亞馬遜公司 (Amazon),成立於一九九五年,是網絡上最早開始經營電子商務的公司之一,一開始只經營網絡的書籍銷售業務,現在則擴及了範圍相當廣的其他產品,已經發展成最大的一家全方位網絡電子商務公司,是全球商品品種最多的網上零售商和全球第二大網際網路企業,是平台經濟的代表。
  亞馬遜全球四億多的用戶量,三百多萬的賣家。亞馬遜在公司名下,還包括了Alexa Internet、a9、lab126、和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nternet Movie Database,IMDB)等子公司。亞馬遜平台是擁有全球知名度和美譽,規則公平,賣家層次高,惡性競爭少,買家流量大,市場空間更大。平台經濟大幅度弱化了店鋪/品牌的概念,強化了產品/服務的權重。在亞馬遜這個平台上,只要產品質量好,服務好就能吸引廣大的顧客。在各式各樣的平台上,市場上認為市值只要超過十億美金的就是獨角獸,全世界已經有很多獨角獸。美國矽谷因為創新,在舊金山附近發展很多獨角獸,這是美國經濟強盛的源頭。

壟斷問題
  然而五大高科技公司FAANG,簡寫稱為尖牙,包括臉書 (Facebook)、蘋果(Apple)、亞馬遜 (Amazon)、奈飛 (Netflix) 和谷歌(Google),卻面臨美國兩大重量級政府部門:司法部及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反壟斷調查。過去科技巨頭被歌頌、被崇拜,在技術中立的避風港裡攻城掠地,大力發展。但現在對科技巨頭的信仰正在動搖,對互聯網贏家通吃的模式也開始反思,因為這些最大的科技公司們利用它們的主導地位壓制競爭、利用平台優勢橫掃產業鏈,從金融到娛樂,扼殺創新。輿論逐漸認為應該考慮迫使科技巨頭,將它們佔據主導地位的在線平台與其他業務部門分開。
  民主黨中激進派認為應該拆分高科技巨頭的業務。針對亞馬遜的調查就集中於公司作為最大的網上零售商,在多個行業壟斷的勢力。因此未來亞馬遜可能無法在其平台上出售自營商品;蘋果在Apple Store中也可能無法向用戶出售自己研發的APP;谷歌則不能同時擁有全世界最大搜尋引擎和最大的視頻網站YouTube。蘋果公司在iOS設備上的軟件應用分發方面具有壟斷地位,因其對iOS的控制權,使其對iOS設備上的軟件分發具有把關權。蘋果一向禁止App Store的替代品,並對某些類別的應用收取費用和傭金以接觸客戶;對於試圖規避其收費的行為,它的回應是將其從App Store中移除。由於這些限制政策,開發者除了按照蘋果的規則進行開發之外,沒有其他選擇來接觸、贏得iOS設備的客戶。iOS設備的所有者沒有其他手段在手機上安裝應用。這些都有涉及壟斷行為的可能性。

拜登的產業政策
  拜登政府和川普政府有共同的產業政策,擴大基礎設施投資就是其中之一。無論是在寬頻網路的涵蓋率,還是在 5G 網路的鋪設進度,美國的網路基礎設施已經明顯落後於中韓等國家。拜登政見承諾投入兩百億美元用於網路基礎設施投資,雖然這同樣需要得到國會批准,但共和黨並不會反對投資基礎設施。
  雖然大型高科技公司如FAANG,普遍支持拜登。但拜登執政後,這些高科技公司將面臨強勁的逆風。因為高科技產業政策上,拜登比川普更支持嚴格的反壟斷監管措施和網路隱私規範,未來如果沒走到民主黨中激進派拆分科技巨頭的業務,至少會立法促進數位市場競爭,寬頻網路普及,保障消費者隱私,並幫助受自駕車等創新技術威脅的勞工,要求「零工經濟」企業的雇主,強迫他們為獨立承攬業務的人提供津貼。
  另外,網路中立性(Net Neutrality)的問題,歐巴馬時代進行網路中立政策,該政策要求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應該平等對待網路上的資料,不應基於不同的使用者、內容、型態、網站、平台、通訊模式,或設備而有差別待遇。川普廢除該政策並提出「恢復網路自由命令」(Restoring Internet Freedom Order)讓網路服務商可與特定網站結盟,或收取「過路費」。然而後遺症是提升它們的連網速度,就可能打壓對手網站,也讓網路服務大者恆大,進一步讓新創失去了許多挑戰市場的可能性。
  拜登公開表示,自己完全支持歐巴馬政府在二○一五年確立網路中立性原則,堅決反對去對網路流量進行差別限制,任何違反原則的網路營運商都會遭到懲罰。鑑於新任總統有權提名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的主席和多數席位,這個網路監管機構的政策同樣隨著政府變更而改變。

結論
  美國是民主國家,公民可以投票選舉總統。但美國是聯邦制的國家,不是完全靠普選票,而是由各州產生的選舉人團代表投最後的票。由於投票決定總統人選是各州的權力與任務,各州則以本州投票結果來決定該州的總統選舉人要支持誰擔任總統。川普總統夢「成也川普,敗也川普」。他自負自信,善用民粹,剛開始國家治理也有些政績,可是疫情就將自身缺點全都暴露出來,讓他未能再連任。
  拜登當選,我們從他的政見及言論可以預期,它的經濟政策將採取「中間偏左」路線,聚焦四大重點,包括加重富人稅負,照顧低收入及弱勢家庭;啟動能源轉型,推動綠能基礎建設;擴大支出以提振經濟及就業;在經貿上也將重回傳統的多邊主義,恢復美國在國際間的領導地位,都與現任總統川普背道而馳。
  不過,未來參議院共和黨與民主黨分庭抗禮,將會提高拜登在立法上的困難度。拜登政府上台因應美國面臨的最迫切挑戰就是疫情,要全力維護美國國民健康,如何創造經濟繁榮則是下一步的難題。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期的專輯是「解讀美國大選」和「華人世界的川普論爭」,在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當中,現任的共和黨川普總統敗給了民主黨的挑戰者、前任副總統拜登。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