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逍遙遊: 老莊教我們的自在生命哲學
作者 | 駱玉明 |
---|---|
出版社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人生逍遙遊: 老莊教我們的自在生命哲學:復旦大學最受學生歡迎的中文系教授,趣談老莊哲學義理之入門讀本長銷近30年的哲學隨談,豆瓣高分評價學習老莊思維的生命哲學,在紛 |
作者 | 駱玉明 |
---|---|
出版社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人生逍遙遊: 老莊教我們的自在生命哲學:復旦大學最受學生歡迎的中文系教授,趣談老莊哲學義理之入門讀本長銷近30年的哲學隨談,豆瓣高分評價學習老莊思維的生命哲學,在紛 |
內容簡介 復旦大學最受學生歡迎的中文系教授, 趣談老莊哲學義理之入門讀本 長銷近30年的哲學隨談,豆瓣高分評價 學習老莊思維的生命哲學,在紛亂變動的現代社會, 回頭從「無」思考,以靜制動,喚醒心中平靜的自我, 以堅定如磐石的狀態迎接生命時刻的無常。 現代生活充斥著大量且快速的資訊,人們對於自我、他人與世界的關係逐漸失去了恆定感,不妨回頭閱讀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代的老莊道家思想,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並開啟自我對話。 駱玉明教授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頗深亦廣,曾開設多門文史哲課程,著有多部文學作品,既是優秀學者也是風趣教授。他以淺顯易懂的譬喻闡釋道家之深奧玄妙,以從容的智慧和風趣的筆觸,點顯老莊對於人生精闢的無用之思用,大道之虛靜。 例如他用簡明的相對概念比較孔孟與老莊思想:儒家思想用「有」概括, 而道家思想則以「無」囊括。解釋了道家講求的「無」並不是空空如也,而是代表真理的「道」,是無形無蹤、變化無窮並具有無限可能性。他更挑明了老莊思想雖皆以「道」出發,但其實《老子》的核心仍以政治思想為主,而《莊子》則更進一步地探討人生哲學,關心個人如何在紛亂的社會中自處,並達到一種超越的精神自由。 因此,透過淺談老莊,《人生逍遙遊》希望提供對人生感到疲乏、困惑甚至不安的現代人,另一種生命的思索。
作者介紹 駱玉明祖籍河南洛陽,寄籍江蘇建湖。1951年生於上海。197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現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因講課風格幽默生動而深受廣大學生喜愛。有魏晉名士之風,愛好圍棋與茶酒。 所著《簡明中國文學史》由荷蘭博睿學術出版社出版,引起西方學術界的關注和重視;與章培恆教授共同主編三卷本《中國文學史》,參與翻譯吉川幸次郎《中國詩史》《宋元明詩概說》、前野直彬《中國文學史》等論著,並負責各書之最後校定。其他出版作品有《徐文長評傳》(合著)、《南北朝文學》(合著)、《世說新語精讀》、《詩裡特別有禪》等。發表專業學術論文數十篇,其餘散見於中國、香港、臺灣各種報刊雜誌的各類文章數百篇。
產品目錄 引言 恍惚的老子 恍惚的老子 大道玄妙 天地不仁 虛靜的觀照 戰勝行喪禮 治國與煮魚 愚民之術 「上德」與「下德」 陰柔與陽剛 說謙讓 人生的「力學」 制勝之道 自知與自勝 禍福相倚 執著與通達 放誕的莊子 放誕的莊子 宏大的世界 是是非非 魚樂園 蝴蝶夢 藝術家的風範 遊戲人生 仁義為刑具 偷箱子的人 生命的形式 悟道的人 鼓盆而歌 天籟 老莊之外言老莊 虛空的作用 「大」的道理 文明的苦惱 貧富之間 高蹈與委順(上) 高蹈與委順(下) 隱士情懷 命運的悲歌 語言的陷阱 道與禪 老莊與山水詩的興起
書名 / | 人生逍遙遊: 老莊教我們的自在生命哲學 |
---|---|
作者 / | 駱玉明 |
簡介 / | 人生逍遙遊: 老莊教我們的自在生命哲學:復旦大學最受學生歡迎的中文系教授,趣談老莊哲學義理之入門讀本長銷近30年的哲學隨談,豆瓣高分評價學習老莊思維的生命哲學,在紛 |
出版社 /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0856293 |
ISBN10 / | 9570856297 |
EAN / | 9789570856293 |
誠品26碼 / | 2681935415008 |
頁數 / | 224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3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復旦大學最受學生歡迎的中文系教授,
趣談老莊哲學義理之入門讀本
長銷近30年的哲學隨談,豆瓣高分評價
學習老莊思維的生命哲學,在紛亂變動的現代社會,
回頭從「無」思考,以靜制動,喚醒心中平靜的自我,
以堅定如磐石的狀態迎接生命時刻的無常。
自序 : 舊作往事
如果沒有梁由之兄的堅持,這一套小書是不會編印出來的。這三種書都是寫成於二十世紀八○年代末九○年代初,每一種都印過多次,年代久了,再印感覺意思不大。講老莊的一種,因為有許多新的想法,倒是值得重寫一遍,但這幾年家中多事、日子辛苦,又顧不上。但由之對我寫的東西有一種過度的錯愛,做事的態度也比我堅決,於是只能從命了。「駱氏三書」的名目也是由之所擬。聽起來有點托大,邏輯上卻沒有問題:鄙姓駱,書是三種。
就習性來說,我只喜歡讀書,不喜歡寫書。所以寫成的書,大抵皆有人情的緣故。
《縱放悲歌》原來是香港中華書局所出「詩詞坊」叢書的一種,主編是金性堯先生。我跟金先生不相識,是趙昌平兄把我引薦給他。有一次特意拜訪了金先生,想請教關於書稿寫作的要求,但金先生好像很放心的樣子,沒有說幾句,然後隨意聊一會兒天。我見壁上懸有梁啓超所書對聯,問起金先生對書畫的愛好,知道他原本收藏頗多,「文革」中被抄沒,有許多已經無法迫回。聽說過金先生因為知道一些藍蘋在上海的情形且偶有談論,因此遭到迫害,情形慘厲,但金先生並不願說這些事情。他身形小而消瘦,說話謹慎,想象不出舊日灑脫飛揚之態。
書稿已交之後,跟金先生不再有具體事務的往來。我不知為什麼緣故寫信給他,連帶說及自己心情沮喪,不願做事,金先生特意回信,說中國的國情複雜,很多變化不可預料,還是要努力振作。其實我本是無意的牢騷,金先生卻認真了。我想起他遭折磨而形成的謹慎性格,因此很感激他。
二〇〇七年,金性堯先生在上海去世,時年九十一歲,也算是高壽。
《聞道長安似弈棋》曾以《中國歷史上的大陰謀》為名出版過,是上海文藝出版社所出「五角叢書」的一種,後來由台灣遠流印行。「五角叢書」曾經風靡一時,動輒印數十萬以上。叢書主編是何承偉,但後期具體事務主要是副主編戴俊在操持。當時章培恆先生算是叢書的顧問,我亦列名編委,於是戴俊便借機索稿,於是有了章先生主編的《中國禁書大觀》和我寫的這本書。這本書在我來說有一點特別的地方,是因為我對戴俊誇口說一個月可以寫完,於是趕得特別緊。全書是一遍成稿的,僅在稿紙上略作刪改,沒有謄寫過。讀起來文句很流暢,算是由此帶來的好處吧。現在寫東西很慢,常常會想起當年也曾精力旺盛,信筆縱橫,自以為豪爽的樣子。
說到精力旺盛、性情豪爽,其實是戴俊的特點。他當過兵,個子不高,身材敦實,對人厚道而好惡分明。有時說到自己得意的計劃,便神情歡愉,眉飛色舞;說到人間不平事,則慷慨激昂,痛心疾首。戴俊比我小不了幾歲,但感覺上好像他比我晚一輩似的。
那一段時期,復旦這邊和章培恆先生親近的一些學生,如我、賀聖遂、談蓓芳,與上海文藝出版社的金子信、戴俊、陳徵幾位來往頗多,也常在一起喝酒。有一次在靜安賓館十數人全都喝醉了,沒有人管得了,只好各自想辦法回家。後來金子信說起他騎自行車摔倒在半途,腦袋上砸了一個破洞。
金子信和章先生先後去世。最為震驚的,還是在二〇一一年聽到戴俊去世的消息。因為感覺中他年輕而健壯,富於生命力。
香港中華書局在編印了《小說軒》、《詩詞坊》之後,又請人編《智慧殿》;主編是不是葛兆光我弄不清楚了,反正我那本《老莊隨談》是他約的。這本書現在看來有許多不滿意之處,但有些讀者很喜歡它。
我跟葛兆光有長年的交情。十多年前,兆光在清華任職,住藍旗營(他樓上是秦暉)。那時我與孫偉紅結婚未久,我們在北大二十樓有一間小房子。那是所謂「筒子樓」,廚房、廁所在外面,房間也非常簡陋。藍旗營離北大很近,有一次我們去兆光家做客。其實他的房子裝修得很簡單,但是寬大亮暢,跟筒子樓當然不可同日而語,孫偉紅看著眼神發亮,羨慕得冒傻氣。葛兆光笑起來,說「我這也是熬出來的」。當時孫偉紅在北大法語系任教,資歷還淺。
兆光、戴燕夫婦請我們吃飯。後來孫偉紅說咱們也要回請一次,並說她要自己做法國菜請客。這頓飯欠在那裡很久,然後孫偉紅生了幾年病,離世遠去。
三本小書寫作的念頭,都寫過說明,好不好則要由讀者來評判,合起來要寫個序,不知道說什麼好。看著書,想起來的是一些故人往事,隨手寫下來。或者,這也是跟讀者的一種情感交流吧。
寫這幾本書的時候,也就是所謂「上世紀」八、九○年代,我們曾經有過夢想,有過歡愉,也有過悲哀。漸漸看著歲月流去,親友凋零,難免有無常之嘆。但上課時我也說過,像王維的詩,像《紅樓夢》,在說人生無常的時候,也說無常是美。因此我們對此人世,仍有長長的眷懷。
內文 : 恍惚的老子
那大致是春秋後期的事情了,算起來,距今大約有兩千五百年的光景吧,一個風塵僕僕的老頭兒來到函谷關前,想要出關去。函谷關的位置,在今日河南靈寶的東北,接近陝西省的地方。在這一帶,連綿的大山夾著一道深谷,這道深谷,溝通了中原同中國的西部,當時秦國的領地。函谷關便扼守著這道深谷。
那時雖沒有出國簽證之類的麻煩,但想要通過一些重要的軍事關隘,卻也並非容易。大概守關的士卒看出這老頭兒不像是當地的農人,便把他交給長官——關尹——尹喜處置。尹喜卻認出他就是老聃,一位大智大慧的賢哲,官職呢,是周「守藏室之史」,也就是周王朝國家圖書館兼檔案館的管理人。
查問下來,知道老聃因看到天下將要大亂,不想卷進風風火火是是非非,準備到極遠的西方去隱居。尹喜便懇求道:「先生如今要隱居了,能否給我留下一部書來?後人行事,也好有所依據。」
老聃也不知是被迫還是自願,便留在尹喜的官邸,寫出一部五千字左右的著作,上篇為「道」,下篇為「德」,合起來叫《道德經》(或雲「德」為上篇,「道」為下篇,合稱《德道經》),又稱《老子》。中國古老文化的一部寶典,世界文化的一部奇書,就這樣誕生出來。而老聃寫完這部書便出關去了,此後不知所終。
——以上是根據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寫作的。魯迅據此寫過一篇歷史小說,就叫〈出關〉,因為是小說,自可添加些虛構的成分。我們這裡,卻是不便虛構。不過也有問題,《史記》只說老子出「關」,卻未說是什麼關,故後人的推測,有函谷關與散關二說。散關,在今陝西寶雞市西南,陸游有詩云:「鐵馬秋風大散關。」
根據《史記》的記載,老子是楚國苦縣(在今河南省東南部)厲鄉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老聃」大概是尊稱,並由此轉稱為「老子」)。《史記》中還有一則中國文化史上極其著名的故事:孔子曾經特意去周,向這位「守藏室之史」求教關於「禮」的問題。老子似乎並不贊同孔子對於禮的迷戀,冷冷地說:「你所問的,那些人骨頭都已朽爛,只是留下些言辭罷了!」又教訓孔子,要去除「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否則將不利於身。而孔子不但不發脾氣,還對弟子們說:「走獸呢,是可以用網捕捉的,游魚呢,是可以用絲繩釣的,就是飛鳥,也可以用箭射下來;至於老子這樣的人,猶如乘風雲而上天的龍,是人所不能知和無法馴服的。」
據上述故事來推測,老子的年輩,應該比孔子高。假定他比孔子年長二十歲,當是出生於公元前五七○年前後;假定他七十歲出關,當是在公元前五○○年前後。
如此說來,老子的情況算是頗為清楚了,又怎麼說是「恍惚的老子」呢?原來事情不是如此簡單。
以上只是關於老子的多種說法中的一種,司馬遷對此也不是確信無疑,在此之後,又記載了另外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說是:與孔子同時,楚國有一位「老萊子」,也寫過一部「言道家之用」的書。一說是:在孔子去世一百二十多年以後,周室有位太史(史官)名叫「儋」,有人說他就是老子。那麼,寫《老子》書的「老子」,究竟是李耳,是老萊子,還是晚到戰國中期的太史儋?博學如司馬遷也不敢斷言,只含含糊糊總括了一句:「老子,隱君子也。」
往後,關於老子又生出許多奇談怪論。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大約在東漢時開始形成,道士們拉出老子來,充作自己的祖宗,並將他神化。在道教早期著作《太平經》中,便說老子是一位「變化隨方」的「得道大聖」,而到了北朝的《魏書.釋老志》,更誇大至極:
(老子)先天地而生,以資萬類。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祖。
他已經變成了神之王、仙之祖,不僅是孔子的老師,而且是中國傳說中一切最古老的人物如軒轅(黃帝)、帝嚳、大禹的老師。
更進一步,老子又成了佛祖釋迦牟尼的老師。因為東晉以後佛教也興盛起來,與道教爭奪地盤,吵鬧不休。佛教是從印度經西域傳入的,而西域恰好是老子出關所去的方向。於是道教徒想出個好辦法,聲稱老子出關,乃是為了感化那些野蠻愚昧的胡人,為此還假造出一部《老子化胡經》(至今猶存)。他們說,自老子出關以後,天竺(古印度)才出現佛教,所以釋迦牟尼是老子的晚輩門生,佛教是道教的雜種兒子。
不過,在道教後期的神譜裡,老子的地位有所下降。道士們造出了新的至尊之神,如「元始天尊」「玉皇大帝」,而老子——尊號是「太上老君」——成為諸神中的一分子。在《西遊記》裡,我們也看到這位太上老君,是一個迂腐可笑的乾癟老頭。
其實被道士們拉去充當老太爺的老子,同歷史記載中的老子毫無關係;道教雖然也把《老子》書奉為經典,但除了少數文化素養很高的道士,通常也不去理會其中的哲學內涵(所以,作為宗教的「道教」與作為哲學流派的「道家」,儘管不無關係,卻是兩個概念)。我們有必要談及附會在老子身上的神話鬼話,最後仍要回到歷史的事實中去。
從《老子》書本身的情況來看,它顯然包含了一些較為遲出的內容。它批判「仁義」,而「仁義」經過孔子的宣揚才成為重要的社會學說;它反對「法令滋章」「上之食稅者多」,這些也都是戰國時才有的社會情狀。所以,許多學者認為,《老子》一書應是戰國時代的著作,有人甚至認為《老子》出於《莊子》之後。但據二十世紀九○年代出土於湖北荊門的郭店楚墓竹簡本《老子》,其成書不晚於戰國中期已是無疑,其作者應是楚人。因為《老子》是押韻的文章,其用韻規則與《楚辭》相近。
儘管老子的時代與身世有許多不明不白之處,但《史記》所載孔子問禮於老子的故事,總有它的來由吧。我們也許可以這樣設想:所謂「老子」,大概是傳說中的一位古代賢哲,究竟是否實有其人,孔子是否真的同他見過面,都很難說。但在戰國時代,一般人都相信有這麼一個人物,並且有一些關於他的故事和言論流傳下來。
至於道家思想的始源,其實是很古老的。像《周易》中關於陰陽變化的觀念,就同道家的產生有相當大的關係。也許是在戰國初期,有人借用了「老子」這位古代賢哲的名義,把原始的道家思想整理改造成一部《老子》書,從而標誌了道家學說的正式成立。
說了許多,「老子」這個人,依舊恍惚得很。據《老子》書說:「道」是恍恍惚惚的東西,我們也只好任由說道的老子恍惚去吧。另外,為了表述的方便,後文將把《老子》書的作者直接稱為「老子」,而不管他實際是何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