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原論: 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
作者 | 楊儒賓 |
---|---|
出版社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五行原論: 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內容簡介《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的「五行」不是傳統自然科學意義下的概念,也不是天人感應說下的神祕論述,而是一種原初的物 |
作者 | 楊儒賓 |
---|---|
出版社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五行原論: 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內容簡介《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的「五行」不是傳統自然科學意義下的概念,也不是天人感應說下的神祕論述,而是一種原初的物 |
內容簡介 《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的「五行」不是傳統自然科學意義下的概念,也不是天人感應說下的神祕論述,而是一種原初的物的想像。本書透過「聖顯」的概念,重構中國早期的物論,指出太極、風氣、陰陽、金、木、水、火、土皆有體道的意義,道因物而顯,哲人因物以明道。「五行」可作為「物」的總代表,其範圍由「五行」進入「兩儀」的「陰陽」以及更精微的「氣」、「渾沌」等領域。楊儒賓將「五行」視為太初時期神聖的主要展現場域,聖入物中,道在五行。這些聖顯之物構成了先秦時期詩歌隱喻的主要來源,也開啟了後世「體用不二」、「道氣為一」、「顯微無間」諸說的先聲。《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依渾沌(太極)─氣─兩儀(陰陽)─五行的次序展開,這樣的結構可視為神話版的宇宙論,也可視為另類的《太極圖說》,遙遠地印證了後世周敦頤、張載、王夫之的道論之興起。《五行原論》的「原」字既指原初的時間,也指價值意義的始源之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楊儒賓1956年生於臺灣臺中。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爲先秦哲學、宋明理學、東亞儒學等。著作有《儒家身體觀》、《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從《五經》到《新五經》》、《1949禮讚》、《儒門內的莊子》;編著有《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東亞的靜坐傳統》、《自然概念史論》、《中國哲學研究的身體維度》等書;譯有《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孔子的樂論》、《冥契主義與哲學》、《宇宙與歷史:永恒回歸的神話》等書。
產品目錄 序言楔子 「不在五行中」的「五行」壹 導論:五行原論與原物理一、叩問五行二、五行三貌三、聖顯與力顯四、流形與原型五、言─氣─志主體與物的想像六、結論:「五行」餘韻貳 渾沌與創造一、渾沌之源:天山的帝江二、宇宙蛋三、鑿破渾沌之一:原始巨靈四、鑿破渾沌之二:水、風與氣五、光明之歌:太陽與宇宙山六、結論:創造的原型叁 氣的考古學──風、風氣與瑪納一、雲氣之外二、四方風與時空架構三、風土、風氣與風俗四、作為生命力的「氣」之出現五、瑪納與精氣六、服氣、行氣與養氣七、結論:盈天地皆氣也肆 從明暗到陰陽一、前言:二元論之源二、陰陽相偶三、老子的皦昧重玄四、莊子的明白入素五、儒家政教的欽明文思六、明德與明命七、理智之光的兩種解讀:老莊與荀子八、結論:陰陽的興起伍 刑─法、冶煉與不朽──金的原型象徵一、前言二、兵神與文明三、刑─型的矛盾統一四、冶煉與轉化五、悠久與不知老六、金丹的追求七、結論陸 創生、深奧與消融──水的原型象徵一、前言:原型中的原型二、孔門之仁與水的生命象徵三、動能之水與平準之水:孟荀的例子四、道家「水」的玄奧之義五、五行學說與《管子》的水思想六、結論柒 太極、通天與正直──木的原型象徵一、通天之柱二、皇極─太極三、社與國命四、木型人格(一):道家的柴立中央五、木型人格(二):儒家的中通正直六、結語:宇宙樹的萎絕與新生捌 時間形式、禮與恥感──火的原型象徵一、前言二、天火原型三、禮與時間形式四、漱正陽五、行氣與踐形六、勇七、恥與改過八、結論玖 吐生、報本與厚德──土的原型象徵一、籍田禮與大地的復甦二、蜡祭與報本反始三、土地、女媧與生殖四、黃帝、中土與秩序五、社稷六、坤元、生生、敦厚七、報本反始八、結論尾聲 非唯物論的物論
書名 / | 五行原論: 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 |
---|---|
作者 / | 楊儒賓 |
簡介 / | 五行原論: 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內容簡介《五行原論:先秦思想的太初存有論》的「五行」不是傳統自然科學意義下的概念,也不是天人感應說下的神祕論述,而是一種原初的物 |
出版社 /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0850901 |
ISBN10 / | 9570850906 |
EAN / | 9789570850901 |
誠品26碼 / | 2681553981008 |
頁數 / | 456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H:精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