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疆界: 那些年海外藝術家訪問錄 | 誠品線上

藝術疆界: 那些年海外藝術家訪問錄

作者 何政廣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藝術疆界: 那些年海外藝術家訪問錄:1970年代,作者曾在環遊世界時訪問了不少旅居海外的華裔畫家。當時,許多畫家都嚮往著巴黎、紐約等藝術環境,而到海外開創新天地。他們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1970年代,作者曾在環遊世界時訪問了不少旅居海外的華裔畫家。當時,許多畫家都嚮往著巴黎、紐約等藝術環境,而到海外開創新天地。他們身處異邦,接觸國際最新藝術潮流。 時光飛逝,回看這些訪問,已成歷史的一部分。如今,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不僅對世界藝壇深具影響力,在美術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繪畫藝術的價值,在於創意及時代演變下獨特的表現境界,以及兼具人性感觀實質的思維。本書特將當初的訪問錄集結成書,除了珍貴的圖像與照片,也增補藝術家的近年代表作,期許此書能讓更多讀者認識這些藝術先驅的創作與思想。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何政廣何政廣《藝術家》雜誌社創辦人,《藝術收藏+設計》雜誌、藝術家出版社發行人。曾榮獲2015年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特別貢獻獎、1996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圖書主編獎;擔任過教育部兒童讀物資金管理委員會兒童讀物小組總編輯、《兒童的》雜誌總編輯、《雄獅美術》首任主編、東華書局兒童部總編輯,並多次擔任文建會、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的諮詢委員。著作有:《歐美現代美術》、《20世紀美術家》、《世界近代畫家》、《世界藝術新潮》、世界名畫家全集《塞尚》、《梵谷》、《米勒》、《康丁斯基》、《魏斯》、《莫迪利亞尼》、《環球美術館見聞錄》等三十六本。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代序:昨日的訪談、今日的歷史/蕭瓊瑞 ──── 4 自序/何政廣 ──── 6 .王己千(C. C. Wang.1907-2003) ──── 8 .朱德群(Chu The Chun.1920-2014) ──── 26 .趙無極(Zao Wou Ki.1921-2013) ──── 50 .霍剛(Ho Kan.1932- ) ──── 78 .夏陽(Hsia Yan.1932- ) ──── 100 .蕭勤(Hsiao Chin.1935- ) ──── 128 .彭萬墀(Peng Wan Ts.1939- ) ──── 154 .韓湘寧(Han Hsiang Ning.1939- ) ──── 178 .陳建中(Chan Kin-Chung.1939- ) ──── 194 .陳英德(Chen Ying Teh.1940- ) ──── 204 .姚慶章(Yao Cing Jhang.1941-2000 ) ──── 224 特別收錄/ .絢麗和諧:新美術導師──廖繼春的藝術、時代、風格與影響 ──── 240 .中國前衛繪畫的先驅──李仲生 ──── 260

商品規格

書名 / 藝術疆界: 那些年海外藝術家訪問錄
作者 / 何政廣
簡介 / 藝術疆界: 那些年海外藝術家訪問錄:1970年代,作者曾在環遊世界時訪問了不少旅居海外的華裔畫家。當時,許多畫家都嚮往著巴黎、紐約等藝術環境,而到海外開創新天地。他們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2822470
ISBN10 / 9862822473
EAN / 9789862822470
誠品26碼 / 2681881777007
頁數 / 272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昨日的訪談、今日的歷史/蕭瓊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台灣美術史研究學者)

何政廣,是20、21世紀華人藝術圈最具影響力的藝術雜誌發行人與出版者;但這樣的成果,絕不是僅止來自他的辛勤工作與善於經營,而是他對藝術敏銳的感知與堅持的熱忱。20世紀70年代開始,他就是台灣藝壇最重要的「寫手」,也是建構台灣當代藝術運動中最具影響力的「推手」之一,歷經半世紀而不輟。
1977 年,是何政廣離開《雄獅美術》創刊主編的職位、自創《藝術家》雜誌的第二年;他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訪問美國並環遊世界,除了探訪各個知名的美術館、博物館、美國藝術大學、藝術家外,也拜訪了多位旅居海外的華裔藝術家,而這幾位都是在當年現代繪畫運動中的先驅者,為傳統中國美術的現代化,從不同的思維角度進行各種不同面向的探討、嘗試與實踐。
70年代,也是台灣美術進行本土化努力的時代,被認為是來自西方影響的「現代繪畫」進入低迷、沉潛的階段,而這些海外的藝術家正是延續「現代繪畫」探討的一股重要力量。身處西方文化世界,他們以堅毅的精神、刻苦的生活型態,背負著巨大的傳統文明包袱,實踐他們的理想,並贏得國際藝壇的敬重。半個世紀的時間洗鍊,
證明這些人都已是美術史上重量級的人物,也在世界藝壇產生一定的貢獻和影響。
何政廣的訪談,維持一貫超然、客觀的態度,忠實呈現藝術家的生活、思想和創作特色;加上他優美的文筆,讓人有一份強烈的臨場感。
但不同於一般的藝文記者,何政廣對於藝術理解的深度和敏感度,在一問一答之間,巧妙引導藝術家釐清各自創作的生成背景、思考課題、應對態度,以及呈現的創作脈絡與風貌。在個人從事台灣戰後美術現代化運動的研究過程中,何先生這批海外訪談資料,成為我最重要的參考與啟發。
何政廣訪談文章的另一特點,是同時提供了生動活潑的史料照片。個人觀察:何政廣經常隨身攜帶一只簡便的相機,遇到藝壇的任何人、地、物、事,都會即時攝影存檔;因此,藝術家出版社累積的台灣藝術圖像與史料,也是台灣文化、歷史的一項瑰寶。
何政廣此書的出版,相距撰寫的年代,已然半個世紀;昨日的訪談,已然成為今日的歷史。訪談內容的結集,固然是一項歷史建構的必要工程,尤其在2020年代,台灣文化部推出「重建台灣藝術史」政策的時刻;訪談內容的重新閱讀,也再次驗證這位今日華人藝術出版界的巨人,當年獨到的藝術眼光與見解。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收錄作者於1970年代訪問多位重量級海外藝術家的訪談,將帶領讀者循著他們最真誠的創作思路,重新認識這些半世紀前的藝術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