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與邊緣: 1980年代臺灣藝術當代性探討
作者 | 王品驊/ 張乃文/ 張晴文/ 等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前沿與邊緣: 1980年代臺灣藝術當代性探討:,1980年代歸國的旅外及留學藝術家帶回的觀念,形成臺灣抽象藝術和前衛概念的前端(前沿),促使臺灣現代藝術思潮走向自由奔放的 |
作者 | 王品驊/ 張乃文/ 張晴文/ 等 |
---|---|
出版社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前沿與邊緣: 1980年代臺灣藝術當代性探討:,1980年代歸國的旅外及留學藝術家帶回的觀念,形成臺灣抽象藝術和前衛概念的前端(前沿),促使臺灣現代藝術思潮走向自由奔放的 |
內容簡介 1980年代歸國的旅外及留學藝術家帶回的觀念,形成臺灣抽象藝術和前衛概念的前端(前沿),促使臺灣現代藝術思潮走向自由奔放的創作及美學意識。 《前沿與邊緣:1980年代臺灣藝術當代性探討》收錄八篇國內藝術史學者研究專文,嘗試在臺灣本地藝術語境的意涵下,為1980年代臺灣藝術發展的「空間」及「物性」提出可延伸詮釋的思考面向。
作者介紹 王品驊、張乃文、張晴文等.王品驊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張乃文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張晴文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許遠達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助理教授.陳永賢臺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創辦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教授.楊子強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講師.陳譽仁臺新藝術基金會網站「ARTalks:議論紛紛」特約評論人.簡子傑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所副教授
產品目錄 館長序………4 編輯筆記………6 .從空間生產到場所精神 1980年代以來 臺灣現代抽象在地轉譯的美學實踐………10 王品驊 .特殊物件後的雕塑問題………36 張乃文 .SOCA現代藝術工作室 與臺灣當代藝術的興發時刻………62 張晴文 .源起與差異 談臺灣80年代「境」與「物」的藝術………94 許遠達 .錄像藝術與策展策略 以「臺灣國際錄像藝術展」為例………124 陳永賢 .泥塑的時間劇場………178 楊子強 .臺灣原住民的現代藝術與其後 從1970年代到2000年………204 陳譽仁 .冷與熱―以雕塑之名………238 簡子傑
書名 / | 前沿與邊緣: 1980年代臺灣藝術當代性探討 |
---|---|
作者 / | 王品驊 張乃文 張晴文 等 |
簡介 / | 前沿與邊緣: 1980年代臺灣藝術當代性探討:,1980年代歸國的旅外及留學藝術家帶回的觀念,形成臺灣抽象藝術和前衛概念的前端(前沿),促使臺灣現代藝術思潮走向自由奔放的 |
出版社 / |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326609 |
ISBN10 / | 9865326604 |
EAN / | 9789865326609 |
誠品26碼 / | 2682315487004 |
頁數 / | 272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館長序
文╱廖仁義 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
歷史的研究與書寫反映時代與社會的文化需求,呈現一代人的心靈景觀。觀察、研究、書寫及出版作為文化能量累積的循環過程,透過世代不斷的重複運作,在議題細節上持續深化,複疊出多元而豐厚的層次觀點與成果面貌。
1970年代以來,臺灣社會就已積極從自己立足的土地找尋生命的意義與價值。1987年解除戒嚴以後,思想自由逐漸蓬勃,臺灣的歷史研究逐漸發達,甚至成為顯學,而臺灣藝術史也日益受到重視。1990年代後加入社會學、詮釋學、符號學等研究內容,每一階段的研究者藉由文化觀察的投入,在既有成果基礎上尋思闢徑,或將議題重啟、賦予世代新解,或是根據社會互動來開創嶄新的研究方向,不論在研究方法或主題探索上,臺灣的藝術史研究構築出了一個寬廣、多元的理解脈絡。2017年以後,政府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立意深遠,迄今確實也成果豐富。
國立臺灣美術館長期致力於臺灣藝術史的研究與推廣,2022 年度配合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規畫「臺灣藝術論叢」出版計畫,推出臺灣藝術研究圖書兩冊:《共構記憶:臺府展中的臺灣美術史建構》、《前沿與邊緣:1980 年代臺灣藝術當代性探討》。在前輩學者的研究沃土上思考藝術研究的未來走向,結合學術單位,出版機構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一起推動,以更具深度的新視角審視臺灣藝術面貌,持續臺灣藝術史研究的突破性思考與文化傳承,對臺灣藝術發展與推廣能夠有更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是一個世代接棒的文化工程,每一代的努力,都能為下一代做出貢獻。
最佳賣點 : 臺灣藝術展覽研究的全景式呈現。